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氩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症的疗效。方法 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者30例行格栅状光凝,合并新生血管者20例行光凝块血区治疗。结果 黄斑水肿消退,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占66.7%,83.3%的患者视力提高1行以上。新生血管组80%的患者1次光凝后新生血管消退。结论 氩激光光凝对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症有效。  相似文献   

2.
汤利琴  方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9):1155-1157
目的 探讨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68例(68眼),分为A、B两组,各34例(34眼).A组予以激光光凝治疗,B组予以羟苯磺酸钙口服,治疗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黄斑水肿及新生血管消退情况、视力水平、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后两组大部分患者黄斑水肿逐渐消失或减轻,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黄斑中心凹CMT水平均降低;A组完全消退14例,部分消退15例,9例新生血管均消退;B组完全消退5例,部分消退17例,7例新生血管有4例消退;两组黄斑水肿、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黄斑中心凹CM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相应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氩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58例(59只眼)进行氩激光光凝治疗。结果:视力变化判断治愈6只眼;显效:28只眼;有效:21只眼;无效:4只眼。结论:视网膜光凝可以制止视网膜出血,促进出血吸收,减轻含铁血黄素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减少玻璃体出血,解除黄斑水肿,有利于中心视力恢复,封闭视网膜无灌注区,并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潘秀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57-3258
目的:观察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认为缺血型合并弥漫性黄斑水肿的患者,视网膜激光光凝和非光凝治疗对视力和黄斑水肿消退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将65例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65眼,根据患者对激光治疗的依从性分为激光光凝治疗组和非光凝治疗组,激光光凝治疗组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非光凝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视力、黄斑水肿改善方面的差异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情况。结果:激光光凝治疗组与非光凝治疗组在视力恢复、黄斑水肿消退及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眼的激光光凝治疗较非光凝治疗更有助于促进视力恢复和黄斑水肿的消退,可以明显的降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的疗效。方法确诊为BRVO并经激光光凝治疗的患者35例(35眼),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变化。结果激光治疗后视力提高者13眼(37%),不变16眼(46%),下降6眼(17%)。初始视力为0.2或更差的患者激光治疗后视力预后较初始视力为0.2以上的患者差。经1-3次光凝治疗,35眼中31眼视网膜出血水肿及新生血管消退,FFA显示渗漏及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88.6%)。无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激光光凝治疗能加速视网膜出血的吸收,消除黄斑水肿,有助于视力的恢复;初始视力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氪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氪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45例46眼,治疗前后做视力、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术后随访1年。结果 45例患者中视力增高38例,不变者8例,无视力下降。38眼激光治疗后黄斑区出血、水肿完全吸收且FFA显示荧光渗漏消失。结论 氪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疗效显著,及时光凝有利于患者视力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视网膜光凝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和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42例患者42眼,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试验组(21眼)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方口服血栓通胶囊和视网膜光凝治疗组,对照组(21眼)为复方血栓通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组。试验组先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同时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3个月后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照组行视网膜光凝和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观察治疗6个月2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2组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试验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降低415.51 μm(61.45%),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降低120.51 μm(27.4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和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经散瞳间接眼底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检查证实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25例25只眼(其中人工晶体眼3例3只眼),玻璃体腔内注射40 g/L的TA 0.1 mL,待玻璃体腔透明度恢复适合激光光凝时行格栅样光凝治疗,随访3~12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晶状体、炎症反应、眼底情况,OCT检查视网膜厚度改变,FFA检查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情况,如发现毛细血管渗漏情况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 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个别出现眼压升高和假性眼内炎以及复发,尚需进一步观察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结论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并能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张秀芝 《重庆医学》2012,41(31):3265-3266,3269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与单纯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77眼)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40眼)行激光光凝联合口服卵磷脂络合碘;对照组37例(37眼)进行单纯激光光凝。治疗后1、3、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视力和视网膜水肿、渗出及出血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视力提高、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吸收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阈下值二极管激光(810nm)和传统的氩激光(514nm)光凝术在治疗临床显著糖尿病患者的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23例患者32眼,随机选择两种激光光凝之一进行治疗,并随诊至少5个月。检测视力变化及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黄斑水肿的变化。结果:在整个观察期间,所有治疗者的视力均保持稳定。视网膜中心凹及周围的厚度变化很小。局部黄斑水肿的患者,在二极管激光光凝术后3个月,视网膜中心凹厚度显著下降[(250±77)μm,P=0.02]。结论:阈下值二极管激光和常规的氩激光光凝治疗在视力方面有相同的疗效。而阈下值二极管激光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疗效稳定,甚至疗效更佳。以二极管激光光凝为主辅以氩激光光凝治疗可能更有利于减轻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患者预后视力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本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为MBRVO患者200例,分为试验组(n=87)常规药物加激光治疗,对照组(n=113)常规药物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MBRVO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阻塞支别情况为:黄斑第一分支185例(92.50%);黄斑第二分支15例(7.50%);黄斑第三分支例数为0。88例患者出现阻塞区毛细血管闭塞和中心凹毛细血管拱环部分破坏,比例为44%;70例患者有侧支循环形成,比例为35%;18例患者出现黄斑囊样水肿,比例为9%。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视力恢复临床有效率(50眼,57.47%)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38眼,3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2,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激光术对MBRVO患者预后视力临床疗效较好,可减轻患者黄斑水肿,同时改善患者视力,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雷珠单抗(Ranibizumab)及氩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效果。方法:12例(12只眼)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接受尿激酶10万单位静脉滴注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05 ml/(0.5 mg)及氩激光局部视网膜光凝,术后2周及4周后随访,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结果:治疗前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为0.15±0.11,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565±113)μm,治疗后2周及4周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36±0.16(P=0.034),0.56±0.12(P=0.032);治疗后2周及4周患者的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15±89)μm(P=0.039),(255±50)μm(P=0.008)。结论:尿激酶联合雷珠单抗及氩激光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可以使患者的视力明显提高,促进黄斑水肿吸收。  相似文献   

13.
