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痛)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闽值的临床意义。方法53例冠心病病人24h心电图检测其心肌缺血闽值、心肌缺血闽值的变异度、每阵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468例缺血发作,以心率加快时心肌缺血居多,达91.2%,夜间心肌缺血闽值较低,且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长于厦重于白昼。心肌缺血阈的变异度为22.3%。与缺血总阵数呈正相关。结论高心肌缺血阈与心肌耗氧量有关,低心肌缺血闽与冠状动脉张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4.
124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心肌缺血发作的初始心率(IT)、最高心率(HMIT)、最低心率(LMIT)、持续时间(TMI)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24h总缺血阵数(TIN)、时间(TIT)和ST段压低幅度,并计算心肌缺血阈变异度(IV),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124例中ST-T改变960阵次,其中768阵次属SMI,192阵次为有症状心肌缺血(SYMI);SMI发作86.98%与活动有关;SMI日间发作多于夜间,以上午(6:00~12:00)为发作高峰期.占全天发作的41.93%,夜间心肌缺血阈值(IT)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混合型心肌缺血的IT显著低于单纯型心肌缺血。结论DCG是临床上监测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电图心肌缺血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通过了解心肌缺血时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探讨冠心病自主神经失衡的状况,前瞻,顺序地观察静息心电图呈典型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21例,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19例和健康人22例HRV时域,频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97例冠心病病人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762阵次,其中SMI 687阵次,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90.16%.HRV的降低与ST段压低幅度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病人SMI相当常见,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程度随着心肌缺血程度的加重而加重. 相似文献
7.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患者86例,旨在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规律。 资料和方法 本组86例冠心病患者男52例,女34例,年龄48—78(平均62.5)岁。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除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及心脏瓣膜病等。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产32400B型动态心电仪,选择MV_1、MV_5导联,全信息连续记录24h心电资料。参照监测日志,观察ST段改变时是否伴有心绞痛以及与生活状态的关系。以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且持续1min以上列为心肌缺血。 计数资料采用王(?)±s表示,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结果 86例冠心病患者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共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256次,其中无症状发作233次(91%),有症状发作23次(9%)。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于睡眠中(62.5%),日常活动仅占28.5%。有症状心肌缺血睡眠与活动中分别为6.3%和2.7%。 无症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ST压低时平均心率及平均每次缺血持续时间的比较见附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的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方法 :监测 38例冠心病患者 2 4h动态心电图中的 72次短暂心肌缺血发作事件 ,分析心肌缺血发作前、发作时、发作停止后的 HRV。结果 :在心肌缺血发作时 ,HRV降低。时域指标 SDANN ,r MSSD,PNN50 显著降低 ,频域指标 HF也降低 ,L F未见增加 ,L F/ HF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短暂缺血、迷走神经减弱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伴或不伴症状的心肌缺血是老年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之一 ,而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 (SMI) ,因患者无明显症状而易为病人和医师所忽视。本文收集我院 1994年 2月~ 1999年 10月确诊冠心病的 10 2例老年患者 ,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 ,了解其SMI发作特征 ,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4年 2月~ 1999年 10月间 10 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心病诊断依据 1980年全国内科学会建议 ,采用WHO的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ECG和其他检查确诊。其中男 73例 ,女 2 9例 ,年龄60~ 79( 64 .2± 4.6)岁。采用美国H…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监测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价值。方法 对350例冠心病(CHD)患者行24h DCG监测。分析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阵数,时间分布,缺血时伴发室性心律失常以及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检出心肌缺血248例,其中SMI 189例,有症状心肌缺血59例。缺血性ST段改变1 769阵,其中SMI 1 412阵,有症状心肌缺血357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意义(P<0.05)。心肌缺血的发作及发作时伴发室性心律失常均以6∶00~12∶00为多见,以0∶00-6∶00最为少见。63例发作SMI 633阵,12例发作有症状心肌缺血131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肌缺血发生的比例也明显增高,以SMI更为明显。其中,41~51岁为247阵,而>61岁为763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DCG对SMI的检测率高。SMI发作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SMI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动态心电图对266例60岁以上老年人冠心病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分析住院或门诊经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的206例冠心病患者,检出心肌缺血者63例(24.2%),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7例(90.5%),症状性心肌缺血6例(9.5%)。提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远较心绞痛多见,而缺血改变多发生在睡眠、卧床时,提示此种缺血并非心肌耗氧量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作用。方法:采用12导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对270例冠心病人连续监测24小时,并详细记录其检测时间内活动情况。结果:270例冠心病人中,有SMI的有182例;SMI发作的次数,ST下移最大,最长时间均以上午6-12点为多;ST段下移越严重,下移时间越长,合并室上性早搏越多,143例单纯SMT病人中有129例(90.2%)ST段下移发生于休息及日常轻度活动时。结论:SMI与心绞痛发作有同等的预生意义,可以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应加强其监测及治疗 。 相似文献
15.
应用3通道动态心电图(DCC)对300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进行24小时监测,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1273次,分析结果表明:①SMI是老年CHD患者心肌缺血的重要组成部分,300例中有244例发生SMI。占总例效的81.3%;SMI1273次占发生心肌缺血总次数的78.5%;②SMI的发生82.1%与日常活动有关,并且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规律,以上午6~12时为发生高峰;③心肌缺血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亦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作者认为3通道DCG监测可提高SMI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昼夜规律(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为了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我们对93例冠心病患者经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到的191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1.资料 我院1990.1—1994.1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用DCG监测到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93例共191次.男性58例,女性35例,年龄:39—74(53.76±7.79)岁.冠心病诊断按美国心脏协会1979年制定的标准,结合病史、体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手段进行诊断,其中心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元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一般元典型临床症状,较难确诊,易被忽视。动态心电图Holter)的应用日趋广泛,对冠心病人的诊断作用已被世人所公认,有关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规律的研究也更进一步深入。本文应用Holter检测冠心病人110例,以探讨冠心病人SMI发作时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8.
通常认为性活动中氧的需求量是中等的,性交时心率值与日常生活中的心率值相类似。冠心病(CAD)患性活动期问发生心脏并发症的危险较小,死亡亦甚罕见。然而,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较少。有关CAD患性交期间的隐匿性心肌缺血献报道颇有争议。为此,作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CAD患性交期问的 相似文献
19.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曾北俞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1):69-70
本组 10 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的结果是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缺血性 ST改变91.5%出现在活动状态 ;白昼发作明显多于夜间发作 ,占 91% ,其中 6∶ 0 0~ 12∶ 0 0发生的达 59.2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10 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男性 88例 ,女性2 0例 ,年龄 60~ 81(平均 69.3)岁。均符合 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并除外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洋地黄应用、左室肥厚、二尖瓣脱垂等所致的 ST段下移。1.2 方法采用美国 BI90 0 0型动态心电监测分析系统 ,选择 CM1、CM3、CM5导联 ,全信息连续记… 相似文献
20.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参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动态心电图(Holter)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6例曾作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析其Holter的缺血性ST段改变。结果:Holter与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51.3%,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36.5%,特异性为82.5%。多支病变及严重狭窄的冠心病可提高Holter的敏感性。结论:Holter对冠心病的诊断特异性高,而敏感性较低,多支冠脉狭窄及严重可提高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