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型、并发症、合并症、发病基础及生化指标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年龄、临床分期和并发症为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和并发症等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对有重症倾向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52例有重症倾向的DIL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8),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降酶及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预后指标等。结果治疗14 d和30 d后,治疗组总胆红素水平、消化道症状和重症肝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有重症倾向的DILI是安全有效的,早期使用可缓解消化道症状,降低重症肝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对有重症倾向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52例有重症倾向的DIL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8),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降酶及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预后指标等.结果 治疗14 d和30 d后,治疗组总胆红素水平、消化道症状和重症肝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有重症倾向的DILI是安全有效的,早期使用可缓解消化道症状,降低重症肝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152例慢性重型肝炎转归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重型肝炎转归的因素。方法:将收治的152例慢性重型肝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临床分期、肝功能、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状态及并发症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性别外,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其它六项比较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年龄偏大、有肝硬化病史、疾病晚期、多种病毒重叠感染均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不利。并发症的性质和数量也影响预后。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升高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TC)、胆碱酯酶(ChE)下降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分析15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与年龄、性别、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胆碱酯酶、甲胎蛋白、并发症、有无肝硬化的关系.结果:年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总胆固醇、胆碱酯酶、甲胎蛋白等指标及并发症对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影响(P<0.05),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性别、有无肝硬化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年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白蛋白、总胆固醇、胆碱酯酶、甲胎蛋白及并发症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是指腹腔内无明确感染源 ,在腹水形成的基础上发生的细菌感染。SBP是慢性肝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在慢性重症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率 70 %以上 ,预后差 ,病死率超过 5 0 % [1 ] 。与重症肝炎发生消化道出血 ,肝性脑病等其他并发症 ,在影响预后方面占有同等甚至更重要的位置。所以 ,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预防SBP的发生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是降低SBP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1 病因和感染途径发生SBP的患者为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 ,常常伴有…  相似文献   

7.
175例重症病毒性肝炎临床与转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重症肝炎预后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75例重症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肝炎血清胆红素>500 μmol/L,其病死率明显高于血清胆红素<500 μmol/L者;凝血酶原时间<30秒与>30秒其病死率均为52.6%和100%(P<0.01);急性重症肝炎与亚急性,慢性重症肝炎病死率分别为80%,55.6%和64.5%(P<0.01);单纯病毒感染与重叠感染病死率分别为62.9%,73.3%(P<0.05);并发肝性脑病Ⅳ~Ⅴ级或肝肾综合征者病死率分别为100%;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病死率为85.7%和77.4%.结论影响重症肝炎预后因素是多方面的.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是提示预后的重要指标,重叠感染会加重病情.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重症肝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施彩芳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7,17(2):236-236,243
报告64例重症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其中死亡35列,病死率为54.7%。分析表明,重症肝炎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12例无并发症者全部存活,有并发症者病死率达67.3%其中以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消化道大出血和自发性腹膜炎为4大致死性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分析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行血浆置换术(plasmaexchange,PE)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血浆置换联合内科综合治疗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析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结果 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有效率为61.7%。PE的疗效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PE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值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P〈0.01)。PE的疗效与治疗次数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行血浆置换术可明显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尤其是对于年龄在60岁以下、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低、PTA值较高、临床处于早中期的患者。改善重型肝炎的预后仍需针对患者病情特点早期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重症肝炎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转归,探讨其发生原因,加强临床医生对低钠血症及其他并发症防治的重视。方法:采用RA-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57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血清钠浓度,其中42例合并低钠血症(占73.68%),分析其转归。结果:重度低钠血症患者电解质紊乱难以纠正,预后较差,且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轻中度低钠者(P<0.05)。结论: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预后与低钠血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应积极纠正和改善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低钠血症和其他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的病原分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法对120例重肝患者进行了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HBV标志(HBVM)、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检测。结果显示:抗HAV-IgM阳性19例(15.8%);HBVM阳性90例(75.0%);抗-HCV阳性29例(24.2%),其中19例合并HBV感染,单纯抗-HCV阳性6例;三型病毒标志阴性者16例(13.3%)。乙型重肝较甲型重肝、丙型重肝病死率高。慢性重肝、急性重肝较亚急性重肝预后差。HBV复制标志阳性患者预后较差。提示HBV是本地区重肝的主要病原,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妊娠合并重型肝炎预后的单因素。方法 对66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单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不同临床分型的病死率不同,急性型最高,慢性型最低;②Tch、PTA降低、Scr升高及WBC≥10*109/L、"胆酶分离"现象、肝脏缩小均提示病死率升高;③随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增多,病死率升高, 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分型、Tch、PTA、Scr、WBC、"胆酶分离"现象、肝脏缩小及并发症等是影响妊娠合并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动态监测上述指标,积极防治各类并发症是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性贫血患者在消化内镜检查的病因分布及与贫血程度、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采用电子胃镜、肠镜对年龄≥ 60岁 ,血红蛋白 (Hb)男 <12 0 g/L ,女 <110g/L ,临床考虑胃肠道慢性隐性失血患者的检查结果 ,结合其贫血程度、临床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贫血患者在胃镜检查中常见的疾病依次为糜烂性胃炎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癌 ;肠镜检查则以直、结肠癌及慢性结肠炎多见。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多见。恶性肿瘤总检出率为 2 9.14 % ;双向检查均检出致贫血病变的占 8.2 9% ;恶性肿瘤以重度贫血为主 ,其它疾病则以轻、中度贫血多见 ;总HP感染率为 67.19%。结论 消化道慢性隐性失血所致的老年性贫血 ,消化道症状常不典型 ,结合所具有的消化道症状应及早行相应内镜检查 ,无特异性症状的贫血者最好行双向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4.
