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骨髓基质细胞输注对急性放射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5Gyγ射线照射的BALB/c小鼠,分别输入红细胞(对照组),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T组),外周血干细胞联合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观察受体鼠4周的生存率,骨髓有核细胞(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生存率,BMNC、GFU-GM,CFU-F较对照组和PBSCT组显著升高,P<0.05,WBC的最低值较其他两组高(P<0.01),WBC恢复较PBSCT组愉(P<0.01),结论: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骨髓基质细胞 输注有促进急性放射病造血重建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纯的外周血干细胞输注(移植)。  相似文献   

2.
3.
骨髓基质细胞异常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骨髓基质细胞是造血诱导微环境(HIE)的重要组成成分。它通过与造血细胞密切接触、分泌细胞外基质(ECM)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造血,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保持机体在生理状况尤其是应激状态时造血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某些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鼠在接受全身大剂量辐射后,移植体外扩增并已获标记的同种小鼠骨髓基质细胞(MSCs)。观察移植的MSCs在受体体内的存活、迁移和分布情况,揭示MSCs治疗急性辐射造血损伤的机制。方法将受体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1、2、3周组和照射对照组。在体外对同种小鼠MSCs进行培养、扩增,取第三代MSCs,用Hoechst 33342标记后,通过尾静脉移植到已接受全身大剂量辐射的小鼠体内,于移植后1、2、3周取受体小鼠心、肝、脾、肺和肾做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移植的MSCs在小鼠体内主要脏器的分布。结果接受MSCs移植的小鼠均存活至处死前,照射对照组小鼠在实验期内有3只死亡。在移植后各个时间点,几乎未见MSCs在受体小鼠心、肝、肺、肾内分布,而大量的MSCs则集中分布于受体小鼠脾表面。结论静脉移植的同种异体MSCs能在急性辐射损伤小鼠体内长期存活,具有向特定损伤部位迁移的能力,参与了急性辐射损伤后造血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与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来源的基质细胞联合移植对同基因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小鼠BMT后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建立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BMT组、BMT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组(联合移植组)及川芎嗪组,另设正常组。分别于BMT后7、14、21和28d检测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3、7、10、14、21和28d检测骨髓组织学变化。结臬联合移植组骨髓单个核细胞较川芎嗪组恢复快,联合移植组及川芎嗪组外周血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组织恢复均较单纯BMT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MT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对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辐射后骨髓造血基质细胞对粒系造血祖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骨髓造血基质细胞贴壁层及细胞悬液对 GM-CFU-C 生长的影响及照射后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及细胞悬液均有增高 GM-CFU-C 产率的作用。这种刺激性影响与基质细胞贴壁层的细胞密度和细胞悬液的浓度没有依赖关系。1~5Gyγ线照射的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和细胞悬液支持 GM-CFU-C 集落生成的作用明显削弱。文中讨论了造血基质细胞的辐射损伤在放射病骨髓综合征发病机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对辐射的耐受作用。方法:通过辐射对CFU-F形成的影响制作细胞存活曲线分析造血因子双顺反子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HFCL/FG和HFCL/EFG)的对辐射的耐受,采用3H-TdR掺入法验证上述结果,观察转染细胞对粒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HFCL/FG和HFCL/EFG细胞生存曲线的肩明显增宽,D0值增大,N和Dq值增大,3H-TdR掺入实验也验证了该结果,这种细胞对粒系祖细胞的扩增作用明显增强。结论:造血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具有抗辐射和支持造血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舜明  郭卫平  田琼  张洪新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3):260-263,F0004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MSC)同种异体移植对接受全身大剂量辐射小鼠造血修复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培养、扩增,并将第三代细胞通过尾静脉移植到同种接受全身大剂量射线照射的小鼠,测定移植后不同时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值,观测各组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S),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急性辐射造血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经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的小鼠,其WBC、RBC、PLT、HGB在移植后15-20 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WBC、PLT、HGB:P〈0.01;RBC:P〈0.05),移植组CFU-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种异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移植,能促进小鼠造血干细胞在脾脏定居,增强造血干细胞形成集落的能力,并能显著提高外周血细胞数量,促进损伤后早期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0.
11.
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混合输注对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给予受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小鼠输注同基因骨髓细胞1×107 个及经体外扩增的同基因原代骨髓基质细胞 2×105 个,与单纯骨髓移植组比较,移植后第14 天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回升较快,第15 天、第20 天BFU-GM、BFU-E、CFU-E、CFU-S明显高于后者,第20 天已达正常。 结论: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不仅是可以移植的,而且能够加快造血重建,提高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将新鲜的或在液氮中冻存的上海种小鼠骨髓以及新鲜的或冻存的上海种小鼠骨髓与相应的LACA品系小鼠骨髓混合后,移植给8.5Gy 60Coγ 线照射的LACA受体小鼠,动物如天活存率分别为0、1.25、5.6和25.0%。很可能在必须同尉移植几个不同基因型的大量骨髓时,以低温保存的骨髓为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烧复合伤对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5.0Gyγ线放射损伤、15%Ⅲ度体表总面积烧伤和放烧复合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周期、DNA含量和形态学变化。结果随伤后时间的延长,单烧组骨髓基质细胞的G2+M期比例、DNA含量呈高→低的变化;单放组和复合伤组G2+M期比例呈低→高的变化趋势,其DNA含量的变化具有单放组和单烧组的特点。结论放烧复合伤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周期比例、DNA含量和形态的改变可能是导致放烧复合伤造血微环境损伤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CFW雌xBALB/C雄BALB/C雌文Swiss雄的F1雌性小鼠经钴-80γ线8 Gy照射后,对照组动物30天活存率为16.7%,单纯骨髓移植组和骨髓移植加胸腺组织植入癌的活存率分别为66.7%和93.0%,明显的高于照射对照组,而骨髓移植加胸隙组织植入组的效果又明显的高于单纯骨髓移植组,说明胸腺组织植入有加强骨髓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短期培养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移植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采用添加肌条件培养液方法进行小鼠骨髓细胞短期液体培养,细胞增殖分化十分活跃。2天起细胞总数和CFU-C逐渐增多,6天分别增至原来的4倍和6倍。淋巴细胞在培养4天或3天消失。CFU-S 6天时减至原来的21%。照后1天或3天静脉输注培养6天的CFU-S,提高照射900拉德同系小鼠的活存率82%。照后30天和60天分别活杀,8只受体小鼠的骨髓细胞2只为供体型,5只为以供体型为主的嵌合体,1只为受体型为主的嵌合体。  相似文献   

16.
