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晚期头颈部肿瘤累及颈动脉系统,临床处理困难,手术切除肿瘤及受累的颈动脉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作者对8例9侧(其中1例不同期结扎双侧颈动脉)颈动脉行结扎切除术.8例中3例出现颅内并发症,1例住院期间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15个月,1例生存超过3年.8例中,5例为喉癌,2例为下咽癌,1例为甲状腺癌.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部肿瘤累及大血管的手术中血管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分析8例颈部肿瘤累及颈动脉患者一期整块切除肿瘤及颈动脉以及颈动脉重建手术的方法、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患者均在颈动脉转流(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下切断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行颈部清扫手术或肿瘤切除术.2例患者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人造血管移植,6例患者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全组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2例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感染,再次手术探查发现均有咽瘘发生.结论 采用术中转流、肿瘤连同受累颈动脉整块切除、颈动脉重建的方法治疗累及颈动脉的颈部进展期肿瘤安全有效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移植血管首选自体静脉.应特别注意防止术后感染.对于手术后局部组织广泛切除,移植血管床无软组织填充、血液供应及侧支循环差或已经暴露咽腔者,应采用转移肌皮瓣覆盖.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恶性肿瘤侵犯颈动脉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就近年来有关头颈部恶性肿瘤侵犯颈动脉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效果作一综述,比较了颈动脉单纯切除与切除后颈动脉重建的结果,认为颈动脉重建有助于减少术后脑缺血损伤,对提高患生存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4.
晚期头颈恶性肿瘤累及颈动脉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颈部恶性肿瘤累及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比较常见,手术治疗并发病多,死亡率高,视为不治之症。现就有关其外科治疗方法和并发病的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建术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侵犯颈动脉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应用聚四氟乙烯(膨体PTFE)人工血管移植术治疗2例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侵犯颈总、颈内动脉患者,术中切除颈总、颈内动脉,一期人工血管移植颈动脉重建。结果:2例术后创口I期愈合,无颅脑并发症;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分别于2年及3年后死亡。结论:人工血管颈动脉重建术治疗累及颈动脉的晚期恶性肿瘤,能完整切除肿瘤并避免因切除颈动脉引起的暂时或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对19例粘连颈动脉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时保留颈动脉的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时,剥开动脉周膜或外膜,保留动脉切除肿瘤。无一例手术死亡。9例术后复发,其中8例于术后6~36个月死亡,1例经放疗健在;10例术后无肿瘤复发者已分别存活5~38个月。作者认为,此种手术方法能达到消除病人痛苦,延长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多弹头射频治疗头颈部复发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弹头射频治疗头颈复发肿瘤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适应证。方法:用美国RF(radio—frequency ablation)2000多弹头(多集束电极)射频对11例头颈复发肿瘤行经口腔直视肿瘤进针、软腭切开径路肿瘤穿刺进针、支撑喉镜下肿瘤穿刺进针、经皮穿刺进针CT引导4种不同方法进行直视肿瘤射频治疗。结果:随访1.2~2.6年。短期治愈9例,有效1例,无效1例,无以往传统治疗的并发症。结论:多弹头射频治疗头颈部复发肿瘤方法可行,且有一定优势,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1959~1989年我院共收治原发于颌下区的恶性肿瘤65例,其中腺样囊性癌18例,恶性混合瘤16例,腺癌14例,未分化癌10例,鳞癌7例。总的3年、5年生存率为60.0%和42.9%。颌下腺恶性肿瘤有包膜外侵犯与无包膜外侵犯,二者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9.5%、30.3%和83.3%、72.7%。淋巴结阳性者预后差,与无淋巴结转移相比,其3年、5年生存率为44.0%、11.1%和88.5%、79.2%。T分期越大预后越不好。死亡原因主要是局部。颈部复发和肺转移。治疗以手术为主。如果肿瘤局限,无包膜外侵犯可做颌下或区域清扫。病变范围广并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则需行区域广泛切除及颈清扫。手术切缘不净、术后复发、分化差或病期晚者,宜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在颈部恶性肿瘤侵犯颈动脉的评价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个与颈动脉贴邻肿瘤行MSCT扫描。在肿瘤与动脉相接面最大且垂直于颈动脉走行的平面上测量:①瘤管角:肿瘤包绕颈动脉的角度。并计算180°、90°、45°作为诊断肿瘤与颈动脉粘连判定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②瘤管比值:肿瘤与颈动脉的交界面长径与受侵动脉直径的比值。对上述测量指标进行X~2统计分析。结果瘤管角:≥90°组和≥180°组对颈动脉受侵判断的准确度高于≥45°组(P<0.05)。瘤管比值:≥0.8组和≥1.0组对颈动脉受侵判断的准确度高于≥0.5组(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受侵的判断,横断面上瘤管角≥90°、瘤管比值≥0.8提示颈动脉受侵。  相似文献   

10.
