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七氟烷诱导喉罩置入麻醉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81例实施气道异物取出患儿采用七氟烷吸入喉罩置入全身麻醉方式,观察在行气道异物取出时患儿的无创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围麻醉期HR、SBP、SpO2、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例行气道气道异物的小儿均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操作,而且术后苏醒迅速。结论七氟烷吸入喉罩置入全麻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松  孙福德  杨小霖 《四川医学》2012,33(10):1721-1723
目的比较喉罩置入与气管内插管用于小儿七氟烷全麻短小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ASA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择期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组(T组,n=32)和喉罩置入组(L组,n=33)。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成功后,L组置入喉罩,T组通过喉镜明视置入气管导管。监测记录围麻醉期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观察记录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有无呛咳、恶心、呕吐、喉痉挛等相关副反应。结果气管内插管组在插管及拔管时的MAP、HR显著高于喉罩组(P<0.01或P<0.05);气管内插管组的副反应显著高于喉罩置入组(P<0.01或P<0.05);SpO2、VT、PETC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全麻小儿短小手术置入喉罩操作简单,通气可靠,对心血管应激反应小,与气管内插管相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诱导在困难气道诱导插管时的应用。方法观察组20例,拟行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实施气管插管;并与对照组8例已在传统清醒表面麻醉下实施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对比,观察2组患者插管效果、插管麻醉知晓情况及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4 min(T4)共5个时间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濒指数(BIS)值。结果观察组有12例患者在七氟烷吸入法后气道通畅,其中10例顺利完成气管插管,2例出现插管困难,后置入喉罩;8例患者呼吸道不通畅,后改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完成气管插管;术后随访20例患者对整个插管和麻醉过程均无知晓。对照组有3例患者在清醒表面麻醉下完成气管插管,3例在清醒表面麻醉后因不能耐受插管刺激而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完成插管,2例患者插管失败改用置入喉罩;术后随访8例患者对整个插管过程记忆深刻,内心恐惧,对插管后的麻醉手术过程无知晓。与诱导前相比,观察组T1 HR、MAP、BIS值均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HR、MAP、BIS值无显著改变(P>0.05)。在T2 2组患者的HR、MAP较T1均有升高(P<0.05),但对照组MAP、HR升高幅度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BIS在T4较T1显著降低(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诱导全身麻醉用于困难气道处理是一项安全临床麻醉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沈嗣龙 《大家健康》2017,(12):106-107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喉罩通气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2例行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吸入喉罩通气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吸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T0、T1、T2、T3、T4点的Sp0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时的HR、MAP水平低于对照组,对照组T1、T2、T3、T4点的HR、MAP水平高于对照组TO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8.1%,显著高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喉罩通气用于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具有麻醉临床效果好,血流动力学改变小,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其效果优于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5.
何伟  原庆会  夏氢  李卫 《四川医学》2008,29(4):433-434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入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麻醉组(S组,n=21);r-羟丁酸钠复合氯氨酮麻醉组(K组,n=19).术中持续监测SpO2、HR、NIBP及ECG,并观察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喉痉挛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S组术中SpO2、HR、NIBP变化小,苏醒时间短(P<0.05),术中未发生喉痉挛,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结论 七氟烷吸入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小儿疝气手术中使用喉罩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3~12岁择期骨科手术的患儿,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气管插管组(C组)和喉罩组(H组),采用高浓度七氟醚诱导后,C组插入气管导管,H组插入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记录插管前、插管后1min、拔管后1min的MAP、HR、SpO2以及术后咽喉部不适等并发症.结果 C组患儿在插管后1min拔管1min MAP、HR与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咽喉部不适人数C组明显多于H组(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舒适、苏醒迅速,而喉罩通气操作便捷、对气道刺激轻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将两者联合可安全用于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低氧血症发生以及应激反应的麻醉效果观察。方法 60例支气管异物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A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组(B组);氯胺酮复合七氟烷麻醉组(C组)。术中持续监测记录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并分别测定在患儿置镜前,置镜后10min血清中血糖,皮质醇含量。