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叠应用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9例心房颤动患者先给予静脉负荷量胺碘酮(150~300 mg)后,继之以0.6 mg/min静脉点滴维持48 h;同时口服胺碘酮治疗,2周内给胺碘酮负荷量7 g,然后维持量0.2 g/d。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2例(82.1%)患者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于2 h、2~24 h、24~48 h、2~7 d转复率分别为12.8%、28.2%、23.1%、18.0%。未转复组患者左房径大于转复组(P<0.05),而射血分数明显低于转复组(P<0.05),这可能是7例患者未转复的原因。2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恶心、腹胀,经减药后恢复。结论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是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属于抗心律失常用药,主要用于心肌梗死后和心力衰竭患者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治疗和心房颤动的复律及复律成功后预防复发。临床上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或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静脉给药时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损伤,轻者穿刺部位疼痛,重者引起静脉炎,给护理操作带来困难,也给患者带来痛苦及经济负担。作者观察了60例碘胺酮引起的静脉炎患者,分别采用50%硫酸镁和95%酒精湿敷,并对二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临床观察和护理在口服胺碘酮治疗老年心房颤动中的作用。方法对44例应用胺碘酮治疗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2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20例)通过规范的病情观察和临床护理措施,保证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随访6个月。结果44例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中,33例转复;3例用药1周后出现严重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经减量或停药后好转;1例服药半年后出现甲减而停药。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强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等临床护理工作能提高老年患者对胺碘酮治疗的依从性,确保胺碘酮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用药安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孙花  兰云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757-5757
目的探讨胺碘酮外渗引起静脉及局部组织损伤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5例胺碘酮外渗的观察及局部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胺碘酮外渗首发症状为滴入速度减慢,发生在持续用药24~48 h内。结论持续泵入或滴入胺碘酮药造成血管壁的通透性改变是本组外渗的主要原因;建议首择中心静脉给药,如选外周静脉要立两支静脉通路交替间歇使用,避免单支静脉或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持续给药。  相似文献   

5.
曲东显 《临床医学》2013,33(10):50-51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9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n=19)及胺碘酮组(n=20)。伊布利特lmg于15min内静脉推注,如无效,15min后再给予1mg静脉推注;胺碘酮150mg于15min内静脉推注,如无效,15min后再给予75mg静脉推注。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心房颤动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伊布利特组与胺碘酮组分别有12例和6例在给药后0—90m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63.15%和30.00%;伊布利特组与胺碘酮组分别有4例和7例在给药后90min~4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57.14%和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高于胺碘酮,时间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持续性房颤的疗效和护理技巧。方法:对26例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转律治疗,先静脉匀速注射,后静脉微量泵注射。结果:26例患者中有22例转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为84.62%,用药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能有效转复持续性房颤,且安全性高。加强护理,精确给药和严密监测是降低不良反应和提高疗效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7.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3例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或不明原因的近期发生的快速性心房颤动,采用胺碘酮注射剂静脉注射,首次150mg如无效30min后再重复注射。结果:显效12例(52.8%),有效5例(21.7%),总有效17例(73.9%),5例无效。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其余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对心功能不全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收入院的14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73例和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组73例,比较治疗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各时期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胺碘酮组,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的有效率均下降。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李颖  温春琪  朱静  胡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206-3207
目的:探讨静脉与口服联合应用胺碘酮行心房颤动复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静脉与口服联合应用碘酮复律的46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中31例恢复为窦律,转复成功率为67.4%;复律失败的患者中,10例心室率减慢至80次/min以内,5例完全无效。随访37例,随访期为2~41(平均12±3.6)个月,其中21例以胺碘酮口服维持,房颤症状控制良好,无室颤、室速及猝死病例。结论:静脉与口服联合应用胺碘酮行心房颤动复律,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发作时快速房颤后静脉推注胺碘酮治疗,首次3-5 mg/kg,5-10 mg/min注入,继之以微量泵维持,前6 h 1 mg/min,其后0.5 mg/min,观察24 h临床症状及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静脉应用胺碘酮后显效18例(69.2%),有效23例(88.8%),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并房颤患者有效率高,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11.