头颈部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0例头颈部假性动脉瘤患者,9例治愈,1例死亡。体会是对有头颈外伤或感染史,沿动脉走行有局限性肿胀,闻及血管杂音,出现鼻或外耳道、口鼻出血病人,应高度怀疑假性动脉瘤。颈动脉造影、彩超是有用的辅助诊断方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假性动脉瘤血管确切来源及治疗,更显示出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侵及颈动脉的晚期转移头颈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 )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10年来对 5 7例侵及颈总或颈内动脉的晚期转移头颈鳞癌患者实施外科治疗的病例资料及术后生存情况。 4 8例患者术中可将肿瘤由颈动脉壁剥离而保留颈动脉 ;9例肿瘤已侵到动脉壁中膜层而切除动脉 ,术中不作动脉切除后的Ⅰ期动脉重建术。对手术中认为肿瘤残留和术前未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 )或放疗剂量不足 70Gy的患者 ,进行术后放疗 4 0~ 70Gy。结果  5 7例患者中 4例长期生存 ;5 3例死亡 ,死于术后多器官衰竭 1例 ,死于局部复发 10例 ,颈部复发 19例 ,远处转移 14例 ,颈总动脉出血 7例 ,非肿瘤因素 2例。用Kaplan Meier生存率统计法计算 ,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 13个月 ;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1 8%、19 6 %、12 5 %、8 3%。术中肉眼切净与肉眼残留的复发率分别为 2 6 7%、5 0 0 % ;2年生存率分别为 2 2 2 %、0。椎前组织受侵与椎前组织未受侵的术后复发率为 76 0 %、2 8 3% ,2年生存率为 12 0 %、2 5 0 %。术后放疗与未放疗的复发率分别为 4 6 4 %、73 1% ;2年生存率分别为 2 1 4 %、15 4 %。结论 对于侵及颈动脉的晚期转移头颈鳞癌患者 ,应进行积极的外科挽救性手术治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切除重建术在头颈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动脉切除重建术在累及颈动脉的头颈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7例累及颈动脉的头颈肿瘤患者一期切除肿瘤和颈动脉及颈动脉重建手术的方法、效果及5术后并发症,3例为ShamblinⅢ型颈动脉体瘤,2例为喉癌术后复发并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为喉咽癌术后复发或放疗后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结果 7例患者均在颈动脉转流下切断颈动脉,肿瘤连同颈动脉整块切除,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聚四氟乙烯膨体(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人工血管重建颈动脉.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出现单侧喉返神经麻痹和霍纳综合征.1例患者因咽瘘导致颈动脉破裂二次行颈动脉重建术;2例患者术后形成咽瘘,其中1例出现肿瘤复发,1例经换药愈合.结论对于累及颈动脉的头颈肿瘤,颈动脉切除重建术有可能降低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侵及颈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侵及颈总动脉病变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分析11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资料,包括喉癌喉3/4切除术后复发1例,结核性颈总动脉瘤破裂大出血1例,医源性颈总动脉瘤1例,颈动脉体瘤3例,甲状腺癌侵及颈总动脉1例,颈部肿瘤侵及颈总动脉2例,颈总动脉离断伤1例,气性坏疽1例。结果上述病例中,2例完成肿瘤切除,颈总动脉重建;2例术中应用Shunt转流管,完成肿瘤切除;1例颈外伤,行颈总动脉结扎;1例医源性颈总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切除,颈总动脉修补;甲状腺癌患者分离颈总动脉并切除部分气管侧壁完成肿瘤切除及应用颈前肌气管修补;2例颈部肿瘤保留颈总动脉切除肿瘤;1例气性坏疽患者颈部切开减压。结论侵及颈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主要有下列3种形式:①切除肿瘤及颈总动脉、颈动脉重建;②切除肿瘤及颈总动脉,颈总动脉结扎;③分离颈总动脉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感染性颈动脉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2011年所有感染性颈动脉破裂病例及同期内所有英语文献记载的病例。结果 31例患者共发生46次感染性颈动脉破裂,最常见的破裂部位为颈总动脉(33/46,71.7%)。经血管结扎治疗17次(37.8%),血管内支架置入20次(44.4%), 栓塞治疗7次(15.6%)。血管结扎在治疗感染性颈动脉破裂时再次出血发生率11.8%(2/17)明显低于血管内支架置入6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355, P =0.037)。结论 血管结扎是感染性颈动脉破裂较好的治疗方法,它可能是防止再次出血的最好方法。