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建立视网膜脱离复位模型并进行组织学观察.方法 30只健康SD大鼠(60眼),分3组,每组各10只.左眼为模型眼,采用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的方法建立视网膜脱离模型,右眼为正常对照,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1d,1周,3周取眼球,光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结果 29只模型眼成功建立视网膜脱离模型,1周内全部复位.光镜下观察,视网膜脱离早期视网膜各层水肿,结构紊乱,光感受器外节丢失变薄.视网膜复位1周,视网膜水肿减轻,各层间有空泡样变,光感受器细胞排列紊乱、变薄.外核层细胞数目减少,排列紊乱.视网膜复位3周,视网膜各层排列整齐,外核层细胞少,神经节细胞有变性.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视网膜脱离及短期复位的动物模型,组织学观察复位后视网膜细胞存在不可逆性受损.  相似文献   

2.
孔缘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并发症 ,如高眼压、低眼压、眼缺血症、感染、脉络膜脱离等 ,已有过报道 ,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这一并发症却少有报道。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了 5例该并发症患者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选择我院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治疗的病例 ,发现 5例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男 3例 ,女 2例 ,平均4 4岁。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3例 ,锯齿缘离断性视网膜脱离 1例 ,巨大裂孔怀视网膜脱离 1例 ,4眼为首次手术 ,1眼为 2次手术。分别在局麻下行硅胶加压 ,环扎或不加环扎 ,外放液 ,冷冻 ,眼内充气 2眼 (17%C3F8) ,术后充气眼为附卧位 ,余无特殊…  相似文献   

3.
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复位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165只解剖复侠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术后半年行视力,矫正视力,眼底三面镜检查。其中53例在术后不 时间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解剖复位后的视网膜功能恢复不甚理想,其影响因素有黄斑脱离及脱离的时间,术后黄斑胶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李云环 《陕西医学杂志》2014,(11):1510-1511
目的:探讨巩膜环扎术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手术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00例,均经巩膜环扎术治疗,观察并分析含有不同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复位率以及视网膜脱离的不同范围的复位率情况。结果:93例视网膜一次复位,复位率93%;4例虽然没有完全复位,但裂孔已封闭,已经好转;3例未能治愈,视网膜未能复位。通过比较不同裂孔数目、视网膜脱离范围,各组的复位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巩膜环扎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患者复位率高,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我院施行巩膜缩短术和巩膜环扎或外加压伴电凝术治疗 3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 ,有 2例发生术后继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因冷冻封闭视网膜裂孔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曾有报道 ,应用电凝封闭裂孔后发生渗出性网脱报道极少 ,现将我院发现的 2例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男性 ,2 9岁 ,1996 - 0 5 - 2 9入院 ,以右眼前黑影 10d就诊 ,双眼高度近视史 ,右眼 :指数 / 5 0cm ,玻璃体混浊 ,有色素颗粒 ,视网膜鼻上、鼻下及颞下三个象限脱离 ,鼻上方二点方位 6 5°处 ,1/ 4RD圆形 ,于 6月 13日在局麻下施右眼巩膜环扎 ,12点 - …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作者在美国进修期间学习的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改良扣带术应用于临床,井与本院传统术式作了初步对比,可以看出改良扣带术不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而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8.
视网膜脱离与眼外伤有密切关系.为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及其远期变化,对我科1973年1月至1986年12月收治的外伤所致视网膜脱离151例(151眼)及治愈出院后获访的50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通过保守治疗自动复位的机理及远期疗效。方法5例孔源性视网膜患者,通过患眼包扎卧床、促进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结果5只眼视网膜全部复位良好,无异常炎症反应。结论部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促进脱离的视网膜自动复位。  相似文献   

