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儿童个性特征与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个性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艾林克个性问卷(EPQ)对本市三所小学的419名6-11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男童个性特征与行为问题无显著相关。有行为问题的女童有神经质、精神质倾向。结论:个性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有性别差异。女童个性特征与行为问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行为问题的病因及其相关因素,避免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 采用相关因素问卷,对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因素关系密切。结论 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早期进行素质教育,是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分析许燮萍,金星明,汪梅先儿童慢性疾病往往产生各种心理问题[1],哮喘儿童易出现行为异常,本文根据门诊随访病例,对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分析如下:一、对象和方法:我们随机收集了1994年哮喘门诊的随访病例共31例,年龄从5岁10月至11...  相似文献   

4.
儿童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1],国外报告其检出率达 5% ~30% [2]。为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我们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于 2001年 9月 ~2002年1月对安徽省某县 1 540名 6~13岁学龄儿童进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在安徽省某县农村选取四所小学一  相似文献   

5.
程英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Z):142-142
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比较突出的问题行为。患儿表现为易分心、易激动、好冲动、坐立不安及攻击性行为较多等。如果不及时干预或干预方法不当,将可能会严重影响儿童将来的学业成绩及社会化过程。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家长应及时了解多动症儿童的症状及表现特征.采取有利的措施进行干预,帮助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儿童行为问题与营养关系,对包头市241名儿童进行了营养水平和儿童行为研究,儿童膳食中蛋白质,维生素B1、B2、C及锌、钙、铜摄入量不足,与儿童体内营养素水平相符;广泛性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6.15%,儿童行为问题与锌、铁、维生素B2、B1、C及铜呈负相关关系,与钙、铬呈正相关关系,并经F检验有显著性, 分裂 样表现与8种营养素均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王文瑞李秀莲张萍富景春樊智君李志军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作出反应。在国外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有广泛深入的研究[1]。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P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家庭环境量表(FESCV),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相关数据并分析其关系。结粜: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11.26%。在家庭环境量表10个分量表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与中国常模相比,除亲密度、成功性和宗教道德观3项外,其余7项均差异显著。中国常模与对照组相比也有7项差异显著。儿童行为问卷总分与家庭环境量表的知识性、成功性和组织性分量表呈负相关,与父母文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家庭成员间缺乏帮助和支持,情感交流的低表达。经常处于矛盾状态,对知识和成功的渴求性差。家庭活动中责任不明确以及父母文化程度低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程英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5):142-142
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比较突出的问题行为。患儿表现为易分心、易激动、好冲动、坐立不安及攻击性行为较多等。如果不及时干预或干预方法不当,将可能会严重影响儿童将来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近15年国内关于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结果。方法:对1993--2006年公开发表的67篇关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的研究结果进行元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即男生更易出现行为问题(P〈0.01);在城乡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不同地区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影响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的家庭因素。方法:在南昌市6~16岁儿童中分层抽取200名儿童,采用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家长版)进行测评。结果:1、男女儿童适应技能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家庭主要培养人的儿童适应技能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就单个项目而言,父母培养均等的儿童与以母亲培养为主的儿童沟通技能和劳动技能有显著差异;3、不同家庭文化水平的儿童适应技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家庭文化水平对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无显著影响,而父母均等培养的儿童适应技能,特别是沟通技能和劳动技能,明显强于以母亲培养为主的儿童。  相似文献   

