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护士实施患者身份识别双向查对行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品管圈程序选定主题、拟定计划、设计问卷调查现状、采用根因分析找出主因与要因、根据圈能力设定改善目标、圈成员讨论制定对策并实施,并对改善前后30名护士的患者身份识别双向查对行为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后患者身份识别双向查对执行率由61.6%提升至90.6%(P0.01),圈员团队合作能力、工作热情、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较实施前均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能有效提高护士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双向查对行为执行率,提升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更换补液查执行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更换补液查对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在品管圈活动前对全院更换补液查对执行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分析影响护士更换补液时不正确执行查对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与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士更换补液查对执行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运用品管圈能较好地提高更换补液查对执行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品管圈提升儿科门诊皮试电子登记规范执行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儿科护士对门诊皮试电子登记执行率运用低的现状,运用品管圈的活动进行改善,来提高儿科门诊皮试电子登记的规范执行率,从而让医生、药师及护士均可在电子系统上直接查看到皮试结果,方便医生、药师、护士查对治疗,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士对门诊皮试结果电子登记规范执行率。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儿科门诊护士对门诊皮试电子登记规范的执行率由活动之前的32.61%提升到90.86%。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升儿科门诊护士皮试电子登记执行率的应用效果显著,同时也提升了本科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床前患者身份识别流程规范执行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开展品质管理圈活动,采用鱼骨图和冰山图分析导致床前患者身份识别流程规范执行率低的主要原因有:床边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培训不到位;习惯思维影响;患者不配合查对工作。对此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查对时将患者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采用反问式查对;督促护士形成良好的查对习惯,时间3个月;请患者或家属共同查对;制定床前患者识别流程并列入入院宣教内容。结果经过3个月的改进,护理人员床前患者身份识别流程不规范执行率由38.9%下降到8.0%。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床前患者身份识别流程规范执行率,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临床护士更换液体查对缺陷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实施步骤对护士更换液体查对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更换液体查对缺陷原因,制定改进计划、方法、措施,逐步落实。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更换液体查对规范显著高于活动前,缺陷率由71.9%下降至30.3%,目标达成率为103.0%,进步率为57.9%,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半年护士更换液体所致的护理差错及纠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0.05),圈员挖掘与解决问题、沟通、责任心、品管手法等7个方面能力提高69.0%~118.2%。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护士更换液体查对缺陷率,促进了圈员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临床护士腕带核查率中的应用。方法由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内科系统护理组11人组成圈,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临床护士腕带核查率提高情况。结果采用品管圈活动后,明显提高了临床护士腕带核查率;品管圈圈员在品管圈手法运用、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活动信心、责任荣誉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临床护士腕带核查率,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安全系数,降低了差错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品管圈(QCC)质量改进工具在提高患儿手腕带佩戴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QCC,以"提高患儿手腕带佩戴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检查、标准化处置等。结果:实施QCC活动后,患儿手腕带的佩戴率比活动开展前(85%)显著提高至(93.3%),患儿家长对手腕带作用的知晓率明显提高,护士的责任心、综合能力显著改善。结论:QCC活动可以提高患儿手腕带佩戴率,增强护理人员团队合作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护理人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慧  陈翠芹 《全科护理》2011,(2):154-15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病人佩戴手腕带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520例佩戴手腕的住院病人加强腕带监管,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转变护士的传统查对模式,将手腕带查对工作护理常规化,注重操作中落实相关健康教育,规范护士对腕带佩戴的健康宣教行为等。[结果]520例佩戴手腕带的病人自行脱落腕带2例,无一例身份识别差错发生。[结论]对佩戴手腕带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佩戴手腕带的依从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病人佩戴手腕带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520例佩戴手腕的住院病人加强腕带监管,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转变护士的传统查对模式,将手腕带查对工作护理常规化,注重操作中落实相关健康教育,规范护士对腕带佩戴的健康宣教行为等。[结果]520例佩戴手腕带的病人自行脱落腕带2例,无一例身份识别差错发生。[结论]对佩戴手腕带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佩戴手腕带的依从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针对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的执行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改善前3个月的患者58例和改善后3个月的住院患者60例进行回访,将健康教育接受程度及执行率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品管圈圈员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在老年病房开展骨松圈活动,骨质疏松症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接受程度由原来84.5%提升至91.70%,出院后健康教育执行率由原来的27.6%提高至63.30%;圈员个人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增加了团队凝聚力。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健康宣教,不仅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执行率,也能提升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和责任心,促进团队协作和科室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士预防针刺伤执行率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6月,围绕提高护士预防针刺伤执行率开展品管圈活动,采取自发自愿原则组建品管圈,具体内容包括活动主题确定、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与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与实施对策等。