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实验选择非恶性的NIH3T3细胞及不同转移能力的人肺巨细胞癌(PG)和人肺腺癌(PAa)细胞,用浸润小室实验方法观察3个细胞系的浸润能力。结果表明:NIH3T3细胞无浸润能力,转移能力不同的PG、PAa瘤细胞能快速穿过基质胶表现出不同的浸润能力,高转移能力的PG瘤细胞比低转移能力的PAa瘤细胞显示出较强的浸润能力。浸润小室所反映的肿瘤浸润能力的强弱与体内肿瘤细胞的转移率成正相关,表明浸润小室实验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的反映肿瘤细胞浸润能力的体外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培养过程中掺杂肿瘤细胞具有粘附、贴壁的特性,将掺杂的肿瘤细胞通过移孔法清除,使TIL对数生长期至少可提前4d。由于大量掺杂肿瘤细胞在移孔中被清除,解除了肿瘤细胞对TIL的抑制,使增殖倍数有所增加,最高可以达到10倍。比项研究为临床肿瘤病人用TIL治疗打下良好基础,为TIL在手术后及早应用及其安全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乳腺肌上皮细胞抑制乳腺癌细胞体外浸润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乳腺肌上皮细胞对乳腺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NorthemblotMatrigel细胞浸润能力实验,检测了乳腺癌细胞和乳腺肌上皮细胞中Maspin的含量,并分析肌上皮细胞抑制乳腺癌细胞浸润的作用机制。结果 组织学检查发现在正常乳腺导管和乳腺原位癌的周围都有一层完整的乳腺肌上皮细胞,而在乳腺的浸润性乳腺癌中,这层肌上皮细胞就发现有缺损和断裂,在M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进一步纯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方法及其体外抗瘤作用特点,为临床应用TIL治疗肺癌提供依据,用不连续密经度离心法从接种于C57BL/6小鼠体内的Lewis癌瘤体中分离提取TIL,过夜贴壁,剔除贴壁细胞后,可明显提高TIL的纯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 (DC)对原发性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体外增殖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联合应用GM -CSF和IL - 4对原发性肝癌病人外周血分离的单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 ,加入自体癌细胞匀浆粗提物进行刺激 ,制备负载肿瘤抗原的DC后 ,与自体TIL在含有低浓度IL - 2的完全培养基中混合培养 ,计数TIL增殖数量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 -γ和TNF -α的含量 ,LDH法测定TIL对自体肝癌细胞、K5 6 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与单纯在含有低浓度IL - 2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的TIL进行比较。结果 TIL在含低浓度IL - 2的完全培养基中与负载肿瘤抗原的DC混合培养 ,较单纯在含低浓度IL - 2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增殖效果明显 (P <0 .0 1) ;分泌IFN -γ和TNF -α的量明显提高 (P <0 .0 1) ;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显著性增强 (P <0 .0 1) ;两组TIL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明显高于对K5 6 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P <0 .0 5 ) ,对K5 6 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负载肿瘤抗原的DC与TIL混合培养 ,可增强TIL的抗肿瘤活性 ,且具有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6.
肿瘤作为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对其基础理论及防治的研究是目前医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肿瘤在宿主体内浸润和转移是肿瘤两种最重要的恶性标志.其一是肿瘤细胞的浸润过程,包括侵袭周围组织,穿越基底膜等,浸润是肿瘤转移的中心环节.尽管肿瘤因内部生长较快产生较大压力,对肿瘤的浸潤有一定的帮助,但肿瘤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主动过程:肿瘤细胞与周边细胞或ECM脱离,通过蛋白水解酶降解ECM,在经过定向运动,扩散到其它部位,肿瘤组织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模型化即粘附、降解、运动三个环节反复循环[1].其二是肿瘤细胞的转移过程,是极其复杂,多个步骤,众多因子参加.其过程可分为,第一步,进入血管或淋巴管并随血液和淋巴液迅速转移到其它部位[2].第二步,粘附到血管内皮细胞并离开血管;第三步,伴随基质成分的降解向周围组织浸润,新血管生成,形成新的转移灶.在浸润和转移复杂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酶的产生和作用,肿瘤细胞粘附性质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激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体外抗小鼠乳腺癌活性.方法:从小鼠四肢长骨骨髓中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肿瘤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小鼠C127乳腺癌细胞、小鼠MA782乳腺癌细胞和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C127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具有很强的对C127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活性为(70.21±2.86)%],明显高于其对MA782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活性分别为(51.31±3.25)%,(31.41±2.65)%],也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C127-DC-小鼠脾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对C127细胞杀伤活性[杀伤活性分别为(48.30±2.97)%,(47.76±3.43)%和(17.23±2.56)%]和对MA78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活性分别为(38.52±2.87)%,(36.62±2.75)%和(18.07±2.40)%]以及对B1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活性分别为(25.38±2.63)%,(24.82±2.81)%和(17.34±2.81)%],同时B16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TIL来源于C127瘤体)也可诱导相对较低的对B16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结论:经C127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体外抗小鼠乳腺癌免疫. 相似文献
8.
