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是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南方一些省市自治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广西、广东鼻咽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我国50年代以来对鼻咽癌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进行了综合性研究,70年代发现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有关。为了进一步阐明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1989年我们在本地区范围内对与鼻咽癌患者的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以及有关因子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组织学类型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组织学类型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4种主要组织学类型的鼻咽癌288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癌巢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EB病毒编码小RNAs(EBERs)的表达,其中EBERs阳性的31例非角化性癌和19例角化性鳞状细胞癌,进一步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溶解期产物EA-D(early antigen-diffuse,EA-D)mRNA的表达.[结果]接近100%的鼻咽非角化性癌(99.32%,145/146)显示出EBERs阳性信号,鼻咽腺癌EBERs阳性率明显小于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分别是35.90%(14/39)、84.38%(81/96).双向分化的腺鳞癌的EBERs阳性率(71.43%,5/7)处于非角化性癌/角化性鳞状细胞癌(93.39%,226/242)与腺癌(35.90%,14/39)之间.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腺癌、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分别有23例(23/146,15.75%)、16例(41.03%,16/39)、31例(31/96,32.29%)可见表达EBERs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的EA-D mRNA表达率高于非角化性癌,分别是78.95%(15/19)、16.13%(5/31).[结论]4种不同组织学类型鼻咽癌的EB病毒感染率与感染状态不完全一致.鼻咽非角化性癌总是与EB病毒的潜伏感染密切相关,角化性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分化不良成分也与EB病毒潜伏感染关系密切,其中分化良好的癌细胞经常可以检测到EB病毒的溶解性感染产物表达.鼻咽腺癌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4.
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发病机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钦塘 《癌症》2009,28(8):791-804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在中国南方、台湾、新加坡及特定地域的其它国家或地区很常见的肿瘤,其发病因素尚不明确。目前,还未发现与NPC发生过程的遗传因素有关的主要基因;而一些环境因素可能与诱发NPC有关。如食用腌鱼和长期暴露于硫酸蒸汽,研究指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NPC发病机理密切相关。为了探索NPC与EBV之间的关系,我们建立了10个NPC细胞株。经过广泛研究,我们认为EBV通过IgA受体(分泌组分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可能仅感染鼻咽肿瘤细胞,而不感染化生上皮细胞。我们发现EBV对于促进NPC进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并不参与启动及促进NPC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胡超苏 《抗癌》2016,(2):24-25
不必对EB病毒太过恐惧
  ???鼻咽癌是我国尤其是南方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以前也叫“广东瘤”,因为我国广东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另外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也为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与癌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RNA、潜伏膜蛋白(LMP-1)、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及c-fos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36例鼻咽癌组织中EBV编码的小分子RAN(encoded small RNAs,EBERs),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LMP-1及cyclin D1、c-fos的表达。结果 36例鼻咽癌组织中EBV RNAs阳性率为100.0%(36/36),LMP-1阳性率为44.4%(16/36),cyclin D1阳性率为52.8%(19/36),c-fos阳性率为61.1%(22/36)。LMP-1表达与cyclin D1、c-fos表达有明显的关系。结论 鼻咽癌发生是多步骤、多基因改变的过程。