比较实行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预防针刺伤执行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预防针刺伤执行率从64.54%提高至83.74%,同时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团队能力均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提高护士预防针刺伤执行率,保障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患儿腕带未佩戴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成立以"晨星圈"为圈名的品管圈,确定以"降低儿科患儿腕带未佩戴率"为主题活动,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腕带佩戴率低的原因和运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措施制定,实施检讨与护理质量改进,对活动开展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腕带未佩戴率由活动前的20.8%降低至7%,圈员在QCC手法运用、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自信心等方面也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品管圈不但能降低儿科患儿腕带未佩戴率,也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标识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提高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为主题,对本科室住院患者腕带佩戴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患者佩戴腕带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腕带佩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品管圈活动的良性干预,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由84.2%提升到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标识腕带佩戴率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陈黎  张志鹏  纳强 《当代护士》2016,(1):179-181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提高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标识执行率和正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手术部位标识执行率和正确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医师标识手术部位283例(n=363),护士标识手术部位78例,手术部位未标识2例;活动开展后医师标识手术部位346例(n=346),手术部位标识执行率和正确率均达到100%,完成了预期制定的目标。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手术患者手术部位的执行率和正确率,规范了医护人员对手术患者手术部位的标识工作,灵活运用多种管理工具解决问题,提高了医护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实践在提高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主题评价,确定活动主题为改进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品管圈圈员采取头脑风暴法,对患者身份识别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最后总结归纳,根据最终讨论结果制定分析、解决对策,最终落实到日常护理工作中。通过对比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执行合格率变化情况,探讨品管圈实践的临床价值。结果:通过头脑风暴讨论分析,将影响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率的因素分为管理因素、护理人员自身因素、患者因素、环境因素四类,根据四方面开展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共统计分析389次护士给患者实施治疗护理时的查对行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共统计分析查对行为387次,执行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身份识别流程不规范情况明显减少。结论:品管圈实践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4月晨交班的411例患者设为品管圈管理前组,将2015年5~9月晨交班的436例患者设为品管圈管理后组。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对护士在交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执行率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情况。结果:护士在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低的原因包括安全意识淡薄、交接班落实欠到位、专业知识缺乏等。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护士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提升至80.3%,明显高于管理前的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中效果显著,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执行率的影响,以达到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为"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执行率",按照品管圈的活动步骤,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护士健康教育执行率存在的问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设定目标、验证真因、实施对策与检讨等.结果 经过"品管圈"小组5个月的良性干预,护士健康教育执行率由活动前的82.5%提高到活动后的93.7%,完成了预期90.8%的目标.结论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共同制定标准的操作规范,提高了护士健康教育执行率,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院外心脏康复运动处方执行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医护一体化品管圈小组"健心圈",选定"提高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院外心脏康复运动处方的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甘特图,进行现状把握,通过调查统计心肌梗死患者运动处方执行率低主要原因,查找改善重点,按照品管圈活动的步骤,进行设定目标、解析、要因分析、真因验证、对策拟定及实施等。结果:心脏康复运动处方规范执行率由40. 42%提升至70. 91%,目标达成率为110. 92%,效果维持期执行率均高于80%。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院外心脏康复运动处方执行率,促进其身心康复,提升满意度和慢性病延续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发药到口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针对护士未发药到口,患者服药不及时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影响护士对患者发药到口的主要因素明显得到改善,护士对患者发药到口执行率由14.2%提高到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解决患者服药不按时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护士对住院患者口服药发药到口的执行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胰岛素笔正确使用的效果。方法由8名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以"提升患者住院期间胰岛素笔正确使用率"为主题实施研究。结果通过品管圈的作用,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胰岛素笔的正确使用率显著提高,由原来的27.27%提升至70.97%(P0.05),圈员6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的活动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胰岛素笔正确使用率,也无形中提高了护士的团队意识,更能提高圈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