王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105-107
目的:观察多波长激光光凝视网膜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患者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有明确的无灌注区(NP区)且≥5PD及(或)有视盘、视网膜、虹膜新生血管者,立即给予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黄斑水肿≥450μm,或视网膜出血较多,FFA检查显示大面积遮蔽荧光者,行玻璃体腔内注射TA4mg治疗,术后定期观察视力、眼压、虹膜、瞳孔、黄斑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情况,随访3~21个月。结果: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17例(包括玻璃体腔内注射TA后随访过程中出现视盘、视网膜、虹膜新生血管者8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黄斑水肿明显改善,NP区及视盘、视网膜、虹膜新生血管消退,血管渗漏消失;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36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OCT检查视网膜厚度改变,黄斑部厚度在注药后逐渐下降,早期改变明显,黄斑部厚度2.5~3个月时接近正常并逐渐稳定,FFA检查提示血管渗漏减轻。结论:多波长激光光凝视网膜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TA是治疗RVO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眼压、黄斑水肿复发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血管疾病 ,依据其阻塞部位分为中央静脉阻塞、半侧中央静脉阻塞、分支静脉阻塞.目前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主要针对其导致视力下降的并发症进行治疗 ,如黄斑水肿、黄斑出血、黄斑缺血、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形成等 ,其中黄斑水肿最为常见,有统计显示其发生率高达46. 7% [1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Panrentinal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对确诊为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46例46眼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光凝后每2周复查眼底,每3个月复查FFA,并随诊观察6个月~2年。[结果]本组46眼经视网膜光凝后39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4.8%,光凝治疗后视力提高7眼,占15.2%;33眼视力不变,占71.7%,视力下降6眼,占13.1%。[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氪黄激光早期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氪黄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共52例(52眼),氪黄激光波长568 nm,对黄斑区水肿采用格栅样光凝,光凝距黄斑中心小凹300 μm以上,避开视盘黄斑束,功率60~200 mW,光斑直径100 μm,曝光时间0.1 s,光凝168~287点,光斑反应Ⅰ~Ⅱ级.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前视力为0.193±0.051,术后视力为0.221±0.045,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视力提高11眼(21.2%),不变29眼(55.8%),下降12眼(23.1%).光凝后黄斑水肿完全消退41眼(78.8%),部分消退9眼(17.3%),不变2眼(3.8%).结论:早期采用氪黄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有效,但不能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40例(40只眼),以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后2周、4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矫正情况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获得了明显矫正,其中,第2周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为(0.34±0.14);第4周随访时,最佳视力矫正为(0.47±0.14)。且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第2周随访时,患者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22±91)μm;第4周随访时,患者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76±48)μm。同时此次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可对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肯定。结论: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治疗后,患者视力将获得明显的改善,同时黄斑中心凹厚度也将减小。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但此次调查受时间限制未能分析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因此临床上仍需加强重视,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郭庆  徐培红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6,26(5):351-351,353
目的:观察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激光治疗63例的疗效。方法: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63例63眼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有光凝指征者行光凝治疗。结果:光凝后随访1~6年,视力提高或保持稳定57例(90.48%),出血全部吸收,无1例出现再出血、玻璃体出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早期行光凝治疗对促进出血吸收,减轻视网膜水肿,防止再出血及提高和稳定视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眼科学文献     
曲安奈得用于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的辅助治疗,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得后黄斑格栅光凝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从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VIP)试验获得的隐匿性非典型中央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老年性黄斑变性与临床有关的自然病史信息:VIP报道之4,4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3通道保留晶状体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的视力预后,视神经放射状切开治疗半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机理。方法:测量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在黄斑区格子样光凝前,后的视网膜动,静脉及其分支的管径。结果:光凝治疗后,黄斑区动脉分支管径缩小19.80%,静汾支管径缩小12.60%。结论: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后,增加了视网膜的供氧,导致视网膜血管的自主性收缩,根据Starling‘s机 ,激光光凝治疗后所致的血管自主性收缩和血管内流体静水压的下降,有助于消除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