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为研究抗纤溶药物凝血酸(tranexamic acid,TA)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诱导化疗中对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于54例连续的AML诱导和强化巩固化疗期,当患者血小板数<50×10g/L时口服TA 1克每6小时一次,直至血小板数上升超过20×10~9/L。不论血小板数多少。当口腔、粘膜或明显皮肤出血征象时输注血小板。每次输注6—8袋随机献血者的血小板(平均每次输注7.5袋),仅少数患者接受单一供体血小板浓缩物。54例AML患者共接受78次诱导疗程,37例(68.5%)获得完全缓解,其后35例接受53次强化巩固疗程。结果在诱导期和巩固治疗期患者血小板数<20×10~9/L的平均天数分别为14.4±7.4天和8.4±8.5天,母个疗程分别输注血小板4.6±4.1次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3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2组化疗均采用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或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方案。化疗期间出现血小板计数〈20×10^9/L或≥20×10^8/L但有出血倾向时,对照组静脉滴注血小板;观察组血小板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并于化疗结束后注射rhIL-111.5mg/次,1次/d,至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以上停用。观察2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及恢复至100×10^9/L时间、化疗期间出血情况及血小板输注量以及2组化疗结束后第14天骨髓巨核细胞数量。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化疗结束后第14天骨髓巨核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时间、血小板输注量、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IL-11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会引起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从而诱发出血。临床上常通过输注血小板来预防出血。一般认为血小板输注阈值在20×10^9/L至10×10^9/L,如血小板降低至5×10^9/L应立即输注血小板。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治疗中血小板输注后遇到的主要是由于抗血小板特异抗原和/或Ⅰ型HLA异基因免疫作用产生的耐受现象。据报道多次血小板输注后由抗Ⅰ型HLA淋巴细胞毒性抗体引起耐受性者约为50%~70%,由血小板特异抗体引起者约为25%。作者前瞻性评价了自体血小板输注在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免疫患者中的作用。 8例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血小板数<20×10~9/l期间都曾接受异基因血小板输注,每次输注量为6单位(0.8×10~(11)/单位)。血小板耐受性的确认依据为:最少接受3次血小板输注并于输注后1小时行血  相似文献   

5.
作者前瞻性随机研究31例急性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20例,急淋11例)在强诱导化疗后2~4周发生全血细胞减少期,输注少白细胞血液成分(16例)和标准血液成分,发生同种免疫,输血无效及血小板增加等指标。两组在性别、年龄、妊娠史或诊断无差别,均未接受过免疫抑制治疗。有输血史者未进入该研究。患者有出血或血小板计数在15~20×10~9/L 时给予血小板。AML M3血小板计数50×10~9/L时给予肝素,10000U/天。血小板输注量通常为8单位,少数情况为4单位。红细胞的制备:新鲜血单位经高速离心(6000g/4分钟)后,小心除去40ml 奶油层细胞,并将红细胞悬浮于100ml SAGM溶液中。这样制得的为标准红细胞,含白细胞1.0×10~9/单位;以上红细胞再经乙酸纤维滤器过滤即为少白细胞血液成分,含白细胞0.1×10~6。血小板的制备用标准方法,每单位58ml,含白细胞0.1×10~9单位;少白细胞血小板为4单位血小板混合后经过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输注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55例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指征及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减少输血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 ,输注前及输注后 1 8~ 2 4h测定血小板计数 (Plt) ,计算其增值及回收率 ,并观察临床出血控制情况。结果 Plt 1 0× 1 0 9/L作为输注指征是安全的 ;发热可影响输注效果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效果好 ,副作用少。结论 AL化疗后骨髓抑制阶段及时输注去白细胞血小板可有效防止出血 ,减少因白细胞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和发热反应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 HLAL)常伴有高粘滞血症 ,化疗缓解率低 ,早期易并发颅内出血 ,病死率高。白细胞去除术是实施化疗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最近 ,笔者应用CS-3 0 0 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 2例 HLAL患者进行白细胞去除术 ,术后联合化疗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患者均为女性 ,临床症状均有程度不等的发热、贫血、乏力、牙龈肿胀 ,皮肤瘀点 ,浅表淋巴结肿大 ,胸骨压疼。外周血白细胞 >1 0 0× 1 0 9/L,血小板减少。骨髓细胞学检查 1例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M2 a,另 1例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M5。…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评价了安吖啶在伴心功能障碍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诱导缓解中的作用.24例AL 复发患者均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少,其中17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6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为双表型白血病,用同一化疗方案:安吖啶,200mg/m~2/天×3,iv 和阿糖胞苷3g/m~2/天×5,iv,二药同日开始诱导缓解,其中9例达到完全缓解(CR),7例为AML,2例为ALL,此外,6例新诊断为AML,并伴LVEF 减少的患者,用上述方案诱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ydos等初步证明了血小板计数与出血间的关系,即严重的出血血小板计数很少在20×10~9/L以上。Gmur等认为预防性的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计数阈掌握在稳定的病人为5×10~9/L,出血不严重或发热的为10×10~9/L,凝血障碍或需要手术的为20×10~9/L,一般应低于20×10~9/L。Heckman等在治疗78例急性白血病的病人中证实了上述结论,并发现在10×10~9/L或20×10~9/L输注差异无显著性。而本文作者建议把血小板计数10×10~9/L作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参考值。为防止出血,血小板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输血小板的数量必须使病人的血小板计数保持在预计水平之上。监控血小板输注结果常用的公式有纠正的计数增加率(CCI)、血小板回收率。内容包括输注血小板的剂量和病人的体表面积(BSA)或血容量,计算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DA方案首次化疗后临床血小板输注情况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收集病例的输血记录、输血科发血记录、患者住院病历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输血种类及输血量等,利用SPSS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184例患者共输注血小板668次;输注前血小板为(11.8±10.0)×109/L,输注后血小板(24.4±23.9)×109/L,患者血小板输注后较输注前计数显著上升(Z=15.975,P0.05)。有26例出现不同程度出血,出血发生率为14.1%。血小板申请平均等待时间为1.5 d,严重出血病例没有发现因血小板输注延误造成。共出现24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其中发热非溶血性输血反应10例,过敏反应14例。结论血小板输注是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患者重要的支持治疗,应严格掌握输注指征,综合评价患者出血状况等临床因素,从而提高输注有效率,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