但是如果结扎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其并发症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颅底富血供肿瘤术前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插管栓塞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插管栓塞术在颅底富血供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9例颅底富血供肿瘤患者术前先作双侧颈内、颈外及椎动脉造影后再行栓塞治疗。结果:9例栓塞后,肿瘤供血网显影消失,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病理检查,镜下均见瘤体微血管及血窦内充满大量明胶海绵。结论: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插管造影,在明确肿瘤血供类型后辅以术前栓塞治疗,既可缩小瘤体又能减少术中出血,是肿瘤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Carotid artery rupture is fortunately an uncommon complication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treatment. Eleven episodes of carotid artery rupture following irradiation and major head and neck resection were identified over a 6-year period. We review our experience and discuss the predisposing factors that can cause this complication, important aspects of management and outcome. During this 6-year period, 11 episodes of carotid artery rupture were treated in our unit. All patients had received prior irradiation (more than 60 Gy) and undergone a major surgical resection or resections. The average age was 59 years; all patients had a salivary fistula, local infection and a manifest herald bleed just before their major carotid artery rupture. These patients were resuscitated, taken to theatre and the neck explored, with control of the vessel and debridement of necrotic tissue. Soft tissue coverage was in the form of a flap. Many of the factors predisposing to carotid artery rupture can be ameliorated or treated early in order to avoid this complication. Early and aggressive nutritional support together with correction of haematological abnormalities promote wound healing and prevent tissue breakdown. The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n also reduces fistula formation and wound compromise. We present our protocol for the early, aggressive management of these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ruptur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咽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 ~77岁,中位年龄42岁.CT扫描结合MRI检查有助于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方式包括:经口入路1例,经颈部入路22例,经腮腺-颈部入路8例,下颌升支纵行裂开入路1例,经颈部-下颌角部分切除入路4例,经腮腺进路2例,耳后颅颈联合入路2例.结果 40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12例,其中涎腺来源15例,神经来源12例,其余13例为其他组织来源.28例良性肿瘤中,23例经一次手术治愈,随访13~47个月无复发,中位数39个月.12例恶性肿瘤经随访3~50个月,中位数29个月,6例存活(随访时间24~ 50个月,中位数36个月),3例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3例失访.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腔感染2例,迷走神经损伤3例.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的首选方法,绝大多数肿瘤可以经单纯颈侧入路切除;对于恶性肿瘤或较大的良性肿瘤应选择较宽阔的手术入路.咽旁间隙的良性肿瘤预后较好,而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