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检查定量参数联合检测在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118例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49)、恶性组(n=69),比较两组超声造影检查影像学表现和定量参数(时间-强度曲线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上升时间、平均通过时间、从峰值将至一半时间、曲线下面积),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定量参数中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联合检测在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恶性组不均匀增强、高增强、伴穿支血管、增强后病灶扩大、造影剂快进慢退发生率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峰值强度高于对照组,曲线下面积大于对照组,达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升时间、平均通过时间、从峰值降至一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单项及联合检测鉴别诊断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超声检测乳腺肿瘤的血流变化情况,并了解用e—flow技术与谐波造影技术测定的乳腺肿瘤彩色像素密度与病理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乳腺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用谐波造影技术及e—flow技术观察并检测86例乳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组46例,恶性组40例)的肿瘤血流信号,手术标本均通过抗CD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测量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恶性肿瘤的血流多普勒参数RI、PI、Vsp、Vep平均值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e—flow技术及谐波造影技术显示的乳腺肿瘤微血管密度与用病理方法测得的微血管密度具有同样的梯度,即恶性组〉良性组〉对照组(18例远离良性肿瘤的正常乳腺组织)。恶性组中腋下淋巴结转移组的病理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无腋下淋巴结转移组(P〈0.05)。e—flow技术及谐波造影技术检测到的乳腺肿瘤微血管密度与病理微血管密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32,P〈0.001;r=0.740,P〈0.001)。结论e-flow技术及谐波造影技术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微血管灌注,有助于乳睬肿瘤的良恶性定性及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参数图像处理在卵巢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的50例卵巢肿块病例,其中良性肿块28例,恶性肿块22例,对其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超声造影参数图像处理软件实时无创动态分析卵巢肿块组织血管的生成和血流灌注模式,比较其时间一强度曲线(TIC)和动态血管模式曲线(DVP)的形态特征,并对TIC各项定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卵巢肿块的超声造影图像中,良性肿块有24例(86%)显示内部以蓝色为主的低增强,恶性肿块有15例(68%)显示内部以红色为主的高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肿块中,23例(82%)DVP曲线在造影全过程全部时段保持在基线之下,恶性肿块中有15例(68%)DVP曲线在造影全过程全部时段保持在基线之。卜;造影剂达峰强度恶性肿块显著高于良性肿块(P=0.000),达峰时间及平均渡越时间恶性肿块短于良性肿块[(28±11)S比(65±19)S,(74±29)S比(154±5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始增时间恶性肿块短于良性肿块[(23±10)S比(44±1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肿块的超声造影TIC、DVP曲线在良恶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而结合了超声造影参数图像处理软件可更加直观地反映良恶性肿块的定量信息。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鉴别乳腺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015 年 1月至 20105 年 9 月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乳腺肿块,共30个乳腺结节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 良性组16例,恶性组14例. 对良、恶性组时间强度曲线中的灌注斜率(C),峰值强度(A),消退斜率(K),达峰时间( T)以及曲线下面积(Area)5项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良、恶性组的灌注斜率(C)为[(0.24±0.41)vs(0.67±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4项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于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5.
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34例乳腺肿块(良性16例,恶性18例)进行彩色多普勒实时超声造影,应用随机配置的造影剂声学定量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Wash-in and Wash-out)观察曲线形态,测量声学定量参数,对比分析良、恶性肿瘤的变化和特征.结果 乳腺良性肿瘤组的时间-强度曲线呈慢上快下型,恶性肿瘤组呈快上慢下型;声学定量参数峰值时间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60 s时峰值强度和峰值平均强度恶性组大于良性组(P<0.05),斜率和峰值曲线下面积恶性组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能反映良、恶性肿瘤在时间-强度曲线上的差异,可帮助提高乳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与免疫组化标记物预后参数相关的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择温州市中心医院收诊的150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以手术和(或)穿刺活检病理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乳腺癌患者超声造影特征与p53、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超声(P<0.05)。乳腺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强化程度高于乳腺良性肿块患者(P<0.05),乳腺恶性肿块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消退时间均短于乳腺良性肿块患者(P<0.05)。乳腺癌患者超声造影图像中血流灌注缺损与p53、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814、0.839,P<0.05),与ER、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780、-0.769,P<0.05);造影后肿瘤范围较造影前扩大与p53、Ki-67阳性表...  相似文献   

7.