12.
影响10—12岁学龄儿童行为的家庭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评价儿童行为,采用Moss家庭环境量表(FES)和自拟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调查,调查10-12岁城市学龄儿童325名。结果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7%;儿童行为与家庭成员的情感表达程度、家庭人员间亲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成员情感表达、家庭道德观。结论 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和谐的家庭气氛、良好的家庭道德观念是促进儿童行为发育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家庭缺失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家庭缺失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舟山市某实验学校家庭缺失学生进行调查。结果238名学生中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3%,其中男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2·4%,女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3%,男女生行为问题检出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A行为检出率间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行为总分及A行为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学生和初中生行为总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A行为分与FAD的总功能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N行为分与FAD的问题解决及总的功能因子分呈正相关(P<0·01)。年龄和性别与行为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家庭功能与儿童的行为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缺失儿童的行为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哮喘患儿家庭功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家庭功能水平,为提高哮喘患儿家庭功能水平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调查113例哮喘患儿和113例正常儿童的家庭功能水平,由其家长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哮喘患儿在家庭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以及家庭总体功能方面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家庭的情感反应功能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家庭功能较弱,医护人员应该重视对哮喘患儿家庭功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围产期及其他因素对城市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产期及其他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简称CBCL)对潍坊市城区4~16岁儿童进行了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04名儿童中有80人(8.85%)存在行为问题,男、女各40名,围产期不利因素及儿童既往患病是儿童行为问题的管理权限危险因素。结论:少年儿童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单纯是心理因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可能有它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7~13岁儿童行为问题现况,探讨7~13岁儿童自我意识对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对386例7~13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13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51%。7~13岁儿童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有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意识因子对行为问题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7~13岁儿童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关系密切。培养儿童积极合理的自我意识,有利于预防或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焦虑障碍症状与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调查435名三所附属小学的小学生(男生228名,女生207名),测试问卷包括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父母教养方式评价表(EMBU)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结果:SCARED筛查阳性(SCARED总分≥23分)的有62人,作为焦虑组,其余为对照组。焦虑组家庭的亲密度和情感表达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而家庭矛盾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在父母教育方式方面,焦虑组双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儿童中焦虑情绪存在较普遍,儿童焦虑障碍症状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和社会支持的差异,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情绪性问题行为评定问卷对宁夏某县农村留守儿童205名和非留守儿童235名进行调查。结果 (1)留守儿童的情绪性问题行为5个维度得分分别为(8.33±1.84)分、(9.65±1.91)分、(8.43±1.73)分、(11.22±2.55)分、(5.32±1.59)分,高于非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5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男生偏执和孤僻冷漠的得分分别为(12.04±2.76)分、(6.04±1.90)分,高于留守女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33.07±3.25)分、(19.10±1.82)分、(6.53±1.68)分,低于非留守儿童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男生社会支持总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32.00±3.21)分、(6.00±1.61)分,低于留守女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社会支持总分与留守儿童的情绪性问题行为5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8、-0.541、-0.459、-0.539、-0.289,主观支持与留守儿童的情绪性问题行为5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9、-0.647、-0.539、-0.588、-0.303,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抑郁焦虑、自卑、偏执3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7、-0.314、-0.382,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留守儿童存在较多的情绪性问题行为。留守男生较女生存在较多的偏执和孤僻冷漠的情绪性问题行为;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得分较低;留守女生较男生获得较多社会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较高。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尤其是感受到的主观支持越多,越能充分利用社会支持,越不容易引发情绪性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肥胖症的家庭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俊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72-2573
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肥胖不仅影响小儿的健康,还将成为成年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等疾病和猝死的诱因。肥胖的大量存在预示巨大隐忧,大量研究表明,随着青少年肥胖发生率的不断提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成年期常见病的发病出现明显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际信任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中文版,从某大学随机抽取350名大学生进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人际信任的调查。结果:不同家庭亲密度类型出身的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6.00,〈0.01);男生的实际家庭亲密度(=-2.07,〈0.05)、理想家庭亲密度(=-4.07,〈0.001)、实际家庭适应性(=-2.87,〈0.01)、理想家庭适应性(=-2.77,〈0.01)显著性低于女生;实际家庭亲密度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性弱正相关(=0.11,〈0.05);实际家庭亲密度与实际家庭适应性呈显著性正相关(=0.71,〈0.01);家庭亲密度不满意度与实际家庭适应性呈负相关(=-0.34,〈0.01),而与其家庭适应性不满意度呈正相关(=0.70,〈0.01)。结论:家庭亲密度越高的大学生越有可能表现出更高的人际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