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容  周莉 《中国校医》1994,8(4):1-2
本文调查了441名7-12岁小学生,贫血检出率为48.5%,其中轻度营养性贫血占98.6%。通过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对比检测贫血组和对照组,发现贫血组儿童体液免疫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低,特别是IgA、IgM差别显著。说明血红蛋白含量对免疫球蛋白水平有一定影响。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疾病监测工作中,对身体素质差,反复出现感染的儿童,应考虑有无营养性贫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老年人贫血的原因。方法对2001年6月-2009年2月就诊的92例老年人贫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发性贫血和(或)营养性贫血71例,占77.2%,血液病21例,占22.8%。结论老年人易患贫血,且容易漏诊。老年人贫血以继发性居多,血液病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3.
1990~1992年对辽宁省5个市城乡15 978例3个月~7岁小儿,同时采指血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测定血红蛋白(Hb),用超微景法测定红细胞比积(PCV)进行了贫血检查,并应用筛查法诊断营养性贫血(NA)性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NMA、营养性混合性贫血NMTA)。结果表明:NA平均总患病率为22.8%,3个月~2岁组平均患病率为31.3%,3~5岁组为10.9%,到6~7岁又上升至39.8%,农村患病率(33.7%)高于城市(21.4%),城市散居(28.4%)高于集体管理小儿(19.0%),家庭膳食小儿各年龄组患病率均高于集体伙食;在3个月~5岁各年龄组,3种性质NA构成比为IDA:NMA:NMTA=7:2.5:0.5,在6~7岁为5:4:1;贫血小儿在Hb和PCV的变化上有Hb低而PCV正常(占贫血57.0%)、Hb正常而PCV低(占贫血22.3%)、Hb和PCV都低(占贫血20.6%)这3种表现类型的贫血。说明如果按目前贯用的贫血定义选择测定Hb或PCV某项单一指标诊断贫血会造成漏诊。建议贫血诊断时应同步测定Hb和PCV两项必测指标,井应进一步完善目前贯用的贫血定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以利于标本兼治。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结果 营养性缺 铁性贫血占60.2%,慢性病贫血占8.0%。结论 应重视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以防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陕西农村社区婴幼儿营养性贫血的原因及发病率,改善当地儿童营养状况,提高人口素质。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0~18个月的婴幼儿进行调查,获有效资料336份。结果 6~18个月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为81.7%,其中轻中度贫血占98.4%。结论 陕西农村社区的营养性贫血发病率较高,主要原因是辅食添加不合理,建议通过平衡膳食来控制贫血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孕晚期贫血状况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淑玲  李秀琴 《中国公共卫生》1990,6(5):216-217,224
本文用Hb(血红蛋白)和PCV(红细胞比积)两项指标检查了沈阳市223名孕晚期妇女贫血状况。结果表明,贫血患病率为44.8%,贫血性质82.0%为低色素(缺铁)性,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值为31.3%,轻度贫血占78.0%,中度贫血占19.0%,重度贫血占3.0%,说明孕期贫血较为普遍,主要为病理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6例患儿中轻度贫血占55.7%(59/106),中度贫血占37.7%(40/106),重度贫血占6.6%(7/1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接受育儿指导、患儿居住地、喂养方式、母亲受教育程度、早产/多胎(包括双胎)、就诊原因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P< 0.01或<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岁(OR=6.721,95% CI:1.892~24.365)、母亲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OR=1.537,95% CI:0.471~7.263)、早产/多胎(包括双胎)(OR=5.671,95%CI:1.217~37.816)、消化道感染(OR=1.978,95% CI:0.367~29.645)、消化道出血(牛奶过敏)(OR=4.629,95% CI:1.276~31.679)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贫血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多因喂养方式不合理,早产、多胎及合并诱发疾病的贫血出现早且程度重,针对高危人群及危险因素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迎春 《药物与人》2014,(9):177-178
目的:分析宝儿康散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铁剂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宝儿康散药物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28例,占6363%,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43例,占97,7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显示,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宝儿康散药物对此类疾病进行治疗,不仅利于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徐凤珠  王莉恩 《社区卫生保健》2007,6(3):206-206,208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系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纽胞压积低于正常值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值,称为小儿营养性贫血。小儿营养性贫血多为缺铁引起,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不但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并且是一些感染性疾病的诱因。营养性贫血不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很常见。笔者对我院儿保门诊2004至2005年出生的511名婴儿营养性贫血监测资料和成因进行分析,为在儿保门诊开展营养性贫血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A地区的950例学龄前儿童,其中290例儿童被诊断为营养性贫血。