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胸痹心痛的证型和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对375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不同心电图改变的证候分布规律。结果375例胸痹心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278例确诊为冠心病,其中有心电图异常表现,如ST段下移(83.6%,46/55)、ST段抬高(90.0%,27/30)和异常Q波(96.8%,61/63)患者的比例明显多于正常心电图者(57.6%,68/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75例患者中,T波倒置(36.8%,21/57)和ST段下移(36.4%,20/55)组气滞证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异常Q波组(15.9%,10/63,P均〈0.05);异常Q波组阳虚证的比例(28.6%,18/63)显著高于正常心电图组(11.9%,14/118,P〈0.05);其他组间各证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78例冠心病患者中,异常Q波组阳虚证的比例(29.5%,18/61)显著高于正常心电图组(7.4%,5/68,P〈0.05);其他组间各证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候胸痹心痛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血瘀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筛选危险证型,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PubMed和MEDLINE,并辅以手工检索方法收集国内外1992年1月~2012年5月公开发表和尚未发表的关于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关系的研究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4 9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瘀证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OR=1.38,95%CI(1.08,1.77),P<0.05]、狭窄程度[OR=1.79,95%CI(1.04,3.08),P<0.05]和Gensini积分[OR=7.74,95%CI(3.99,11.49),P<0.05]间均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冠心病血瘀证型比非血瘀证型更易出现冠脉多支病变、75%以上的狭窄和更高的Gensini积分,说明血瘀证型比非血瘀证型冠脉病变严重。受原始研究辨证标准不统一、原始研究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谨慎应用,并期待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冠心病(CHD)诊断的金标准,随着CHD介入或手术治疗的广泛开展,术前必须行冠脉造影,以了解冠脉病变部位、程度,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提供依据。我院自1996年8月~1999年1月共完成305例CAG,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为1996年8月~1999年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病人。临床上诊断或拟诊为冠心病,共305例,男224例,女82例,年龄56.3±11.1(17~85)岁。造影病人临床资料见  相似文献   

4.
<正>刘永家教授,四川省名中医,2003年被授予四川省名中医称号,《四川省中医名医录》收录名医,善用经方,循岐黄之术,变通古今,临床上常以仲景经典方剂四逆散加减治疗诸疾,尤以治疗胸痹心痛之气郁证型为代表,临床辨证运用,显效奇佳。笔者现举隅刘永家教授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胸痹心痛气郁证一则以探讨本方的辨证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1630例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观察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多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总结临床操作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并发症(血栓形成、动静脉瘘、皮肤坏死、感染等)发生情况,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危险因素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人(70岁以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形成术,患者大动脉迂曲比例高,不能成功者改经股动脉途径。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无较大差别,操作中认真仔细,术后仔细观察,是减少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128例临床初步诊断为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其中27例为非冠心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28例住院病人,按1980年全国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男87例,女41例,年龄34~78岁,平均56.8±8.6岁。心肌梗塞41例,其中急性心梗17例(发病时间<8周)、陈旧性心梗24例。符合下壁心梗ZI例,前壁心梗17例,侧壁心梗1例,前壁合并下壁心梗2例。心绞痛87例,其中稳定型21例,不稳定型36例,可疑心绞痛30例。入院后均行心电图、心脏B超、X线胸片等常规检查,选择性行运动平板试验42例、心肌…  相似文献   

7.
无创性检查诊断冠心病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CHD)的可靠方法。我们以CAG为标准,与最普遍用于诊断冠心病的心电图(包括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无创性检查方法进行对照,以评价它们对CHD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选择本院1993年4月至1998年1...  相似文献   

