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管癌肉瘤较少见,延边大学医院病理科自1993年1月至2006年4月间共诊断食管癌肉瘤2例.1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67岁,主诉为进行性吞咽困难2年,加重3个月,伴恶心呕吐.行钡餐及CT检查诊断为食管下段平滑肌瘤.手术切除包括食管及食管旁、纵隔和肺门部分淋巴结.肉眼检查所见:食管下段见大小为8cm×6cm×5cm带蒂的息肉状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切面呈灰白色,食管近端距肿物3cm处见大小为2.0cm×1.2cm×0.5cm浅表溃疡.病理诊断:息肉状肿物为平滑肌肉瘤;溃疡为鳞状细胞癌,浸润至黏膜下层;平滑肌肉瘤蒂部亦见鳞状细胞癌,但肉瘤体内未见癌细胞,送检各…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38岁.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1年余就诊.行胃镜检查:胃窦部见一约1.5 cm×1.0 cm×10. cm大小结节状包膜完整的肿物,表面光滑,橘红色,无充血、糜烂,基底周围黏膜正常,以活检钳触之表面柔软,肿物可活动.胃镜诊为胃息肉样病变,并行内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术.病理检查,镜下:肿瘤细胞由梭形、卵圆形细胞组成,细胞核梭形,轻度异型.肿瘤细胞境界不清,排列成漩涡或编织状,可见到黏液样基质,伴有细胶原纤维带.免疫组化:CD117(-)、CD34(-)、SMA(-)、Desmin(-)、S-100(+).诊断:胃神经鞘瘤.经禁食、补液、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3.
例1,男,58岁,吞咽不适2年余于2013年3月27日入院。体格检查见会厌喉间有一1.0 cm ×0.6 cm ×0.5 cm息肉样物,表面光滑。临床初步诊断:喉黏膜息肉。行手术切除送检病理科。巨检:息肉样物1枚,大小0.8 cm ×0.6 cm ×0.5 cm,表面光滑,灰白、灰褐色,切面灰白色,质脆。镜检:喉黏膜上皮正常,黏膜下见瘤组织呈矮柱状排列呈腺样、腺管状及乳头状结构,部分瘤细胞层数增至数层,排列紊乱。细胞核大、圆形、染色质颗粒粗、核分裂易见,间质少,并见浸润(图1-A)。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CK、上皮细胞膜抗原( EMA )均为阳性, P40、HMB45均为阴性。病理诊断:喉部腺癌。  相似文献   

4.
王洁 《九江医学》2001,16(4):229-229
患者女,36岁,因双乳多发性肿块3 d入院,无明显不适.查体:双乳多个肿块,左侧4个,右侧5个,质地中等,可活动,无触痛,皮肤无明显改变,无乳头溢液,浅表淋巴结(-),既往无肿瘤病史.病理检查:肉眼见灰白肿物左侧4个,最大4 cm×3 cm×3 cm,最小2.5 cm×2 cm×2 cm,右侧5个,最大4 cm×2.5 cm×2 cm,最小1.5 cm×1 cm×1 cm大小.均无包膜,境界不清,肿块表面均附脂肪组织.切面灰白、实性,较细嫩.镜下见瘤细胞弥漫分布并形成大小不一的滤泡,滤泡内外细胞较一致,以小细胞为主,细胞呈三角形,核呈瓜子型,深染,有裂,其间混有较大细胞,胞浆透明,核圆形成稍不规则,间质有浆细胞浸润.瘤细胞浸润于导管及腺泡中使之萎缩、减少以至消失,残存的腺泡和导管上皮内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即"淋巴上皮病变".周围脂肪组织可见大量瘤细胞浸润.冰冻切片诊断:淋巴增生性疾病(恶性淋巴瘤待排).淋巴瘤细胞显示CD20(+)、CD3(-)、CD45RO(-)、K(-)、λ(+).病理诊断:乳腺原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型,低度恶性.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38岁。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1年余就诊。行胃镜检查:胃窦部见一约1.5 cm×1.0 cm×1.0 cm大小结节状包膜完整的肿物,表面光滑,橘红色,无充血、糜烂,基底周围黏膜正常,以活检钳触之表面柔软,肿物可活动。胃镜诊为胃息肉样病变,并行内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术。病理检查,镜下:  相似文献   