李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2):141-142,147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方法对65例接受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治疗前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中掌握好药物浓度,正确选择血管,持续心电监测,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结果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发生静脉炎,经局部硫酸镁湿敷及更换穿刺部位后好转;4例患者发生血压下降,应用多巴胺静脉输液或泵入后改善;2例发生心动过缓,静脉应用肾上腺素后改善。结论对静脉输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胺碘酮、美托洛尔静脉制剂用于控制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分别接受静脉胺碘酮(A组)和美托洛尔(B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明显降低,A组42例,心室率平均下降(27±7)次/min,B组40例,心室率平均下降(26±9)次/min,美托洛尔组有4例用药后心力衰竭加重,1例发生窦性停搏5.2S,不良反应发生率12.5%,而胺碘酮组所有患者未因药物副作用而终止治疗。结论胺碘酮和美托洛尔静脉应用均能较好控制心房颤动时的快速心室率,胺碘酮较美托洛尔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谢映伟 《华西医学》2010,(1):117-118
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患者6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4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28例)。结果:连续用药治疗6个月显示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75%。治疗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5.3%、68%。结论: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可作为首选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20例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首剂静脉注射150mg,10min注入。继之以0.5mg/min维持静脉泵入。15min未转复为窦性心律且心室率快者追加静脉注射150mg。结果:1例10min转复,17例7h后转复,2例10h后转复。用药期间,未见缓慢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衰加重、心绞痛加重及QT间期延长等不良反应。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别静脉用胺碘酮(胺碘酮组,20例),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组,20例),观察各组房颤的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对用普罗帕酮无效者再次予胺碘酮治疗,3例房颤转复,但未计入胺碘酮治疗有效组。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优于普罗帕酮组(84.6%vs50.0%,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组〔(103±67)vs(172±51)min,P<0.01〕。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胺碘酮转复疗效优于普罗帕酮,安全性相似,但转复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16.
洪先娣 《当代护士》2018,(1):155-156
正胺碘酮又称乙胺碘呋酮,是一种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静脉注射可用于:终止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可使快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转复为窦性心律。是心内科常用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据国外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显示,静脉炎是静脉使用胺碘酮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8%-54.5%~([1])。胺碘酮注射液说明书规定,为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最好选择中心静脉给药,因中心静脉血管管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急性心房颤动的复律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房颤动患者25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6例,观察组应用胺碘酮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内静脉推注,15min推完,继之胺碘酮300mg加入5%葡萄糖射液44ml,予1mg/min的速度微泵泵人,6h后予0.5mg/min的速度微泵泵人,维持48h,复律成功后,口服胺碘酮维持;对照组应用普罗帕酮7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内静脉推注,15min推完,继之予0.5—1mg/min的滴速维持48h,复律成功后,口服普罗帕酮维持。治疗前及治疗后复查心电图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8.57%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的51.59%(P〈0.05)。结论:与普罗帕酮治疗急性心房颤动的疗效相比,静脉应用胺碘酮复律的起效快、疗效高。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是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之一[1],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心室颤动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由于胺碘酮极易引起静脉炎,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2],部分病人因此不得不停用静脉注射胺碘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科对静脉注射胺碘酮的病人采用局部外涂炉甘石洗剂加地塞米松混合液,用于预防及治疗胺碘酮所致的静脉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樊君娜  孔令雪  管胜华 《护理研究》2009,(11):2963-2964
近年来,胺碘酮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疗效确切,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引起肺功能及肝功能的损害、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静脉用药浓度大、起效快,短时间就可以控制病情,但同时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比较严重,甚至威胁生命。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正确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并采取预见性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我科在2007年1月-2008年6月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120例快速心律失常病人过程中,对于胺碘酮主要不良反应给予积极评估及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   

20.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芳 《临床医学》1999,19(11):48-49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高危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速室颤,经过利多卡因等治疗后无效,改用静脉胺碘酮给药。结果:28例AMI发病2 ̄12小时发生室速、室颤,经静脉应用胺碘酮,0.5 ̄2小时内均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