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性别差异对脉象的影响。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然后对各种脉象在男女中出现的比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受检者中,迟脉、缓脉、实脉在男性中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数脉、细脉在女性中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女之间浮脉、沉脉、弦脉、滑脉出现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差异与脉象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多见于男性是生理性迟脉、缓脉、实脉的重要特点,多见于女性是生理性数脉、细脉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压力与B超整合的中医取脉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中医取脉装置,该仪器探头由B型超声仪与压力传感器耦合,仪器还包括光电容积传感器、心电传感器,采集的多维信号经计算机数据处理后,得到复合的含有脉象的信息,以利于脉诊客观化。方法:对该装置采集的桡动脉运动变化数据,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应用仪器探测正常寸口桡动脉的声像图,测量其远桡骨小头处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内径、血管运动的变化,与彩色多普勒成像结果进行比较,可靠性强。不同时段图象分析,其稳定性好。结论:新型中医取脉装置,操作简便,提供更丰富的信息量,可靠性及稳定性好,可以实时直观观察寸口桡动脉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中医取脉装置,该仪器探头由B型超声仪与压力传感器耦合,仪器还包括光电容积传感器、心电传感器,采集的多维信号经计算机数据处理后,得到复合的含有脉象的信息,以利于脉诊客观化。方法:对该装置采集的桡动脉运动变化数据,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应用仪器探测正常寸口桡动脉的声像图,测量其远桡骨小头处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内径、血管运动的变化, 与彩色多普勒成像结果进行比较,可靠性强。不同时段图象分析,其稳定性好。结论:新型中医取脉装置,操作简便,提供更丰富的信息量,可靠性及稳定性好,可以实时直观观察寸口桡动脉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脉象及其脉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礼勇 《陕西中医》1991,12(4):185-187
<正> 近十余年来,国内开展了冠心病脉象及其脉图的研究,探讨了冠心病脉象的变化规律及其脉图特征,研究了其脉象(或脉图)形成的机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1、冠心病脉象的分布综合多家的报道,冠心病多见弦、弦细、细弦、细、滑、沉、涩、结代、微等脉象,且多是兼见。林氏等描记45例冠心病患者的脉图,多显示弦或弦细脉图形。肖珙分析51例冠心病人两手脉搏图102幅后,发现弦脉图最多占48.04%,其次是滑脉图占21.57%,弦滑脉图占18.63%,弦细及促、涩、革代脉图各占5.88%。张氏报道,100例冠心病以沉涩(43例)、弦细(39例)脉为主,次为结代、滑数脉。张氏等研究表明:67例冠心病人细弦脉最多(67.16%),次为弦脉(17.91%),细弦滑脉(10.45%),其他脉占4.48%。梁氏测录97例冠心病人左右手寸口脉图,结果弦脉(包括兼脉)最多,左右手均在50%以上,其次是细脉,而滑脉较  相似文献   

5.
邓慧英  张大祥 《河南中医》1994,14(5):288-289
脉诊现代化研究成果举隅邓慧英江西中医学院(330006)张大祥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330003)主题词脉诊/方法,脉象/分析,中医病机近年来,中国脉诊现代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仅就脉图检测技术对中医脉象的生物力学基础、脉象机理等方面的资料举例...  相似文献   

6.
细脉、小脉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脉经》以降中医脉学一般把细脉与小脉这两种名称统一为细脉,但是,两者在脉象形态上不同,通过对细脉与小脉各自脉象要素的分析,细脉是单因素脉,代表了脉管细这一方面的特征,小脉不能等同于细脉,小脉是一个复合脉象,代表了脉体细和脉搏无力两者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肝郁气滞证及肝火炽盛证患者双手六部脉进行脉象描记与分析,揭示其脉象信息特征,探索病因病机、证候与脉象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运用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仪,根据传统中医诊脉三部九候方法,分另对34例肝郁气滞证、28例肝火炽盛证患者及25例正常人群,进行寸关尺六部脉象信息的动态采集与描记,并运用独诊法与辨证法相结合的中医脉象分析方法.结果:62例患者中有42例脉象出现独异或多部协同变异,其中肝郁气滞证组以弦脉或其变异类型(缓慢、圆钝的负向波)为主,脉证诊断符合率为70.6%;肝火炽盛证组以弦数、滑数脉及变异类型(较快、高尖负向波)为主,脉证诊断符合率为64.3%.结论:运用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仅及中医脉象分析方法,可初步揭示肝都气滞证和肝火炽盛证的脉象信息特征及其与病因病机、证候的相关性,为该类证候的中医客观诊断及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脉诊客观化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血液病患者心功能及其与脉象、脉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用RM-6000型多道生理记录仪,检测并分析了106例血液病患者的心功能及其与脉象、脉图的关系。结果显示除心缩力指数HI值减少与对照组无差异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提示血液病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损伤,其左室射血时间显著缩短,心率加快,外周阻力降低,心输出量减少,是血液病常见的数、滑、细脉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弦脉则与心功能损伤、动脉顺应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陈涛  陈茂华  梁嵘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36-1238
运用中医医案OLAP系统,对4400例名医医案的脉象进行概率统计及与病因病机、病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脉象中复脉的出现频率要远大于单脉.两者之比为4.27:1.在单脉病案中以细脉、弦脉、数脉、沉脉、滑脉、弱脉、浮脉、濡脉出现的频率最高;在复脉病案中则以沉细脉、弦滑脉、弦数脉出现的次数较多;迟脉不是寒证主脉;数脉在外感病中也主风证;虚证多细脉;弦脉为肝胆病的主脉,且湿热为患亦多见.  相似文献   

10.
