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恶性淋巴瘤由于其病变的广泛性可以累及多部位淋巴结及其有关器官 ,采用大面积高剂量的放化疗结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常能取得较好疗效[1 ] ,但因移植时全身放疗常能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和间质性肺炎而导致死亡率增加。有实验表明恶性淋巴瘤在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应用全淋巴区照射 ,肿瘤控制满意 ,疗效较好而又避免了严重的并发症[2 ] 。本院 1982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对部分恶性淋巴瘤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采用全淋巴区照射治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恶性淋巴瘤患者共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16~ 6 5…  相似文献   

2.
3.
大剂量全身照射比格狗生物效应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为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实验治疗提供依据 ,观察了不同剂量照射比格狗的生物效应。方法 :60 Coγ辐射源分别照射 6 .5 ,5 .5 ,5 .0 ,4.5 ,3.5 ,2 .5Gy ,照射剂量率为 7.2 2 4× 10 _2 C/(kg·min)。观察照射动物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培养。结果 :所有比格狗于照射后 0 .5~ 2h均有呕吐。 6 .5Gy照射组动物于照射后第 2天出现腹泻 ,并伴有白色黏液 ,其中 3只动物出现血水样便或咖啡样便。 5 .5Gy组有个别动物出现水样便 ,而 4.5Gy以下剂量照射组动物出现一般稀便。比格狗除 2 .5Gy组有一只动物活存外 ,其余均死亡 ,各组死亡动物平均活存时间依剂量的大小分别为 5 .0 ,8.0 ,9.3,9.5 ,10 .5和 14.1d。照射后 1d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数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最低值出现时间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提前 ,且剂量效应关系显著。结论 :对临床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及活存时间的分析结果表明 ,比格狗的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偏轻 )模型的全身照射剂量为 4.5~ 5 .0Gy。  相似文献   

4.
作者以环磷酰胺合并^60Coγ射线一次10Gy全淋巴照射(致死剂量)后进行骨髓移植,探讨了移植前后不同时间和不同供体输血对大鼠的影响。对照组和单给输血组于照后4天-12天全部死亡;骨髓移植后1天同供体输血组60天存活率与单给骨髓移植相同,移植前1天同供体和非同供体输血的两组分别为20%和40%,移植前3天同供体输血组发生过敏加速死亡(全部死于4天-10天)。当分次使用环磷酰胺时,移植前1天同供体输  相似文献   

5.
作者以环磷酰胺合并60Coγ射线一次10Gy全淋巴照射(致死剂量)后进行骨髓移植,探讨了移植前后不同时间和不同供体输血对大鼠存活的影响.对照组和单给输血组于照后4天~12天全部死亡;骨髓移植后1天同供体输血组60天存活率与单给骨髓移植组相同(10%),移植前1天同供体和非同供体输血的两组分别为20%和40%(P<0.05),移植前3天同供体输血组发生过敏加速死亡(全部死于4天~10天).当分次使用环磷酰胺时,移植前1天同供体输血组60天存活率提高至80%(P<0.01).结果表明输血对大鼠骨髓移植疗效的影响与输血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调强技术进行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的价值,筛选出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的适合人群,以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改善长期生存。方法:对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初治患者进行同期对照研究,完成治疗计划且资料完整可供分析者148例,74例接受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ENI),74例接受累及野照射(IFI)。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患者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ENI组与IFI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2.5%、52.8%、50.6%和58.4%、35.8%、21.9%(χ2=7.881,P<0.05)。ENI组与IFI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3%、44.2%、24.5%和68.9%、27.6%、15.9%(χ2=1.903,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T分期、病变部位、照射方式是影响全组患者局部控制的独立性因素,T分期、N分期、钡餐造影长度和化疗是影响全组患者生存的独立性因素。结论:ENI组的局部控制率较IFI显著提高,早期和胸中段食管癌患者行ENI照射局部控制及生存均能获益。  相似文献   