6.
病人,女,6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颈部疼痛,同时伴有明显肿胀,张口受限,就诊当地医院给予消炎止痛等对症治疗后,疼痛肿胀稍有缓解.1周后病人自觉左侧头痛,无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症状.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入院查体:左侧腮腺后方触及一大小约4.2cm×4.8cm×5.1 cm包块,质硬,活动差,压痛.经术前准备,全麻下行左侧腮腺全切术及肿物摘除术.病理大体检查:灰白、灰红色破碎肿瘤组织一堆,大小为8 cm×8 cm×5 cm;部分组织表面结节状,无包膜;切面呈实性、结节状,质地脆.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中见肉瘤和癌两种成分,肉瘤组织呈编织状排列,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明显,染色质粗糙,核分裂象多见,细胞间血管丰富,部分区域分布松散似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癌组织呈腺管状排列,异型性明显;肉瘤成分与癌成分交错排列并存,部分区域分布松散,以前者为主,两者之间无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患者,男,41岁。以上腹部饱胀不适1个月余入院,上腹部饱胀呈持续性,进食后加重,自服胃药无缓解,无恶心呕吐。体检: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未触及肿块,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大便隐血(-),血红蛋白14 g/L;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均正常。胃镜检查见胃窦后壁见一球形隆起,约3.0 cm×3.0 cm,表面黏膜光滑,诊断为胃平滑肌瘤(图1)。胃MSCT3D成像提示胃窦后壁3.0 cm×3.0 cm,隆起黏膜,界清,密度均匀,诊断为胃间质肿瘤(图2)。病理检查:大体见肿物位于胃窦后壁,向腔内呈球形状隆起,大小3cm×2.5 cm,高出黏膜面1.5cm,表面黏膜无缺损。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9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上腹部、胸骨后、后背部疼痛1月余,餐后明显,偶伴呕吐,无发热、咳嗽,无胸闷,食欲欠佳,体重下降约5公斤。查体:神志清,精神差,贫血面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腹平,上腹部压痛,未触及包快,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水肿。电子胃镜检查:食管入口下方见不规则增生状肿块,表面溃烂不平整,质韧脆,距门齿约25 cm、33 cm 处各见一约2.0 cm×2.0 cm、1.5 cm×1.5 cm 大小粘膜增生,活检质韧,距门齿约37~41 cm 处见不规则增生状肿块,表面溃疡不平整,活检质韧脆;距门齿约43 cm处达贲门,粘膜受累不平整,狭窄,镜管尚能通过。胃底见巨大半球状肿块,表面局部糜烂、浅溃疡,活检质硬脆,易出血。上述病变之间有正常粘膜组织。胃镜诊断:食管多源癌;胃底增生肿块;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检查示:食管入口处、食管33 cm、食管37 cm、胃底处活检均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病变之间有正常食管粘膜组织(见图1 A - D)。CT 检查示:胃底部占位(见图2)。诊断:食管多源癌。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7岁。因腹痛5个月入院。入院后行结肠镜检查见距肛门69-60 cm之间肠腔内可见约8个椭圆形黏膜隆起,0.6 cm×0.8 cm-2.0 cm×1.5 cm大小,呈囊性,其表面黏膜与肠黏膜色泽一致,光滑,无充血、水肿,表面黏膜有透亮感,活检钳触之有弹性,并可轻度改变形状,见封2图1。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摘要患者男,61岁。因右下腹痛5d,加重1d入院。查体:右下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实验室检查:WBC14.6×109L-1,中性0.78,L0.19。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伴局限性腹膜炎”,随即行阑尾切除术送检。病理检查:阑尾长12cm,直径1.0cm,表面暗红色附脓苔,距盲端1cm处可见一米粒大穿孔,阑尾盲端切面管壁增厚,见一灰白、灰黄色直径5cm大小,界线不清实性肿块,边缘近浆膜层,质硬。镜检:于阑尾黏膜及黏膜下层见密集的瘤细胞形成大片状实性巢,浸润性生长,侵及浆膜层,癌巢中见不典型膜外有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另见一贯穿全层的坏死、渗出层。免疫…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性 ,74岁。因右下腹部疼痛伴排便习惯改变 3个月就诊。门诊行 CT平扫检查示 :回盲部占位 ,入我院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 :肉眼见小肠一段长 32 cm,直径 3~ 10 cm,未见阑尾。距一侧切端 5 cm处见一肿物 ,肿物占据全管周 ,管壁增厚 2~ 5 cm不等 ,肿物占据肠管长 8cm。表面见溃疡形成 ,切面灰白。肠管周围找到 5枚淋巴结。镜下观察 :黏膜层见溃疡形成 ,肿瘤细胞为大小不等的立方形细胞 ,胞核位于中央 ,呈圆形或卵圆形 ,可见核分裂象 ,胞质中等 ,呈细颗粒状 ,瘤细胞成实性巢状结构 ,小区呈不规则腺腔样 ,肿瘤细胞浸润至深…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42岁,因发现左侧睾丸肿块1年半,于1999年4月19日入院.检查:左侧睾丸中下部位可触及1.5cm×1.5cm×1.3cm肿块,质硬,轻度触痛.B超示左睾丸内可见一1.74cm×1.4cm低回声区,内有形态不规则强回声光条,后方有声影,彩超见其内有丰富血流.化验:β-HCG<0.5 IU/L,α-FP 3.22μg/L,均正常.考虑为睾丸肿瘤,良性可能性大.于4月26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侧睾丸探查,术中冰冻病理示腺瘤样瘤,遂行肿瘤剜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大体:圆形肿物一个,大小1.5cm×1.0cm×0.8cm,无包膜,灰白色,质硬,切面呈灰粉囊实性,囊直径0.8cm.镜下见:肿瘤由上皮细胞及纤维间质组成,在纤维间质中有许多杂乱腔隙,部分形成腺管状,并有低柱状上皮细胞,细胞核圆形,染色浅,染色质细腻,无核分裂,纤维间质部分玻璃样变及钙化.病理诊断:睾丸腺瘤样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螺旋腺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另对石蜡切片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结果:患者男性及女性各4例,发病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0.1岁.8例肿瘤均表现为皮下小结节伴疼痛,结节大小0.3~1.5 cm.镜下见瘤细胞巢主要由两种类型的细胞构成:一型为基底样细胞,位于瘤细胞巢的周边;另一型为腺上皮样细胞,位于瘤细胞巢的中央.8例中有2例术后随访2~3年,均无复发.结论:螺旋腺瘤可见于全身各处皮下,常为单发性伴疼痛.肿瘤大多数为良性,免疫组化见瘤细胞巢周边的基底样细胞表达肌上皮标记阳性,中央的腺上皮样细胞表达腺上皮标记阳性.  相似文献   

