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采用视觉评分方法分析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阻断兔正常肝血流灌注后的恢复情况.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24只,分为超声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及假照组.超声微泡组经兔耳缘静脉推注脂质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兔肝,单纯超声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微泡,假照组超声假照.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0 min、15 min、30 min、45 min、60 min和24 h对兔肝进行超声造影,视觉评分分析各时间点造影灌注峰值灰阶变化.结果 各组治疗前肝血流灌注比较,视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微泡组的治疗前造影血流灌注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后0 min、15 min两个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后30 min、45 min、60 min、24 h视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超声组、假照组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之间超声造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具有显著的暂时性阻断兔肝实质血流作用. 相似文献
2.
微泡激励的超声空化阻断正常肝血流灌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脉冲式超声激励微泡空化阻断兔正常肝脏血流的可行性及阻断的病理改变。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是超声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假照组。经兔耳缘静脉注射脂质微泡,剂量0.1 ml/kg;同时超声治疗头垂直辐照兔肝脏300 s,超声能量以脉冲式发射,频率1.2 MHz,平均声强0.89 W/cm~2。靶区治疗前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和定量分析。最后,获取该区域肝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超声微泡组治疗后肝组织血流灌注基本消失,而单纯超声组、假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超声微泡组治疗前后肝实质平均灰阶值(GSV)分别为115.27±3.8和1.16±0.7,治疗后肝实质GSV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单纯超声及假照组治疗前后GSV无显著差别。病理检查,超声微泡治疗组肝组织出现大片充血、出血、血栓形成等。结论微泡增强的脉冲式超声空化可以造成正常肝的血流灌注暂时性阻断或者显著下降,阻断机制可能是肝实质出血、水肿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对兔脾脏微循环血流的阻断作用.方法 将15只新西兰白兔等分为微泡组(MB)、治疗超声组(TUS)和微泡超声组(MEUS),分别施以治疗超声或联合微泡.视觉评价和声学密度分析脾脏靶区的超声造影效果,最后做病理检查.结果 MEUS组治疗后造影增强程度降低,呈明显的低灌注区和负性显影区,随着时间推移灌注情况逐渐好转;TUS组及MB组治疗前后造影增强无明显变化.光镜下,MEUS组可见血窦扩张,细胞水肿,淤血及小血栓形成.结论 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可阻断脾脏辐照区域的血流灌注,为今后应用于治疗脾肿大和脾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超声空化阻断对兔肝血流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效应在阻断兔肝血流实验中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方法将21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单纯超声组、一次超声空化组和两次超声空化组。超声空化处理采用经静脉注射脂质微泡(剂量0.1ml/kg体质量)联合峰值负压4.3MPa的脉冲式超声直接照射开腹暴露的肝脏5min。对一次超声空化组仅治疗1次;两次超声空化组治疗1次后间隔1h后重复治疗;单纯超声组用3ml生理盐水替代微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30、60min及48h对各组肝脏实施CEUS,计算各时间点峰值强度(PI)变化。实验结束后每组取一只动物,获取肝脏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一次超声空化治疗后即刻、30 min,靶区肝实质由此前的均匀增强变为无增强,其PI值由(-51.88±4.26)dB降至(-62.53±4.83)dB;48h后血流灌注恢复,PI值升至(-52.02±4.59)dB。两次超声空化治疗后治疗后即刻、30min,非增强缺损面积大于一次超声组,PI值变化与一次治疗组类似。单纯超声组治疗前、后CEUS无明显变化。病理发现一次超声空化组及两次超声空化组肝脏出现散在微小坏死灶。结论微泡超声空化阻断肝血流后,血流灌注可在48h后自行恢复,肝脏坏死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泡增强的非聚焦超声治疗肝脏创伤的价值。方法 用2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肝脏创伤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超声(US)组、微泡(MB)组和超声微泡(USMB)组,根据不同的声功率,将USMB组分为3个亚组:USMB1(0.11 W)、USMB2(0.55 W)和USMB3(1.10 W);每组5只实验动物。评价治疗前出血量、治疗后渗血量以及视觉评分,并进行CEUS分析治疗区域的血流灌注水平,最后取肝脏标本行组织学HE染色、分析肝板和肝窦面积比例变化。结果 USMB组治疗后渗血量和视觉评分均显著低于US组(P均<0.05);3个USMB亚组治疗后即刻的CEUS峰值声学密度值(PI)均明显低于US组(P均<0.05);USMB组肝细胞明显水肿并压迫肝窦、汇管区血管和中央静脉,USMB1、USMB2亚组肝板/肝窦面积比率分别为48.75±9.91、35.66±8.43,明显高于US组的1.98±0.07(P均<0.05)。结论 微泡增强的非聚焦超声可以对肝脏创伤进行快速止血且不影响正常肝脏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6.