对营养性贫血儿童及其幼师、家长进行为期3个月贫血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并常规体检。结果健康教育前本组患儿的轻度营养性贫血为66.6%,中度营养性贫血为27.9%,重度营养性贫血5.5%。健康教育后有77例患儿贫血状况消失,健康教育后贫血状况有显著改善。结论通过对患儿及其幼师、家长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的防治营养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大庆市中小学生营养性贫血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用Hb、PCV、BRC三项指标,按WHO贫血筛选标准,对我市42077名(男:21767、女:20310)学生调查表明:我市中小学生营养贫血患病率为17.8%(男:17.5%、女:16.5%),男女无差异(P〉0.05);青春期最高,12岁男高达31.2%,女高达23.5%。以营养性小红细胞贫血为主,占84.5%。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值,用油镜观测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形态,对583名3.5-6.0岁儿童进行贫血的普查。结果显示:贫血患病率为22.64%,且年龄越小,患病率越高,不同性别儿童之间的患病率,以及各年龄组的贫血程度均无显著差异。贫血患儿顺角诊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23例,占93.18%,说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仍为儿童贫了常见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营养性贫血与现时营养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逊  王美丽 《中国校医》1997,11(1):61-62
小学生营养性贫血包括三种情况,即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红细胞性贫血及混合性贫血。这三种性质的贫血与患者的现实营养状况有何关系,对儿童营养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以往已有报道血红蛋白(Hb)一项指标与营养状况的关系,但没能全面反映营养性贫血调查结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沈阳市和平区4所小学二年级与五年级学生490人,年龄8~11岁,获营养调查有效卡片484张。1.2方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血红蛋白(Hb),超微量法测红细胞比积(PCV),计算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营养性贫血三种性质及原因的初步诊断指标如表…  相似文献   

14.
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家庭因素调查分析张迎修,王淑荣营养性贫血是儿童少年时期的常见病之一,1988年,全国十三省市中小学生贫血监测总贫血率为44.25%。关于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影响因素国内已有许多报道[1,2],但对家庭因素与儿童贫血的关系则少有探讨,本文做...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汉族、少数民族在饮食上的习惯、卫生知识接受程度、地域及经济因素的差别,发现营养性贫血发生程度存在差异,强调合理喂养及促进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对284例营养性贫血患儿进行无名指末梢采血,并用统计学SPSSl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少数民族在12~24月发生率相对较高,为62.4%,轻度营养性贫血汉族与少数民族无差异性,中度贫血少数民族发生率较高,重度贫血少数民族1例。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工作,重点是农牧区,大力普及科学喂养,及时添加辅食,纠正饮食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中小学生营养性贫血调查谭雄杰陈西津陈广昭卢素霞营养性贫血是儿童少年常见病之一,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营养性贫血情况,我们于1995年5~6月对南宁市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抽取南宁市区11所小学和9所中学共29...  相似文献   

17.
刘喜文  卢玉銮 《营养学报》1992,14(1):109-111
<正> 营养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我国学龄前儿童营养性贫血患病率达37.9%。1989年作者曾对太原市城、郊区两个幼儿园13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贫血和膳食调查。结果表明,贫血患病率高达44.93%;营养偏低,大部分儿童每人每日蛋白质、维生素C和能量摄入不足。分析认为,铁吸收不良是造成学龄前儿童营养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治学龄前儿童的营养性贫血,我们选用营养丰富的猴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我站地段儿童营养性贫血状况及患病原因,我们于1997年2月 ̄3月对地段内散居儿童进行了一次贫血调查。按WHO的标准诊断贫血,Hb采用氰化高铁法。结果:0 ̄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52.48%;其中以1岁以内婴儿患病眩最高63.58%;1 ̄3岁患病率55.36%;4 ̄6岁患病率为27.96%。小儿营养性贫血严重地危害着小儿的身体健康,是小儿防治的“四病”之一。我地段造成贫血的原因主要为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管理系统中564例6月~5岁婴幼儿的健康档案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564例诊断为IDA有89例,患病率为15.78%,性别无明显差异,其中年龄6月~12月患儿占28.78%(40/139)、13月~24月患儿占20.00%(24/120)、25月~36月患儿占8.85%(10/113)、37月~48月患儿占9.47%(9/95)、49月~60月患儿占6.19%(6/97).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显示:辅食添加不合理占39.33%(35/89)、辅食添加晚占21.35%(19/89)、丢失过多占14.61%(13/89)、早产占13.48%(12/89)、先天性储铁不足占11.24%(10/89).结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在6月~12月时是高发期,辅食添加不合理以及辅食添加晚为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应给予合理均衡的膳食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贫血为我国儿童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为了解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特点,以便为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提出合理建议,我们对2006年在昌黎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314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