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流程再造对血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加强血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提高检验准确性。方法运用企业流程再造的技术利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对分析前血标本质量山现的缺陷,进行观察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再造血标本管理流程并组织实施。结果临床科室对检验满意度达98%。血标本缺陷率由4.9%下降到0.63%,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通过再造血标本管理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责任心,认识到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改进了服务模式,改善医、护、技二者的关系,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升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血培养标本采集进行质量控制后,观察血培养的结果变化。方法对2010~2011年血培养的数据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血培养标本采集质量控制后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下降明显,其他病原菌的阳性率相对提高。结论通过对标本采集进行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血培养假阳性率,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采血与直接静脉穿刺采血血培养标本污染发生率。方法对儿科病房2012年4月~2013年9月送检的血培养标本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两种不同方法采集血培养标本发生的污染率。结果3016份送检的血培养标本中,判断为污染菌的有67例,总污染率为2.2%。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采血594例,判断为污染12例,污染率为2.0%;直接静脉穿刺采血2422例,判断为污染54例,污染率2.2%。结论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采血与直接静脉穿刺采血,血培养标本污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儿科血培养的采集可以在新置入的外周静脉留置针内采血。  相似文献   

4.
血液感染危及生命,历来被临床和微生物实验室高度重视[1]。对血液培养的质量控制不仅要提高血液培养的阳性率,还要提高检出感染菌的准确率,排除在整个血液培养过程中影响检测准确率的各种干扰因素。血液培养的全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血液标本的采集由临床完成,标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血培养实施全面质量控制措施,观察血培养实施前、后的结果变化。方法对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前一年的血培养结果与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后1年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血培养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后,血培养的阳性率升高2.4%、污染率下降8.6%。结论通过对血培养实施全面质量控制可提高血培养阳性率、降低血培养污染率。污染菌的判定,一定结合实验室检查资料和患者临床情况。确保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血液培养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一方面,血培养可以明确诊断是何种病原菌感染;另一方面,依据血培养结果进行的药敏试验,能够指导临床用药,进而减少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大大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医疗费用.但血液培养结果的准确性是发挥其临床指导作用的前提.要获得准确的血液培养结果,首先要确保血培养标本未受到污染[1,2].本文探讨血培养标本采集环节的造成标本污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规范化标本采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士如何做好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临床护士是检验申请单的执行者,护士在执行医嘱、准备检验申请单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存在出错的可能,从而影响分析前检验质量。因此,作为采集血液标本的临床护士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以达到明确诊断、合理治疗、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1积极参加检验科的培训临床护士由于没有经过临  相似文献   

8.
徐晓春  郑求姣  俞琦 《护理与康复》2011,10(12):1031-103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血标本质量控制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自行设计血标本质量控制知识调查表,对本院176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掌握血标本质量控制知识欠佳,仅11.93%护士通过继续教育获取血标本质量控制新知识。结论临床护士的血标本质量控制知识掌握情况不乐观,需开展多途径相关知识培训及各部门间合作,提高临床护士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9.
