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小儿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或发育不良而致头颈部向一侧倾斜,颜面部旋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并常伴有患侧面颊部及眼睛较健侧变小的一种先天性肌性的颈部畸形疾病。临床中,斜颈除了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者外,一般是指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形成包块而致头歪所引起的包块型肌性斜颈,以及患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发育不良而致头歪所引起的营养不良型肌性斜颈。西医采用手术、  相似文献   

2.
小儿肌性斜颈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主要症状为,出生后颈部一侧可出现有肿物,患侧颈肌逐渐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患儿头向患侧倾斜,而颜面旋向健侧。  相似文献   

3.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原发性斜颈,是由于产伤、胎位不正\宫内异常压力及位置不良等原因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肌纤维变性挛缩;或一侧胸锁乳突肌血液供应受阻,引起该肌发育不全或发生缺血性纤维病变,造成缺血,本人按摩治疗小儿肌性斜颈9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原发性斜颈,是由于产伤、胎位不正\宫内异常压力及位置不良等原因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肌纤维变性挛缩:或一侧胸锁乳突肌血液供应受阻,引起该肌发育不全或发生缺血性纤维病变,造成缺血,本人按摩治疗小儿肌性斜颈9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斜颈俗称“歪头”,是指头向患侧倾斜,颜面旋向健侧为主要特点的病症。引起斜颈的原因很多,如先天性颈椎异常、颈椎结核、颈椎损伤等,而以肌性斜颈较为多见。肌性斜颈的主要病理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其病因尚未完全确定,有不同看法:1.认为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肌化形成挛缩。2.认为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不足,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肌纤维水肿、坏死及继发性肌纤维增生最后引起肌肉挛缩造成肌性斜颈。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后的畸形。一般认为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在难产时受伤发生出血、机化,以致纤堆变性后引起该肌挛缩。  相似文献   

7.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缩短,颈部向患侧偏斜,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引起面部及头颅畸形的一种常见病。该病以儿童为常见,婴幼儿发病率为0.4%~1.3%,以单侧发病多见,极少见到双侧发病患儿。笔者查阅近几年资料,对其治疗方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小儿先天性肌斜颈是由于出生后一侧的胸锁乳突肌痉挛和纤维变性所致的一种畸形,患儿头偏向患侧,下颏转向健侧,同时合并面部不对称,其原因是生产时导致婴儿的一侧胸锁乳突肌受压、血管受压缺血,而致肌肉发育不良,或肌肉出现水肿、炎症,使肌细胞退化产生纤维变性,最终为结缔组织所代替而造成挛缩,[1]它不同于先天颈椎发育异常引起的骨性斜颈。  相似文献   

9.
斜颈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以一侧胸锁乳突肌紧张,纤维化和挛缩引起的肌性斜颈较为多见。轻者可扪及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重者胸锁乳突肌挛缩形成包块,并常伴患侧斜方肌软弱无力,从而使小儿头向患侧歪斜,颜面转向健侧,若不及时纠正,可导致患儿头脸变形,习惯性斜颈或脊柱侧弯等。临床中,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取得满意疗效。1 治疗方法1.1 解痉散结法 具体操作:沿患侧胸锁乳突肌走行方向,采用一指禅推法,要求频率快,动作轻,时间约2min。而后着重按揉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的部位,时间约3min。放松患侧…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肌性斜颈以头向患侧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其特点.临床上,斜颈除极个别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现将我科1994年1月~2000年12月止,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2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肌性斜颈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化及挛缩变性,导致颈部扭转、头部持续性向患侧倾斜而面部及下颌偏向健侧的一种儿科常见疾病,如早期未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可导致头颈部不对称性畸形,甚至出现代偿性的脊  相似文献   

12.
小儿斜颈,大多由一侧胸锁乳突肌损伤病变后引起,故又称肌性斜颈。其原因是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挤压、牵拉,使局部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并造成挛缩。或因胎位不正,以及胎儿在子宫内,头部向一侧偏斜,均可导致本病。婴儿多在出生数日发生斜颈。头部向患侧倾斜,睑面施向健侧。可出现睑部肌  相似文献   

13.
本病以颈部一侧胸锁乳突肌呈现梭状硬块,并以头向患侧,前倾,面部旋向健侧为主要特征,故又称“胸锁乳突肌肌化症”。本文讨论的是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在临床上,还有极个别是由于颈椎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颈部向一侧偏斜畸形。主要表现为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颈部活动受限。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将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笔者自2010年以来采用野山茶油外用配合按摩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2岁。30例患者均为  相似文献   

15.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以下简称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使头部受到牵拉致颈部侧斜、活动受限的一种畸形。早期无任何不适及严重的机能障碍,不易引起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颈部不对称畸形逐渐加重,甚至发生颈椎侧弯。对此,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效果不甚满意。笔者采用手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结合临床资料和有关文献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五行磁吸针配合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1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钦源 《广西中医药》2001,24(3):153-153
小儿先天性斜颈是小儿常见的畸形,是斜颈中最主要的一种类型。临床上,斜颈除极个别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引起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者外,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1],若不及时治疗,患侧的颜部发育会受影响,使颜面部不对称,在晚期病例,一般伴有代偿性的胸椎侧凸。我们自1997~2000年以来,采用五行磁吸针配合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115例,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化及挛缩变性,而导致颈部扭转,头部持续性向患侧倾斜,面部及颌下偏向健侧的儿科常见疾病。早诊断,及时治疗是本病的关键。如早期未经及时诊断与治疗,可导致患儿头面部发育不对称,甚至影响到颈椎、胸椎的侧弯,从而影响患儿以后的生活及身心健康。现将本院超声科2010年-2012年诊断的32例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典型声像图进行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婴幼儿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推拿治疗新生儿先天性斜颈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斜颈是指新生儿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头和颌的不对称畸形,头倾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头项活动不利的一组病证.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小儿颈部经筋受损,瘀血留滞,聚而不散,致使经筋挛缩引起,若发生日久、失治,导致筋强、筋结则难以治愈,或误治引起新的创伤,造成不良后果.笔者从1999年3月~2002年1月采用局部推拿手法治疗本病10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5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的纤维性挛缩,使小儿头向患侧倾斜,颜面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的一种不对称畸形。本病属中医“筋结”、“筋肿”范畴。本人自1988年以来,以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52例,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小儿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是由一侧胸锁乳突肌的挛缩造成的。临床表现以颈部一侧有梭形或卵圆形肿块,头部向患侧倾斜或前倾,颜面部向健侧旋转为特点。Tubby于1912年首先提出了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定义。本病临床发病率约为0.3%~2.0%,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给患儿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