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之路,属中医学的胁痛、癃积等范畴,目前许多学者认为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是肝血瘀阻,血瘀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近年来运用活血化瘀为基础的中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锡纯活血化瘀法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相文  吴江 《河北中医》2010,32(10):1562-1563
<正>张锡纯提出补正气,即所以逐邪气,治病服药必赖其人之正气无伤,药借正气以运行之而后可以奏效,扶正使人之气血壮旺,愈能驾驭药力以胜病。故临证调方既要视药性之补、破、寒、热,确知其性情能力,亦要视服药者资禀强弱,务须细心斟酌,随时体验,息息与病机相符,而后百用不至一失。这充分体现了其扶正固本、  相似文献   

3.
张素杰 《河北中医》2007,29(7):668-670
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HF)为一病理组织学概念,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的结果。现已公认,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的病变[1],若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则难以逆转。抗肝纤维化研究已成为肝病研究的热点课题,其中尤以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治疗引人注目,治疗方法研究也十分活跃,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理论,遵循“方从法立,以法统方”的原则,采用活血化瘀的同时,兼顾“扶正”、“补益”、“健脾”、“疏肝”、“利湿”等治疗肝纤维化,疗效显著。现就国内近年来中医抗肝纤维化治疗方法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水平,为肝纤维化的逆转起到应有的作用。1扶正化瘀法肝纤维化的病因除瘀滞外,尚与人体正气不足,日久受损有关,所以在运用活血化瘀法贯穿整个肝病治疗始终的同时,配合应用扶正法是非常重要的。李召忠等[2]研究活血化瘀兼补气养阴法的血隆冲剂(生水蛭、醋鳖甲、鸡内金、炙黄芪、炒白术、怀牛膝、枸杞子、郁金、虎杖、党参、五味子)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发现血隆冲剂能明显降低造模大鼠肝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减轻肝组织中纤维组织增生。刘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软肝化坚颗粒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将2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予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复方制剂软肝化坚颗粒治疗,对照组100例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肝功能,并采用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2组治疗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2组治疗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Alb)升高(P<0.05)。2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软肝化坚颗粒具有确切的抗肝纤维化及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医药抗纤维化的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减少肝细胞损伤;抑制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降解;抗氧化、抑制炎症等.但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临床观察样本量较少,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机制研究主要以动物实验研究为主,临床实验研究较少,研究尚不成熟.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基础及...  相似文献   

6.
吴树铎  杨凯钿 《河北中医》2007,29(6):568-570
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及某些有毒物质所致的肝脏损伤,均可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并继发纤维化的病理特征,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是向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细胞癌发展的中心环节,在我国导致肝纤维化的主要疾病是乙型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方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主要是一种病理学概念,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脏结构或(和)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可引起肝功能减退与门静脉高压等.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药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各种慢性肝病、乙醇中毒等)引起肝细胞受损后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从而刺激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并转化为成纤维细胞(MFB),最终使肝内细胞外基质(ECM)的累积过度,导致纤维瘢痕形成的病理过程[1].据研究,肝纤维化的进程是可以延缓甚至逆转的,早期有效地控制肝纤维化的进展可降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修复反应,特征性表现为肝内细胞外基质过度合成、沉积,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过程。由于肝纤维化早期是可逆的,而肝硬化是不可逆的,抑制或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慢性肝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历史悠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草药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该文对此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药防治心脑血管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不同赋形剂调制活血化瘀药外敷疗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骨伤科常见病症之一,临床以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青紫瘀斑为主要表现。外治法是中医治疗软组织损伤最为有效的方法。临床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类中药外敷治疗软组织损伤具有改善血循环,减轻或防止粘连和疤痕的形成,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作用。而通过生长因子的作用又可使损伤组织愈合的速度与质量发生明显变化。使用时须将药末用赋形剂调和成糊状,然后局部外敷,使药力发挥作用。临床常用的赋形剂有白酒、米醋、香油、凡士林、蜂蜜、饴糖、水、鲜草药汁等。哪种赋形剂调制的活血化瘀药透皮吸收效果更好,组织吸收及血药浓度更高,并未见有关相互比较研究的资料和报道,更没有详细、科学的指标数据。笔者就相关方面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立霞  陈哲  李柏 《中医杂志》2004,45(4):310-312
原发性肝癌多表现为胁下积块,刺痛,痛处不移,拒按,面色晦暗,红丝赤缕,青筋暴露,舌色青紫、瘀斑,脉弦涩等血瘀表现.实验研究也发现,肝癌患者常伴有微循环障碍,血液粘度增高及血液高凝状态,故活血化瘀是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治疗方法.国内外对其作用机理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张锡纯不仅因审病洞见隔垣、用药专而量重著称,且以其善用活血化瘀药在医林中尤擅盛名。据初步统计,在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用活血化瘀方剂达50余首,所治病证不下百余种。现将他运用活血化瘀药的主要经验归纳如下: 1 治劳瘵、虚劳喜用鸡内金、三棱、莪术 张氏指出:“人身经络,皆有血融贯其间,内通脏腑,外溉周身,血一停滞,气化即不能健运,劳瘵恒因之而成。”认为瘀血内停,阻  相似文献   

16.
李瑞杰 《河北中医》2008,30(10):1117-1118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学的治疗大法之一,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兹就其在中风病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健肝散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类中药配伍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经血清学及影像检查确诊为肝纤维化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健肝散;对照组30例,给予安络化纤丸,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对几例患者进行经皮肝活检观察治疗前后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及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变化。结果健肝散能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MDA含量及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提高SOD活性,减轻肝细胞损伤,明显改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健肝散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改善肝功能,保护肝细胞,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胶原合成,加速胶原降解。  相似文献   

18.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黄褐斑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翠荣  陈红路 《新中医》2007,39(3):58-5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7%。对照组为48.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黄褐斑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姜黄素抗肝纤维化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继发于各种形式慢性肝损伤之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这些损伤包括病毒感染、药物造成的肝炎以及长期酗酒等,它也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必经的病理过程。如果早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HF就会发展为肝硬化。HF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导致大量ECM过度沉积。  相似文献   

20.
活血化瘀药药理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