鼻咽活检组织中有EBERs及LMP-1的检出,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指原发于鼻咽腔部的恶性肿瘤。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NPC有着密切关系。EBV感染人体后,可通过多种特异性病毒抗原介导NPC的发生发展。目前的研究显示,针对NPC高危人群进行的多种EBV抗体标志物的联合筛查,在NPC的预防、诊断及随访中有着重要意义。EBV相关的最新NPC免疫治疗方式,如病毒相关疫苗,过继性免疫治疗等都展示出了较好的疗效及应用潜力。对NPC患者血清中病毒抗原滴度及EBV DNA的定量检测,为其预后和生存率的判断有着一定的帮助。本文就EBV感染与NPC诊治及预后判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EB病毒感染与白介素6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探讨EBU夫在膜蛋白-1(LMP-1)和白介素6(IL-6)与鼻咽癌(NPC)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对41例NPC中的LMP-1和IL-6进行检测,结果:2例鳞癌,19例低分化鳞癌,6例未分化癌和10例泡头核细胞癌LMP-1阳性,在41例鼻咽癌中有38例IL-6阳性21例。结论:LMP-1和IL-6与NPC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高发区居民EB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广东省鼻咽癌高发区30~59岁16 355人EB病毒EBNA1/IgA和VCA/IgA抗体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的分布及患鼻咽癌概率情况。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EBNA1/IgA和VCA/IgA抗体,计算抗体阳性率和鼻咽癌风险概率,从不同层面分析血清EB病毒抗体特征。结果:人群EBNA1/IgA阳性率为4.04%,男、女分别为5.11%和3.23%,除30~39岁年龄段以外,EBNA1/IgA阳性率均显示男性高于女性(P<0.05)。人群VCA/IgA阳性率为5.84%,男女性分别为5.97%和5.74%,35~59岁年龄段VCA/IgA阳性率表现与性别无关(P>0.05)。男性EBNA1/IgA和VCA/IgA阳性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各年龄段抗体阳性率分布与鼻咽癌发病年龄趋势基本吻合,尤其是EBNA1/IgA与年龄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女性中以上指标未见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结论:鼻咽癌高发区人群EBNA1/IgA抗体分布存在性别上的差异。男性人群的EBNA1/IgA和VCA/IgA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女性以上指标与年龄无显著相关。EBNA1/IgA抗体阳性率高峰年龄段与鼻咽癌高发年龄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望成为鼻咽癌筛查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1.
Epstein-Barr病毒(EBV)的潜伏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在感染人体后长期潜伏,可表达多种基因,其潜伏膜蛋白(LMP)编码基因、EB病毒核抗原(EBNA)基因及EBV编码的小RNA(EBER)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致鼻咽癌。其中LMP1基因已被列为癌基因,通过激活转录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1以及janus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信号传导通路而致瘤。  相似文献   

12.
Epstein-Barr病毒(EBV)的潜伏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在感染人体后长期潜伏,可表达多种基因,其潜伏膜蛋白(LMP)编码基因、EB病毒核抗原(EBNA)基因及EBV编码的小RNA(EBER)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致鼻咽癌。其中LMPl基因已被列为癌基因,通过激活转录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1以及janus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信号传导通路而致瘤。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前期病变中的EB病毒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ong BL  Zong YS  Lin SX  Zhang M  Liang YJ 《癌症》2006,25(2):136-142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中的浸润性癌细胞均感染了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前期病变可见于早期鼻咽癌癌旁上皮。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前期病变中的EB病毒,探讨EB病毒感染存鼻咽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基因型在鼻咽癌变过程中发生的宿主内演变。方法: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检测15例早期鼻咽癌活检组织中的EB病毒编码RNA(EBV—encoded RNA,EBER)。采用巢式PCR法检测前期病变和癌巢中的EB病毒类型和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I)EB病毒株。具有代表性的LMPI基因羧基末端PCR产物采用四色荧光终止序列技术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所有15例早期鼻咽癌中的绝大多数浸润性癌细胞均呈EBER阳性。