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维持性腹膜透析(M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5月1日某院肾内科133例M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记录临床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随访24个月,根据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分为心血管事件组(52例)和非心血管事件组(81例)。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外周血NLR对MPD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的预测价值,应用Kaplan-Merier法绘制MPD患者心血管事件累计发生曲线,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M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心血管事件组外周血NLR水平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NLR水平预测MP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75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62%、71.60%。Kaplan-Merie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NLR≥2.84者心血管事件累计发生率高于NLR<2.84者(Log-rank检验:χ2=8.055,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52,95%CI:1.068~1.712,P=0.012)、糖尿病(OR=1.834,95%CI:1.178~2.854,P=0.007)和高水平NLR(OR=2.133,95%CI:1.135~4.006,P=0.019)是M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M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者外周血NLR水平明显上升,且高水平NLR是MDP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可作为预测M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评估NLR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7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的患者430例,出院后对其进行平均10个月的电话随访。将所有患者依据NLR水平的中位数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依据GRACE、TIMI评分分为低、中及高危组;依据随访结果分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组及非MACE组。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并分析ACS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评价NLR联合CRP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高NLR组男性患者比例、血肌酐、CRP、MACE发生率、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低NLR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均P<0.05);危险分层中,高危组NLR水平均较中危、低危组显著升高(均P<0.05),NLR预测GRACE高危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4(P<0.05);MACE组患者NL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ACE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CRP是ACS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NLR联合CRP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AUC为0.832,灵敏度为71%,特异度为87%(P<0.001)。 结论 NLR与AC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显著相关,NLR联合CRP对ACS患者MACE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MHD患者48例,进行sCD40L和相关因素的检测。根据观察开始时sCD40L水平(高于或低于中位数154μg/L)分为两组,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3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力衰竭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在36个月随访期内,48例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79例次,心血管事件死亡14例,死亡率为29.2%。sCD40L高水平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率明显高于sCD40L低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36个月生存率sCD40L高水平组较sCD40L低水平组显著降低(P<0.05)。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sCD40L水平(>154μg/L)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显著相关(RR=5.52,P=0.01)。结论 sCD40L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判断MHD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事件与脂质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对138例无明显急性心血管疾病的MHD患者随访3年,按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将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及非心血管事件组,比较2组血透前脂代谢指标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138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78例(56.5%)。心血管事件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CRP水平较非心血管事件组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较非心血管事件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高TG,高LP(a),高LDL及低HDL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高,可能会增加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绞痛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不同类型心绞痛的组间差异,观察hs-CRP水平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不稳定心绞痛(UAP)组hs-CRP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者(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反应冠心病的不稳定程度,并与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也是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前外周血中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术后短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08例行PCI术的ACS患者(ACS组),以同时段129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且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ACS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CS患者PCI术后MACE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LR、NLR对ACS以及MACE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ACS组血肌酐、血小板、中性粒细胞、PLR、NLR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淋巴细胞、LVEF均低于对照组(P<0.05)。ROC结果显示,PLR、NLR以及联合预测AC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0.822、0.8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NLR均是影响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LR、NLR单独预测发生MACE的AUC为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对急性脑卒中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记录影像学特征。随访患者的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随访到2021年6月1日,66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9例,发生率为13.6%(不良组),其中心源性死亡2例、心肌梗死3例、血运重建4例。不良组的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低于非不良组(均P<0.05)。不良组的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搏动指数(PI)高于非不良组(P<0.05),两组阻力指数(R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的磁共振成像颈动脉斑块分型与非不良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心血管不良事件与颈部血管超声、磁共振成像指标都存在相关性(均P<0.05)。ROC曲线显示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对急性脑卒中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结论: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能有效反映急性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住院率的关系。方法:70例MHD患者的观察时间为21个月,每3个月测定1次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和人体学指标及血CRP,根据CRP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记录该期间患者的住院发生事件。结果:CRP>10mg/L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平均值均低于CRP<10mg/L组,有显著性差异;而营养不良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率高(P<0.05、0.025),住院率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RP升高导致住院的相对危险度(RR)为3.0139(R>1)。结论:在MHD患者CRP作为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通过影响营养状况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导致住院率增加,提示CRP可作为MHD患者临床预后,尤其是短期预后,住院事件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与左心室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0例冠心病左心衰竭患者(试验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BNP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水平,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试验组患者随访12~21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血浆BNP、ET-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浆BNP、ET-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LVEF值显著降低,LVEDD值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血浆ET-1水平及LVEDD呈正相关(r=0.627、0.601,均P<0.01),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32,P<0.01),血浆ET-1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r=0.415、-0.437,均P<0.05)。31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19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P<0.05)。