徐卓艺 《大家健康》2016,(10):46-4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卵巢良性与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卵巢包块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判定鉴别结果。结果:13例良性、8例恶性超声造影诊断结果符合病理检查结果;恶性肿块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渡越时间均明显低于良性肿块,但峰值强度明显高于良性肿块(P<0.05)。结论:在卵巢良恶性肿块鉴别中,超声造影有利于掌握肿瘤内血流信息,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状况结合其病理基础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应用。方法对109例临床手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肿块疾病患者进行术前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首先应用二维超声对乳腺肿块进行定位,应用CDFI结合脉冲多普勒对乳腺肿块内部和周边血流形态、分布、数量进行评价并对乳腺病灶内峰值血流速度(PS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良性组与恶性组间血流Adler分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乳腺肿块良性组与恶性组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SV、PI、RI比较P〈0.05);(3)乳腺肿块血流动力学参数Adler分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分析和评价CDFI血流Adler分级、频谱多普勒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PSV、PI、RI等)指标,有助于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程燕霞  付左骏  周颖 《浙江医学》2024,46(12):1309-1313
目的分析肝癌超声造影特征及与临床分期、微血管侵犯(MV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衢州医院就诊的125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和病理检查,比较患者病灶区与肝实质区超声造影时间信号曲线(TIC)参数、不同临床分期超声造影TIC参数、MVI阳性与MVI阴性患者超声造影TIC参数,分析肝癌患者超声造影TIC参数与临床分期、MVI的的相关性。结果病灶区达峰时间、持续时间、廓清时间均明显低于肝实质区,而达峰强度明显高于肝实质区(均P<0.05);Ⅰ期、Ⅱ期、Ⅲ期持续时间、廓清时间及达峰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Ⅰ期、Ⅱ期持续时间、廓清时间均明显高于Ⅲ期,达峰强度均明显低于Ⅲ期(均P<0.05),Ⅰ期持续时间、廓清时间明显高于Ⅱ期,达峰强度明显低于Ⅱ期(均P<0.05);MVI阳性组持续时间、廓清时间均明显低于MVI阴性组,达峰强度明显高于MVI阴性组(均P<0.05);MVI阳性组Ⅱ期、Ⅲ期患者分别33例和17例,其中Ⅱ期持续时间、廓清时间均高于Ⅲ期,而达峰强度低于Ⅲ期(均P<0.05);MVI阴性组Ⅰ期、Ⅱ期患者分别61例和14例,其中Ⅰ期持续时间、廓清时间均高于Ⅱ期,而达峰强度则低于Ⅱ期(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肝癌患者超声造影的达峰时间、持续时间、廓清时间与临床分期均呈负相关,达峰强度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均P<0.05);肝癌患者超声造影的达峰时间、持续时间、廓清时间与MVI阳性均呈负相关,达峰强度与MVI阳性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肝癌超声造影特征与临床分期、MVI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分期及MVI评估提供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imaging,PDI)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检测乳腺肿块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检测乳腺肿块患者55例(其中良性组25例,恶性组30例),采用计算机对肿块能量多普勒血流信号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彩色像素密度(color pixel density,CPD);抗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肿块MVD,对CPD与MV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恶性组CPD、MVD较良性组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恶性组中腋下淋巴结转移组的CPD及MVD均高于无腋下淋巴结转移组(P〈0.01)。良恶性肿块的CPD与MVD间具有良好相关性(r=0.846,r=0.889,P〈0.01)。【结论】能量多普勒超声所测CPD可较好反应乳腺肿块血流情况,有助于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与微血管密度计数相结合,能全面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动态增强MRI边缘强化的组织病理学因素。方法对65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行平扫及动态增强MRI检查,从中筛选出30个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肿瘤病灶动态增强MRI表现,观察肿瘤瘤巢大小、基质宽窄、微血管密度及纤维化程度等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动态增强MRI表现与上述肿瘤组织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边缘强化明显,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流出型为主(17/30,56.7%),第一分钟内平均强化率(ΔSI1%)>75%。