在15例的期病变中.14例可检测到EBER阳性的异常上皮细胞和/或浸润性淋巴细胞。单个A型EB病毒可在9例癌巢(11例适用)及9例前期病变(10例通用)的DNA样本中检测到。EB病毒LMP1基因羧基末端在15例癌巢DNA样本中均可检测到,其中14例是30bp缺失型LMP1 EB病毒株,1例是野生型和30bp缺失型LMP1株的混合感染。在11例适合做EB病毒LMP1基因羧基末端扩增的前期病变的DNA样本中,5例呈野生型和30bp缺失型LMP1 EB病毒株的混合感染,4例是单个缺大型LMP1 EB病毒株感染,1例呈单个野生型LMP1 EB病毒株感染,1例呈阴性反应。野生型LMP1基因羧基末端的DNA序列与B95—8细胞的DNA序列完全一致;30bp缺大型LMP1基因羧基末端的DNA序列却其有30bp缺失(密码子:346~355)和4个错义点突变(密码子:334、335、338和366)。结论:鼻咽上皮细胞的EB病毒感染是癌变过程中侵袭前的事件;而在鼻咽癌变过程中,EB病毒基因型会产生宿主内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鼻咽癌细胞bcl-2基因异常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套式原位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1例鼻咽癌细胞中bcl-2基因重排、bcl-2蛋白表达率为82.92%(34/41)、LMP-1的阳必率为51.2%(21/41),bcl-2基因异常(重排和蛋白异常表达)与LMP-1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bcl-2/JH融合基因形成与bcl-2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cl-2基因在鼻咽癌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mbr和mcr区域同为bcl-2基因在鼻咽癌的2个重要断裂区;bcl-2基因重排可能不是引起bcl-2蛋白异常表达惟一原因;EBV感染对bcl-2基因重排和bcl-2蛋白过表达可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非洲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N.PC)细胞中都曾查出 EB 病毒(E.B.V)。当将伯基特淋巴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病毒的产生在一定比例可被激活;如在培养中未被激活,可加溴脱氧尿核甙(bromdeoxy-uridine)以诱导。但培养的鼻咽癌上皮细胞内没有观察到。EB 病毒这种培养过程受非恶性浸润细胞的增生干扰。将鼻咽癌组织通过无胸腺小鼠传代,能将非恶性浸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与EB病毒潜在膜蛋白蛳1(LMP蛳1)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41例鼻咽癌(NPC)和24例癌旁组织进行检测。结果:NPC组织中HSP70阳性率为82.9 %(34/41),高于癌旁组织中HSP70的阳性率(54.2 %,P<0.05)。NPC组织中LMP蛳1阳性率为90.2 %(37/41)。37例LMP蛳1阳性的NPC中有33例(89.2 %)HSP70表达阳性,高于LMP蛳1阴性的NPC(25.0 %,P<0.01)。结论:HSP70的高表达可能涉及NPC的发生发展过程,LMP蛳1可以诱导NPC及癌旁组织HSP70的过表达。  相似文献   

17.
EB病毒感染及抗凋亡基因Bc1—2与鼻咽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了46例鼻咽癌组织中抗凋亡基因Bc1-2和EB病毒潜在膜蛋白(LMP-1)的表达。结果显示LMP-1的表达率为52.2%,其中以低分化癌的阳性率较高(82.6%);Bc1-2蛋白在鼻咽癌中出现异常高表达(阳性率为82.6%),Bc1-2的表达率与鼻咽癌组织学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Bc1-2表达与LMP-1的阳性率无明显相关(P>0.05)。表明Bc1-2异常表达和EB病毒感染均可能与鼻咽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He YW  Zeng J  Ou XL  Zhang G  Du J 《癌症》2008,27(5):455-459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在不同组织类型鼻咽癌细胞内的增殖周期特征决定了基因治疗所采取的策略。本研究探讨EBV感染鼻咽癌细胞后的增殖周期特征。方法:利用EBV阳性的B95-8细胞标准株与鼻咽癌细胞CNE2接触培养,通过补体激活的细胞毒性试验去除共培养体系中的B95-8细胞,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Southern印迹杂交的方法分析鼻咽癌细胞中病毒的初始感染状态。结果:B95-8细胞与CNE2细胞接触共培养的方法使EBV成功感染CNE2细胞,EBV裂解期标志性基因BZLF1转录时间平均为12d,病毒感染标志性基因EBER转录时间平均为22d。结论:EBV侵入CNE2细胞后可能多数病毒开始处于裂解期增殖,之后EBV从裂解期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潜伏期,并随着细胞的传代培养病毒逐渐丢失。  相似文献   

19.
EB病毒感染与子宫颈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EB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本文采用PCR法对40例宫颈癌的EB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29例有EB病毒感染(72.5%)。首次在国内报道了宫颈癌与EB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0.
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是一种人类疱疹病毒,与其它所有的疱疹病毒相同,患者初次感染后,呈终生携带状态。此病毒仅感染 B 淋巴细胞虽早已为人们熟知,但直至最近发现 B 淋巴细胞的血清补体 C_3d 受体——CR_2具有病毒受体作用后,对这一特殊感染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