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对进展期胃癌Lauren分型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术前胃镜活检术后经病理证实的41例胃癌患者术前行VTQ检查,测量各病灶组织的剪切波速度(SWV),术后对胃癌标本行HE染色及AB-PAS黏液染色,并据此进行Lauren分型.比较胃癌不同Lauren亚型间SWV的差异.结果 41例胃癌标本组织学诊断为弥漫型者26例,肠型者15例.弥漫型胃癌SWV明显高于肠型胃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2±0.83) m/s对(1.05±0.66)m/s,t=2.819,P=0.008].由ROC曲线可知,当SWV截值=1.045m/s(曲线下最大面积=0.795)时,其预测弥漫型胃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8%和73.3%.结论 利用VTQ检查可以在术前初步判断进展期胃癌的Lauren分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VTQ技术对271例肝穿刺活检或肝脏手术前后1个月内的患者进行肝硬度测量.男207例,女64例,平均年龄(54.00±12.67)岁.使用ACUSON S2000超声诊断仪测量受检者肝右叶VTQ值5~lO次.肝纤维化病理分期根据Scheuer方案分为S0~S4期.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VTQ技术预测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及其最佳界限值.结果 271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SO~S4期的病例数分别为28例、29例、41例、52例和121例,VTQ平均值分别为(1.26±0.31)m/s、(1.28±0.28)m/s、(1.31±0.31)m/s、(1.54±O.44)m/s和(1.93±0.50)m/s.SO期与S1期、S1期与S2期的VTQ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或轻度肝纤维化(即S0、S1和S2期)、重度肝纤维化(即S3期)和肝硬化(即S4期)两两之间VTQ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S3期时,BOC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771~0.871);S=S4期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28(95%CI:0.779~0.877).以1.43 m/s为界值,诊断S≥S3期的敏感度为76%,特异度为77%;以1.52 m/s为界值,诊断S=S4期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73%.结论 VTQ技术是一种间接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的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s quantification,VTQ)技术检测移植肝急性排异的可行性.方法 118名患者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31例,肝硬化患者29例,移植肝急性排异患者28例,无并发症移植肝患者30例,排异患者均有肝穿刺病理检查证实,余患者经临床随访证实.应用超声VTQ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肝右叶,获取VTQ值并对不同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人肝VTQ值为(1.10±0.29)m/s,移植肝无并发症者VTQ值为(1.33±0.33)m/s,移植肝急性排异者VTQ值为(1.81±0.47)m/s,肝硬化患者VTQ值(2.12±0.59)m/s.各组间VTQ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VTQ值的升高对移植肝排异具有一定的判别能力(P<0.01).以移植肝右叶VTQ值>1.36m/s提示移植肝急性排异可能,诊断灵敏性为82.1%,特异性为68.2%.结论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对于评价移植肝急性排异的发生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VTQ定量技术对48例共50个病灶进行研究,其中良性病灶31个,恶性病灶19个,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或穿刺组织活检证实.利用ROC曲线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VTQ技术的诊断价值并确定诊断界值.结果 良、恶性病灶的VTQ值分别为(2.45±0.49)m/s和(5.87±3.31)m/s,恶性病灶的VTQ值明显大于良性病灶,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P<0.01),3例恶性病灶的VTQ值>10.00 m/s(VTQ值显示极限为10.00 m/s).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0.061,95%的置信区间为0.749~0.986,当诊断界值为3.595时,VTQ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7%和100.0%.结论 VTQ技术可以客观地反映组织硬度,在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应用VTQ测量40例正常对照组和64例经肝穿活检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肝剪切波速度(SWV),比较各组间差异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确定界值.结果 对照组肝SWV为(1.04±0.13)m/s,慢性乙型肝炎S0组的SWV为(1.17±0.08)m/s,S1组为(1.33±0.32)m/s,S2组为(1.53±0.32)m/s,S3组为(2.09±0.54)m/s,S4组为(2.18±0.70)m/s.正常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的SWV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97,P=0.00),其中S0~S2与S3~S4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8.87,P=0.00).肝SWV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67,P=0.00).以SWV 1.43 m/s为截点诊断S≥S3的曲线下面积0.875,敏感性100%,特异性62.5%.结论 SWV与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其对S3~S4的纤维化能作出较准确评估,可作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的无创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声触诊量化技术(VTQ)在腹部脏器的应用.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53例,分别测量肝脏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胰、脾、肾皮质和肾锥体的VTQ值,每个部位测量5次,计算VTQ平均值,同时在肝右前叶改变入射声束角度,测量不同角度下VTQ值,探讨声束入射角度变化对VTQ值的影响.结果 正常人群肝、胰、脾、肾皮质及肾锥体的VTQ值分别为(1.03±0.10) m/s、(0.90±0.11)m/s、(1.86±0.33)m/s、(3.46±0.38)m/s和(2.24±0.26) m/s.肝脏左外叶、右前叶及右后叶VTQ值分别为(1.17±0.11)m/s、(1.01±0.12) m/s和(1.04±0.10)m/s,左外叶与右前叶和右后叶VTQ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脏右前叶入射声束垂直肝包膜以及偏离垂直线27°时,VTQ值分别为(1.01±0.12) m/s和(1.19±0.25) m/s,二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常人群肝、胰、脾、肾皮质及肾锥体的VTQ值分别为(1.03±0.10) m/s、(0.90±0.11)m/s、(1.86±0.33)m/s、(3.46±0.38) m/s和(2.24±0.26)m/s,脏器运动和改变入射声束角度均可影响VTQ值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2例肝纤维化患者(S1~S3期组)、36例肝硬化患者(S4期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VTQ技术定量检测肝实质剪切波速度。