30例浸润性导管癌包括小癌巢13例(43%),中癌巢12例(40%),大癌巢5例(17%);肿瘤纤细、窄、宽基质分别为5例(17%)、16例(53%)、9例(30%)。早期边缘强化与小癌巢明显相关(P<0.05),也与其高比值的周边部/中央部微血管密度及低比值的周边部/中央部纤维化显著相关性(P<0.01);延迟边缘强化与窄基质明显相关(P<0.05)。结论浸润性导管癌边缘强化和造影剂流出现象不仅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还与肿瘤自身癌巢大小、基质宽窄及纤维化程度等组织病理学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行动态增强MRI乳腺检查并同时经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确诊患者通过早期增强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强化峰值评价动态增强MRI的表现;病理切片经相关抗原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结果:40例乳腺疾病患者,24例患者为恶性病变,16例患者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40例乳腺良恶性疾病患者中,早期增强率>60%的患者与早期增强率<60%的患者相比较,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P>0.05);而强化峰值、微血管密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疾病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大小乳腺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84例乳腺癌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肿块最大直径>2.0 cm病例共50例,最大直径≤2.0 cm病例共34例;所有病例均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测定定最参数,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类型,以及肿块增强模式,分析不同大小肿块超声造影间的差别.结果 在不同大小的乳腺癌病例中,最大直径≤2.0 cm及直径>2.0 cm乳腺癌的基础强度、峰值强度、强化强度、上升斜率、强化强度指数以及曲线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模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最大直径≤2.0 cm与直径>2.0 cm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存在差别.造影诊断乳腺癌时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区别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乳腺癌MR动态增强扫描(DCE-MR)的形态学及增强曲线特征,分析动态增强参数与乳腺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30例为观察组,乳腺良性占位患者3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乳腺DCE-MR。观察其MR动态增强表现及动态增强扫描-时间曲线特征,测量和比较两组MR动态增强参数最大增强线形斜率(SS)、增强峰值(PH)及信号强度峰值时间(Tpeak),并观察SS、PH及Tpeak与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病灶MR动态增强显示不同程度强化,12例呈均匀性明显强化,11例呈不均质性明显强化,5例呈边缘性强化,3例呈不均质性轻度强化;动态增强扫描-时间曲线显示22例呈速升速降型,8例呈速升平台型。观察组MR动态增强参数S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peak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MVD均值为42.3±1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3±3.6(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DCE-MR参数SS、PH与MVD呈正相关(r=0.723,0.636),Tpeak与MVD呈负相关(r=-0.546)(P0.01)。结论乳腺癌病灶MR动态增强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量化测量指标可以间接反映MVD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发生与演进过程中血管生成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实时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MVI)技术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检测30例正常乳腺妇女,30例单纯增生,30例非典型增生(AH),20例导管内原位癌,50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微血管造影特征,及灌注参数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廓清时间(WOT),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Flk-1/KDR在各组的表达.结果 随病程演进,MVI显示血管数目增多,结构趋于紊乱,各组灌注参数PI(dB)(分别为38±9,39±13,75±9,75±13,120±11),AUC(dB.s)(分别为363±28,374±78,681±64,697±108,1301±125),WOT(s)(分别为31.4±4.4,32.6±4.1,50.9±2.4,52.9±5.0,74.9±3.2)逐渐延长(均P<0.05),VEGF(分)(评分分别为1.1±0.8,1.2±0.8,3.4±1.7,5.7±1.5,7.9±2.5)及其受体Flk-1/KDR(分)(评分分别为1.0±0.6,1.0±0.7,3.2±1.7,5.3±1.3,7.4±2.3)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渐进增高(均P<0.05),MVD(17±4,19±4,29±4,32±7,52±3)逐渐增加(均P<0.05).