8.
MS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MS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 0例疑冠状动脉狭窄者行MSCT扫描 ,利用最大密度投影 (MIP)重建 ,2D重建 ,仿真内窥镜技术 ,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结果 :4 0例 16 0支血管经MSCT成像 ,134支 (84 % )可用于影像学评价 ,2 6支 (16 % )不能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狭窄 4 6支 ,其中左前降支 (LAD)病变 18支 ,回旋支 (LCA)病变 12支 ,左主干 (LMA) 3支 ,右冠 (RCA)病变 13支。MSCT发现狭窄 4 1支 ,其中左前降支病变 14支 ,回旋支病变 12支 ,左主干病变 3支 ,右冠病变 12支。敏感性为 82 .6 % (38/ 4 6 ) ,特异性 97.3% (111/ 114 )。结论 :在控制心率的情况下 ,MSCT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筛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58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为定性和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我院自2001年7月至2004年3月共进行CAG5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常规静息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心电图在心肌病变、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作用以及价值.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有ST-T改变伴或不伴典型胸痛症状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甲组占94.1%,乙组占65.5%.此外,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成正比,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者,心电图阳性率较低.另外,相当比例的患者虽然心电图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却无明显病变.结论 心电图ST-T改变伴胸痛症状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要优于仅有ST-T改变者,单独的ST-T改变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依据.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可提高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及准确率.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心电图的检出率也增加.所以,单纯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有局限性,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等,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其他辅助检查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证候特点.方法:对5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比较术后再狭窄组(33例)和无再狭窄组(23例)的证型特点.结果:再狭窄组只有痰浊证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18例,54.5%比6例,26.1%,P<0.05),其他证型的差别无显著性;再狭窄组的实证高于无再狭窄组(8例,24.2%比1例,4.3%),而无再狭窄组的虚证(2例,8.7%比1例,3.0%)和虚实夹杂证(20例,87.0%比24例,72.7%)高于再狭窄组(P均<0.05);无再狭窄组的二证相兼比例高于再狭窄组(15例,65.2%比16例,48.5%);单证型(3例,9.1%比2例,8.7%)、三证相兼(11例,33.3%比6例,26.1%)、四证相兼(3例,9.1%比0)后者高于前者(P均<0.01).结论:痰浊证是冠脉再狭窄的主要证型,冠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组比无再狭窄组的证型更趋复杂化.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s: The present pilot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practicality, safety and accuracy of performing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CT‐CA) in the evaluation of acute chest pain of patients with low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 risk scores. Methods: The present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undertaken in a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between November 2004 and December 2005. Participants were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for investigation of chest pain with TIMI risk scores <3. Consenting patients underwent CT‐CA within 48 h of presentation. Outcomes of interest were practicality (proportion of diagnostic quality scans obtained and preparation time for CT‐CA), rate of serious adverse events, and accuracy at the patient level using 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 Results: Thirty‐four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Diagnostic quality scans were obtained in 26/34 or 76% of patients (four failed CT‐CA and four non‐diagnostic scans). The median CT preparation time was 1.9 h (range 0.17–4.0). No serious adverse events were found. Fourteen of those 26 patients with diagnostic CT‐CA subsequently had 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of which nine were positiv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T‐CA in identifying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ere 9/9 (10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72–100%) and 4/5 (8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28–10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majority of acute chest pain patients with low TIMI risk scores were successfully scanned with a 16‐slice CT to produce CT‐CA studies with good diagnostic quality and accuracy. No major adverse events were found. The place of CT‐CA in diagnostic workup for chest pain remains to be defin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与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2周内分别行DCG和CTCA检查,评估动态心电图示ST‐T改变,CTCA示冠状动脉狭窄≥50%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DC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8.00%和84.61%,CT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2.00%和92.31%。DCG和CTCA两种检查在冠心病的诊断过程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CG和CTCA对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作为可疑冠心病患者的筛查方法,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28SCTCA)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49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128SCTCA筛查,对其中59例患者同时作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分析比较128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341例患者成功完成了128SCTCA 检查,并可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193例患者的596支冠脉伴有不同性质的斑块和不同程度的狭窄,对其中59 例冠心病患者以 CAG为金标准,得出128SCTCA 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 100 %、90.23 %、92.57 %、100 %、95.59 %.从 59 例患者的 295支冠脉中检测出136个斑块,脂质软斑块、纤维斑块及钙化硬斑块分别占18%、11%、71%.结论 128SCTCA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方法,冠心病的检出准确程度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接近CAG,区分高危斑块优于CAG,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冠脉CT血管成像(CTA)斑块定量参数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2年6月256例初诊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冠脉CTA检查,检测斑块定量参数,根据血流储备分数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心肌缺血组和非心肌缺血组,比较两组冠脉CTA斑块定量参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斑块定量参数与心肌缺血性损伤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斑块定量参数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心肌缺血组总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低密度非钙化斑块(LDNCP)体积、斑块长度、直径狭窄度均大于非心肌缺血组(P < 0.05),钙化斑块(CP)体积及血流储备分数小于非心肌缺血组(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总斑块体积、LDNCP体积为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ROC曲线显示,总斑块体积、LDNCP体积联合预测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敏感度、特异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4.30%、77.80%、0.948。结论  冠脉CTA斑块定量参数变化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性损伤有关,其中总斑块体积、LDNCP体积可作为心肌缺血事件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C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心肌桥(M 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疑诊冠状动脉疾病的406例均进行CCTA和CAG检查者,两组采用双盲法CCTA和CAG分别独立阅片,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与2名有经验的心内科介入医生采用单盲法阅片,经讨论后共同给出诊断。相互参照另一种检查结果后再次阅片,2次检出率,应用χ^2统计分析方法,判断2种方法发现M B有无差异。结果:双盲法CCTA发现M B 19例26段,CAG发现5例5段(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互对照后再次评价,CCTA发现M B数量同前,CAG新发现3例,将新检出的3例患者行腺苷负荷核素心肌显像,相应节段心肌出现心肌低灌注,位置与CCTA一致,共检出8例,2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对M B和壁冠状动脉显示清晰,较CAG有更高的检出率,容易发现M B,有着特殊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应用与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286例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2例和对照组1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152/152),高于对照组的84.33% (113/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平均(81.41±3.67)分,明显低于观察组(97.95±2.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5).结论 检查前细致的细节护理和检查中正确配合医生指导患者配合检查,能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细节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运动心电图试验(EET)、双嘧达莫心电图负荷试验(DPET)及联合应用(联合试验AD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83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并在同期内(间隔小于1周)接受。EET、DPET检查。将CAG结果分别与EET、DPET和A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这两种无伤检查和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67.2%、60.3%和55.2%,特异性分别为:70.4%、74.4%和92.8%,准确性分别为:69.4%、69.9%和85.3%。结论 EET和DPET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且费用低、无创伤,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序贯治疗”对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UC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UCAD住院患者为治疗组与同期86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降纤酶、“神农益气活血”注射液200ml静滴治疗,每日2次,共7 ̄10日。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率、心电图好转率、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心肌酶同工酶(CK-M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