14.
患者一,女,17岁。以左上腹部痛三个月入院。查体:腹平坦,无压痛,左上腹可扪及8cm×6.5cm大小的肿块,质软;其他体征无明显异常。彩超示:左上腹部混合性肿物。CT示:胰尾见软组织密度影,形态不规整,与周围关系密切,前部见一不规则囊性低密度灶,边界清楚,胰尾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CT诊断为胰腺囊实混合性肿物。手术送病理,大体见:肿物7.5cm×5cm、5cm×3cm,表面光滑,部分有包膜,切面灰白色,质软,局部暗红,易碎。镜下所示(见附图1、附图2):瘤细胞多角形上皮细胞样,大小一致,胞核圆形、卵圆形,核异型性小,无核分裂。肿瘤细胞实性区成巢片状,被纤…  相似文献   

15.
子宫平滑肌瘤伴腺瘤样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腺瘤样瘤并不少见,但子宫平滑肌瘤合并腺瘤样瘤较少见.我院于2002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6岁,体检发现子宫肌瘤9 d入院.查体:子宫如孕50 d大小,表面光滑,质硬,活动无压痛.B超示:子宫增宽,右侧壁内可见4.9 cm×3.8 cm,前壁内见1.4 cm×1.1 cm相对低回声块影,边界清晰.左侧壁内见3.4 cm×3.1 cm相对强回声块影,边界欠清.临床初诊:多发性子宫肌瘤.行肌瘤切除术.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色结节状组织3块,大者3.5 cm×5.0 cm×3.5 cm,切面灰白色,编织状,实性,质中;小者蚕豆大,界限清楚.镜检:瘤组织由长梭形的平滑肌细胞呈编织状紧密排列而成.  相似文献   