超声联合微泡对正常兔角膜组织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声强和辐照时间的超声破坏微泡对兔正常角膜组织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不同声强(0.5W/cm2、1.0W/cm2、2.0W/cm2)和辐照时间(30s、60s、120s)的超声作用于微泡干预的兔眼角膜,并对角膜进行定量分析和病理组织观察。结果超声声强1.0W/cm2、2.0W/cm2与0.5W/cm2组比较,角膜组织损害严重,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辐照时间120s与30s、60s比较,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微泡能明显增强角膜组织的空化效应,且超声能量越大,角膜组织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对经静脉移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归巢缺血心肌的靶向能力.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法培养兔BM-MSCs,用DAPI标记细胞.完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将分离培养的BM-MSCs经静脉途径移植人心肌梗死兔体内.根据移植时是否介入超声与微泡分成单纯静脉移植MSCs组与超声辐照+微泡+MSCs组,移植后48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缺血梗死区域及其周围的荧光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并对两组进行计数和统计学分析.HE染色观察局部缺血心肌的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血管及内皮细胞情况.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显示超声辐照+微泡+细胞组较单纯静脉细胞移植组阳性细胞分布更为密集.单纯静脉细胞移植组与超声辐照+微泡+细胞组阳性细胞个数分别为(146.8±18.78)个和(213.2±26.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结果显示超声+微泡+细胞组缺血心肌及周围区心肌组织间隙可见红细胞成分漏出,而单纯细胞组无此发现.透射电镜显示在超声联合微泡的介导下,心肌血管内皮细胞间隔增大,血浆成分渗出.结论 超声联合微泡经静脉移植MSCs后能增加MSCs在缺血及周围区心肌的聚集与归巢,增强其靶向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泡增强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对兔肝局部微血管的损毁及阻断作用。方法 4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血凝酶组、微泡组和微泡联合血凝酶组(联合组)。各组均分别在实验前后行超声造影检查,使用专用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各组实验前后造影的视觉图像及峰值灰阶值(GSV)的变化,并与病理改变进行对照。结果实验前后,生理盐水组和血凝酶组超声图像造影视觉改变及定量分析峰值GSV均无明显变化(P>0.05)。微泡组和联合组视觉观察有造影灌注缺损,联合组更为明显;定量分析微泡组峰值GSV从(62.94±6.19)降至(36.36±7.30)(P<0.05),联合组峰值GSV从(63.52±8.53)降至(22.91±5.39)(P<0.05)。实验后生理盐水组和血凝酶组病理无明显改变;微泡组偶见局灶性小片状出血;联合组可见明显的细胞变性和坏死,伴有微血栓形成。结论微泡增强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可以造成更明显的兔肝局部微血管的损毁及血流阻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一种纳米级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并将其与普通脂质微泡在正常兔肝的造影效果进行比较,以评价其造影效果.方法 经机械振荡法制备纳米脂质微泡,检测其形态、粒径、表面电位等物理特性.分别经兔耳缘静脉团注自制纳米脂质、普通脂质微泡造影剂(2.5 ml/kg),动态观察肝的实质回声增强情况,并用DFY型超声图像分析诊断仪对造影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纳米脂质微泡平均粒径为415.8 nm,平均电位为-(13.7±1.6)mV.造影后观察:该纳米微泡能明显增强兔肝的二维灰阶显像,与普通脂质微泡比较,纳米微泡达峰时间较晚,峰值持续时间较短,增强持续时间较普通脂质微泡长,纳米微泡对肝的增强峰值强度略低于普通微泡.结论 自制纳米微泡形态好,粒径均一,显影效果理想,为肿瘤的靶向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六氟化硫脂质微泡,为靶向微泡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以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为膜成分,六氟化硫为气体核心,薄膜一超声法制备微泡.以SonoVue作对照,观测自制微泡的形态、粒径、浓度、pH值、渗透压等各项理化参数.在二次谐波模式下观察微泡显影体外水囊及兔肾实质,测量分析增强图像峰值灰度.结果 自制微泡和SonoVue均大小均匀,圆形,中空透亮,平均直径分别为2.25μm和2.50 μm,粒径分布分别为0.4~10 μm和0.2~10 μm,90%微泡直径分别控制在6 μm和8 μm以内.初始浓度分别为5 x 108~10 X 108/ml和1 x 108~5 x 108/ml,配置后的稳定性均为6 h.显影水囊灰度值分别为121.67±6.76和122.33±4.53(P>0.05),兔肾造影增强峰灰度分别为72.00±7.21和74.65±10.93(P>0.05).