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其效果。结果 46例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均明确诊断。3例经非手术治疗,5例行脾修补,3例行脾部分切除,29例行脾全切加自体脾移植术,6例行单纯脾切除术。治愈45例(97.83%),死亡1例(2.17%)。结论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反复多次腹腔穿刺及B超检查等均能提高脾破裂诊断率;外科手术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主要治疗方法,而行脾全切加自体脾组织移植术是基层医院选择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在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42例肝炎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其中20例同时行自体脾组织移植。观察脾切除组与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含量、NK细胞活性以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IgG和IgA术前与术后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组术后2周、6月和1年血清IgM水平与脾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两组IgM有显著性差异(P〈0.01)。移植组C3术后明显升高,脾切除组C3值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移植组与脾切除组C3术后3个月至1年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切除组术后半年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术前水平,移植组与脾切除组NK细胞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移植组与脾切除组T淋巴细胞转化率术后3个月至1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肝炎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在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的免疫功能较非移植组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和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老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50例在该院治疗的老年脾功能亢进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和观察组(行脾动脉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血常规指标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00 1)。术后两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腹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浆膜腔积液及门静脉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和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是脾动脉栓塞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在老年脾功能亢进的治疗中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选择性脾动脉栓塞(SAE)与脾修补术(splenorrhaphy)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所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2例患者进行SAE治疗(SAE组),28例患者行脾修补术(Sp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的病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E与Sp组的治疗效果基本相同,但SAE组比Sp组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135例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对策。方法对1990-2008年收治的135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非手术治疗19例,脾切除术85例,脾破裂修补术19例,脾部分切除术10例,自体脾移植37例,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脾外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脾破裂的类型而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留脾脏功能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脾破裂42例,保守治疗3例,术前死亡1例,粘合止血2例,缝合修补6例,单纯脾切除4例,脾切除加脾组织大网膜移植26例。结果 42例除术前因重度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外,均治愈出院。27例获随访,B超检查确定,3个月包膜下血肿完全吸收消失;6个月脾组织轮廓正常,移植成活。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保守治疗、缝合修补和脾切除脾组织移植术,是外伤性脾破裂保留脾脏功能的安全、有效、简捷、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外伤性脾破裂进行保脾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3-01/2012-06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85例,回顾性分析其中36例行保脾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先经热敷压迫,再用生物胶涂在损伤组织表面,后用大网膜片覆盖;19例患者行脾下部不规则切除,再行修补;5例患者行大部分脾切除后保留有边缘血供的残留脾.全部患者获得治愈,住院平均时间为22.6d±19.0d,发生并发症8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随访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治疗原则:(1)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2)儿童优先选择脾保留手术,且首选非手术治疗;(3)根据脾脏损伤程度、类型选择最佳术式,实施个体化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手术方式及病例选择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对2005-05~2011-11我院收治的6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30例应用食管横断法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肝脾切除术,对照组30例单纯行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程度、术前与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判断手术安全性及病例选择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 60例患者随访5个月~5年,平均(12,3±2)个月,观察组治愈20例,总有效率为96.7%,复发率为16.7%;对照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为80%,复发率为3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血小板、白细胞变化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血小板、白细胞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5年无瘤生存分别为10例(33.3%)和5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同期行食管横断法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肝脾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不同原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PSE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3、6个月血常规、肝功能、脾脏厚度、脾静脉和门静脉内径、Child-Pugh分级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SE后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P0.01);术后1个月患者脾静脉和门静脉内径明显缩小(P0.05,P0.01),术后6个月脾脏厚度明显缩小(P0.05);术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1),总胆红素升高(P0.01),但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ChildPugh分级变化PSE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E后并发症较多,但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癌伴脾亢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脾切除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肝癌伴脾亢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肝癌合并脾亢的患者69例,全部经过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肝癌合并脾亢,随机分为两组,其中PSE组37例,脾切除组32例.PSE组实施肝癌介入治疗同时行PSE(双介入)治疗,脾切除组实施肝癌介入治疗同时行外科切脾.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的外周血象、免疫系统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在PSE组.术后测WBC、PLT,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测RBC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脾切除组,术后测WBC、PLT,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测RBC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测PSE组与脾切除组的CD4+、CD4+/CD8+,两组问无显著差异,术后7 d、术后28 d测CD4+,两组间有显著差异(t=16.063,9.409、P<0.05).术后7 d、术后28 d测CD4+/CD8+,两组间有显著差异(t=2.060,2.228,P<0.05).在PSE组,术后测CD4+、CD4+/CD8+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脾切除组,术后测CD4+、CD4+/CD8+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热、腹痛、腹水、胸腔积液)发生率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SE与传统脾切除术相比,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等优点,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癌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肝癌并脾亢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超选择插管至脾下极动脉分支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行部分性脾栓塞术,栓塞范围为30%~40%。术前及术后1 d、7 d、1个月、2个月行外周血WBC及PLT检测;术后1~2个月行血管造影、B超、CT检查观察脾脏影像学变化。结果术后WBC及PLT明显升高,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均〈0.05。血管造影显示栓塞后脾动脉的分支减少或脾动脉段分支闭塞、中断,实质期可见脾脏染色区域减少,中下极及周围区域呈不同程度染色缺损区。B超示脾脏有不同程度梗死,体积无明显变化;CT平扫提示脾脏中下极均有大面积梗死区。