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CT诊断为腺瘤且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各患者就诊临床症状复杂,就诊科室不同,所有患者均伴有高血压,其中1、2、3级高血压分别为1例(6.25%)、2例(12.50%)、13例(81.25%)。伴有低血钾14例(87.50%),严重低血钾9例(56.25%),平均血钾浓度为(2.87±0.52)mmol/L。伴高血钠患者4例(25.00%),平均血钠浓度为(143.07±2.37)mmol/L。伴有血脂异常7例(43.75%),同时伴有高TC及高TG血症2例(12.50%),伴高TC患者3例(18.75%);高TG患者6例(36.77%)。肾上腺CT扫描对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阳性率较高。结论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重度高血压伴低钾血症,相当部分患者伴有血脂异常;肾上腺CT扫描对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病病史长,早期无特异临床症状,易于误诊;CT对腺瘤诊断率为92%,B型超声仅为50%,手术治疗配合术前药物治疗效果好。结论:定位诊断应充分依靠CT,术前应行抗醛固酮治疗,可单纯行腺瘤摘除术。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6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8年~2001年间收治的PA46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血醛固酮测定、安体舒通试验及B超、CT检查。40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6例行肿瘤切除术及同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瘤45例,肾上腺皮质增生1例。46例血钾均低于正常,42例血醛固酮增高,46例安体舒通试验均阳性,B超、CT定位检查,其准确率分别为84.8%、95.6%。46例患者血钾均恢复正常。44例肾上腺腺瘤治愈,1例腺瘤及1例肾上腺皮质增生仍需药物控制血压。结论:安体舒通试验、血醛固酮测定是PA的主要定性诊断方法,血醛固酮体位试验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鉴别;PA的定位主要依靠B超、CT检查。外科手术是治疗PA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1974~1991年10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共38例,年龄18~46岁,腺瘤17例,增生21例,其中结节性增生伴腺瘤8例,结合临床症状、血及尿中醛固酮测定、B超、CT检查多能作出正确诊断。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应根据病理性质决定。腺瘤伴增生者应行肾上腺及腺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分析,提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区别于高血压,经B超成CT,以及早期诊断可确诊,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李慧  郭立新 《北京医学》2018,(3):250-252
目的 对1例以低钙抽搐为首发症状并最终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例进行分析及文献学习,扩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诊断思路.方法 对我院l例“反复发作全身抽搐4年”以低钙血症查因,最终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例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对醛固酮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相互作用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以低钙血症、高PTH、全身抽搐为主要表现,住院期间发现高血压伴低钾血症.实验室检查提示低肾素,高醛固酮水平,肾上腺CT提示右侧肾上腺腺瘤,诊断为原发性醛同酮增多症.手术切除腺瘤.术后血钾、血钙、肾素和醛固酮水平恢复正常,PTH和血压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低钙血症可能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症状之一,当患者同时存在低钙血症和难治性高血压时,应考虑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可能性,并进行筛查,以免漏诊.醛固酮与PTH可以相互作用,并导致器官的损害,通过切除醛固酮瘤或抗醛固酮治疗,可以同时减低醛固酮和PTH水平,减少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2000至2006年8月,我们采用后腹腔镜行肾上腺手术40例,行开放肾上腺疾病手术19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后腹腔镜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18-68岁。术前均经B超、CT或MRI证实为肾上腺占位病变或增生。病变位于左侧14例,右侧25例,双侧1例。根据术前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术后病理,诊断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2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8例,皮质醇腺瘤3例,非功能性皮质腺瘤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CT检查,着重提出本病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T诊断。方法本文43例均经手术及病例证实,男11例,女32例。年龄21~56岁。其中,21~40岁占85%。均有高血压病史及低血钾。CT使用薄层扫描。结果本组均为一侧单发腺瘤,体积较小(直径<2.0 cm,占81%)密度低而且均匀。增强效果差,且突出于肾上腺形成“柄症”。结论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材料。CT检查主要是要确定肾上腺是否有肿瘤,以及定位定量诊断。CT对肾上腺皮质腺瘤诊断可靠,醛固酮腺瘤有其CT影像特点,故CT检查有助于临床不典型病例的诊断。薄层扫描,增强CT有利于小腺瘤的显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简称原醛症)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1988~2008年该院收治的120例PA的临床资料,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111例,肾上腺皮质增生9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开放手术79例,后腹腔镜手术4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中99例行腺瘤切除,12例行肾上腺部分切除;肾上腺皮质增生采用单侧肾上腺全切手术.所有病例术前均有高血压和低血钾及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伴血浆肾素活性降低.结果 术后随访120例2个月~6年,所有病例术后2个月内血钾恢复正常,醛固酮/肾素比值下降,在未用降压药物情况下,80例术后血压恢复正常;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体位试验、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联合有助于PA的定性、分型和诊断,B超和CT是pA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手术是PA的主要治疗方法 ,腹腔镜手术正成为治疗PA的新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0年6月~1999年6月收治的PA患者37例(肾上腺皮质腺瘤29例,肾上腺皮质增生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获得随访的肾上腺皮质腺瘤24例(2425)和肾上腺皮质增生3例(37)术后治愈,仍有1例腺瘤和4例皮质增生者需辅以药物治疗。结论 高血压、低血钾、高血浆醛固酮是确诊PA的主要依据。B超、CT、MRI是PA的主要定位诊断方法。开放性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A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总结18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A的临床表现以高血压为主,其次为低血钾,B超诊断敏感性低,13例醛固酮瘤患者经手术治愈,3例醛固酮病患者及2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经药物治疗病情稳定.