结论 脂质微泡制备成功,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及显影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评价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肾血流灌注情况.方法 常规肾功能正常的肝硬化患者40例,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法分为Child-PughA级组14例,B级组14例,C级组12例.以30例正常人为对照,比较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肾血流灌注及时间-强度曲线量化参数,并与Child-Pugh评分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肾皮质血流灌注峰值强度减低,达峰时间延长,曲线下面积减小(P<0.05);与A级组比较,B级组峰值强度减低,C级组峰值强度减低、达峰时间延长(P <0.05或P<0.01).峰值强度与肝硬化组Child-Pugb评分呈负相关(r=-0.506,P<0.01).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可定量评估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肾血流灌注,峰值强度与肝硬化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通过空化效应有效促进外源基因在目的组织中的转染,可通过抑制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或抑制其信号通路而进行基因治疗,使基因治疗各类肝脏疾病逐渐成为可能。本文主要就超声微泡携基因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诊断超声激励瘤内注射微泡增强VX2移植瘤化疗效果的价值。方法 将24个兔VX2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多柔比星(Dox)组(B组)、实时三维诊断超声+微泡组(C组)、实时三维诊断超声+微泡+Dox组(D组)。对实验兔静脉注射Dox 1.2 ml/kg,瘤内注射微泡、约为肿瘤体积的1/2,辐照时间为20 min,机械指数(MI)1.3。于第1、3、5、8天对每组肿瘤进行治疗,共治疗4次。治疗后第10天剥离肿瘤,计算各组肿瘤体积总体生长率。结果 治疗后第10天,D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其余3组(P<0.05);4组肿瘤体积总体生长率分别为A组100%,B组15.11%,C组118.22%,D组-30.81%。D组肿瘤体积在治疗后1~3天内略有增大,之后明显下降。结论 实时三维诊断超声激励瘤内注射微泡联合静脉注射Dox能够明显抑制兔VX2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间歇式发射对微泡超声空化损伤小血管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不同的超声发射方式在微泡超声损伤肠系膜小血管中的效应.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微泡组、单纯超声辐照组、超声连续辐照微泡组和超声间歇辐照微泡组进行实验.静脉注射脂氟显微泡0.1 ml/kg,用峰值声压2.6MPa的低占空比治疗超声照射,照射后肉眼观察照射区域肠系膜小动静脉血管损伤情况,取辐照区小血管做病理检查.结果 单纯微泡组和单纯超声辐照组照射区小血管未发现任何生物学效应,而由微泡超声辐照的两组均出现了小血管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等生物学效应.肉眼观察超声间歇辐照微泡组形成的血肿大于超声连续辐照微泡组;病理学检查表明超声间歇辐照微泡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基底膜断裂以及血栓栓塞情况均高于超声连续辐照微泡组.且超声连续辐照微泡组形成的血管损伤情况不稳定.间歇辐照组损伤面积显著高于连续辐照组(P<0.01).结论 在适宜参数条件下,微泡超声空化可引起肠系膜小血管壁破裂出血、形成血栓及栓塞血管;微泡再灌注增强了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超声联合SonoVue微泡介导NET-1siRNA转染人肝癌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NET-1siRNA在人肝癌细胞中的转染效果。方法将培养的HepG2细胞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B组培养瓶中仅加入NET-1siRNA;C组为加入脂质体及NET-1siRNA;D组为加入造影剂及NET-1siRNA并给予超声辐照;E组为加入脂质体、造影剂、NET-1siRNA,并给予超声辐照。之后以荧光显微镜检测NET-1siRNA转染率,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NET-1 mRNA的基因表达,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NET-1表达情况,MTT检测HepG2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与C组、D组相比,E组NET-1siRNA转染率明显提高(P<0.05);D组和E组细胞内NET-1mRNA及NET-1蛋白的表达抑制率均高于其他各组(P均<0.01),而转染后24~72hHepG2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能有效促进NET-1siRNA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并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占空比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对大鼠乏血供肿瘤血流灌注的影响。 