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内科ICU、外科ICU、CCU机械通气时间在24小时以上194例患者,符合VAP诊断标准作为VAP感染组,VAP未感染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分别得出VAP危险因素、独立危险因素。结果:VAP的感染发生率为27.84%。单因素分析表明慢性肺疾病、先前使用抗生素、气管造口术、急诊手术、机械通气患者仰卧位、鼻胃管、肺动脉插管、胃内容物吸入、年龄I〉60岁、机械通气时间≥5天是VAP显著性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慢性肺疾病、患者仰卧位、先前使用抗生素、年龄≥60岁是VAP的独立相关因素。不同类型ICU(MICU、SICU、CCU)患者有不同的VAP感染发生率。CCU患者与内科ICU患者相比,CCU患者VAP发生率显著偏高。结论:避免VAP的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率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重症哮喘采用支气管扩张剂、激素及吸氧等综合治疗,病情短时往往不能缓解,随时危及患者生命。机械通气的应用为重症哮喘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成为最有力的救治手段。2000年2月至2005年3月,我们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13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哮喘发作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危重哮喘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重症哮喘患者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结果患者通气治疗后呼吸困难明显缓解,缺氧迅速改善,PaCO2显著下降,平均3.7天撤机。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哮喘发作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氧合和通气,血气恢复,并能在短期内顺利撤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超急性发作的危重型支气管哮喘机械通气救治经验。方法 对1993年8月以来本科室收治的超急性发作的危重型支气管哮喘患者机械通气救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治9例,其中3例就诊时呼吸、心跳停止超过5分钟,脑复苏失败而最终死亡,余经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 超急性发作的危重型支气管哮喘发病急,病情危重,气道压极高,机械通气技术要求高,但经过积极及时的机械通气治疗及综合治疗,仍可治愈。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按有无院内感染 ,将 7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对照分析肺部感染与机械通气天数、气管插管及切开、留置胃管、H2 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和基础疾病的关系 ,并分析菌种。结果  2 0例发生了院内感染 ,其中 14例为肺部感染 (占 2 8%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上述各危险因素方面相比有显著差异。菌种以假单孢菌为主 (占 37.5 % )。结论 院内感染与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留置胃管、H2 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和基础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治疗在哮喘高危发作时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伟吾 《宁波医学》1999,11(4):192-193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治疗支气管哮喘危重发作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琼 《广州医药》2003,34(1):70-71
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 ,由于病情危重 ,对常规药物反应较差 ,往往迅速恶化发展 ,致呼吸衰竭死亡 ,因此 ,常需要人工机械通气治疗。我科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成功地应用人工机械通气治疗了 2 0例哮喘危重发作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0例患者中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4 5~ 6 9岁 ,平均年龄 5 7岁。 2 0例病人上机前血气指标 :pH (7 30±0 0 4 ) ,PaCO2 (6 9± 0 5 )kPa ,PaO2 (7 6 7± 0 7)kPa [吸氧浓度 (FiO2 ) 0 3]。经鼻或口气管插管接Bird6 4 0 0型 ,Bird84 0 0型或Be…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影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ICU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96例使用呼吸机患者的一般情况、原发疾病、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及其开始机械通气时生命体征、生化及影像指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长期机械通气组41例,短期机械通气组55例。所有收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者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收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体温、呼吸指数、PaCO2、白细胞数、白蛋白、肌酐、肺动脉楔压、APACHEⅡ、性别、胸片感染像、腹胀、并发症等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白蛋白、高肺动脉楔压、胸片感染像、APACHEⅡ评分、腹胀、出现1种以上并发症为影响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改善营养状态、改善心功能、有效控制感染、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监护室(E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院内病死危险因素。方法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0月EICU78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的入院首次检查的临床数据,采用Logistic分析EICU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EICU机械通气院内病死患者的入院首次检查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显著低于存活患者,而血糖、动脉血乳酸浓度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O.05)。3SO—FA评分≥ll或者血糖≥9.35mmol/L时,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不佳。结论入院首次检查的血糖、白蛋白以及SO—FA评分是EICU机械通气患者院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SOFA评分≥11分,血糖≥9.35mmol/L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重症哮喘目前尚无绝对的机械通气指征,通常的机械通气指征为:①神志改变,出现昏迷.②患者躁动需使用镇静药才能继续进行治疗的.③潮气量急剧减少导致的通气不足.④进行性的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⑤心跳、呼吸停止.  相似文献   

11.
