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谢莎 《妇幼护理》2022,2(9):2175-2177
目的 探讨多模式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11 月至 2020 年 9 月颅脑外伤术后患者 94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47 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47 例采用多模式护理联合针 对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的康复有效率(82.98%)低于观察组(95.74%) (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心理、独立性、环境、社会关系和精神支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 率(87.23%)低于观察组(100.00%)(P<0.05)。结论 多模式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促进颅脑外伤患者的术后康复,提 高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睡眠质量和综合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轻中型颅脑外伤的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分别对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综合功能进行观察记录。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睡眠状况和综合功能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综合功能的恢复,在医学临床领域具有显著的护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分析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交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干预前后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9.17%,P<0.05;干预后两组满意度评分均升高,并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利于患者早日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经ICU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观察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10%)、重返ICU概率(5%)、平均住院时间(22.81±2.13)d、焦虑率(5%)及抑郁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18.33%、(30.81±2.42)d、16.67%及20%,其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过渡期间采取过渡期护理模式,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缓解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在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ICU收治的9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时间、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院内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与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肺部感染与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可良好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能力,对院内感染有积极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慧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21):2932-293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76.5%,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根据Fugl-Meyer运动评分( FMA )评价两组护理效果,两组经过护理后FMA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护理后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利于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分级护理制度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ICU入住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ICU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108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5例根据APACHEⅡ评分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对照组53例进行ICU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患者病死率及出院后护理质量调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的基础护理、护理技能、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理流程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死率、ICU入住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分级护理模式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病死率及ICU入住时间显著低于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分级护理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改善ICU的护理工作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9):1579-1581
目的本文就针对性护理模式在早期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科收治的早期颅脑外伤患者94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予以针对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早期颅脑外伤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减少相关并发症、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均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护理。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10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观察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GCS评分。结果实验组在常见术后并发症、GC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重型颅内外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全局式护理模式在急诊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00例,根据采用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全局式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比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电话随访指导,观察组采取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MMSE、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后3、6个月,观察组的MMSE、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用于颅脑外伤患者可有效改善术后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神经、肢体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专科化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0月颅脑外伤手术后昏迷患者138例,按照专科化护理实施前后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专科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1.43%低于对照组的10.29%(χ2=4.468,P=0.035),护理满意率9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6%(χ2=7.154,P=0.008)。结论 实施专科化护理后可显著减少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院前救护程序改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荣 《护理学报》2008,15(1):53-55
目的探讨改良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按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救护车出诊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60例,双号为对照组59例。观察组实施改良的救护程序:第1步先进行快速护理诊断,根据GCS昏迷评分标准确定昏迷等级;第2步保持呼吸道和静脉通道有效开放;第3步测定瞳孔、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为进一步采取急救措施提供依据;第4步,应对措施处于预启动状态,包括心肺复苏、抗休克、伤口处理、头部CT检查和术前准备,形成院前救护-CT室一手术室的绿色通道。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接到“120”呼救电话至气管插管、头部CT检查、入手术室时间,两组术后3d内意识进展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接到呼救电话至入手术室时间、至头部CT检查时间、至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术后3d内意识好转、意识恢复率提高(P〈0.05或P〈0.01),2周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改良院前救护程序能有效缩短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院前急救时间,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有效急救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对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对照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ICU治疗后转入神经外科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9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过渡期护理模式;选取2009年5月-2010年4月自ICU转入神经外科的193例未实施过渡期护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重返ICU率、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不良事件、重返ICU、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连续,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患者重返ICU率,减少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促进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CU颅脑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医院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支持及护理,实验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对比2组干预前后营养状态和免疫状态,记录2组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总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7 d后CD_3~+、CD_4~+、CD_4~+/CD_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能够改善ICU颅脑损伤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ICU病房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呼吸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通气不良、VAP、胃肠胀气、损伤压迫等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干预前APACHE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APACH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治疗,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抢救中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行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预后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预后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抢救可有效改善预后结局,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醒护理在重型颅脑手术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促醒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14d、28d清醒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清醒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时的GOS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O.05)。结论促醒护理能够促进重型颅脑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理性情绪疗法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理性情绪疗法;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均有降低,但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t=7.7128,P=0.0001。结论理性情绪疗法对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12月收治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以预防VAP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2015年1—6月收治采用常规护理的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排痰情况、口腔情况、VAP的发生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排痰量,口腔异味、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以及VAP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GCS预后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排痰效果,降低VAP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