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loop或loop in loop技术腱索重建和二尖瓣成形环置入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外科收治的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58.15±4.2)岁,SBE前叶腱索断裂导致关闭不全1例,心脏占位累及前叶腱索断裂导致关闭不全1例,单纯腱索断裂导致关闭不全4例,腱索延长导致关闭不全2例。术前超声心动图(TEE)显示:根据Carpentier标准,前叶脱垂5例,后叶脱垂1例,前叶合并后叶脱垂2例。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5例,中到重度关闭不全2例,中度关闭不全1例。术前射血分数(EF)平均(58.83%±2.9%),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DD)平均(52.9±1.5)mm,左心房直径(LAD)平均(50.6±1.7)mm。所有患者均经胸正中切口,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23±11.7)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06±9.5)min。4例患者置入Duran成形环,4例患者置入Edwards PhysioⅡ成形环,7例患者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1例患者同时行三尖瓣置换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结果术后无患者死亡,无恶性心律失常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TEE显示,微量反流6例,未见反流2例。术后EF平均(58.13%±2.9%),未见明显改变。LVDD平均(46.7±1.5)mm,LAD平均(42.9±1.1)m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1~3个月,均为微量反流。结论 loop或loop in loop技术腱索重建和二尖瓣成形环置入术治疗二尖瓣脱垂近、中期效果确切。loop技术虽然可以比较容易锚定瓣叶的脱垂区域,但是一旦长度不合适,很难拆除,相比而言,loop in loop技术可以在术中非常容易地调整人工腱索的长度。因此,loop in loop技术比loop技术更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创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4例心脏瓣膜创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二尖瓣前叶乳头肌断裂伴瓣叶穿孔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穿孔伴关闭不全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三尖瓣前叶撕裂1例,用自体心包做瓣叶修补术及三尖瓣环De Vega 成形术。三尖瓣隔瓣腱索断裂伴创伤性室缺1例,行三尖瓣修复成形术及室缺修补术,4例患者手术疗效满意。结论:心脏瓣膜创伤应尽早进行瓣膜置换术或瓣膜修复成形术,能取得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老年二尖瓣脱垂和腱索断裂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中老年二尖瓣脱垂和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像。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对54例中老年二尖瓣脱垂和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二尖瓣脱垂组中性别无明显差异,前后叶无明显差异,二尖瓣返流以中度为主(73.1%);二尖瓣腱索断裂组中,男性(67.9%)多于女性(32.1%),腱索断裂后叶(60.7%)多于前叶(39.3%),二尖瓣返流以中重度为主(92.9%);心脏结构改变腱索断裂组重于脱垂组。结论:中老年患者二尖瓣脱垂和腱索断裂的超声心动图具有明显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二尖瓣腱索断裂295例超声与手术结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大样本二尖瓣腱索断裂(MCTR)的超声心动图和手术特点,探讨MCTR疾病分布特点、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特征,并明确其在指导手术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5年以来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295例MCTR患者病例资料,记录所有患者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手术结果,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95例MCTR患者中,前叶腱索断裂100例,后叶腱索断裂182例,前后叶腱索均断裂13例;腱索完全断裂26例,部分断裂269例;进行换瓣手术110例,修补手术132例。本组MCTR的主要超声特点为二尖瓣叶脱垂、出现连枷样或挥鞭样改变、二尖瓣中~重度反流、心脏扩大、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根据手术结果判断,TTE对MCTR的诊断符合率为96.7;判断前后叶脱垂和腱索断裂的诊断符合率为92.5,准确判断为完全和部分腱索断裂的诊断符合率为89.3。TTE的主要误诊原因是在判断腱索摆动与断裂腱索、二级腱索断裂部位仍有缺陷和缺少经验。经过统计学分析,MCTR是进行换瓣还是修补手术,与附着瓣叶的部位有关(P<0.05),而腱索是否部分或完全断裂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无关(P>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地诊断大部分MCTR,并且能够协助外科医生进行初步分型和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成年人100例三尖瓣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尖瓣借瓣环附着于右房室孔上,可分为瓣环、瓣膜、腱索和乳头肌四部分。一般的结构形态可参看图1。现将观察结果分别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超声述语瓣膜连枷有不同种情况,对主(或肺)动脉瓣连 枷可以由于 瓣膜 上赘生物或瓣膜断裂而影响瓣膜功能,以及由赘生物或断裂瓣膜构成的异常回声在舒张期进入左(右)室流出道;二尖瓣连枷则认为常见于腱索断裂,于心室收缩期时瓣叶进入左房;至于三尖瓣连枷,鲜有报道。作者曾做1983至1993年近十年来中文文献简索,唯一题为“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外伤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二尖瓣脱垂的CT表现并探讨CT诊断二尖瓣脱垂的可行性。方法对25例经手术或心脏超声证实的二尖瓣脱垂患者的64层CT心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所有25例患者均可见收缩期二尖瓣叶突人左心房,并超过瓣环平面2mm。其他CT表现包括瓣叶增厚超过2mm(14例)和腱索断裂(3例)。结论二尖瓣脱垂具有特殊的CT表现,CT能够可靠地诊断二尖瓣脱垂。  相似文献   