结论 手术治疗可使醛固酮瘤患者得到治愈,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药物治疗效果良好,轻、中年高血压病人应严格进行PA的相关检查,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肾上腺B超、CT表现和术后病理,评价肾上腺B超和高分辨率CT连续薄层及对比剂增强扫描(HRCT+CES)对PA的定位、分型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对比4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A患者的B超和HRCT定位、分型诊断结果。结果:45例PA患者中,B超和HRCT显示肾上腺病变分别为21例(46.7%)和45例(100%),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3,P=0.000);在正确诊断肾上腺病变位置方面,B超与术中所见吻合10例(47.6%),HRCT与术中所见吻合43例(95.6%),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8,P=0.000)。HRCT对于醛固酮瘤(APA)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78.6%和88.2%,正确诊断率为66.8%;对于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76.5%和71.4%,正确诊断率为47.9%。结论:B超对于PA的定位、分型诊断价值有限,CT对PA的定位、分型诊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对于APA的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像学诊断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95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PA患者24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240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75例行核磁共振(MRI)检查。将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与术中所见及其术后的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术中所见对照发现,B超、CT和MR I对PA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7%、98.2%和90.4%。与术后病理学诊断对比分析显示,B超、CT、MRI对PA亚型醛固酮瘤(APA)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0%、90.7%和72.2%。结论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对PA的定位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术前APA的准确定性诊断是外科成功治疗PA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像学诊断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995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PA患者24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240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75例行核磁共振(MRI)检查.将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与术中所见及其术后的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术中所见对照发现,B超、CT和MRI对PA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7%、98.2%和90.4%.与术后病理学诊断对比分析显示,B超、CT、MRI对PA亚型醛固酮瘤(APA)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0%、90.7%和72.2%.结论 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对PA的定位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术前APA的准确定性诊断是外科成功治疗PA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4岁.因头晕、乏力、血压不稳4个月入院.查体:血压180/114 mmHg,血K 1.6 mmol·L-1,CT及磁共振报告左肾上腺占位性病变(1.2 cm×0.9 cm),血醛固酮(立、卧位)值均高于正常.给予口服安体舒通、补钾、降压治疗,目前病情已明显好转.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CT及MRI检查所见,诊断为左肾上腺腺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全麻下行左肾上腺腺瘤切除术,术中见左肾上腺腺瘤体大小约1.2 cm×1.0 cm,质地稍硬,切开内呈金黄色,与周围组织略粘连.病理检查回报:左肾上腺腺瘤,符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dosteronism,PA)的特点、诊断及治疗要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31例术后病理确诊PA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31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肾上腺腺瘤28例,肾上腺皮质增生3例;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最多,低血钾表现次之;血浆醛固酮浓度/血浆肾素活性均〉25/1;29例行后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及。肾上腺组织,2例因自体瘤大行开放手术。结论PA病程长,早期无特异临床症状,易误诊。ARR试验筛查可早期发现PA,CT扫描在定位及定性方面均优于B超,后腹腔镜手术是有效治疗手段,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收治1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所有病例术前均经B超、CT扫描、血管造影及取肾上腺静脉血测醛固酮浓度4种定位方法检查。CT扫描和取肾上腺静脉血样分别获得75%和71.4%的肾上腺腺瘤诊断准确率。综合上述4种方法,7侧术前做出腺瘤定位诊断,其中5例获得术中和病理组织学证实,定位准确率为71.4%。并对手术入路的选择进行讨论,单侧腰切口仍然不能代替经腹切口。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66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本组6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常规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平扫时选择层厚3-10mm,增强后采用3-5mm层厚扫描。结果:本组6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发现腺瘤56例(均为单侧),皮质增生6例,皮质增生合并腺瘤3例,腺癌1例。CT能清楚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作用。结论: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CT检查可有效地判断有无肾上腺病灶,了解病灶的位置及性质,起到定位、定性的作用,增强后薄层扫描有利于小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治进行分析。方法分析我院1995—2001年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5例。结果19例血压恢复正常,6例血压仍需降压药控制。结论安体舒通实验及血醛固酮测定对本病的定性诊断有价值。B超及CT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0%和92%。开放性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46例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伴有高血压,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者43例(93.48%),其中1、2、3级高血压分别为2.17%、17.39%、80.44%;伴肌无力、乏力或肢端麻木者23.52%。平均血钾浓度为(3.37±0.38)mmol/L,其中低钾血症者26例(56.52%);低血浆肾素活性者37例(80.43%),血浆醛固酮水平增高者38例(82.62%);肾上腺CT扫描对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阳性率为93.48%。结论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表现为重度高血压伴低肾素活性及高醛固酮血症,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少于60%;肾上腺CT扫描对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