7.
全身(全淋巴)照射后100例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肿瘤过程中用全身照射(TBI)或全淋巴照射(TLI)预处理,研究受照不同剂量患者发生医源性急性放射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和造血恢复及相关合并症。方法100例患者(白血病91例,其他肿瘤9例)接受500~1000cGyTBI或TLI和超大剂量化疗作预处理。结果均发生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白细胞降至(0~0.15)×109/L,骨髓空虚,合并各种感染和出血。经造血干细胞移植,抗感染,应用GM-CSF或G-CSF积极支持治疗及保护隔离措施,92例造血恢复,8例死于不同感染和出血。结论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起主要治疗作用,不同造血因子用于治疗急性放射病,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一例何杰金氏病病人全淋巴区~(60)Coγ线6Gy一次性照射后尿中核苷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照后尿中5种核苷(脱氧胞苷、脱氧尿苷、7-甲基鸟苷、肌苷、假尿苷)和一种游离的碱基(胸腺嘧啶)大幅度增加,随后在一周内逐渐减少。本文将这些结果联系辐射对核酸,特别是DNA,mRNA及tRNA的中间代谢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与一例急性放射病事故病人的尿中核苷变化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1986年以来我院收治的7起放射事故共16例的临床诊治研究经过,其中轻、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5例,重度亚急性放射病3例,过量照射人员8例。重点对5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经过与治疗措施如辐射防治药物、改善微循环措施、胎肝细胞输注、抗感染、抗出血措施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对亚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过程及大剂量男性素及654-2、胎肝细胞输注等的应用作了重点阐述。对8例过量照射人员的临床表现及处理作了简要描述,并对我院从第一起国内重要核事帮以来收治或外出参加救治的事故性急性放射病人的临床治疗研究作了回顾性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靶区包括和不包括淋巴结引流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前瞻性随机分组为选择性淋巴结引流区照射组(ENI)和不包括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组(non.ENI),患者均在2~4周期诱导化疗后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结果ENI组和non-ENI组GTV平均照射剂量分别为58.2Gy和为65.8Gy(P〈0.05),有效率分别是45.8%和74.0%(P〈0.05),CTV以外区域淋巴结复发(ENF)发生率分别为4.2%和11.1%(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中位局部无进展时间为11和15个月,1年局部失败率为51.9%和24.5%(P〈0.05);总体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0和15.0个月(P=0.084),1年生存率分别为55.7%和72.5%,2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19.9%。两组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放疗不作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可以提高原发灶和肿大淋巴结的照射剂量,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并且没有增加治疗相关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40例中、晚期恶性淋巴瘤病人采用60Coγ线一次全淋巴区照射6,8Gy的临床表现。若按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估算这一剂量, 则相当于一次全身均匀照射条件下血液平均受照剂量分别为2.73~4.30Gy(平均3.55Gy)和3.48~5.58Gy(平均4.25Gy).按红骨髓千细胞法估算等效剂量为1.85~2.37Gy.可以见到中度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经过, 表现为消化道反应和造血免疫功能受损, 骨髓受到抑制。白细胞, 血小板迅速减少, 淋巴细胞在早期就有质和量的变化。所有这些均是有意义的诊断指标。此外, 唇肌刺激反应、C反应蛋白、皮质醇, 尿中核苷和碱基, 照射前后皆有显着改变。因此利用肿瘤病人进行6~8Gy全淋巴区照射可以作出中度急性放射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Purpose: There remains an unmet medical need for radioprotective and mitigative agents. BP-C2 is a novel lignin-derived polyphenolic composition with ammonium molybdate, developed as radioprotector/radiomitigator.

Objectives: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d BP-C2 for the mitigation of acute radiation syndrome (ARS).

Methods: A total-body irradiation mouse model (TBI, 4.0–8.0?Gy) was used in the study.

Results: In a 30-day survival study, performed in CBA mice, BP-C2, at a dosage of 81.0?mg/kg, improved survival (dose reduction factor (DRF)?=?1.1) and increased the formation of endogenous spleen colony-forming units (CFU). In C57BL/6 mice, BP-C2, when administered daily for 7 days, starting 24?hours after TBI, also improved survival. In animals irradiated with 5.0?Gy, BP-C2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CFUs (6.7?±?5.1) compared to the 5.0?Gy placebo group (2.3?±?2.3, p?=?.0245). The number of surviving intestinal crypts was maintained in the 5.0?Gy BP-C2 group (133.7?±?13.9), in contrast to the 5.0?Gy placebo group (124.2?±?10.5, p?Conclusion: BP-C2 mitigates radiation-induced damage in mid-lethal range of radiation doses. Effects are mediated by enhancement of extramedullar hematopoiesis in the spleen and a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相似文献   