结果对照组、S1~S3期组及S4期组患者剪切波速度分别为(1.11±0.19)m/s、(1.62±0.41)m/s及(2.48±0.53)m/s,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S3期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S4期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剪切波速度以1.30m/s为界值,诊断S1~S3期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79%;以1.81m/s为界值,诊断S4期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5%。结论 VTQ可无创测量肝实质剪切波速度,客观反映肝组织的弹性模量,有望为定量评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提供一种客观、准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无创评估乙肝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VTQ技术对13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分别测量肝、脾剪切波速度值(shear wave velocity,SWV);同时行胃镜检查,分为无食管静脉曲张组与食管静脉曲张组(按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检查肝生化指标;将所得的肝SWV及脾SWV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SWV均值为(2.48±0.50) m/s;肝SWV值与食管静脉曲张分级间无相关性(P=0.167).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脾SWV均值为(3.25±0.44)m/s;脾SWV值与食管静脉曲张分级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66(P<0.001);诊断存在食管静脉曲张的临界值为3.16m/s,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3,0.80,ROC曲线下面积为0.83;诊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临界值为3.39m/s,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3,0.77,ROC曲线下面积为0.84.结论 VTQ技术测定的脾SWV值可无创评估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但未发现肝SWV值可用于评估食管静脉曲张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VTQ技术对90例甲状腺良性占位性病灶、23例炎症病变、25例甲状腺癌和78例健康成人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炎症组剪切波速度平均测值(3.53±0.40)m/s与恶性组剪切波速度平均测值(2.57±0.97) m/s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健康组剪切波速度平均测值(1.96±0.31)m/s与良性占位组剪切波速度平均测值(1.84±0.37) m/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恶性组均与良性占位组与健康组之间剪切波速度平均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Q技术作为无创、量化检测甲状腺疾病的检查方法,可用来评价甲状腺组织的硬度,对甲状腺的良、恶性病变及炎症病变提供鉴别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100个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VTQ检查,测量并记录其横向剪切波速度(SWV),比较良恶性颈部淋巴结间SWV的差异;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图,获取区分颈部淋巴结良恶性SWV的临界值。结果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结组SWV值为(1.72±0.89)m/s,恶性淋巴结组SWV值为(2.68±0.48)m/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41,P0.001)。构建SWV的ROC曲线后,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2,根据ROC曲线选取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SWV值的临界值为1.90 m/s,其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82.2%、90.0%、90.0%。结论 ARFI的VTQ技术可定量反映组织弹性特征,有助于鉴别颈部淋巴结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3.0 T MR扩散加权成像(DW-MRI)在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临床术后病理证实的不同分化程度的3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术前常规MRI及DWI图像,测量不同分化程度胃癌及邻近正常胃壁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胃癌在DWI上均呈高信号;ADC值在胃癌与正常胃壁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检验),胃癌ADC值(1.113±0.183)×10-3 mm2/s低于邻近正常胃壁ADC值(3.026±0.191)×10-3 mm2/s。ADC值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SD-t法);低分化腺癌ADC值(0.968±0.0626)×10-3 mm2/s低于中分化腺癌(1.041±0.0570)×10-3 mm2/s及高分化腺癌中的ADC值(1.372±0.0506)×10-3 mm2/s。结论 MR DWI及ADC值有助于区分正常胃壁及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评价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在胃癌恶性程度的判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风险。方法对2011年6月-2016年12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经ESD治疗的206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总结,评价ESD治疗的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转移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206例患者中早期胃癌157例(76.21%),其中m1 39例(24.84%)、m2 17例(10.83%)、m3 92例(58.60%)、sm1 4例(2.55%)、sm2 3例(1.91%)、基底部有癌肿累及2例(1.27%),胃腺管癌84例(53.50%)、中分化腺癌61例(38.85%)、乳头状腺癌5例(3.18%)、胃黏液腺癌2例(1.27%)、胃低分化腺癌5例(3.18%);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1例(19.90%);绒毛状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3.88%)。ESD整块切除率为99.03%(204/206),完整切除率为98.06%(202/206),组织学完整治愈率为98.06%(202/206)。术后迟发性出血7例(3.40%),术中穿孔5例(2.43%),术后出现贲门狭窄2例(0.97%),均予保守治疗出院。随访时间9~67个月,第3和5年以上病灶复发3和2例,第3和5年总复发率分别为3.53%和4.35%;第3和5年以上死亡各2例,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7.65%(83/85)和95.65%(44/46)。