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CTLA4Ig-重组腺病毒载体(Ad-CTLA4Ig)对SS颌下腺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弗氏佐剂+同种鼠颌下腺抗原激发诱导小鼠舍格伦综合征(SS)。实验组在激发前30min予以Ad-CTLA4Ig腹腔注射,未转CTLA4IgcDNA的腺病毒载体(Adv)及SS作对照。比较各组动物颌下腺形态学改变,并采用Western blot分析SS小鼠颌下腺AQP5表达变化。结果:CTLA4Ig-重组腺病毒实验组颌下腺病理学改变不明显。并且删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d-CTLA4Ig可正向调节小鼠颌下腺AQP5的表达,并可有效抑制小鼠合格伦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建立及病理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类干燥综合征的动物模型,试图模拟其唾液腺的病理变化。方法运用同种鼠的颌下腺组织诱导类似于人类干燥综合症(SS)唾液腺表现的动物模型。结果不同品系鼠和不同抗原量组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不同,C57品系鼠(注射抗原浓度500μg/ml和750μg/ml组)浸润程度较明显;而饮水量与浸润淋巴细胞程度间无相关关系。结论初步建立了类似于人类SS表现的鼠动物模型,为进一步完善SS的动物模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S)和继发性舍格伦综合征(Secondary SS)患者唇腺组织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方法: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SS患者40例,其中原发性SS患者15例,继发性SS患者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唇腺组织中的OPN表达量,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舍格伦综合征(SS)患者唇腺组织中OPN表达较正常健康人增强。SS患者唇腺组织中,OPN染色阳性率为65.38%,其中,原发性SS阳性率为73.3%,继发性SS阳性率为60.0%,与正常对照的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S二类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N表达在SS患者唇腺组织中均明显增加,提示OPN可能参与了SS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舍格伦综合征(Sjǒgren’s syndrome)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在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SMG)内存活、迁徙及分化情况。方法:建立大鼠舍格伦综合征动物模型;分离、培养大鼠BMSCs并对其进行鉴定和标记;下颌下腺局部注射移植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BMSCs;测定大鼠静态唾液总流率,记录正常组、模型组、模型治疗组及模型治疗对照组大鼠每日饮水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干细胞在模型治疗组和模型治疗对照组下颌下腺内的存活、迁徙及分化情况。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模型治疗组静态唾液总流率和每天饮水量与模型治疗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第1周,BMSCs主要分布于针道附近,第2周主要分布于腺泡之间的间质中,第4周开始在下颌下腺其他区域出现。术后第1周,免疫组化染色移植干细胞未见淀粉酶表达,第8周可见在少量移植细胞的胞质内有淀粉酶表达,具备了类似腺泡细胞的分泌功能。模型治疗对照组未发现以上现象。结论:BMSCs移植对舍格伦综合征大鼠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微电刺激治疗舍格伦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电刺激治疗舍格伦综合征(SS)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微电刺激治疗舍格伦综合征10例。治疗前后用改良的治疗意外症状量表(TESS量表)评价口干症状,并测定唾液动、静态总流率。结果:SS经微电刺激治疗后口干症状明显改善2例,中度改善2例,稍有改善5例,无效1例。动、静态唾液总流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微电刺激短期治疗舍格伦综合征,口干症状明显改善,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水通道蛋白-1,5在干燥综合征小鼠下颌下腺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和-5(AQP1、AQP5)在干燥综合征(Sjoegren syndrome,SS)小鼠下颌下腺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用BALB/c小鼠10只,用完全弗氏佐剂+同种鼠下颌下腺抗原诱导、使之产生在临床表现、病理损害和免疫特征上都类似于人SS的动物模型.对照组10只均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方法研究SS小鼠下颌下腺AQP1、AQP5表达的变化特点。结果:SS小鼠下颌下腺组织中AQP1和AQP5的表达量均显著减少(P〈0.01),主要分布在导管部位:AQP5在腺泡顶膜表达减少,而基侧膜的表达增强。结论:AQP1和AQP5表达量减少以及分布部位的异常改变,可能是SS患者口干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腮腺磁共振造影在舍格伦综合征(S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涎腺成像及磁共振造影(MRS)诊断腮腺表现为主的舍格伦综合征,在选择合理诊断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免疫学指标、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并与腮腺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2例最终诊断为SS的25例患者中,23例MRS诊断出现典型的表现,即导管和腺泡不规则的扩张,并能排除腮腺占位性病变。敏感度:92%:特异度:71.4%;准确度:87.5%。伴有自身抗体出现的占68.%:唇腺活检符合SS表现的占72%。18例SS患者MRS与腮腺造影均有阳性表现,15例结果基本相同,占83.3%。结论:MRS能客观地反映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受累腺体的病变情况和程度,是SS诊断和与腮腺肿瘤性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舍格伦综合征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早期诊断及治疗一直是临床棘手问题.通过实验动物模型观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是舍格伦综合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就舍格伦综合征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舍格伦综合征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早期诊断及治疗一直是临床棘手问题。通过实验动物模型观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是舍格伦综合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就舍格伦综合征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诊断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的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22例腮腺区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5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25例腮腺淋巴瘤,进行各项临床资料内容的卡方检验及逐步判别分析。结果(1)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好于40-59岁的女性,局部表现为涎腺区肿块,质中、表面光滑、有酸胀和时大时小现象,还有口干、眼干和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抗炎治疗有效。(2)建立了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判别函  相似文献   

11.