16.
陈妹琼  李淑英 《安徽医学》2021,42(7):829-830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 15 岁,因"间断腹痛1 个月"入院.患者自2017年9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右侧腹部为重,呈持续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外院全腹CT平扫+增强示:沿肠系膜及乙状结肠系膜走行区不规则囊性低密度影,其内夹杂较多血管影,考虑良性脉管源性占位,血管淋巴管瘤可能.予对症支持治疗后腹痛减轻.于2017年10月17日在本院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结肠及系膜未见肿物,中段小肠系膜可见一大小约30 cm ×20 cm ×3 cm饼状多发结节融合肿物,无浸润,局部肠壁水肿.遂行小肠系膜肿物切除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送检小肠肠管长60 cm,肠管直径1.5~2 cm,小肠系膜处见一肿块(见图1),肿块大小24 cm ×18 cm ×4 cm,表面可见包膜,切面见肿块由大量扭曲、迂回的实性管状结构组成,色灰白,胶冻状,质中;低倍镜下见肿块位于小肠系膜,未累及小肠浆膜面,由迂曲、膨大的神经束组成,呈丛状结构(见图2);高倍镜下见瘤细胞呈梭形,核呈尖细波浪状,间质黏液样变性(见图3).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CD99、S-100 (见图4 )均阳性, EMA阳性的细胞分布于丛状结构的边缘, Ki-67增殖指数<1%.病理诊断:(小肠系膜)丛状神经纤维瘤.患者术后定期复查腹盆CT,术后3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7.
胃一点癌1例     
患者男,52岁。因上腹部胀痛半年,于1992年1月16日在我院行胃镜检查。镜下见胃体上部小弯侧有一约0.5cm×0.4cm×0.2cm的溃疡,边缘规整,表面覆有薄白苔,周围粘膜充血、糜烂、结节样增生。胃镜诊断:胃体溃疡。活检病理报告为管状腺癌。后转外科行胃癌根治术。术中探查胃体小弯侧可触及一1.5cm×1.5cm大小结节,周围淋巴结不大。行胃次全切除术。大体标本胃体小弯侧近幽门处前后体  相似文献   

18.
杨静 《吉林医学》2004,25(8):36-36
1病历摘要患者女,58岁,因发现右乳肿物2个月余来院就诊,无疼痛发热,无乳头溢液,肿物无明显生长。查体:双乳对称,乳头无抬高及内陷,无红肿及桔皮样变,于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3.5cm×3cm肿物,边界清,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好,腋窝及锁骨上下淋巴结均无肿大,遂行肿物单纯切除术,术中可见肿物3.5cm×3cm,质中等,边界清。1周后病理回报:富含糖原透明细胞癌,即行右乳腺根治切除术。病理检查:乳腺肿物单纯切除标本大体:淡黄色软组织一块,大小约为3cm×3cm×3cm,切面见有一1.5cm×1cm大小的灰白色结节,质硬,无包膜。镜下:瘤细胞圆形,个大,界限清楚,胞…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4岁,因“间断性右下腹疼痛1年”入院,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腹部超声:右下腹阑尾区见21 mm×11 mm局限性低回声区,阑尾显示不清,阑尾周围积液.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8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CT平扫:阑尾增粗、壁厚,周围脂肪间隙浑浊,可见条片状高密度影;盆腔内见液体密度影(图1A~1C).CT提示阑尾炎,伴周围渗出;盆腔积液.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大小4 cm×3 cm,阑尾壁充血水肿,周围组织中度粘连,有脓汁及粪石嵌顿.病理:肿瘤位于阑尾黏膜层、黏膜下层及固有层内,血管及神经未见肿瘤浸润,核分裂象0~1个/10个高倍视野,阑尾断端未见肿瘤残留(图1D).免疫组化:CgA(+),Syn(+),CD56(+),CK-pan(+),Ki-67(1%+).病理诊断:阑尾低级别神经内分泌瘤G1(类癌),并发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low-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LAMN),合并化脓性炎症.  相似文献   

20.
1 病历摘要 女,53岁。反复上腹痛伴腹胀1月余,于进食后加重,偶伴恶心、呕吐。查体:上腹部轻压痛。内镜下见胃体中上段大弯侧见一圆形微黄色无蒂息肉样隆起,大小0.4cmX0.5cm,表面光滑(A);胃窦后壁见1枚无蒂息肉,约0.6cm×0.8cm,表面光滑(B)分别行胃息肉高频电切除术,送检标本。病理诊断:A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考虑类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