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略谈缪刺与巨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禾昌  叶明柱 《中国针灸》2002,22(10):42-50
1 缪刺与巨刺的由来缪刺与巨刺均为《内经》中的刺法 ,缪刺出自《灵枢·终始》 ,巨刺出现自《灵枢·官针》。《灵枢》虽提到了这两种刺法 ,然而具体的应用 ,只在“官针”篇中简单的提了一下 :“巨刺者 ,左取右 ,右取左。”至于缪刺 ,虽有一些病症应用范例 ,如“厥病”中“耳鸣 ,取耳前动脉……取手中指爪甲上 ,左取右 ,右取左” ,却没有点明这就是缪刺法。《素问》中将散在《灵枢》“热病”、“厥病”、“杂病”等篇中的缪刺内容 ,予以整理、归纳、充实 ,写成了《缪刺论》。这是一篇专门论述缪刺及巨刺的文献 ,后世的针灸专著 ,凡提及缪刺 …  相似文献   

2.
<正>缪刺为《内经》刺法名,首见于《灵枢·终始》,《素问·缪刺论》对其作了具体的论述。然目前针灸界对其命名尚存有不同意见,以至于影响缪刺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笔者有鉴于此,仅就手头资料,述之于下,不当之处,还望诸位同道批评指正。《素问·缪刺论》一开始,就把病邪从外入侵人体的途径,至络至经的次第交代得清清楚楚。接下来又着重指出本论系探讨病邪客于络,而尚未"入于经"的问题。其具体情况是:"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  相似文献   

3.
陈玲 《山西中医》1991,7(3):34-35
本文通过对《素问·谬刺论》中有关条文的理解,阐述了给病的含义及其病因病机,针对其发病的特殊性,论述了用缪刺法的理论根据及其具体治疗方法。最后指出缪刺法通过使络脉气机条达,气血通畅,起到了“有病早治,有病防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缪刺法是根据经脉有左右相交相会,左注右,右注左的理论依据,采用左病刺右,右病刺左,上病下治,运用梅花针络刺面部腧穴与远端缪刺相结合的交错针刺方法,用于治疗面瘫,从而起到疏导经脉,祛瘀通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作用,使面部神经组织的缺血、水肿和受压现象得以消除,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略论"缪刺"与"巨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刺”与“巨刺”是古代针灸中的两种刺法,最早见于《素问》、《灵枢》,而后《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均有记载。笔者试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腰痛又称"腰脊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的病症,临床中以骨科、疼痛科、针灸科多见。病因多见于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病变、肌肉风湿及部分内脏病变。中医病机则是腰部经络不通,气血闭阻,或者肾精亏虚,腰部失于濡养、温煦。在治疗方法上又种类繁多,疗效各有所长。笔者对门诊病例中急慢性腰扭伤患者采用缪刺法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黄帝内经》缪刺诸论为研究主体,参合历代医家相关论述,对缪刺刺法、刺处、治疗病证等进行诠释分析,提出如下创新性认识:(1)缪刺之“缪”的本义为“异于经脉而刺(刺大络)”,而非“左右互刺”,“左右互刺”非缪刺必要操作;(2)缪刺的作用部位是被称为“气之大络”的人体“四末”,且四末之爪甲处并不等同于一般所认知的“井穴”;(3)缪刺可治疗危重之疾,而非仅局限于肌体痛症或疾病初起之轻症;(4)缪刺不等同于络刺。  相似文献   

8.
朴镐骏  李平 《天津中医药》2009,26(4):346-347
<素问·缪刺论>是<内经>中论述刺法的重要一篇,其中涉及到大络、奇病和缪刺,从病位、病机和刺法3个方面完善了对奇病的诊断和治疗.就大络、奇病和缪刺这3个概念展开分析与探讨,以期有裨于理论认识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缪刺"与"巨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刺”与“巨刺”是古代针灸中的两种刺法,最早见于《至少问》、《灵枢》,而后《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均有记载。两种刺法同是“左刺右,右刺左”的交叉刺法,都是为治疗经络病而设。二者在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但误用和应用不当者颇多。下面就两者的涵义、区别及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的探讨和辨析。  相似文献   