11 例急性白血病及中- 高恶性度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采用自体/异基因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祖细胞保护的大剂量化疗。骨髓或外周血造血祖细胞回输后,开始使用G- CSF 2.5- 5 μg/kg,1/日。G-CSF使用天数分别为:外周血造血祖细胞保护组11±2 d;自体骨髓移植组18±2 d;异基因骨髓移植组20±2 d。骨髓涂片显示:骨髓增生活跃。外周血象恢复时间缩短,骨髓及外周血CFU-GM ,BFU-E, CFU -m ix 培养和CD34+ CD38+ 、CD34+ CD38- 细胞检测表明造血祖细胞恢复良好。G-CSF能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缩短骨髓空虚期,减少严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体外骨髓基质细胞性质的研究表明,正常与受C57小鼠的基质贴壁细胞层中有7种基质细胞,而正常与受照豚鼠中有6种基质细胞。并且两种鼠受照后均出现一种具有转化为脂肪细胞潜能的抗辐射细胞亚型。正常与受照C57小鼠培养的骨髓基质贴壁细胞上清液对CFU-GM的刺激作用说明C57小鼠骨髓基质贴壁细胞能产生CSF。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身垂直振动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髓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6只3月龄雌性未孕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去卵巢静止和去卵巢振动3个组.去卵巢手术后10周,去卵巢振动组大鼠经过1周适应振动治疗后,开始接受正式全身垂直振动治疗,每次振动15 min、频率为90 Hz,每天振动2次,每周7次.治疗7周时,用721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和甘油三酯水平;常规HE染色观察左侧胫骨组织形态学;收集右侧股骨和胫骨骨髓细胞,一部分细胞用作碱性磷酸酶和油红O染色,另一部分细胞用作尼罗红(Nile Red)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静止组骨髓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染色细胞数目显著降低,而骨髓细胞Nile Red阳性染色细胞百分比和胫骨骨髓脂肪空泡数目显著增加;与去卵巢静止组比较,去卵巢振动组骨髓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染色细胞数目显著增加,而骨髓细胞Nile Red阳性染色细胞百分比和胫骨骨髓脂肪空泡数目显著下降.结论:全身垂直振动不仅增加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髓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而且降低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髓细胞的成脂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骨髓与脐带血细胞体外培养基质细胞的基本特性,为基质细胞的选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Dexter长期培养体系培养骨髓和脐带血基质细胞,以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细胞表面抗原及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长期培养起始细胞为指标,比较两者的生长特性、成分及功能。结果 生长特性:出现贴壁细胞时间,骨髓细胞为培养3d,脐带血细胞为培养5-6d;细胞融合成片时间,骨髓细胞为培养10~14d,脐带血细胞为培养12—18d;第21天细胞增殖数,骨髓比脐带血细胞增殖少。细胞成分:21d培养后细胞成分,骨髓来源者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其次是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脂肪细胞最少;而脐带血细胞来源者,以巨噬细胞为主,其次是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偶见脂肪细胞;细胞化学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细胞表面抗原检测,CD14、CD45的表达骨髓细胞明显低于脐带血细胞。细胞功能:骨髓来源的基质细胞较脐带血细胞的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和长期培养起始细胞明显多。结论 ①生长特性:形成贴壁细胞时间骨髓较脐带血短,骨髓细胞比脐带血细胞有核细胞数增殖快、持续时间相对短。②细胞成分特性:骨髓来源形成的基质细胞以成纤维细胞为主,脐带血来源者以巨噬细胞为主。③细胞功能特性:骨髓细胞形成的贴壁细胞较脐带血细胞形成的贴壁细胞更利于鹅卵石造血区、长期培养起始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急性白血病骨髓造血微环境与正常的差异。方法采用Dexter型骨髓培养体系,动态观察白血病骨艇基质细胞体外生长特性,瑞氏染色计数CFU-F集落,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层骨髓基质细胞的VCAM-1表达及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6、TNF-α含量。结果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贴壁时间、小丛形成时间、集落形成时间和融合层形成时间均明显推迟;CFU-F计数显著减少;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表达VCAM—1低于正常对熙组;白血病基质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和IL-6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粘附分子及细胞因子表选均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