血标本分析前质控流程的无缝隙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顾则娟  王荣  谢晓峰  殷蓉 《护理学报》2009,16(12):21-23
通过分析构成血标本分析前质量的环节因素,借助信息系统和循证结果,从检验医嘱的执行、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运送等环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血标本分析前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通过环与环之间的无缝隙对接以及每个环节中质量标准的制定,有力地保证了自我控制、相互控制的实施,结合行政监管,确保了流程中措施的落实,在血标本分析前质控流程的管理上实现了无缝隙管理,达到了全面质量控制,充分保证了血标本分析前的内涵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临床科室中不合格血标本普遍存在,而护士作为血标本采集的主要执行者,因此护理质量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综述血标本检验分析前护理质量管理研究现状,主要管理方法有职业技能专项培训、数字化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培训模块、项目管理方法、问题式学习模式、标准作业程序、流程管理方法、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品管圈活动、PDCA循环管理法、柏拉图分析法等。认为:近年来各护理专家在血标本检验分析前护理质量管理方面已经积极探讨和实践,其管理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但各有侧重,值得各临床科室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能力的提升,为了能更好、更及时地配合临床,准确地报告检验结果,现在各级医院的检验科都很注重购买各类高档检测仪器。同时检验科的管理者考虑到实验室的各类评比,也在室间控制、室内控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唯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面还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有的只是零散的注意点或口头提醒。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查检表的设计和应用,降低了新生儿血培养标本污染率。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7月681例血培养标本设为对照组,按常规程序采集血标本;2013年8月-2014年8月792例血培养标本设为实验组,执行重新修订的血培养标本采集制度和流程,应用查检表进行操作质控管理。结果两组血培养标本污染发生率,使用查检表前为5.29%,使用查检表后为0.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发生情况:使用查检表后,不规范操作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查检表在新生儿血培养标本采集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血培养标本污染率,显著降低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必须实施检验前过程控制,确保标本的采集、运输、接收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实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忽视却非常重要、关键的环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1].献血者标本实验前的质量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加以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防止血培养标本采集过程受污染,提高检验正确率.方法 分析2005年6月至2005年12月血培养标本污染的相关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经2006年1月至2006年6月实施后评价效果.结果 血培养标本污染的发生率从2.08%下降至0.5%.结论 通过对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过程的步骤细化和程序改进,能有效降低血培养标本污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检验标本采集与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医学水平,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试剂的稳定性、标本的管理、仪器的校正、操作的熟练及室内的温度)、分析后(室间质控、室内质控、送检结果是否有误及血清的外观)的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在试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占70%,因此分析前质量保证,对减少试验误差,保证实验室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血培养静脉采集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2月1-15日,该院未进行严格的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时采集的用于细菌培养的患儿静脉血标本70份纳入对照组。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采集的血液标本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血液标本采集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于2015年12月16-31日采集70份血液标本纳入观察组。对比2组血液标本的污染率、病原菌检出率,以及2组标本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标本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原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静脉采血过程中可能对细菌检验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因素主要有:采血护士工作随机化、采血前告知患儿及家属不详细、标本采集质控知识缺乏、标本登记记录交接不清、发现问题时未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以及采血量不足等。对检验结果和准确性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有标本溶血、输液同侧采血、标本放置时间及患儿血液标本量等。结论血培养静脉采血过程中对细菌检测的准确性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较多,在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静脉采血方法的改进,进而提高细菌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血站血标本的全过程质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标本的物流方向,贯穿于血站采供血工作输入与输出的若干子过程中,根据2000版IS09000标准,对血标本的流动子过程进行控制,是全面质控得到准确检验结果的基础。血站采、供血工作中,血标本合理的流程为:标本采集(体采科、成分科)→标本检验(检验科)→检验标本保存(检验科)、留样标本保存(质控科)→标本处理(总务科/消毒供应科)→标本焚烧(医用废弃物处理中心)。据此,血标本的物流分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孟玫  刘世方 《护理研究》2011,25(19):1744
高质量的护理技术操作既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严格的操作训练,严格执行操作是高标准护理质量的保证。静脉采血技术是基础护理的基本操作内容,日常操作机会多,所有护士均能完成,但血培养标本采集技术因为操作机会少,并非所有护士均能常规且高标准地完成,而血培养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极其重要,要求在标本采集环节务求"零差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血标本采集知识教育现状,为做好护士血标本采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供参考。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90名护士行血标本采集知识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 53.6%护士认为缺乏标本采集的相关知识,希望有学习的机会;血标本采集知识教育主要的学习困难为没有完整规范的制度与流程、检验科没有有效的反馈机制;主要学习内容是采血前准备、正确的标本采集法;主要知识获取途径是护士指导、护理操作培训;主要学习方式是临床带教、课堂讲授;对不常用血标本采集知识维持熟练状态的方法有同事操作时到现场观看、护理操作培训,而查阅院内局域网较少。结论临床护士血标本采集知识教育相对缺乏,医院需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加强血标本采集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在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住院患者160例不合格血液检查标本的原因,将其分为输液同侧和对侧采血组、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组、有凝块标本和重抽血无凝块标本组、及时测定与放置不同时间标本组.结果 不合格标本对检验结果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输液同侧和对侧采血检验结果、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检验结果,K、NA、CL、ALT、AST、CK、CK-MB、LDH、PT、APTT、TT项目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FIB项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凝块标本与重抽血无凝块标本PT、APTT、TT、FIB项目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放置2h标本与放置4h标本分别与及时检测标本比较PT、APTT、TT、FIB项目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