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及VSD技术联合使用在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干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干骨缺损患者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13~62岁,平均37.6岁。骨缺损长度2.5~10.8cm,平均6.7cm,软组织缺损面积(1.5cm ×3.5cm~4.5cm ×8.8cm,平均2.7cm ×6.4cm)。一期清创,清除感染及粉碎严重的骨质,胫骨干骺端截骨,安装Ilizarov外固定架,VSD护创材料覆盖创面,术后1周行皮肤及骨组织同时推移。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23个月,平均15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并骨性愈合,患侧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1.5cm,创面均愈合。外固定指数1.3~2.5个月/cm,平均2.05个月/cm。结论联合Ilizarov及VSD技术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干骨缺损疗效满意,实现了骨与软组织缺损的同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处理较为棘手。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是安全有效的,但其并发症不能被忽视。本文就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并发症及处理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Ilizarov骨短缩-延长技术治疗无血管损伤的胫骨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3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采用Ilizarov骨短缩-延长技术治疗的19例无血管损伤的胫骨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6~57岁,平均42.3岁.软组织缺损范围5cm×3...  相似文献   

4.
各种原因导致的长管状骨骨缺损在临床骨科不仅常见,且治疗上也较为棘手.目前治疗方法 多种多样,但效果差强人意,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着对Ilizarov临床应用技术及其相关器械设备的研究深入,其应用范围得到不断扩大,尤其在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逐步受到关注.本文对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长管状骨骨缺损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干骨髓炎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伴有骨缺损的创伤后胫骨干骨髓炎。手术进行彻底的病灶清除,骨缺损处旷置,同时在胫骨干骺端行截骨术,使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和骨缺损处会师紧密结合,无需内固定和植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140例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行骨搬移技术,对照组采取同侧带蒂腓骨转移治疗。两组随访12~24个月,骨愈合良好,患者骨性愈合率达100%,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者。观察组Paley骨折愈合评分、Baird-Jackson评分及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HS)膝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骨搬移技术用于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患者,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治疗周期短,骨愈合率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lizarov骨搬运技术结合载万古霉素骨水泥垫块在胫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骨与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胫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1 ~56岁[(41.5±12.1)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最小化内固定结合Ilizarov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内翻畸形中的治疗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8例,8例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逐渐出现膝关节内翻畸形改变,伴屈伸障碍,行走不便....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的骨外固定治疗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报告1982~1995年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33例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和重建伤肢长度的经验,并对本方法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方法:33例中伤口感染者17例,感染已静止者16例,15例合并有超过3cm的肢体短缩畸形,骨缺损3~9cm者6例.经彻底清创后,所有病例均采用骨外固定器行骨断端加压固定,9例同期或延期行干骺端截骨延长术.结果:在牢固稳定条件下,创面感染均迅速得到控制.33例骨不连骨缺损经加压外固定后均于3~11月达到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5月.肢体短缩者9例均恢复了肢体长度,达到了肢体长度的均衡.结论:多平面骨外固定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的重要手段,在固定牢稳可靠的情况下,感染易于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6月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创伤骨科收治胫骨感染性骨缺损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5~56岁,平均37.5岁;均为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不同程度损伤。受伤原因:道路交通伤8例,重物压砸伤3例。患者入院后常规行清创骨折内外固定,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肢表现为骨折不愈合,骨坏死形成,创区反复渗液、流脓,胫骨平均缺损长度为(4.5±1.5)cm。先行感染病灶清除术,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创面,待创面稳定后再行自身髂骨植骨加负压封闭引流(VSD),最后根据植骨创面大小及肉芽生长情况选择植皮或皮瓣修复术闭合创面。结果 11例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4~12个月)。肉芽组织覆盖植骨区的平均时间为18d(15~35d)。11例中2例植骨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3例予以植皮手术,其余6例中随意筋膜皮瓣修复4例,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2例。所有植皮及皮瓣均成活良好。结论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治疗中操作相对简单,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骨节段性延长转移治疗长骨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骨节段性延长转移(SBTL)对长骨大段骨缺损断端和延长区血循环的影响以及骨修复重建过程。方法 通过建立18只山羊胫骨35%以上长骨干缺损模型,采用SBTTL进行实验性治疗,并行X线,墨汁灌注透明切片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骨节段延长转移的长骨骨缺损断端血循环丰富,骨愈合良好,延长区血供丰富,骨修复迅速。结论 SBTL方法为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不植骨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临床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结合有限手术治疗儿童外伤性马蹄内翻足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43足外伤性马蹄足患者,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结合有限的软组织松解术治疗26例(28足)、截骨术治疗14例(15足),治疗前后分别按国际马蹄足研究组(international clubfoot study group,ICFSG)评分标准即功能(36分)、形态(12分)、影像(12分)三个方面评分. 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0.5-6年,ICFSG评分:优28足,良10足,中4足,差l足,优良率达88%,显示外伤性足畸形获得良好矫形,足负重行走功能良好,复发率低. 结论 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儿童外伤性马蹄足创伤大、疗效差,Ilizarov微创牵拉技术可弥补其缺点,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结合有限手术在治疗儿童外伤性马蹄足中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骨缺损的治疗是困扰骨科临床的难点,传统的治疗方法极为困难。随着组织工程学的迅速发展,通过对种子细胞进行基因修饰、构建复合支架材料及促进组织工程骨早期血管化等方法,使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骨缺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作者对其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多种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治疗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伴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选择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月,对16例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缺损骨外露的患者,采用病灶清除,骨质缺损较多行Ⅰ期或Ⅱ期植骨,外固定支架固定,分别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腓肠肌内外侧头联合肌皮瓣、腓肠肌内或外侧头肌瓣加植皮,术后常规滴注引流进行治疗。男14例,女2例,年龄17~59岁。皮瓣面积6 cm×4 cm~18 cm×9 cm。结果随访6~24月,全部转移皮瓣一期存活。Ⅰ期植骨2例,Ⅱ期植骨4例1,例慢性骨髓炎复发,植骨失败,经3次清创后感染治愈;其余病例感染均未复发,植骨愈合好,植骨愈合时间3.4~6.7月,平均4.6个月。结论腓肠肌肌皮瓣具有血供丰富、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以及不牺牲重要血管等特点。治疗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并骨与软组织缺损,既可以改善病灶局部血液循环、又可以进行创面覆盖,同时还可以进行滴注引流,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费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骨缺损的治疗是困扰骨科临床的难点,传统的治疗方法极为困难.随着组织工程学的迅速发展,通过对种子细胞进行基因修饰、构建复合支架材料及促进组织工程骨早期血管化等方法,使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骨缺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作者对其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Masquelet技术对于创伤性骨缺损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在修复创伤或感染造成的大段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笔者选取高州市中医院骨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应用Masquelet技术修复创伤或感染造成的大段骨缺损的9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27~79岁,平均53岁。分为2期,一期为彻底清创后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目的为刺激诱导膜的产生;6~8周后诱导膜产生,行二期手术取出骨水泥,置入自体松质骨。结果对接受手术的9例患者进行平均时间为7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长骨愈合情况良好。结论 Masquelet技术为创伤后骨缺损治疗提供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