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小冬  李军  赵雪 《护理学报》2016,23(8):19-2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临床护理人员用药过程中PDA条码漏扫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查找影响PDA条码漏扫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PDA漏扫码率.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区用药过程中PDA条码漏扫率明显下降,由活动前的38.2%降低到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临床护理人员用药过程中PDA漏扫码率,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风险,同时提高了全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以降低护士标本采集错误,提高临床护理安全。方法利用检验条形码和PDA系统相结合,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规范使用条形码。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核对并发放采集非血标本,观察组核对和发放采集非血标本应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结果使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后,护士标本延迟采集率显著低于使用前,容器发放错误、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使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减少了标本采集错误发生率,降低了护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降低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的PDA漏扫率。[方法]开展以"降低输液过程中的PDA漏扫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活动程序,针对导致护理人员输液过程中PDA漏扫率高的原因进行要因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漏扫率由活动前13.53%降至活动后3.12%,目标达成率为108.44%,进步率为76.94%,且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感、品管手法、积极性、沟通配合、凝聚力、自信心明显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PDA的漏扫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漏检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漏检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泌外科住院患者的尿标本采集质量及漏检率进行比较,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尿标本漏检率降低至5.19%,检验率达到94.81%,较活动前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漏检率,提高尿标本采集质量,及时提供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提高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医学检验科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小组讨论评价法确定"提高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作为活动主题,分析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低的原因,制定对策并评价改善前后效果。结果对策实施后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大大提高,条形码使用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47.62%提高至81.19%。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优化临床采血流程,优化检验流程,减少差错,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工作人员团队协作能力、自信心及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临床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6月该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前送检500例血液标本纳入对照组。收集2016年7-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送检的500例血液标本的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标本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7.0%)明显低于对照组(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采集进步率达到54.3%。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极大地提高了血液标本的合格率,血液采集进步率也相应上升,对改善护士临床采血的常见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精神科血液标本重新送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从护士、送检员及检验科三方面寻找原因血液标本重新送检发生原因,提出并实施有效对策。结果实施干预后,血液标本重送率(0.83%)显著低于实施前(2.93%),护士标本采集知识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精神科血液标本重送率,提高护士血液标本的采集理论和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查找导致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拟定对策,并将改进前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由10.37%降低至活动后的2.46%,目标达成率为111.72%,进步率为76.28%。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操作流程,有效降低了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提高了圈员运用品管圈手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率,以及提高标本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10人组成品管圈,遵循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该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2.30%,品管圈活动后不合格的率为0.81%,说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中效果显著。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患者化验标本采集送检缺陷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对住院患者化验标本采集送检环节进行改善,比较两组活动前后效果。结果:活动后住院患者化验标本采集送检缺陷率低于活动前(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规范护理工作行为,改善工作流程,降低住院患者化验标本采集送检缺陷率。  相似文献   

11.
检验条形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检验科室使用条形码扫描技术,实现检验工作流程的全自动化,提高临床实验室工作效率,杜绝不必要的人为差错。[方法]在临床医生工作站下医嘱时生成条形码,护士在给病人抽血时打印条形码,并将条形码贴至试管上,送至检验科,检验科室通过扫描条形码同时记费,最后将检验结果传至医生站。比较临床护理人员与检验科工作人员使用传统法与条形码LIS的标本处理时间及错误率。[结果]临床护理人员与检验科工作人员使用条形码LIS的标本处理时间及错误率均优于传统法(P<0.05)。[结论]使用检验条形码技术,实现了检验申请的标准化、检验记费的自动化、检验结果的实时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失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痰培养标本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改进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为活动主题,应用品管圈方法解决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问题,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痰培养标本的送检率与合格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与合格率分别由65.9%与45.1%提高到80.2%和81.2%,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改进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质量,提高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与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老年卧床患者床边交接漏项率中的应用效果,规范老年卧床患者床边交接班流程,降低交接内容漏项率。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本科住院老年卧床患者床边交接班漏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原因。结果床边交接班漏项率由活动前对照组的31.85%降至活动后实验组的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每次床边交接班时间减少12.23分钟。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在老年卧床患者床边交接班漏项降低,患者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SBAR交班方式降低ICU护理床旁交班漏交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ICU护理床旁交班漏交率”为活动主题,应用ISBAR交班方式对交接班进行现况调查,分析ISBAR交班方式中交班时间长、漏交率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经过为期5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后, ICU 护士运用ISBAR 交班方式,交班时间由(26.94±2.10) min 缩短至(19.99±1.83)min,漏交率由24.54%降至13.66%。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明显缩短ICU护士ISBAR交班方式的交班时间,降低漏交率,同时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其责任心、自信心及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妇科护士床头交接班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3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妇科护士床头交接班项目缺失率"为活动主题,自制查检表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及对策拟定及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目标达成率为128%,进步率为86.7%。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妇科护士床边交接班项目落实率效果显著,培养了科室护理人员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护士质量自控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老年医学科中8名护理人员组成"莲心圈",确定"降低住院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为本期品管圈活动主题,采用柏拉图、鱼骨图等工具分析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原因并针对主要原因拟定对策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从38.1%降至16.7%,目标达成率为118.9%,进步率为56.2%;通过品管圈,制定了规范的标准化流程。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未实施品管圈管理前2013年9月~12月住院患者需留取标本5119份,品管圈管理后2014年1月~4月住院患者需留取标本4994份。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作为活动主题,对病区标本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标本送检延迟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标本送检延迟率由8.7%下降至2.6%,活动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并且培养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钱芳  郁海芹 《当代护士》2016,(12):174-17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发生核素渗漏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核素渗漏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对策拟定、对策实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发生渗漏率由13.6%(17/125)降至5.7%(7/121),参与的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沟通能力等显著提高。结论在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切实可行的,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凝聚力大大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出院后药物漏服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患者出院后漏服药物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改善措施。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漏服率降至7.3%,目标达标率108%,护士考核合格率由42.8%提高到85.7%。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ACS患者出院后服药漏服率中效果显著,进一步规范了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病护理能力,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程雨豪 《当代护士》2016,(12):163-16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病房响铃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降低病房响铃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病房响铃率由改善前的91%/d,降至改善后的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人际沟通、团队精神、工作主动性等有明显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病房响铃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