8.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缺血性坏死、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等引起的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包括瓣环、腱索及乳头肌等)的组织功能异常,以瓣膜增厚、粘连、纤维化、缩短为主要病理改变,或伴有瓣环的扩张,腱索及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以单个或多个心脏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导致血液向前流动障碍和返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9.
一、心脏挫伤发生情况 心脏挫伤是指胸部钝性损伤时心脏受到撞伤,包括心外膜、心肌、心瓣膜、乳头肌、腱索和冠状动脉等损伤。过去国内关于心脏损伤的报道不多,其发病情况亦未见统计资料。Doty调查90例重度钝性胸伤,在入院时均未明确诊断心肌挫伤,其中有20例事后心电图显示异常和8例死后尸检发现心脏损伤。  相似文献   

10.
<正>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两种,而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普遍存在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占所有三尖瓣反流的80%~85%[1]。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FTR可通过介入方法进行治疗。本文就经皮介入治疗FTR的现状与研究进展予以综述。1 三尖瓣解剖结构三尖瓣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包括瓣环、瓣叶、腱索  相似文献   

11.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9岁,运7领航员,飞行总时间3000 h. 2007年12月因感冒后心悸、胸闷就诊于体系医院,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二尖瓣脱垂伴关闭不全,二尖瓣中量反流",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飞行合格.此后正常参加飞行,每年大体检心脏超声均提示"二尖瓣脱垂伴关闭不全及少、中量反流".2010年12月在体系医院行心脏超声检查提示"二尖瓣脱垂伴关闭不全,可疑后瓣腱索断裂,大量反流",结论:暂时飞行不合格,转我院进一步治疗.查体:听诊闻及心尖部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3/6).超声结果提示"二尖瓣脱垂伴关闭不全,二尖瓣大量反流".于2012年2月22日转解放军总医院行全机器人二尖瓣成形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转回我院康复治疗,1周后出院,结论:暂时飞行不合格.  相似文献   

12.
三尖瓣下移畸形二次手术治疗(附1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三尖瓣下移畸形再次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三尖瓣下移畸形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3~54岁,平均23岁,所有患者均有劳累后气促、心悸等症状,其中活动后口唇青紫2例.第一次手术行三尖瓣悬吊并房化心室横向折叠14例,三尖瓣环缩同时修补房间隔缺损2例,三尖瓣机械瓣置换1例.再次手术时间距第一次手术时间1~20年,平均8年,术前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11例.再次手术行解剖矫治8例,三尖瓣机械瓣替换7例,三尖瓣成形2例(其中交界环缩1例,人工腱索 三尖瓣环环缩1例),所有手术均在体外循环直视下进行,体外循环时间70~287(89.35±11.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4~111(64±8.6)min.术前及术后常规行食管超声检查.结果 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3年,在解剖矫治及三尖瓣环环缩成形的10例患者中,三尖瓣无反流9例,轻度反流1例.所有患者心功能Ⅰ~Ⅱ级.结论 三尖瓣下移畸形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部分仍可施行三尖瓣成形术,如果三尖瓣病变严重,无法行解剖矫治,应选择三尖瓣替换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房室瓣反流程度与经胸房缺堵闭术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1年3月我科经胸微创房缺堵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资料完全者43例,40例在食道超声、2例在经胸超声辅助下行房缺堵闭术。术后心脏超声随访,观察心脏各指标的变化,房室瓣反流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41例成功,1例术中改为右侧开胸小切口体外循环下房缺修补术,1例术中并发心跳骤停;1例术后并发肾衰,12例术后即时有少量残余漏,1个月后超声复查消失,手术成功率95.3%。术后超声随访显示:右室、右房直径较前缩小;左室直径较前增大;室间隔厚度、二尖瓣血流速度、主动脉瓣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肺动脉瓣血流速度明显降低;二尖瓣反流程度在封堵术后加重,而三尖瓣的反流程度无明显改变;无瓣膜反流或合并二尖瓣轻度反流及三尖瓣中度以下反流的患者,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合并二尖瓣中重度反流或三尖瓣重度反流的患者,封堵后可见严重的并发症,残余漏的发生几率也较大。结论在无瓣膜反流或合并二尖瓣轻度反流或三尖瓣中度以下反流的患者中,经胸房缺堵闭术安全有效;而在二尖瓣中重度反流或三尖瓣重度反流的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是严重罕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患儿 ,男 ,8岁。发现心脏杂音 1月余而入院 ,平时有轻度活动后心慌、气短 ,无水肿和喀血。体检 :无发绀 ,胸骨左缘第 4~ 5肋间闻及 3/6级收缩期杂音 ,心律规整。心电图 :右心房肥大 ,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T波改变。超声心动图 :三尖瓣隔瓣附着点下移 ,较二尖瓣附着点低 4.0 cm,前瓣叶活动幅度大 ,与隔瓣叶不能完全对合 ,有 3~ 4mm的间隙 ,右心房短径 5 4 mm,长径 67mm。右房巨大 ,右室相对较小 ,部分右室心房化。多普勒显示三尖瓣区可见收缩期的血流信号由右室返入右房。胸部 X线平片 :心影呈球形 ,心蒂小 ,心胸比值 0 .70 …  相似文献   