寒证为临床的基础证和常见证,多因外感寒邪或阳气不足所致。寒证有外寒、内寒之分,伤寒、中寒之别,亦有表里、虚实之类,临床可见表寒证、里寒证、实寒证、虚寒证。中医证的核心是“病机”,脉象是揭示病机最有力的工具,“辨脉论治”之说亦不为过。然寒证的主脉,教材中多言迟脉,亦可见紧脉、牢脉、微脉、弱脉等,笔者从文献出发,结合临床,认为寒证的脉象不仅限于此,数脉、弦脉、细脉、沉脉亦可主寒证,临证中应加以体会和辨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舌脉特征,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疾病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统计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6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型糖尿病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舌质、舌苔、脉象分布情况,并对2组舌质、舌苔、脉象进行比较。结果2组共出现暗红、淡暗、淡红、红、紫暗5种舌质表现。观察组以暗红舌最多,其次为红舌;对照组以暗红舌最多,其次为红舌及淡暗舌。2组共出现白苔、白厚苔、白厚腻苔、白腻苔、薄白苔、薄黄苔、黄苔、黄厚苔、黄腻苔9种苔象表现。观察组以白腻苔最多,其次为薄白苔;对照组以薄白苔最多,其次为薄黄苔。2组共出现沉脉、沉滑脉、沉细脉、沉细滑脉、滑脉、滑数脉、缓脉、细脉、细滑脉、细数脉、弦脉、弦滑脉、弦数脉、弦细脉14种脉象。观察组以弦滑脉最多,其次为弦脉;对照组以细脉最多,其次为沉细脉。红舌观察组丨15例(69.28%),对照组121例(78.57%),观察组较对照组少(P<0_05)。暗舌观察组104例(62.65%),对照组123例(79.87%),观察组较对照组少(P<0.05)。厚腻苔观察组96例(57.83%),对照组54例(35.06%),观察组较对照组多(P<0.05)。滑脉观察组52例(31.33%),对照组32例(20.78%),观察组较对照组多(P<0•05)。细脉观察组73例(43.98%),对照组86例(55.84%),观察组较对照组少<0.05)。结论痰湿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诊治过程中,应考虑痰湿的影响及注意健脾化湿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MRI与B超的影像学方法获取脉"形"属性特征, 并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采用成熟的脉浮变、沉变、滑变及芤变造模方法,应用NX-8型可视化脉诊信息采集分析仪及 Magnetom Avanto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观察寸口桡动脉血管运动,测定反映脉"形"属性的相关指标。结果:MRI与B超均可获得可视化脉动信息影像,且在脉诊信息有效获取价值上二者无明显区别。脉位浮变、滑变和芤变时,寸口桡动脉明显扩张,其横截面的直径和面积均明显增大,均呈现脉形属性偏宽的改变。而脉位沉变时,血管口径、面积均减小;呈现脉形属性偏窄的改变。结论:可利用成熟的B型超声技术采集中医寸口桡动脉的血管运动信息以获取脉"形"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T2DM)颈动脉功能改变与脉搏速度(PWV)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61例,按病程分为2组:病程≤5 a为A组(30例),5 a为B组(31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为C组。应用二维超声测量3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M型超声记录颈总动脉(CCA)前后壁的运动幅度变化,测量舒张期和收缩期内径,计算内-中膜横截面(IMSCA)、僵硬度指数、扩张性和顺应性等参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测量计算PWV。结果B组比A组及对照组IMSCA、僵硬度指数增大,PWV加快,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P0.05)。IMSCA、僵硬度指数与脉压正相关(P0.01),PWV与僵硬度指数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僵硬度指数增大,弹性功能降低,PWV加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予缬沙坦80 ~ 160 mg·d-1,对照组予氢氯噻嗪50~100 mg·d-1,均口服.如果血压下降不达标(≤140/90 mmHg),则两组均加用美托洛尔(25 mg·d-1).在治疗前及连续治疗6个月后分别应用PWV自动测定系统检测血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指数(ABI).结果: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ba-PWV、ABI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6个月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ba-PWV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ABI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结论:缬沙坦较氢氯噻嗪在同等降低血压水平的基础上可以明显改善其动脉弹性,这种改善作用可能与降压之外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盛丽  郑烈 《西部中医药》2016,(2):141-142
