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孙文杰  高永清 《卫生研究》2006,35(5):615-617
目的探讨幼儿零食消费情况及影响因素以及针对可变的影响因素做出的幼儿零食行为的干预效果的评价。方法于2000年10~11月分层随机抽取合肥市2102名4~6岁幼儿的零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多因素模型进行分析影响因素,使用社区干预实验的方法对幼儿的零食消费情况进行干预,采用教师-幼儿和家长-幼儿的干预模式。结果幼儿食用零食主要受家长饮食行为和饮食态度的影响,在随后的干预中,干预组的幼儿的零食行为,分别表现在幼儿零食的食用频率、食用时间上。无论是干预前后干预组的自身比较,还是在终期实验组和对照组相互比较都显示出差异。结论通过家长来干预幼儿的零食行为的途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城区521名幼儿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太原市市区交通要道旁和居民区两所幼儿园的空气、土壤、饮用水及幼儿的手尘铅进行了检测,并对幼儿铅中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太原城区幼儿园环境铅污染严重,幼儿面临铅污染的严重损害.土壤、灰尘是幼儿铅负荷的主要来源,不良卫生习惯而致手-口方式是铅进入机体的重要途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幼儿不良卫生习惯、居住环境存在铅作业工厂、接送幼儿交通工具、零食花费、孕期用化妆品、早期喂养方式对幼儿血铅影响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集居幼儿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作者于1996年4月在山西省太原市对412名幼儿园儿童进行了家长问卷调查。结果为:行为问题的平均得分为35.20±14.26;总检出率为14.31%;未发现性别及年龄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有影响的因素为母亲文化水平、父母关系、管教态度、管教方式、父母与子女相处的形式与内容,性别,充分证实了家庭因素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集居幼儿行为问题及家庭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集居幼儿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作者于1996年4月在山西省太原市对412名幼儿园儿童进行了家长问卷调查,结果为:行为问题的平均得分为35.20±14.26;总检出率为14.31%,未发现性别及年龄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有影响的因素为母亲文化水平,父母关系,管教态度,管教方式,父母与子女相处的形式与内容,性别,充分证实了家庭因素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齐齐哈尔市城乡小学生零食行为的现状及问题,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齐齐哈尔市三至六年级724名小学生近1 a的零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小学生经常吃的零食种类、经常喝的饮料种类以及选择零食的依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家长及学校的态度、明星效应等是小学生零食行为的影响因素,农村小学生选择明星代言零食的比例高于城区小学生,营养知识回答的正确率则低于城区小学生.结论 齐齐哈尔市小学生零食行为有城乡差异.干预零食行为的重点是农村小学生,关键在于家长,但学校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合肥市部分儿童零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合肥市儿童的零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合肥市3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儿童进行零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94.2%的儿童有吃零食的习惯,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喜欢的零食种类基本相同,零食主要准备人是妈妈;儿童少年在家中、幼儿园/学校和其他场所吃零食前不洗手的比例分别为30.3%,45.4%和63.1%;儿童选择零食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口味、包装、营养、卫生、奖品、品牌和广告;零食奖励、家中常备零食、零食的口味和包装是促进儿童少年零食行为的因素。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儿童的零食行为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家长与幼儿饮食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幼儿与其家长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家庭营养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合肥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3 450名幼儿进行3 d膳食问卷调查。结果家长饮食行为与幼儿饮食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r=0.206~0.642),但随着行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食用的不同食物间存在相关关系。家长与儿童在早餐食物、零食和喜爱的食物之间存在正相关,而在家长不喜爱食物和儿童食用食物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幼儿饮食行为与家长饮食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州市初中生的零食行为,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和相关卫生部门开展零食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广州市天秀初级中学全体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知晓程度以及性别对零食行为的影响,并用分类树模型筛选影响因素.结果 该校初中生零食消费率为46.3%;良好零食行为习惯形成比率是12.1%~72.6%;对指南认知程度不同的学生在注意零食营养(χ2=18.317,P<0.05)、注意零食保质期(χ2=54.014,P<0.05)、不在上网、看电视时吃零食(χ2=4.799,P<0.05)、不在正餐前/后1~2 h吃零食(χ2=56.147,P<0.05)、不以零食代替正餐(χ2=7.635,P<0.05)等条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大部分的零食行为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类树分析表明:家长态度、每周可用零食费用、对指南的知晓程度和零食包装能够影响初中生每天的零食食用次数.