舍格伦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是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疗效不理想。通过涎腺导管逆行投递治疗基因,对SS进行基因治疗给SS患者带来希望,本文对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二甲基苯丙蒽诱发大鼠颌下腺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大鼠颌下腺腺癌动物模型,研究涎腺腺癌组织发生及发病机制.方法:40只SD成年鼠(雌雄各20只),颌下腺导管结扎后,1%二甲基苯丙蒽丙酮液腺体内二次直接注射腺体内诱发大鼠颌下腺腺癌.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确立大鼠颌下腺腺癌动物模型.结果:结扎后颌下腺细胞增殖活跃,正常腺体与导管结扎后颌下腺PCNA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次追加注射后,仅雌成年鼠形成颌下腺腺癌,生成率为60%.腺癌组织结构为腺管状、乳头状、筛状以及实性状,并有腺癌转移.导管上皮细胞CK19阳性,肌上皮细胞calpolin、CK14阳性.结论:颌下腺恶性肿瘤发生只少需要细胞二次以上基因突变,而且DMBA诱发颌下腺腺癌只发生雌SD成年鼠,涎腺腺癌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舍格伦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舍格伦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过程还不十分清楚 ,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不少困难。动物实验是目前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各种动物模型的特点 ,选择适合的模型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本文选择常用的十余种舍格伦综合征动物模型按自发型和诱发型分类 ,对各自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我国涎腺非肿瘤疾病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涎腺非肿瘤疾病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邹兆菊我国研究涎腺非肿瘤疾病的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方面:①舍格伦综合征(sjogernsyndrom,SS);②涎腺慢性炎症;③涎腺良性肥大。舍格伦综合征在临床较为常见,故研究从舍格伦综合征开始,在七十年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15.
舍格伦综合征(SS)属于腺体功能受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口干症是其首要症状,发病机制不明,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水通道蛋白、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和舒血管肠肽与SS口干症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三者与SS间的关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舍格伦综合征患恶性病变的风险性及高危因素。方法:对1例右侧腮腺舍格伦综合征合并黏液表皮样癌病例的临床与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舍格伦综合征患恶性病变的风险性明显升高。结论:临床在诊断舍格伦综合征的同时,若伴有腮腺区的肿块、反复肿胀及疼痛、淋巴结肿大可能是并发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舍格伦综合征的临床及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正确诊断和治疗舍格伦综合征,尽早明确有无恶性变。方法:对142例口腔颌面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21例发生在腮腺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及3例从合格伦综合征演变成淋巴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1例腮腺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局部表现主要为肿块、反复肿胀,与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的一般特征和腮腺表现有相关性,其中3例腮腺淋巴瘤患者有明确的舍格伦综合征病史。结论:舍格伦综合征与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表现有相关性,部分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可演变为淋巴瘤,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改变可早期判断舍格伦综合征有无恶性变。  相似文献   

18.
舍格伦综合征研究新进展(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王松灵,孙涛,朱宣智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徐岩英香港大学牙科学院L。P。Samaranayake1993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召开了世界口腔内科专题研讨会,其中对舍格伦综合征(SS)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19.
舍格伦综合征(SS),又称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国际上主要的SS病情评价指数包括SS患者主观症状评价指数、累及全身系统表现的客观评价指数、疾病累积损害评价指数和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指数。本文就SS的病情评价指数进行综述,简要介绍其发展背景、内容组成、评分规则,同时回顾目前在临床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联合免疫抑制疗法在治疗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临床表现为类肿瘤型的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共22名。免疫抑制剂选用的是强的松和氯喹。根据临床表现,将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差3级。结果:强的松和氯喹联合治疗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的总有效率可达95.5%。结论:联合免疫抑制疗法是治疗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的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