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放射性核素51Cr及3H-UR标记淋巴细胞的方法,通过γ计数测量及放射白显影技术观察了不同剂量60Coγ线对Wistar大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内移行和归巢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注射后2小时,受照淋巴细胞异常地堆积在肝脏和肺,而归巢到肠系膜淋巴结(MLN)和回肠的数量显著减少。(2)注射后24小时,受照淋巴细胞的侈行能力进一步下降,具体表现在分布到肝和肺的数量增加以外,在脾脏出现显著性堆积,而归巢到MLN和回肠的数量继续减少。(3)组织切片的放射自显影提示,受照淋巴细胞迁侈进入脾脏和MLN的特定区域的能力明显降低,在B细胞区标记细胞数量的减少比T细胞区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大剂量或中等剂量电离辐射对生物机体是有害的,低剂量辐射(LDR)系指〈0.2Gy的低传能线密度(LET)或〈0.05Gy的高LET辐射,而剂量率〉0.05Gy/min。低剂量辐射效应早先一般是根据高剂量的损伤效应外推,20世纪60年代即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随后就开始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认为低剂量电离辐射和其他许多因素一样,在其天然条件或略高的本底水平下将有助于生命过程,这称之为兴奋效应(Hormesis)或刺激效应;并认为适宜的低水平辐射对人体存在有益的作用,这些作用可以表现为促进生长发育、延年益寿、提高繁殖能力和增强免疫功能等。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淋巴细胞亚群微核检测方法、淋巴细胞亚群自发微核率和影响因素,以及关于电脑射效应的研究现状,为微核法用于辐射生物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4.
用硫代巴比妥酸(TBA)荧光法.从相对防护率(RPE)的水平上比较四种不同类型的抗氧化剂对γ射线导致的人血淋巴细胞辐射防护效应.实验观察到,用同一浓度(5×l0-8g/L)的抗氧化剂预处理1小时,4Gy剂量照射后2小时,测定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LPO)的水平.并计算SOD、VE、VC和Se4+的RPE值分别为38.23,23.75、19.32和18.27.结果表明,抗氧化剂的辐射防护效应不仅与照射剂量有关,还与抗氧化剂品质、用药浓度、预处理过程和监测时间的选择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6.
低剂量辐射诱导蛋白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刺激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剂量辐射(LDR)诱导蛋白对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LDR诱导蛋白对单克隆抗体铺皿法—直接法分离出的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l9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结果 经LDR诱导蛋白作用后,亚群细胞14C—TdR掺入值增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18.23%、115.18%和121.62%。结论 LDR诱导蛋白能不同程度地刺激CD4、CD8、CDl9细胞DNA合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冰冻切片上特异性粘附高内皮小静脉(HEY)的实验,观察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LN)淋巴细胞经60Coγ射线体外照射后粘附同系正常小鼠MLN的HEV的改变。结果表明:小鼠MIEN淋巴细胞经体外照射后在正常MLN冰冻切片上粘附HEY的能力下降,阳性HEV百分率2、4、8Gy组均出现显著性降低,提示电离辐射对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和粘附HEY的功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本文用外源性凝集素ConA诱导人淋巴细胞产生凝集反应的实验,观察了60Coγ线黑射对淋巴细胞质膜识别功能的生物效应,并结合用松胞素B和秋水仙素两种药物破坏细胞微丝、微管的实验,对电离辐射导致的人淋巴细胞凝集反应抑制效应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提示: 1.电离辐射和松胞素B对ConA诱导的人淋巴细胞凝集反应都具有抑制效应;2.秋水仙素对ConA诱导的人淋巴细胞凝集反应抑制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松果体素受体鉴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证明免疫组织上是否存在松果体素受体(MR)。以125I松果体素(M)为配体,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40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125IM特异结合位点。结果:①125IM特异结合最大结合容量(Bmax)为036±010fmol/106细胞(217±60位点/细胞);平衡解离常数(Kd)为79±13pmol/L;②动力学分析显示K1=(124±031)×10-7L·min-1·mol-1,K-1=(48±11)×10-3/min;③特异性分析表明对M高度特异性;④亚细胞分布:特异结合部位以细胞核含量最高。结果表明人淋巴细胞存在MR,该特异结合位点具低结合容量、高亲和力、可饱和性及可逆性结合特点,对M高度特异性,符合特异结合位点的基本条件;也表明淋巴细胞是M作用的靶组织,提示M对免疫的兴奋作用可能是其与免疫组织上MR的直接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1.