10.
《内经》“缪刺”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中医药学报》2001,29(4):66-66
缪刺是《内经》对疾病治疗的特殊刺法 ,属络脉的浅刺法。对于具体的针刺方法 ,后世医家多定义为“病在络脉而左病取右 ,右病取左的一种针刺方法”。代表医家如张介宾、吴等。《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素问注释汇粹》、《内经讲义》(五版教材 )、《内经选读》(六版教材 )等均取此注。其根据是《素问·缪刺论》篇中多次论及“左刺(取 )右 ,右刺 (取 )左”的缪刺法。亦有注家认为“缪” ,谬也 (错误的意思 ) ,并将此义引申为交错 ,如《针灸医藉选》注[1] :缪刺 ,“《辞海》 :‘缪通谬 ,错误’。如纰缪 ,在此有交错之意。”还有少数医家认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对顽固性面神经麻痹进行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的面部影响。方法:将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组40例。治疗组采取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进行治疗,而常规组则采取传统针刺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穴位微循环参数和面部肌电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常规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0例,在额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无病理电位表现的病例数分别为20例、22例、25例;常规组40例,在额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无病理电位表现的病例数分别为11例、13例、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健侧阳白穴、地仓穴和颊车穴的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P0.05)。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者健侧阳白穴、地仓穴和颊车穴的微循环血流量增高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病理电位、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损伤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2.
巨刺、缪剌为古代传统针刺方法,均为机体一侧有病,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即左病剌右,右病刺左,交错而刺的刺法,其中巨刺者刺其经,缪刺者刺其络,近年来,临床混用两种刺法者较为普遍。为此,笔者通过重温《内经》相关理论及针灸临证,加深了对以脉诊指导巨刺与缪刺方法的理解,现结合案例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3.
14.
《素问.缪刺论》首先提出缪刺的定义"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其具有针法独特、疗效显著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临床文献尚缺乏严格、详细的论证。兹就近年来缪刺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浅谈缪刺     
  相似文献   

16.
缪刺,有两个含义:第一,有交叉刺激之意,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第二,具有浅刺的意思。我从79年以来,运用缪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简介如下: 一、病情概述“面神经麻痹”俗称:“吊线风”、“口眼斜”、“面瘫”等。临床可分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麻痹两种。其症主要表现为面肌运动障碍。常见为单侧面瘫,眼睑下垂,闭合不全,眼中  相似文献   

17.
耳鸣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患者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如感觉耳内有蝉鸣声、流水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响声,而实际上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声音,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耳鸣多发于中老年人,"聋为鸣之渐,鸣为聋之始",因此耳鸣会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家庭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数千年来,中医学者在整体理论和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运用方药,针灸、按摩、导引等疗法治疗耳鸣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采用缪刺泻络通窍法配合辨证针刺治疗耳鸣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对该法做如下简述.  相似文献   

18.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发生于胸椎部的椎间关节错位或嵌顿,以致疼痛、功能障碍的病证。俗称“岔气”。多由用力不当引起或有扭闪史,无明显受伤史,胸、背持续性疼痛,呼吸、咳嗽或转体时疼痛加剧,胸椎棘突旁可触及压痛点,X线检查胸椎及关节无异常。中医学认为与气滞关系密切,故常伴有呼吸时疼痛加重,或呼吸不畅等症状。笔者临床观察缪刺治疗岔气痛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19.
<正>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多由于前臂长时间反复的旋转活动,或一次剧烈的前臂旋前位运动而发生肱骨外上髁部慢性劳损或急性扭伤引起。此病如未及时治疗,常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形成顽固性网球肘。近3年来,笔者采用缪刺法配合局部刺  相似文献   

20.
李茎 《新中医》2018,50(12):268-269
通过总结《内经》中缪刺法相关理论、取穴、治疗应用,进一步分析了笔者临床中应用缪刺法取穴、治疗疾病的心得体会,指出缪刺法是传统针灸学中的一种奇治法,对痛证的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