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并脾亢患者能有效改善外周血象,为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介入治疗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粒径微球及明胶海绵行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按术中运用栓塞材料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300~500μm微球组、500~700μm微球组、明胶海绵组。比较各组术前及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各组患者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7 d和1个月,300~500μm微球组和500~700μm微球组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高于明胶海绵组(P<0.05),但300~500μm微球组与500~700μm微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300~500μm微球组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高于500~700μm微球组和明胶海绵组(P<0.05)。300~500μm微球组、500~700μm微球组术后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程度明显轻于明胶海绵组(P<0.05)。[结论]300~500μm微球在部分脾栓塞术中的应用能较好地提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水平,并能长期维持,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施行两种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 82例82眼高龄(70岁)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按其手术切口分为A组40例40眼,行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42例42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分析术前、术后1、7 d、1、3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SC)情况。结果 BUT:两组术后均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SIt:两组术后明显增加,A组7 d后恢复;B组7 d开始减少,3个月恢复。组间术后1、7 d、1个月差异显著(P0.05),3个月时差异不显著(P0.05)。FSC:两组术后明显增加,A组术后7 d恢复,B组术后1个月恢复。组间术后1、7 d、1个月差异显著(P0.05),3个月时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龄患者泪膜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角巩膜缘切口对泪膜功能影响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联合普萘洛尔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近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普萘洛尔组(对照组,17例)、PSE+普萘洛尔组(联合组,18例),比较2组治疗后1、3个月外周血象变化,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变化,治疗后3、6及12个月不同时间段的再出血率,观察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后1、3个月外周血WBC和PLT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3个月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内径明显缩小(P0.05);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WBC和PLT较治疗后1个月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1、3个月外周血WBC和PLT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3个月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内径明显缩小(P0.05),治疗后12个月内再出血率明显降低(P0.05)。2组均出现了相关并发症,但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观察期间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SE联合普萘洛尔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疗效较单独使用普萘洛尔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腹腔镜优先脾动脉结扎巨脾切除术对晚期血吸虫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8例行腹腔镜优先脾动脉结扎巨脾切除术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为腹腔镜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开腹巨脾切除术的33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脾脏长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等)、术中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术后恢复资料(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脾脏长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等术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脾脏切除术,两组患者的腹腔出血、腹腔感染、静脉血栓、胰漏等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巨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优先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脾脏处理对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PLC患者, A组46例行肝癌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B组34例行肝癌切除术/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C组30例行肝癌切除术联合脾动脉结扎术, D组30例行肝癌切除术。结果 治疗后C、D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为【(215.4±118.9)×109/L和(176.4±105.5)×109/L】,白细胞(WBC)计数为【(3.36±1.23)×109/L和(2.36±1.21)×109/L】,均显著低于A、B组(P均<0.05);术后D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37.7±5.1) μmol/L,明显高于A组或B组或C组(P均<0.05);治疗后D组患者CD4+细胞为(28.3±5.9)%,CD4+/CD8+比值为(1.3±0.3)%,均明显低于A、B、C组(P均<0.05);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A组的17.4%、B组的23.5%和C组的20.0%(P<0.05)。结论 行脾处理可以有效改善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的PLC患者术后肝功能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部分脾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入导管至脾动脉,对15例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应用40%碘化油、明胶海绵颗粒及明胶海绵条行脾脏50%~70%栓塞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脾脏明显缩小,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回升,凝血酶原时间缩短,B超下显示门静脉、脾静脉及脾动脉缩小,随访2年患者无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腹水出现。结论:该方法近期疗效肯定,安全、微创,适合临床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栓塞术(PSE)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该院20052011年PSE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120例,其中86例行2次以上PSE。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PLT)水平,观察并发症。结果 PSE术后24、48、72 h、1、2、4 w、3、6个月的WBC和PLT水平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5和P<0.01)。发热、腹痛(120例,100%)是治疗后最常见反应,并发症主要有胸腔积液(26例,21.7%),腹水(5例,4.2%),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脾脓肿形成1例(0.8%),经积极抗菌素治疗及经皮穿刺脾脓肿引流治愈。结论 PSE安全有效,可作为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外科脾脏切除的首选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肝功能Child-Pugh A和B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促/抗炎细胞因子和CD4+/CD25+百分比动态变化,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变化特点及脾切除对其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依据肝功能分为Child-Pugh A级组和Child-Pugh B级组。在术前、术后7天、术后14天、术后1月、术后3月5个时间点动态观察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0、IL-4及CD4+/CD25+百分比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术前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特点及脾切除对它们的影响。结果: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输血量增加,感染发生机会增多。术前患者肝功能越差,TNF-α和IL-6水平越低(P<0.05)。两组患者TNF-α和IL-6水平存在着一致性,此两项指标在术后7天增长到顶峰,随后逐渐下降;此两项指标在术后3个月时与术后1个月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肝功能越差,IL-10和IL-4水平越低(P<0.05),两组患者IL-10和IL-4水平均在术后14天增长到顶峰,随后逐渐下降,在术后3月Child-Pugh B级组患者的IL-10、IL-4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两组患者CD4+/CD25+百分比水平均在术后14天增长到顶峰,随后逐渐下降,术后3月Child-Pugh B级组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肝功能越差免疫水平越低;脾切除可以改善Child-Pugh B级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脾断流术治疗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56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保脾组(保脾断流术)和对照组(全脾切除断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免疫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保脾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保脾组患者的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D8~+无显著差异(P>0.05)。保脾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81%,P<0.05)。结论保脾断流术治疗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维持患者免疫功能,有效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