9.
为探讨人颊癌细胞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有关分子机制。采用体外人羊膜模型,以建株人颊癌细胞系BcaCD885为研究对象,观察了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活性分子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纤粘连蛋白Ifibronectin,FN)及其结合位点疗列肽RGD(Arg-Gly-Asp)对人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LN,RN(10~50mg/ml)均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进一步纯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方法及其体外抗瘤作用特点,为临床应用TIL治疗肺癌提供依据,用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接种于C57BL/6小鼠体内的Lewis肺癌(LLC)瘤体中分离提取TIL,过夜贴壁,剔除贴壁细胞后,可明显提高TIL的纯度。纯化的TIL在含1000U/mlIL 2的完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免疫荧光表型分析发现,TIL中CD+4、CD+8初为091±012,培养后为083±007,体外TIL对NK敏感的L929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效靶比为200∶1和100∶1时的杀伤率高于50∶1(P<005),表明LLC浸润淋巴细胞体外的杀伤活性具有一定的非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细胞粘附分子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建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3,13(2):159-163
肿瘤的恶性表型(phenotype)—浸润和转移严重威协着人类的生命。迄今,对其分子机制的了解还落后于肿瘤研究的其它方面。国内外学者正积极探索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和整合素(integrins)与 相似文献
12.
1 大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早年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 ,多数大肠癌的早期形成均从腺瘤开始 ,然后逐渐增大 ,最后成为具有侵袭性的癌。近年来分子病理研究表明 ,大肠癌的发生主要存在两种分子机制[1] 。多数大肠癌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 ,FAP)的发生与APC(adenomatouspolyposiscoli,APC)基因杂合缺失 (lossofheterozygosity ,LOH)密切相关[2 ] ;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hereditarynonpolyposisco… 相似文献
13.
14.
15.
食管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和表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新的TIL刺激物,摸索解除TIL抑制状态和提高扩增效率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黄芪、干地黄水提物联合细胞因子,采用^3H-TdR掺入法及流式细胞仪对9例食管癌TIL的增殖及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在促增殖作用方面,黄芪联合IL-2、IL-2+IL-4、IL-2+TNT-α均较单用其细胞因子有明显增强作用。而干地黄对TIL增殖无明显协同作用。食管癌TIL表型分析发现CD4^+T细胞为主,诱导后CD4^+T细胞明显增多。CD4/CD8比值由2.8:1上升至9.9:1。结论:黄芪有明显协同细胞因子促进食管癌TIL增殖的作用,激活的食管癌TILCD4^+T细胞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6.
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研究一直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问题 ,肿瘤细胞浸润在肿瘤转移中起关键作用。目前 ,有关肿瘤体外浸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观察研究方面。下面介绍两种近年来肿瘤研究常用的细胞侵袭实验方法。1 NIH3T3单层细胞侵袭实验模型 (MIA)首先复苏液氮冷冻的NHI3T3细胞 ,常规 1 0 %小牛血清的RPMI1 6 40培养液进行细胞培养 ,待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后。 (1 )制备单层细胞 :取 1 0 5~1 0 6 个细胞将其传到 6孔培养板中 (孔内事先放入已经消毒灭菌的盖玻片 ) ,在 37℃ 5 %CO2 孵育箱中培养 4~ 6d ,待NIH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研究浸润T淋巴细胞的存在对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数量变化的影响,探讨浸润T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对MDSC的募集作用。方法 建立BALB/c小鼠和免疫缺陷裸鼠荷瘤模型,进行裸鼠荷瘤T淋巴细胞过继实验和抗体阻断T淋巴细胞实验,观察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肿瘤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 (FACS) 检测肿瘤组织内MDSC的数量变化。结果 荷瘤裸鼠肿瘤较正常小鼠荷瘤的肿瘤生长更快(P<0.05),肿瘤微环境中MDSC的百分率更低,与正常小鼠肿瘤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T淋巴细胞过继后的荷瘤裸鼠肿瘤微环境中MDSC百分率有增加(P<0.05)。接受抗体阻断实验的过继荷瘤裸鼠肿瘤组织内MDSC百分率减少(P<0.05)。结论 肿瘤微环境中浸润T淋巴细胞能直接诱导MDSC的募集,并对肿瘤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研究表明胎盘及子宫内膜中存在瘦素及其受体,提示其参与胚胎着床过程[1].本研究通过观测不同浓度瘦素对培养的细胞滋养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分析其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朱延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2,12(2):155-158
肿瘤转移metastasis是恶性肿瘤细胞向原发肿瘤以外部位的生长过程,是肿瘤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阐明肿瘤转移机制并研究如何阻断转移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肿瘤转移的过程大致包括:肿瘤细胞从原发瘤脱落,浸润至周围组织及血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