目的:从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彩色多普勒频谱对中医脉象客观性的研究。方法:由2名高年资超声主任医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仪进行检查,检查时将线阵探头置于对弦脉组、滑脉组、平脉组患者(每组各50例)右手桡动脉处,纵切清晰地显示出桡动脉,将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该血管中心部位,校正角度小于60度,取3个连续频谱,采用QLAB自动包络线,可以显示各检测数据并计算分析。结果:3组研究对象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峰值血流速度(Vm)、舒张末峰值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1)、血管横截面积(area)及血流量(Q)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频谱,从桡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中医脉象提供了一种无创、直观、定量的新方法,进而可为中医脉诊的标准化、客观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不同靶器官损害患者脉图时域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ZBOX-Ⅰ型中医脉象数字化分析仪记录15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病患者和65例正常人的脉图,比较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心、肾、血管等不同靶器官损害患者以及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合并单器官损害、两器官损害、三器官损害患者脉图时域参数的差异。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心脏损害组、肾脏损害组、血管损害组脉图参数h3、h4、h3/h1、w/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心脏损害组、肾脏损害组、血管损害组脉图参数h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肾脏损害组、血管损害组脉图参数h3/h1、h4/h1、w/t明显高于心脏损害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并肾脏损害组脉图参数h1、h3、h5明显高于心脏损害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并血管损害组脉图参数h5明显低于心脏损害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并两器官损害组脉图参数h1、h3、h4明显低于单器官损害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并三器官损害组脉图参数h4/h1、h3/h1明显低于单器官损害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并两器官损害组脉图参数w/t明显高于单器官损害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靶器官损害患者脉图参数能反映其动脉粥样硬化、外周阻力增大的特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数量增加,脉图参数呈现相应变化。中医脉图参数可为原发性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临床常见脉象分布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临床常见脉象的分布情况,为脉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和分析了全国23个省市、55家单位的156位高级职称中医师在临床诊脉过程中的体会。结果:(1)156位中医师临床体会过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沉脉、滑脉、迟脉、浮脉、细脉、结脉、代脉、虚脉;(2)110位中医师认为临床常见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滑脉、沉脉、浮脉、细脉、迟脉、虚脉、缓脉、结脉;(3)130位中医师描述的涩脉特征涉及不流利、脉形细、脉率慢、脉律不齐、脉力不足、脉位沉、脉形短等8个方面的特征;(4)117位中医师描述的紧脉特征涉及紧张度甚于弦脉、有力、脉率偏快、脉位偏浮等四个方面的特征。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脉象客观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药物及中频脉冲电治疗,治疗组用针刺联合神经电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残余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排尿量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QOL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冠心病疑似患者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的脉图特征参数,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脉图特征的相关性,挖掘脉诊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ZBOX-Ⅰ型脉象数字化采集分析仪采集脉象样本,依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分分为冠脉正常组、冠脉非严重病变组、冠脉严重病变组。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3组脉图时域特征参数差异。结果与冠脉正常组及冠脉非严重病变组比较,冠脉严重病变组脉图时域参数t1、t1/T、t1/t4显著增大(P<0.01),h5/h1显著减小(P<0.05);与冠脉非严重病变组比较,冠脉严重病变组t5/t4、h4/h1显著增大(P<0.05),T、h5/h1显著减小(P<0.01),t4显著减小(P<0.05)。基于脉图时域特征参数,运用随机森林的模式识别方法,建立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的评估模型,该模型对3组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平均识别率为77.94%。结论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脉图时域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其参数变化可反映不同分组患者的心血管特征。脉诊的无创检测技术可作为现有心血管病变检查技术的辅助工具,在心血管疾病筛查和监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