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全麻术后早期雾化吸入是否可以有效缓解气管插管病人术后咽痛。方法将口腔科收治的50例患者随机分科研组和对照组。科研组口腔手术病人术后苏醒回室立即雾化吸入,对照组口腔手术病人常规术后6~8 h雾化吸入。结果科研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效果有效。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于苏醒早期雾化吸入氧气可以提高疗效缩短咽痛时间,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全麻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屡有发生,合理应用氧疗是预防和早期治疗的关键,也是外科监护病房(SICU)常见的护理操作。我们对48例全麻术后病人分别给予湿化瓶给氧及雾化给氧,监测SPO2,发现雾化给氧更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男性31...  相似文献   

3.
吕静娜 《西南军医》2009,11(1):155-156
目的探讨儿童全麻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术前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方法对2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儿童施行全麻低温等离子治疗术前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24例患儿无1例发生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全麻低温等离子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愈合好的一种手术方法,但仍需要良好的术后护理配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唇腭裂患儿全身麻醉手术后的进食时机及家长心理疏导的方法,为患儿术后及时进食提供安全性和可行性的帮助,使患儿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恢复期。方法通过对267例唇腭裂患儿在全身麻醉复苏时的判断,及时准确地掌握进食时机,实行早期饮食指导,针对家长所产生的恐惧心理予以疏导。结果提前了唇腭裂患儿全麻术后的进食时机,并正确疏导家长的心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缓解了家长的恐惧心理。结论准确掌握唇腭裂患儿全身麻醉术后进食时机,实行早期进食,方法安全、可靠,并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患儿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5.
王朝红  孙红梅  李金先 《西南军医》2011,13(6):1027-1028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腰硬阻滞麻醉在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方法 ASAⅠ-Ⅱ级35~70岁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随机分成单纯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n=40)和全麻复合腰硬阻滞麻醉组(B组n=40),监测SBP、DBP、HR及术中患者疼痛、躁动,术后恢复情况及术者对麻醉满意度情况,局麻药用量,辅助药用量。结果B组SBP、DBP、HR波动低于A组,血流动力学稳定,局麻药及辅助药用量少于A组,术中术者对肌松及手术术野满意度高于A组,术后恢复期情况优于A组。结论全麻复合腰硬阻滞麻醉在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是安全的、可行的、有益的,较之单纯全麻是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基于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专科数据平台,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5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全麻Ⅲ-Ⅳ级非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的AKI诊断标准,筛选出数据相对完整的205例术后发生AKI(设为术后AKI组)和251例术后无AKI患者(设为术后无AKI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AKI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术后无AKI组比较,术后AKI组术前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以及初始平均动脉压较低(P<0.05);术前肌酐、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水平,术中总出量,以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Ⅳ级比例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初始平均动脉压及术前肌酐水平是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58、0.976、1.021,P<0.05)。结论 全麻非心脏Ⅲ-Ⅳ级手术患者术后AKI的发生与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肌酐水平及初始平均动脉压有关,值得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局部麻醉与静脉全麻比较,探讨静脉全麻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125例行PTB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77例采用静脉全麻.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情况、心率及血压,随访观察手术操作时间,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静脉全麻组术中仅5例(6.5%)出现轻度疼痛,术后8例(10.4%)轻度疼痛,明显低于局部麻醉组(P<0.01),疼痛评分亦低于局部麻醉组(P<0.05).局部麻醉组术中患者心率、血压较术前、术后明显升高且波动较大,静脉全麻组术中患者心率、血压较术前、术后降低,但波动较小.局部麻醉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静脉全麻组(P<0.05).静脉全麻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局部麻醉组(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方面,局麻组3例患者发生肝动脉损伤,2例出现胆心反射综合征,2例出现胸膜损伤,静脉全麻组仅2例出现肝动脉损伤,无患者出现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2组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性死亡.结论 PTBD术中应用静脉全麻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并减轻手术痛苦,增加舒适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以及在术中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术后的恢复情况,验证其麻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3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Ⅰ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Ⅱ组仅用全麻.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全麻药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毕至拔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延长,拔管后烦躁、躁动、疼痛的发生率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有利于胸科术后病人咳嗽咯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探讨其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选取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我科施行的高龄患者(年龄〉65岁)食管癌、贲门癌手术756例,其中197例(26.1%)术后发生了心律失常,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与其他未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作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合并其他疾病、术式的选择、麻醉及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缺氧、血容量不足、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采用微创腔镜手术是预防术后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结论针对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应积极防治,并辅以药物治疗,同时提倡微创手术,方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全麻患者苏醒期用氨茶碱催醒,既可以使病人尽快恢复意识,又可以预防支气管痉挛和高原肺水肿的发生。我们自1996年以来,对8例全麻术后患者使用氨茶碱催醒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孙玉华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725-1726
全身麻醉及手术的刺激使全麻腹部术后患者易引起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是全体外科护士共同的护理目标。影响全麻腹部手术术后康复的因素有许多,近几年来,此方面有大量报道。在此笔者将几个护理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麻术终采用间歇指令通气(IMV)是否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苏醒。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在全麻术终患者有微弱自主呼吸时,分别采用追加肌松药(维库溴铵)或使用IMV呼吸模式的处理方法,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气道压变化及苏醒时间。结果术终采用IMV的患者苏醒时间为(8·76±16·43)min较追加肌松药的患者苏醒时间(11·98±32·87)min明显苏醒迅速(P<0·01)。结论术终采用IMV能够减少肌松药用量,使患者自主呼吸得到充分恢复,有利于患者早期苏醒,防止术后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3.