结论 初中生良好的零食消费观念和行为还需改善,加强多部门合作,采取多种途径的宣传教育,合理指导初中生零食选择和食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小学生家长零食消费相关知识和态度及其对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446名小学生家长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及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分别有57.61%、42.19%、11.00%的家长不反对用零食鼓励(奖励)孩子,饭前(后)半小时吃零食,孩子利用零食代替正餐;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学生零食消费相关行为与家长零食消费知识、态度[如零食可否用来鼓励(奖励)孩子、广告宣传的零食可否任意食用、每天吃零食的次数等]有密切联系(P〈0.05)。[结论]家长的零食消费相关知识、态度对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有影响,在合理引导小学生进行消费零食过程中,必须加强针对家长上述问题的官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影响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相关因素,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分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量表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医科大学生1040名进行问卷调查,在SPSS支持下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被调查者的人际关系敏感量表评分均值为(1.32±0.61)分;单因素分析表明,高分组和低分组在生活习惯、家庭影响、生理满意度及多项心理行为因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特质焦虑、社交苦恼和退缩、负性生活事件强度及消极应对方式等7项影响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应加强医科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及社会交往能力和技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经典苯丙酮尿症(PKU)患儿家长饮食喂养行为对患儿血苯丙氨酸(Phe)浓度和智能发育(DQ)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10年5月在泰安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确诊并持续保偿治疗6年的经典PKU患儿及其长期随访家长49例,其中患儿:男28例,女21例;家长,父亲9例,母亲40例。家长饮食喂养行为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6项分布各异的患儿家长饮食喂养行为,经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高蛋白饮食喂养行为、趋向高蛋白饮食喂养行为、单独做饭、饭菜种类对患儿血Phe浓度、DQ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家长饮食喂养行为对经典PKU患儿的治疗效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成都市幼儿零食现状和抚养人零食习惯,为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寻找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09-10在成都市随机抽取2个区(市、县)各3个幼儿园中班全部幼儿的抚养人进行幼儿零食行为及抚养人零食习惯相关调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共调查幼儿抚养人477人,幼儿有零食行为率为82.18%,抚养人有零食行为率为58.70%,抚养人平均每天吃零食的次数、当幼儿吃零食的行为及叫上幼儿一起吃零食的行为在幼儿零食行为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81、11.78、15.48,P均<0.05)。抚养人对幼儿吃零食的看法、认为幼儿吃零食的量是多少、是否有限制幼儿食用的零食种类方面在幼儿零食行为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90、8.13、21.22,P<0.001)。结论 幼儿零食行为与抚养人零食习惯相关,抚养人应避免不良的零食习惯从而引导幼儿正确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零食行为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兰州市3~6岁儿童零食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保健与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参考地域分布、经济因素,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兰州市城区5所幼儿园981名3~6岁儿童的抚养人进行零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97.1%的调查对象有食用零食的习惯,其中限制食用的零食(糖果及果冻、膨化食品、腌制食品、冰淇淋及雪糕等)是该人群主要的零食种类,可经常食用零食中新鲜水果食用频率为65.2%;零食食用频率明确影响正餐的摄入(P<0.05).零食消费行为无性别、年龄及家庭月收入的差异(P值均>0.05),但抚养人的零食相关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零食选择的关系密切(P值均<0.05).结论 兰州市学龄前儿童零食消费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正确引导其零食消费行为除加强市场监管外,关键在于加强儿童抚养人的零食理念教育.  相似文献   

14.
营养教育对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营养教育对合肥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以便为制定幼儿营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合肥市选取8所幼儿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幼儿园定期举办家长营养知识培训班,并将编写的幼儿营养知识手册分发给家长学习.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干预前、干预中期和终期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进行调查.结果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每周吃1~2次及以上水果、牛奶、鱼类的人数增加.自身对照研究显示,通过营养教育,干预组家长每周吃1~2次及以上杂粮、牛奶、水产品、海带和紫菜的人数增加,而吃畜肉、街头小吃、西餐的人数减少.无论是干预组还是对照组,家长对接受营养知识均持积极的态度.结论营养教育对家长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有积极的影响,可通过书籍、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专家义务讲座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5.