但在病程初期各主要指标改变不明显,显著变化始于AH阶段.PI、AUC、WOT及MVD在AH与原位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EGF及Flk.1/KDR的表达在AH与原位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管生成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异常的血管生成可能是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超声造影MVI及各主要灌注参数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前病变阶段组织血管生成活性的变化规律,是用于高危人群监测随访无创而实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在肝硬化背景下的增生小结节(SRNs)(直径≤3.0cm)超声造影(CEUS)的血流灌注模式和超声造影参数在其定量诊断中的意义,进一步探讨超声造影在SRNs(≤3.0c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46个病灶)经细针穿刺有病理结果的SRNs的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对实时超声造影图像运用时间一强度曲线进行分析,并比较SRNs造影前后诊断率。结果超声造影SRNs呈4种灌注模式:模式(1):26/46个(56.52%),“同进同出”;模式(2):16/46个(34.78%),“慢进同出”;模式(3):3/46个(6.52%),“快进慢出”;模式(4):1/46个(2.17%),“无增强无退出”。上升支及下降支斜度、平均强度各参数在SRNs与肝硬化实质鉴别中有显著差异,峰值时间无显著差异。常规超声的诊断率为65.79%,超声造影的诊断率为88.37%。结论CEUS对SRNs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可有效动态地评价SRNs的血管化程度,尤其对于常规超声扫描未显示的小病灶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同时对血流灌注特点进行分析,超声造影对有恶变倾向的SRNs的早期诊断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伽马拟合分析技术对肾脏肿瘤微循环血流灌注定量分析的价值。方法对50例肾脏实质内占位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将经DICOM3.0格式保存的动态图像导入SW—UCS-1型超声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根据时间-强度曲线(TIC),得到上升支斜率(a3)、下降支曲率(a2)、达到时间(AT)、达峰时间(TTP)、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增强强度(AMP)、曲线下面积(AUC)、平均通过时间(MTT)、灌注指数(PI)等,并比较定量参数在肾脏恶性肿瘤和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之间的差异。结果。肾脏恶性肿瘤多见灌注模式为快进快出,而慢进慢出多见于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脏恶性肿瘤和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灌注模式分别为:快进快出28例和0例,快进慢出4例和1例,慢进快出5例和1例,慢进慢出1例和10例。TIC分析定量参数a3、AUC和PI在肾脏良恶性肿瘤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伽马拟合分析技术可以对肿瘤微循环血流灌注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肾脏良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诊断卵巢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定量分析在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38例卵巢肿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测量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结果:恶性肿瘤其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显著大于良性组(P<0.05),而始增时间无明显差异统计学(P<0.05)。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为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量化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6例肝癌患者共118个肿瘤病灶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消融术后1个月使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对残余消融灶行动态分析,并与同期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病理为金标准,对肿瘤残余消融病灶良恶性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肝脏射频消融治疗后超声造影疗效的准确性为82.2%,增强MRI为83.9%;超声造影与增强MRI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消融术后良性残留消融灶与恶性残留灶血流灌注特点不同,时间强度曲线示峰值强度(IMAX)良性残留消融灶小于恶性残留灶(P<0.01),峰值强度上升时间(RT)及达峰时间(TTP)良性残留消融灶长于恶性残留灶(P<0.01);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判断残余病灶良恶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可以动态、直观、定量地反映灭活灶及良恶性残留灶与周围肝实质血流灌注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