结论 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肯定的方法,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胃癌胃镜、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病理诊断。方法将收集42例早期胃癌临床、胃镜及组织病理特点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查C—erbB-2、P53、Ki-67的表达。结果早期胃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腹痛腹胀不适,部分消瘦食欲减退,呕血便血等,胃镜主要表现为糜烂平坦型23例(54.8%)隆起型17例(40.5%),病变部位胃窦最多29例、胃角5例、胃体6例,胃底贲门部2例。组织类型:管状腺癌24例,黏液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7例,低分化腺癌9例,伴有肠上皮化生15例,不典型增生14例。黏膜内癌26例,黏膜下层16例,伴有淋巴结转移6例。C—erbB-2阳性表达占16.7%(7/42),Ki-67阳性表达占38.1%(16/42)、P53阳性表达占30.9%(13/42)。结论早期胃癌临床表现隐匿,无特异性,不足以引起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重视。对胃癌高危患者积极开展定期胃镜检查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关键,是早期胃癌确诊的的最佳方法,C—erbB.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早期胃癌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多步骤共同作用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s quantification,VTQ)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VTQ技术对72例患者共76个乳腺实性肿块及正常腺体进行了检测,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VTQ测值的可重复性;对照病理结果,构建ROC曲线确定VTQ测值的诊断界值.结果 乳腺实性肿块和正常腺体的VTQ测值均可重复性良好.VTQ测值的诊断临界值为6.37 m/s,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91.8%,准确度为93.4%.结论 VTQ技术应用于乳腺稳定性良好,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相关参数D、K值与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HCC)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并比较参数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搜集临床疑诊EHCC患者,行MRI检查(包括常规平扫和DKI序列)及手术治疗,选择满足条件患者35例,经软件处理获得DKI参数D、K值,对照病理结果,评价上述参数值与高、中、低分化肝外胆管腺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来比较参数诊断效能。结果 35例EHCC病理结果包括:Ⅰ级11例,Ⅱ级11例,Ⅲ级13例。Ⅰ级即高分化组病灶相关参数D、K值分别为(1.56±0.08)×10~(–3) mm~2/s、0.38±0.07;Ⅱ级中分化组相关参数值分别为(1.47±0.09)×10~(–3) mm~2/s、0.51±0.08,Ⅲ级低分化组参数值分别为(1.39±0.07)×10~(–3) mm~2/s、0.66±0.08。D、K值在不同分化程度EHCC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0.001),随着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D值逐渐降低,K值则逐渐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672、0.848。ROC曲线方法得到D、K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和0.951,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K值与病理分化程度相关性好,有助于病理分化程度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1991年1月—1999年8月43例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40岁以下及同期626例40岁以上胃癌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青年组女性多于男性(1.26:1),临床病理分析肉眼分型早期2例;进展期Borrnabb I型8例(19%),Ⅱ型21例(49%),Ⅲ型8例(19%),Ⅳ型4例(9%)。组织分型以低分化腺癌及印戒细胞癌多见(分别占44%和40%)。TNM分期以I期及IV期多见(分别为40%和30%)。手术患者36例(84%),其中根治性切除25例(58%)。结论 青年人胃癌女性多于男性;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多;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低于中老年人;根治性切除术后的3年和5年的生存率低于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胃印戒细胞癌(SRC)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及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的早期胃癌的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55例经手术病理或内镜活检证实的T1期胃癌患者(其中27例SRC)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T1期胃癌中,SRC的平均年龄为(50.7±2.2)岁,明显低于管状腺癌(60.6±1.0)岁及低分化腺癌(57.3±1.4)岁(P<0.01)。 SRC女性患者的比例为51.8%,明显高于管状腺癌(26.2%)(P<0.01),与低分化腺癌(50.6%)相近。早期SRC好发于胃中部(63.0%),内镜下以凹陷型(77.8%)多见。SRC组T1a患者的比例为77.8%,高于低分化腺癌组(56.3%)及管状腺癌组(61.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期伴有淋巴结转移的SRC患者的比例(18.5%),高于管状腺癌组(12.1%),与低分化腺癌组(17.2%)相仿(P>0.05)。SRC组病灶的最大径与低分化腺癌组及管状腺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C组T1a期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15.0%)与T1b期(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SRC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预测局部进展期胃癌病理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的价值。方法 纳入48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病理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n=19)及中/高分化癌(n=29);根据肿物生长和胃壁浸润模式进行Lauren分型,即弥漫型(n=12)及肠型+混合型(n=36);比较不同分类肿瘤DCE-MRI灌注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参数预测弥漫型及低分化胃癌的效能。结果 弥漫型胃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明显高于肠型+混合型(P<0.05),速率常数(Kep)明显低于肠型+混合型(P<0.05);低分化胃癌容积转移常数(Ktrans)及Ve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胃癌(P均<0.05)。Ve预测弥漫型胃癌的AUC为0.79,敏感度为91.70%,特异度为72.20%。各参数预测低分化胃癌的ROC曲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Lauren分型及分化程度的局部进展期胃癌DCE-MRI参数存在差异;Ve预测弥漫型胃癌的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