结论血浆BNP、ET-1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血浆BNP水平对再发心血管事件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高分子量脂联素(HMW-APN)、高分子量脂联素/脂联素(HMW-APN/APN)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健康对照组30例,慢性肾衰竭未透析患者41例(A组),非糖尿病肾病的MHD患者(B组)31例,糖尿病肾病的MHD患者(C组)33例,抽取静脉血检测;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MHD患者及A组APN、HMW-APN、HMW-APN/APN水平及LVMI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HD患者HMW-APN/APN低于A组(P<0.05),B组HMW-APN/APN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相关性分析发现,MHD患者HMW-APN/APN与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LVMI成负相关,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HD患者HMW-APN/APN与左室肥厚存在明显相关性,有助于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Treg/Th 17细胞功能是否发生失衡及其对血管钙化因子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6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MHD组)、30例尿毒症未并发心血管疾病且未透析患者(WHD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将MHD组患者分为并发心血管疾病(MHD1,n=36)和未并发心血管疾病(MHD2,n=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原子力学显微镜(AFM)探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形态结构,探讨其与炎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6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30例未行透析治疗且未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尿毒症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透析患者分为并发心血管疾病(MHD1,n=36)组和未并发心血管疾病(MHD2,n=30)组。采用倒置显微镜观测单个核细胞形态,AFM图像分析细胞体积、高度、半高宽、粗糙度和表面颗粒直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0水平。结果 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无显著差异。AFM图像显示尿毒症患者细胞体积、高度、半高宽、粗糙度均较健康者大,细胞表面分布大小不一的颗粒状突起或凹陷,且TNF-α水平高于健康者,而IL-10水平低于健康者(P<0.05)。未透析组和透析组、MHD1和MHD2组之间亦存在类似差异(P<0.05)。透析患者细胞高度、半高宽、粗糙度和体积与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而与IL-10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单个核细胞形态与炎症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透析充分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出血事件无显著差异( P>0.05)。透析时间、血磷、spKt/V是MHD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MH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且危险性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钙化(HV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影响。方法入组2009~2011年302例MHD 患者(其中99例伴HVC),所有患者随访2年,采用生存曲线分析心血管终点事件,Cox回归分析心脏瓣膜钙化对心血管预后的 影响。结果患者初始透析的平均年龄为58.2岁,男性占53.6%。随访2年,HVC与非HVC组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新 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0.3% vs 16.3%、22.2% vs 6.9%和48.5% vs 25.6%(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两组在全因死亡率 (Log Rank P=0.006)、心血管死亡(P<0.001)和新发心血管事件(P<0.001)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后 HVC 仍然显著增加患者全因死亡[HR 1,88,95%CI:(1.11-3.19)]、心血管死亡[3.47(1.76-6.84)]和新发心血事件风险[1.64 (1.09-2.47)]。结论HVC是MHD患者心血管死亡及新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炎症、氧化应激状态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67例尿毒症患者(非透析尿毒症19例,MHD48例)和12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MDA)、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炎症、氧化应激状态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尿毒症患者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异常,表现为血清CRP、MDA增高,血清白蛋白(ALB)、SOD、GSHPx降低(P均<0.01);MHD患者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变化更明显,且随血透时间延长而加重;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MHD患者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的MDH患者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变化更明显(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RP与MDA呈正相关(r=0.740),与GSHPx、SOD、ALB呈负相关(r=-0.684,-0.688,-0.924);ALB与GSHPx、SOD呈正相关(r=0.744,0.728),与MDA呈负相关(r=-0.779),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心血管事件发生与否具影响和预测性的指标是CRP(回归系数b=-1.054,OR=0.348,P<0.05)。结论MHD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这种状态随MHD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可能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及其对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8月在我中心规律血液透析患者201例分为MS组(78例)和非代谢综合征(非MS)组(123例),随访36个月,记录心血管疾病及死亡情况,分析维持性透析患者MS及其各组分对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影响。结果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S的患病率为38.8%(78例)。②MS组体重、腰围、TG、TC、LDL—C、空腹血糖值、血尿酸水平及超敏CRP升高比例明显高于非MS组,而透析龄、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MS组(P〈0.05)。③随访36个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S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累计发生率分别为41.O%(32例),19.2%(15例),28.2%(22例),非MS组分别为22.8%(28例),10.6%(13例),17.1%(21例)。两组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7.601,P=0.00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S组分数量与心血管疾病相关(r=0.236,P=0.001)。用Kaplan—Meier法比较MS组与非MS组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率,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3.193,P=0.074;Х^2=3.523,P=0.061);而MS各组分中仅高血糖增加透析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Х^2=4.372,P=0.037)。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S的患病率较高,MS增加其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但短期内(3年)并未增加其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在我院肾内科接受MHD治疗的患者,收集了患者首次透析时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到2011年10月。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因子筛选结果显示,NLR与死亡风险呈正相关[HR=0.452(0.223~0.916);P=0.027];中性粒细胞数目与死亡风险呈正相关[HR=3.981(1.443~10.984);P=0.008];其他风险因素还包括高龄、低白蛋白水平,而未发现淋巴细胞数目与患者死亡风险存在相关性。结论在接受MHD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NLR及中性粒细胞数目是预测患者生存预后的指标。本研究提示对具有较高的NLR值(≥3.88)及中性粒细胞数目(≥4.37×109/L)的首次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需要给予更密切的观察监护,以及投入更多的精力纠正可改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病人53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血管检查,根据有无病变将病人分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病变组)36例与非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非病变组)17例,其中病变组根据病变程度又分为A组(毛糙)、B组(增厚或斑块)、C组(增厚+斑块)3个亚组,比较各组相关临床指标及NLR,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G)、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NLR均显著高于非病变组(P<0.01).病变组中,3个亚组间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组NLR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亦高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CRP和NLR均为T2DM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G、CRP和NLR均与T2DM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NLR对该类病变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梁丰  王爱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681-1683, 168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泡/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1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AMI合并MVD病人,根据ROC曲线确定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将病人分为高NLR组60例,低NLR组156例,通过Cox回归分析AMI合并MVD病人的NLR对其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ROC曲线结果得出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为3.65。高NLR组病人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高于低NLR组(P < 0.05~P < 0.01),淋巴细胞计数低于低NLR组(P <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高血压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为影响AMI合并MVD病人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NLR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为影响病人MAC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和P < 0.01)。结论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为3.65,NLR是影响AMI合并MVD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