10.
网脱气垫在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网脱气垫在黄斑裂孔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对 30例黄斑裂孔患者应用网脱气垫实施术后护理。结果 :30眼黄斑裂孔总复位率达 93 .3 % ,视力提高 2 5例 (83 .3 % )。结论 :网脱气垫的应用可提高黄斑裂孔患者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实验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D)后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增殖的动态改变 ,以期寻找药物抑制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 2 4只有色家兔随机分为 1d、4d、1 4d及 2 8d 4组。一眼制备RD模型 ,另一眼为对照眼。各组按时间摘除眼球后行视网膜光学显微镜观察 ,并用流式细胞仪 (FCM )对RPE细胞周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眼在RD后 4d ,RPE细胞个体变大变圆 ,1 4d呈双核及多层排列。FCM分析显示 ,RD后 1dRPE细胞中S +G2 M期的细胞数 (2 0 0 1± 2 46 ) %明显高于对照眼 (1 2 6 1±0 70 ) %,P <0 0 5。随着RD时间延长 ,S +G2 M期的细胞数进一步增加 ,1 4d达高峰 (2 5 6 2±1 0 7) %,但 2 8d却回降至 (1 6 6 7± 0 88) %,与对照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RD后 1d一部分RPE细胞已进入细胞增殖周期 ,远远早于形态学改变 (4d) ,2周达高峰 ,2 8d后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01例角巩膜破裂伤后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嵌顿行玻璃体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的分析,探讨:(1)对视网膜嵌顿部是否一定行视网膜切开;(2) 在玻璃体切割眼是否还需要进行巩膜环扎术和外加压术. 方法:资料分为视网膜切开组和视网膜未切开组,比较两组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硅油取出后视网膜最终复位率和视力改善情况,并分别在两组内比较行扣带术与未行扣带术病例的解剖复位率、硅油取出后视网膜最终复位率.结果:视网膜切开组的解剖复位率(85.2%)和最终复位率(59.0%)均高于视网膜未切开组;行巩膜扣带术的病例在视网膜切开组的最终复位率(83.3%)明显高于无扣带组.结论:开放性角巩膜破裂伤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嵌顿需要行玻璃体手术时,应考虑视网膜切开松解嵌顿并联合巩膜扣带术,以比较彻底地松解缩短的视网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建立非外源性诱导物引发的实验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动物模型,探讨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的组织学改变。方法 兔眼后上方角膜缘后2mm平行切开巩膜,挤压出玻璃体,并向神经上皮层下注入眼用BSS,造成视网膜180°脱离,8-0可吸收线缝合伤口。以此制造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动物模型。组织病理学光镜及电镜观察视网膜脱离模型视网膜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各层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以光感受器受损最为显著,神经元细胞成分减少、结构破坏,Müller细胞出现增生、肥大及胶质化等改变。结论 此模型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高,后期有PVR的发生,可用于视网膜脱离及引发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来的56例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特征及治疗过程。结果:玻切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为6.00%。56例中原始疾病包括玻璃体积血22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 retinopathy,PVR)20例,眼内异物10例,眼内炎4例。75.00%于术后1周内出现视网膜再脱离,64.29%由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引起。二次手术治疗包括玻璃体切割、经视网膜光凝、巩膜扣带环扎、长效气体及硅油充填术。最终81.00%视网膜复位、视力得到提高。结论:视网膜再脱离是玻璃体切割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表明视网膜再脱离的最主要原因是PVR。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维镜下最小量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21眼)均行不放液的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观察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共有19眼一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成功率90.45%;视力提高19眼,提高率90.45%。结论:显维镜下最小量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简单可靠且创伤小、视网膜复位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采用药物液化和机械液化相结合的方法 ,将 2 0只Albino兔的玻璃体快速液化 ,然后用高速液流将视网膜冲破形成视网膜裂孔。结果 :37只眼成功的建立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模型。结论 :此法可以快速有效的建立视网膜脱离模型 ,有助于临床研究视网膜脱离的发病机理、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40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复发性视网膜脱离40眼中,原裂孔未封闭8眼,出现新裂孔或遗漏裂孔12眼,巩膜嵴偏位7眼,裂孔区凝固过度局部视网膜皱缩牵拉成裂孔3眼,裂孔后缘鱼嘴形成4眼,视网膜皱褶形成6眼。手术后解剖复位32眼,占80%。结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或加重是视网膜脱离复发最重要的原因。确定视网膜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效果。方法 :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 4例患者 ,1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加玻璃体切除加眼内光凝加硅油填充加巩膜环扎术 ;2例行玻璃体切除加眼内光凝加C3F8填充术 ;1例行玻璃体切除加眼内光凝加硅油填充术。结果 :4例患者的炎症均控制良好 ,视网膜均成功复位。随访 9个月~ 3年 ,4例视力分别为 0 0 1(矫正视力 0 12 ) ,0 15,0 1,0 3。结论 :视网膜脱离是急性视网膜坏死的严重并发症 ,通过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 ,可有效地提高视网膜脱离的复位率 ,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74例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128只眼施行了手术。近视眼占82.2%,高度近视占45%。裂孔以园形最多,马蹄形及其他形态的裂孔次之。发生裂孔的象限依次为颞上、颞下、鼻下、鼻上;颞半侧裂孔数约为鼻半侧的三倍强。裂孔的位置在赤道部与锯齿缘之间者最多,占77%。手术方式采用单纯电凝、巩膜层间缩短和硅胶填压。我们主张填压必须针对裂孔,位于裂孔后缘并与赤道平行。黄斑部裂孔应用红宝石激光治疗。术式与裂孔的有无和疗效无明显关系,脱离的范围与疗效有关。本文对近视与网膜脱离的关系,网膜的情况与裂孔位置的关系、手术方式问题、放水问题与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放水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未经选择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RD)的发生率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1998年12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患者10 076例(13 625只眼),术后发生RD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076例白内障患者的平均年龄(67±15)岁,男4439例和女5637例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44,P<0.01),左眼6701例和右眼6924例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5,P0.05),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6641例所占比例为65.91%.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共计32例32只眼发生RD,发生率为0.32%,发生的时间间隔为术后10天至74个月,风险度估计(Kaplan-Meier法)为0.47%.高度近视和眼轴延长(χ2=14.55,P<0.01)与RD的发生紧密相关.相关危险因素有高度近视、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后发性白内障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32只眼中31只眼1次手术复位成功,2只眼手术后复发放弃手术.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增加了RD的发生率;术前合并眼病、高度近视及眼轴延长,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及术后后发性白内障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是术后R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