13.
一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病人经大剂量全身照射(TBI,70Gy)和化疗[柔红霉素(DNR)80mg.静脉滴入;环磷酰胺(CY)每天40mg/kg,静脉滴入,连续两天]预处理后进行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治疗,因严重的过敏反应,骨髓细胞来能植入而成为一例典型的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白细胞最低值为2.2×107/L(+7天),在1.0×109/L以下达66天,血小板最低值10.0×9/L(+20天),第90天仍为20.0×9/L,经住入无菌层流洁净病室,严格无菌隔离,大剂量联台交替应用抗感染药物,改善微循环,输全血,输液等积极综合对症治疗后得以存活,说明部份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例,即使不经骨髓移植,也是能够救治的.此外本例慢粒病人经放化疗后活存至今已25个月,距发病已37个月.  相似文献   

14.
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为事故性放射病的救治提供依据。方法观察17例经大剂量照射预处理的PBSCT患者外周血象、体温和症状。结果照后第8~12天,WBC均值<1×109/L,未用G-CSF者白细胞持续此低值至13.3天,29%的患者体温>38.5℃,经无菌处理和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患者均能平稳渡过骨髓抑制期而不出现典型的急性放射病极期表现。结论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和应用G-CSF以缩短骨髓重建时间,严格实行全环境保护和及时、联合、足量应用抗生素的原则是PBSCT患者能够顺利渡过放射病极期,较少合并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笔者报告用淋巴介入疗法治疗癌症的研究和22例疗效分析。利用抗癌药经淋巴管直接灌注。6例恶性淋巴瘤和16例淋巴转移瘤,疗效显著。对命名、临床应用和并发症防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在探测胸肌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56例,另有乳腺良性病变患者22例,正常者24例作为对照组。使用仪器为ATL-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运用高频超声探测胸肌淋巴结体表定位,并与术后病理标本中找到的胸肌淋巴结对照。结果:超声对胸肌淋巴结的检出率,乳腺癌患者92.9%(52/56),乳腺良性病变患者86.4%(19/22),正常组91.7%(22/24),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运用高频超声探测胸肌淋巴结,是一个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观察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临床和治疗经验,为事故性放射病的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41例经过大剂量照射预处理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外周血象、体温和症状,并作统计学比较与相关分析。结果 照射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逐渐下降,平均于照后第10天、第13天至最低值,分别于第18天、第17天恢复,血红蛋白仅有轻至中度降低。移植后使用rhG-CSF与未使用rhG-CSF患者造血重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前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与骨髓重建时间呈负相关。照射副作用除常见呕吐、乏力、腮腺肿大、口腔溃疡、肝功异常及皮肤损伤外,25.6%患者照射后体温升高。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期感染发生率为63.4%,多为轻度,心脏功能及肾脏功能基本不受影响。患者均能平稳渡过骨髓抑制期。结论 rhG-CSF的应用可明显缩短粒细胞缺乏期,促进骨髓重建;而移植前采集足够数量的单个核细胞是治疗医源性放射病、缩短造血恢复时间的关键;严格实行全环境保护和及时、联合、足量应用抗生素的原则为医源性急性放射病患者能够顺利渡过极期、减少感染等合并症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4例眙肝细胞移植治疗事故性(例1)或医疗性(例2~4)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研究,全身照射剂量:倒l为5.2Gy;浏2~4分别为5.5,5.0和5.0Gy.后3例并用大剂量化疗:环磷醚胺80mg/kg,输入胎肝细胞数2.26~4.1×103/kg体重(胎肝数l~13个).除1例有局限于皮肤的I级轻篓抗宿主病外,其余无不良反应。提出胎肝细胞移植或输注在事故性照射引起中度以上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又缺乏HLA相合供者钓情况下不失为一有用的治疗措施。对3例急性白血病也是一个治疗措施,1例已生存近5年,另一例也已3年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癌病人行全胃切除空肠移置代胃人工幽门括约肌重建术的远期疗效。方法连续5年以上对全组106例患者的营养状况、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生活质量等情况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本组患者5年生存率42.5%,碱性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0.9%,术后5年胆石症发生率为5.66%,生活质量优良率为89.6%。结论全胃切除、代胃及人工幽门括约肌重建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