不同量表评估全麻后老年病人早期认知功能意义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行全麻下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评估策略并比较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且年龄≥65岁的老年病人142例,全麻方式为全凭静脉与静吸复合麻醉,选用包括简易智力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数字符号测验、循迹连线测验和理解记忆等5项测验的一系列神经心理学评估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分为MMSE和全套量表测试两组:MMSE测试组于术前及术后1、3、5、7 d单独应用MMSE,全套量表测试组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采用全套量表评估。结果 MMSE评分随测验次数的增多而升高,所诊断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逐次下降,在术后第7天时明显低于全套量表评估所得发生率。全凭静脉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略低于静吸复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套量表较MMSE更适于评估老年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对1988年5月~2004年5月问收治的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9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3例,术后并发肠瘘4例、短肠综合症2例,死亡3例,保守治疗21例,除1例转院外,均完全缓解,平均治疗时间20.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与腹腔内感染、手术创伤、炎性渗出、粘连有关。其特点为:①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肠蠕动曾一度恢复;②腹胀为主,腹痛较轻;③因肠袢相互粘着,极少发生绞窄;④保守治疗大多有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选保守治疗。慎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术毕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预防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和术后24h咽喉疼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2例需要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61例,两组均以咪唑安定、阿曲库铵、芬太尼、丙泊酚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于手术结束麻醉停药前30—40min给予舒芬太尼0.25—0.5μg/kg;A组手术结束前不给药。分别纪录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发生率、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躁动和咽喉痛发生率B组比A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全麻苏醒前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可以使麻醉苏醒更平稳,可有效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和术后24h咽喉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肌松药和控制呼吸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杰  唐刚  葛东建 《人民军医》2005,48(9):503-504
目的:探讨肌松药阿曲库铵和控制呼吸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气管异物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ug/kg、丙泊酚2mg/kg、γ-OH80~100mg/kg,保留自主呼吸;Ⅱ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ug/kg、丙泊酚2mg/kg、阿曲库铵0.3mg/kg,用两种方法控制呼吸。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屏气呛咳、SaO2<0.90的例数和苏醒时间、最低SaO2、手术医师满意度。结果:术中屏气呛咳、SaO2<0.90的例数和苏醒时间、最低SaO2、手术医师满意度,Ⅱ组均优于Ⅰ组(P<0.05);而两组年龄、体重、性别及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复合全麻配合控制呼吸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可基本消除术中呛咳屏气,避免发生缺氧,患儿术中安静,术后苏醒迅速,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实施及其护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雄招  孙波  蒙丽婵 《西南军医》2009,11(2):184-186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方法、评估其护理效果。方法2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45例)行普通护理,试验组(n=115例)予以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比较两种护理的效果;观测指标有术前和术后焦虑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就两种护理的观测指标做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焦虑评定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能有效缓解全麻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焦虑、减低苏醒期蹂动发生率、降低术后镇痛药使用率。  相似文献   

18.
在全麻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有发生麻醉并发症的可能。小儿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发生并发症就更为多见。我院自1990年1月~1994年12月5年间共做小儿全麻手术98例,其中发生各种并发症23例。现就小儿全麻术中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方法 75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22例纳入研究。术前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水平,术后7d内每日采用精神错乱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后谵妄诊断,6项因素被选作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年龄&gt;85岁、术前认知功能障碍、全麻、是否在伤后72h内手术、术后低氧血症、使用静脉镇痛泵。结果 52例(42.6%)患者在手术后7d内发生谵妄,其中活动过度型26例(50.0%),活动减退型14例(26.9%),混合型12例(23.1%)。单因素分析谵妄与非谵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有术前认知功能障碍(OR=3.02,95%CI1.28-9.32)、全麻(OR=2.55,95%CI 1.07-8.12)、受伤72h后手术(OR=2.31,95%CI 1.05-7.82)和术后低氧血症(OR=1.83,95%CI 1.02-6.49)。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有术前认知功能障碍(RR=2.68,P=0.026)、全麻(RR=2.30,P=0.031)和受伤72h后手术(RR=2.14,P=0.041)。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高,术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全麻和受伤72h后进行手术是发生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阻滞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01至2023-01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和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并按照年龄相差1岁和性别相同原则进行1∶1的比例配对,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全麻组,每组61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血流动力学、脑血氧饱和度、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麻醉持续时间为(113.41±17.45) min,麻醉恢复室监测时间为(23.12±6.27) min,均短于全麻组[(127.94±18.42)min和(29.17±6.49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麻醉后20 min至手术结束时脑氧饱和度、麻醉后10 min起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疼痛VAS评分(2.50±0.41)低于全麻组(3.16±0.71,P<0.05)。与全麻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使用升压药比例更低(6.56%vs. 49.18%),发生低氧血症(11.48%v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