报告经血清免疫学抗HAVIgM、抗-HBcIgM、HBV-DNA、HBsAg/IgM复合物以及乙肝三种抗原抗体系统检测48例重型肝炎中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结果:31例为HBV感染,1例为HAV感染,1例未定型,15例(31.25%)为甲、乙型合并感染(混合感染7例、重叠感染8例)。15例中亚急性10例、慢性5例;死亡或恶化10例,与同期“单纯”感染的重肝比较,包括主要临床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有7例患者病程中有近期出现“急黄肝”症状的历史,随后病情突然加重;1例发生在住院期间,且血清抗-HAVIgM转阳,最后死亡。认为合并感染可使部分急、慢性肝炎病情加重,甚至发展成重型。应注意发现。  相似文献   

15.
Ju WQ  Zhou J  He XS  Wang DP  Wu LW  Guo ZY  Zhu XF  Huang JF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6):2558-2560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不符的供肝在成人肝移植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97例因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行肝移植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供受者ABO 血型相符情况分为3组:ABO 血型相同(ABO-Id)组58例,ABO血型相容(ABO-C)组19例,ABO血型不合(ABO-In)组20例。术后观察比较各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感染、血管和胆道并发症及移植肝和患者存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和3年的移植肝存活率分别是87.9%、84.2%、50.0%,77.6%、73.7%、35%和65.3%、66.5%、33.3%;患者生存率分别是87.9%、84.2%、60.0%,81.0%、78.9%、40%和69.1%、68.7%、33.3%;ABO-In组均显著低于ABO-Id组和ABO-C组(P<0.05)。3组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是8.6%、10.5%和35.0%;感染发生率分别是20.7%、26.3%和60.0%;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3.4%、5.3%和20%;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6.9%、10.5%和30.0%;ABO-Id组和ABO-C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BO-In组显著高于ABO-Id组和ABO-C组(P<0.05)。结论 ABO 血型相容的肝脏移植不影响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可以作为供肝短缺形势下重症乙肝患者的常规选择;但ABO血型不合的肝脏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移植物和患者存活率较低,仅能作为紧急情况下挽救患者生命的手段,往往需要行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分子再吸附循环系统(MARS)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内科综合及MARS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联合应用拉米夫定,通过比较两组临床症状、TB(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及HBV DNA含量,了解拉米夫定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TB、PTA及提高治疗有效率、HBV DNA阴转率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拉米夫定在MARS等的治疗基础上可能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我院281例重症肝炎死亡病例,其中急重型69例,亚重型117例,慢重型95例。对281例死亡病例的并发症、实验室检查与死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23例尸检病理改变,对重症肝炎的诊断分型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是提高重症肝炎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肺康冲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益气补肺、滋养五脏、止咳平喘之“肺康冲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32例进行康复治疗,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一般资料、中医证候、营养学指标、肺功能以及免疫学指标治疗前基本条件相似,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经肺康冲剂2个月1疗程的治疗发现,试验组中医证候,营养学指标(IBW、TSF、MAC、ALB、HGS)、肺功能(VC、FEV_1/FEV、MVV)和免疫学指标LBT等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据此认为,肺康冲剂对于强化慢阻肺患者消化和营养吸收功能,增强呼吸运动效率,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整体活动能力和生命质量,具有良好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段永建  龙力  杨琴  陈旭波 《西部医学》2006,18(6):769-770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对哮喘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所致消化道症状的疗效。方法对70例诊断为哮喘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使用奥美拉唑胶囊、雷尼替丁胶囊或安慰剂口服,对比观察出现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结果使用奥美拉唑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低于使用雷尼替丁组及安慰剂组。结论奥美拉唑对预防哮喘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所致的消化道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