分析幼儿龋齿防治的影响因素,为设计幼儿针对性龋齿防治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子2019年6-9月,基于便利抽样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辖区5所幼儿园登记在册的718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长和幼儿基本信息、龋齿防治信息因素、动机因素、行为技巧和幼儿龋齿防治行为.结果 718位家长的幼儿龋齿防治信息因素得分中位数为8(7,9)分,个人动机得分中位数为20(19,20)分,社会动机得分中位数为9(8,10)分,行为技巧得分中位数为25(24,25)分,幼儿龋齿防治相关的行为表现得分中位数为7(5,8)分.动机因素对行为技巧有正向影响,信息因素和行为技巧对龋齿防治行为有正向影响(P值均<0.05);个人动机对行为技巧的直接效果值为0.80,对龋齿防治行为的间接效果值为0.15;行为技巧对龋齿防治行为的直接效果值为0.19;信息因素对龋齿防治行为的直接效果值为0.26.结论 社区在开展幼儿龋齿防治工作时,除了关注对幼儿家长的相关口腔卫生知识教育外,还需重点加强心理支持,增强龋齿防治信念,积极整合相关资源为其提供同伴教育等社会支持,以进一步提升其龋齿防治信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贵阳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00名贵阳市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的KAP问卷调查。儿童生长发育采用Z评分法评价,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1.3%,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郊区大于城市;超重和肥胖率为10.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居住地区、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家长文化程度是儿童生长迟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郊区儿童生长迟缓率高于城市儿童,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尚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17.
了解城市小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及家庭环境因素对饮食行为的影响,为儿童的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4所规模和教育水平中等的小学五年级共507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0.3%的儿童蔬菜食用频率达到每周6~7d,水果的食用频率低于蔬菜(67.8%),肉、蛋、奶豆类的食用频率较低(每周食用6~7d的分别占57.5%,45.3%,60.0%,17.3%);部分儿童每周不食用蔬菜水果肉蛋奶豆类食品,其中不食用豆类的儿童最多,达9.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的饮食行为(β=0.21)、家长对零食的限制(β=0.21)、家庭亲密程度(β=0.15)、家庭月收入(β=0.13)可促进儿童养成良好饮食行为,家庭零食的储备情况与儿童良好饮食行为养成呈负相关(β=-0.11)(P值均<0.05).结论 城市小学生的饮食行为受多种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的饮食环境.可以通过对家长的宣教和引导,规范家庭饮食环境,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8.
南通市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南通市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及健康教育等因素对贫血发生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Hb)含量,用调查表收集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南通市城郊学龄前儿童Hb平均值为117.8g/L,有19.53%的儿童Hb值低于WHO推荐的正常值低限;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幼儿贫血发生率较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儿童Hb水平除与健康教育有关外,还受自身身高、体重及父亲化程度的影响。结论:应在幼儿园儿童及家长中全面开展有关营养与饮食卫生的健康教育,及早改变幼儿不良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9.
珠海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珠海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在珠海市城区按经济条件分层整群抽取3家幼儿园,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 在收回的457份有效答卷中,其营养知识(K)、营养态度(A)的得分较为满意,及格率分别为72. 21%、82. 49%,高分率分别为36. 32%、36. 67%,营养行为(P)的及格率为67. 40%,高分率为17. 72%。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不同程度地受到家长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年龄、营养知识来源等因素的影响。 [结论〗 在幼儿家长中进行营养教育应利用公共传媒,但要规范传媒中有关饮食与营养的宣传,加强营养专业人员参与力度;抓住文化素质低以及对健康饮食有错误理解的人群,有针对性地加强宣教;在幼儿园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宣教。  相似文献   

20.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索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和自编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重庆市2所中学的初一至高三学生及家长各347名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负性教养行为、亲子气氛、教育困惑比正性教养行为对子女人格特征有更大的影响。结论 父母教育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