青稞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稞多糖(GBB)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包括对照组,模型组,GBB低、中、高剂量组(200、400、800mg·kg^-1)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对照组灌服相应量的生理氯化钠溶液。给药1次/d,持续10d后行γ射线照射1次,每只2Gy。20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周期率和CD4^+与CD8^+T细胞的比例。并检测脾细胞对刀豆蛋白A和脂多糖的增殖反应,用鸡红细胞致溶血素抗体生成的方法进行溶血素生成试验。结果照射组小鼠免疫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400、800mg·kg^-1GBB能够显著提高辐射损伤小鼠的免疫功能。结论GBB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耐力训练对力竭运动诱导的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耐力训练对大鼠力竭运动后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力竭运动组、训练 力竭运动组.训练 力竭运动组进行3周游泳耐力训练后,除安静组外,全部大鼠负重4%进行力竭游泳,比较运动后即刻大鼠脾细胞、胸腺细胞及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凋亡率,细胞内Ca2 浓度及血清皮质醇(C)浓度.结果:训练 力竭运动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明显长于力竭运动组(P<0.05);训练 力竭运动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较安静组有升高趋势,但较力竭运动组有下降趋势,脾细胞凋亡率与力竭运动组相近,胸腺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安静组和力竭运动组(P<0.05);训练 力竭运动组脾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内Ca2 浓度及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力竭运动组血清皮质醇浓度亦显著高于安静组.结论:耐力训练对力竭运动所诱导的血淋巴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脾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还有增加胸腺细胞凋亡率的作用.耐力训练对力竭运动所诱导的血淋巴细胞及脾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与阻断了细胞内Ca2 浓度及血清C水平升高所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发疹1~4天的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激光照射组,在给予带状疱疹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以25mWHeNe激光光针照射双侧拇指“大骨孔”穴,每穴照射5min,每天照射1次,最长不超过7天;另一组为对照组,仅给予相同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疹时间和病情基本相同,均分别在发疹早期和发疹后第15或16天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发疹早期两组病例的CD+4、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P<001),CD+8则高于正常(P<001),而在发疹后15或16天激光照射组T细胞亚群基本恢复正常,但对照组T细胞亚群仍显著异常。结论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纠正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异常和缩短病程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低剂量辐射(0.1gy以内)一方面加速胸腺细胞周期进程, 促进细胞更新和增殖, 刺激CSF分泌从而使IL-1形成增多, 有利于T细胞成熟;另一方面刺激脾细胞IL-2和IFN-γ的分泌和II-2R的表达,增强T细胞的激活。增强T细胞的激活.上述两方面的细胞学变化导致免疫放大,使NK和ADCC活性增高及MLC和PFC反应增强,全面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用T细胞表而抗原的单克隆抗休分析胸腺和脾脏T细胞亚组的分布,未发现低剂量照射后TH/Ts比值增高,再次证实了著者先前提出的论点,即不能以调节性T细胞亚组比例失衡解释低剂量辐射诱导的免疫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6.
SummaryThe different types of chromosome aberrations found after a single dose of 2·5 Gy of hard X-rays were scored in Chinese hamster (CHO) cells irradiated in early G1, late G1, early S and late S phase. Chromatid-type aberrations were found throughout S, and chromosome-type aberrations were found in early S. Sister unions were found in early S and G1, and were more common in early than in late G1. Sister unions manifested themselves as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apparent acrocentric chromosomes, with an accompanying apparent increase in chromosome number. It is suggested that previous studies have failed to observe sister unions in this cell type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sister unions and acrocentric chromosom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D(VitD)对足细胞钙敏感受体(CaSR)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足细胞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化培养的小鼠永生化足细胞随机分为:(1)正常对照组;(2)脂多糖(LPS)+足细胞组;(3)LPS+VitD+足细胞组。AnnexinV-FITC/PI标记流式细胞测定足细胞的凋亡百分率,骨架蛋白F-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及半定量分析,Fura-2/AM负载检测细胞内Ca2+浓度变化,Westernblot分别检测足细胞CaSR、p-ERKl/2蛋白的表达。结果LPS诱导足细胞凋亡,足细胞应力纤维及F-肌动蛋白减少,足细胞内的ca2+浓度增加,CaSR、p-ERKl/2蛋白表达亦增加:而VitD明显减少LPS引起的足细胞凋亡,降低足细胞内的ca2+浓度,部分恢复应力纤维及F-肌动蛋白结构,下调CaSR、p-ERK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VitD可能通过抑制CaSR-P-ERKl/2信号通路引起的细胞内ca2+水平增加,拮抗LPS引起的足细胞凋亡,对足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蓝芩口服液治疗放射性咽喉炎1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放射性咽喉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48例,男81例,女67例,年龄31~87岁。均为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恶性肿瘤,放疗后出现咽部不适等症状,诊断为放射性咽喉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蓝芩口服液(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主要成分为板蓝根、黄芩、栀子、胖大海、黄柏,国药准字Z19991005)10 ml,3次/d。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止痛等对症治疗。两组均以1周为1疗程,观察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χ2=4.896,χ2=4.128,P均<0.01)。治疗组咽痛、咽部充血、咽喉壁黏膜干燥、萎缩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放射性咽喉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