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治疗指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比较血气分析、血乳酸、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等不同标准判断哮喘急性发作机械通气治疗的指征。方法选择15例需机械通气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与78例非机械通气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比较其血气分析(pH、PaO2、PaCO2)、血乳酸、APACHEⅡ评分的不同标准判断机械通气的敏感度、特异度、尤登指数,选取尤登指数最大的折点作为机械通气的指征。结果判断机械通气真实性的不同指标:pH<7.35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100%,尤登指数为0.87;PaCO2>45mmHg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93.6%,尤登指数为0.87;PaO2<60mmHg的敏感度为53.3%,特异度为94.9%,尤登指数为0.48;血乳酸>2.0mmol/L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89.7%,尤登指数为0.70;APACHEⅡ评分≥12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9.7%,尤登指数为0.90。结论APACHEⅡ评分≥12、pH<7.35、PaCO2>45mmHg可以作为哮喘急性发作机械通气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机械通气后并发ARDS的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5年12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148例患者,根据入院后48 h内有无发生ARDS分为ARDS组(121例)和非ARDS组(2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病因、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气管切开情况、呼衰指数、pH值、吸气峰值、肺顺应性、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气末正压(PEEP)、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呼吸频率、红细胞计数、肌酐及血糖等17项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病因、SAPS评分以及气管切开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两组各项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验指标比较显示,ARDS组患者的呼衰指数、肺顺应性、吸气峰值、PEEP与非ARDS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肺顺应性、呼衰指数上升,PEEP、吸气峰值升高为导致患者机械通气后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危重孕产妇剖官产术后机械通气的临床特点,探讨机械通气时间延长(≥12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剖宫产术后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孕产妇。记录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治疗干预措施、机械通气的原因和最终结局。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与危重孕产妇剖宫产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3年问共收集61例危重孕产妇,其中21例(34.43%)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与孕次、孕周、转入ICU时的血压、心率、体温、白蛋白水平、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APACHEⅡ评分、是否存在肺部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转入ICU时的体温(OR=16.387,95%CI3.710—72.374,P=0.000)、APACHEⅡ评分(OR=1.564,95%CI 1.023~2.458,P=0.043)、白蛋白水平(OR=0.437,95%CI 0.296—0.787,P=0.034)和孕周(OR=0.763,95%CI 0.620—0.939,P=0.011)是危重孕产妇剖宫产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ICU时的体温、APACHEⅡ评分、白蛋白水平和孕周是导致危重孕产妇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在2010年8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的肥胖程度、病情轻重、哮喘家族史和特异性体质是发生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患儿的年龄、性别、喂养方式并不是发生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哮喘危险因素容易发生哮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尽量控制和预防危险因素,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住院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有效控制哮喘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及江津区人民医院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儿共193例,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资料进行分析。随机选择门诊随访3个月,接受正规维持治疗的无哮喘发作慢性持续期维持控制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分析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吸道感染为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第一独立危险因素,占85.5%(165/193)。未规范使用控制性药物者达71.5%(138/193),包括既往未诊断哮喘102例和已诊断哮喘但未用药的36例,与维持控制治疗组未规范用药(21/110,19.1%)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哮喘急性发作第二重要因素。各种过敏原诱发哮喘急性发作也较常见,占9.3%(18/193)。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在急性发作组与维持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为重庆地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首要危险因素,其次为未及时诊断哮喘、未正规使用哮喘控制药物,各种过敏原诱发哮喘急性发作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纽邦200呼吸机,通气模式选用PSV PEEP或用控制性低潮气量呼吸支持 PEEP。结果:所有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呼吸频率和心率均下降,pH、PaO2(mmH2O)、SaO2(%)由治疗前的7.33±0.05、52.5±10.16、80.99±9.98分别升至7.38±0.04、91.01±13.99、94.88±4.56,PaCO2(mmH2O)由治疗前的69.96±19.03降至44.88±8.76,肺部口罗音减少或消失。结论:机械通气对危重型哮喘是有效的抢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武猛  王粜  白琳  王嘉佳 《黑龙江医学》2012,(12):897-898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在不同年龄段应用咪达唑仑镇静的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60例需应用咪达唑仑镇静8 h以上的机械通气病人,按不同年龄段分成3组,常规应用Ramsay评分镇静管理,在不同时段应用BIS检测镇静深度,比较镇静过度及不足发生率。结果 40~60岁组容易发生镇静不足,60岁以上组最容易发生镇静过度。结论在ICU机械通气病人的镇静治疗中,60岁以上者应用BIS指导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影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预后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各种因素对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 病例对照分析各种因素在生存组、死亡组中的不同影响。结果  5 7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近期生存率和远期生存率分别为 5 4 .4 %和4 2 .2 %。发现气管插管次数、性别、病程对预后影响小 ;生存组抗菌药物应用强度较强、插管时间较长、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多重耐药菌及霉菌感染机会较多、营养状况较好、痰量也较多 ,但绝大多数无统计学上的意义 (P >0 .0 5 ) ;生存率在气管切开组较高 ;生存率与年龄、吸烟程度、APACHEⅡ评分都呈负相关 ,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基础状况较好、较年轻的重症呼吸衰竭者价值更大 ;戒烟、加强支持治疗、积极防治各种严重并发症、及时正确选用抗菌药物及建立人工气道 ,对改善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预后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性脑病的预警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胰性脑病的临床特点、预警因素及预后。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5月中心ICU收治的8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胰性脑病组和非胰性脑病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出现胰性脑病,临床表现以兴奋性症状为主,病情恶化率明显高于非胰性脑病组(50.0%vs.25.4%,P=0.037)。单因素分析显示,胰性脑病组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肌酐、三酰甘油、真菌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胰性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三酰甘油是胰性脑病发生的预警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脑病是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临床上以兴奋性症状为主,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APACHEⅡ评分是胰性脑病发生的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