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45只,于右侧背部皮下建立大鼠C6胶质细胞瘤模型,根据不同脉冲时间及间隔时间随机分为5组,每组9只:A组,脉冲时间5s,间隔时间1s;B组,脉冲时间1s,间隔时间1s;C组,脉冲时间1s,间隔时间5s;D组,脉冲时间5s,间隔时间5s;E组,超声假照。各组对应的治疗脉冲占空比分别为0.167%、0.1%、0.033%、0.1%和0。每组荷瘤大鼠经超声联合微泡治疗/超声假照10min,于治疗/假照前、治疗/假照后即刻分别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时间-强度曲线(TIC),比较各组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对比分析各组肿瘤超声造影图像进行超声造影视觉评分;各组随机选取3只大鼠取肿瘤组织行HE染色,观察治疗/假照后病理学变化。 结果 与组内治疗前比较,A组、B组治疗后AUC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6,-3.922;P=0.026,0.004),各组治疗/假照后PI值及C组、D组、E组AUC值与组内治疗/假照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D组、E组比较,A组、B组超声造影视觉评分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A组、B组可见较明显的血管扩张,A组部分血管周围组织内可见少量红细胞渗出,C组、D组、E组血管扩张不明显。 结论 脉冲时间5s,间隔时间1s,占空比0.167%及脉冲时间1s,间隔时间1s,占空比0.1%的低强度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可增强乏血供肿瘤血流灌注,后者为相对安全的超声治疗声学参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肝癌的血供特点及确立个体化介入治疗模式的价值.方法 对31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癌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超声造影(CEUS)行血供灌注特征分析并分型,采用不同介入治疗技术建立合理有效的个体化联合治疗模式,并采用CEUS、增强CT(CE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CDUS及CEUS可判定肝癌血供特征并分型.根据CDUS及CEUS确定的肝癌血供特征建立个体化介入治疗模式并评估疗效:①肿瘤直径≤3 cm单发小肝癌组,直接行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术(PEI)、射频消融术(RF)或微波消融术(PMCT)治疗模式,肿瘤坏死率95.0%~97.9%,1、3年生存率分别为98.0%、87.8%.②肿瘤直径≤5 cm病灶≤3个肝癌组,行多点、多面RF/PMCT+PEI联合治疗模式,肿瘤坏死率93.7%~94.8%,1、3年生存率分别为89.8%、81.4%.③肿瘤直径>5 cm以肝动脉为主多血供肝癌组,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PEI+RF/PMCT联合治疗模式,肿瘤坏死率71.4%~73.8%,1、3年生存率分别为66.2%、47.6%.④肿瘤直径>5 cm双重血供肝癌或合并门静脉癌栓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增加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化疗术(SPVE)治疗模式,肿瘤坏死率53.3%~55.6%,1、3年生存率分别为64.7%、40.0%.结论 根据CDUS和CEUS确定肝癌血供特征并建立个体化联合介入治疗模式,对非手术治疗肝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Sonazoid超声造影肝实质特异相开始的时间.方法 Wistar大鼠54只,分别在注射生理盐水(n=6)后2 min,注射SonoVue(n=24)和Sonazoid(n=24)后2 min,5 min,10 min和20 min对肝进行原位灌洗,定量比较灌洗前后肝增强水平.结果 对照组肝回声水平灌洗后显著升高.SonoVue注射后2 min和5 min时灌洗后肝实质增强水平均显著降低,但10 min和20 min时灌洗后肝实质增强水平则显著升高.Sonazoid注射后2 min时灌洗后肝脏增强水平显著降低,但5 min、10 min和20min时肝实质增强水平灌洗前后无显著差异.结论 Sonazoid超声造影肝实质特异相的起始时间可早至造影剂注射后5 m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组织血流灌注参数在评价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模型自建立次日起分别经腹腔注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对照组)和沙利度胺200 mg/kg(治疗组),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24 h后行超声造影检查,然后脱机采用时间强度曲线软件进行分析,获取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Imax)、灌注指数(PI)、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和拟合优度(GOF)等参数.超声检查完成后完整剥离肿瘤,免疫组化检测肿瘤CD34表达情况,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沙利度胺治疗对小鼠体质量和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治疗组的AUC、PI和Imax和微血管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TT和TTP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组织血流灌注参数的改变可以有效评价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