15.
<正>病人,男,23岁。劳力性心慌、气促1个月。查体:心前区有3/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左室扩大(52mm),右房偏大(38 mm)。大动脉短轴切面探查示:三尖瓣隔瓣下方可见宽约5mm回声缺失,房间隔回声连续。多普勒检查示:三尖瓣隔瓣下方右室侧记录到左向右两股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TEE)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应用TEE监测TMLR37例,观察打孔前、后左心室壁厚度及动度,腱索、乳头肌及二尖瓣叶活动和左室功能。结果:每例打孔20~40次,平均28±3次,经TEE证实形成孔道26±6个,成功率为94.6%;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打孔前、打孔后即刻无明显变化;1例因激光损伤后瓣腱索而出现轻度二尖瓣返流。结论:TMLR术中TEE监测可帮助判断孔道形成与否,指导调节激光能量、打孔部位及个数,及时发现并发症,应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  例1 女性,39岁。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关闭不全。1995年10月11日在体外循环下行左房室瓣置换术,麻醉诱导后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置入国产长套管针至上腔静脉。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第3天胸腔引流液量突然增多,12h引流液量1500ml,为淡红色。拍胸片纵隔影稍增宽,胸液糖定量16.9mmol/L。检查锁骨下穿刺管无回血,即拔管。胸腔引流液减少,给少量泼尼松龙口服,治愈出院。例2 男性,65岁。诊断左房室瓣腱索断裂。1995年10月25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左房室瓣置换术。麻醉诱导后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置入国产长套管针至上…  相似文献   

18.
三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分析(附2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指征、术式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方法 对28例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例(2例为再次心脏手术),风湿性心脏病17例(12例为再次心脏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其他2例.同期行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置换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采用机械瓣膜8枚,进口生物瓣膜20枚.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9例采用中低温心脏停跳并行心肌保护术,另外19例均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方法 行三尖瓣置换手术,其中6例经股动脉插管.24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4例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经胸腔进行手术.结果 3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重度低心排,均为联合瓣膜置换患者,其中1例死亡;1例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2例术前合并肾功不全、术后加重,行血液透析治疗后稳定;1例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经多次换药后痊愈.除死亡患者外,其余患者复查超声均显示瓣膜功能正常,无瓣周漏.结论 三尖瓣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方法 对单纯的三尖瓣置换术可起到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风湿性心脏瓣膜术后远期可能发生重度三尖瓣病变,需要进行再次心脏手术,采用股动脉插管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入路可降低再次心脏手术风险;三尖瓣病变严重患者大都合并全身代谢营养障碍,对营养障碍的纠正应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对于三尖瓣置换的患者,生物瓣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1岁。因心悸、气短、乏力三月余,加重1周就诊。查体: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4/6级.心电图:左室肥大并劳损。超声心动图所见:心房正位,心室左袢,二条大动脉呈平行关系,主动脉在前起始于解剖右心室,肺动脉在后起始于解剖左心室;左房增大(图1,2)。CDFI:收缩期三尖瓣口见中量反流信号(图3)。超声诊断:①先天性心脏病:矫正型大动脉转位;②三尖瓣反流(中度)。  相似文献   

20.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456例(男236例,女220例)膜周部VSD患者,年龄3~48岁,平均(14±9)岁。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及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者同时应用其他封堵装置治疗合并的畸形。结果456例患者,术前经胸超声检测VSD直径为2.3~18 mm(平均6.2 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6 mm(平均2.3 mm),术中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1.3~20 mm(平均6.4 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6 mm(平均2.4 mm)。448例封堵成功。所选封堵器大小为4~22 mm(平均8.6 mm)。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6例(1.3%),溶血2例(0.4%),封堵器明显移位1例(0.2%)。6例AVB患者,5例均恢复正常窦性心率,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0.2%)术后6月复查,有微量残余分流,1年后消失。6例(1.3%)术后新出现主动脉瓣微量返流,10例(2%)术后即刻新出现三尖瓣少量返流,1例(0.2%)术后5d新出现三尖瓣中量返流,1例(0.2%)术后6月新出现三尖瓣少量返流。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膜周部VSD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疗效可靠、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