结果三组在苏醒时间上,A组与B组、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术中A组与B、C组相比在探查,取异物即刻,SPO2%值升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患儿组内与术前比较,B组和C组在术后10min时间点皮质醇、血糖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组和C组在术后10min时间,皮质醇和血糖值均高于同时点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可减少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减轻应激反应,并在停药后可迅速的麻醉苏醒,是一种更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旨在研究小儿喉罩通气下七氟醚麻醉与小儿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选择一种并发症少,安全性和舒适性较高,效果确切的小儿麻醉方法.方法 本研究选取100例收治的患儿,分成经喉罩麻醉的实验组50例,经气管插管麻醉的对照组50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PCO2)、血氧饱和度(SPO2)等相关指标,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苏醒所需时间,评估两种方案的麻醉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患儿在气管插管前后及拔出插管前后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在气管插管前后、拔除气管插管前后的HR、MAP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插管后和拔管后的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插管后和拔管后的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喉罩麻醉通气下七氟醚麻醉优于传统的小儿气管插管麻醉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诱导迅速,苏醒快,安全和舒适,咽喉疼痛少,可行性高,效果确切,可作为小儿麻醉的首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与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S组30例采用喉罩下七氟醚吸入麻醉;P组30例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置入喉罩)时(T1)、切皮时(T2)及拔管(拔出喉罩)时(T3)各时点患儿MAP、HR,观察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与T0比较:S组T1—T3时点MAP、HR均趋于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1、T3时点MAP、H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S组T1、T3时点MAP、HR均明显降低(P<0.05),T0、T2时点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S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S组喉罩一次成功率较P组插管一次成功率显著升高(P<0.05),S组术后咽喉痛及喉痉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道并发症少,优于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入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与我科现常用麻醉方法比较其优缺点.方法 40例支气管异物患儿,年龄2~5岁,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S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维库溴铵麻醉组(K组).术中持续监测记录SpO2、HR、BP及ECG,并观察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喉痉挛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S组置镜前后的心率、血压与麻醉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S组置镜前后的心率、血压与K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苏醒时间上,S组与K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麻醉方法,都有满意的肌松效果,声门显露充分,无呛咳、屏气现象.结论 七氟烷吸入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可提供满意的肌松条件,声门显露充分,无呛咳、屏气现象,避免置镜困难,减少声门气道水肿及损伤;可较好的去除气管置镜引起的剧烈心血管反应,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在停药后,可迅速的麻醉苏醒,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更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7岁,体重53~102kg,ASAⅡ~Ⅲ级,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T组)和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组(L组),每组30例。T组行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L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实施下肢神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后置入喉罩全麻。记录麻醉前(T1)、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即刻(T2)、手术切皮(T3)、屈膝剥离骨膜(T4)、拔气管导管或取出喉罩即刻(T5)等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时间、拔气管导管或取出喉罩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咽喉疼痛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T2、T3、T4、T5时间点T组的HR均显著快于L组(P均<0.01),MAP均显著高于L组(P均<0.01);T组术中异丙酚用量、芬太尼使用总量及术后24h内患者自控镇痛(PCA)药物用量均显著高于L组(P均<0.01);术毕苏醒时间及拔气管导管或取出喉罩时间T组显著长于L组,T组术后恶心呕吐(PONV)和咽喉疼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组(P均<0.01)。结论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其生理干扰轻微并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在喉罩(LMA)通气下,静吸复合麻醉(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对小儿循环系统的干扰。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需进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喉罩通气组)40例,对照组(单纯吸入药物组)40例。80例患儿均给予七氟烷吸入诱导,所有患儿均吸入6%的七氟烷,直至患儿入睡(标志是没有睫毛反射),将吸入七氟烷的浓度降为2%~3%,然后开放静脉,所有患儿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1~0.02mg/kg,阿托品0.02mg/kg,诱导之后观察组插入喉罩;对照组单纯吸入七氟烷维持。监测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期(T1),手术过程中(T2)以及术后(T3)等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手术之后的清醒时间、离开手术室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之后的清醒时间及离开手术室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喉罩与单纯静吸复合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种复合麻醉方法对小儿气管异物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咪达唑仑-芬太尼-氯胺酮组(M组,n=52),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组(γ-OH组,n=68)。观察麻醉前、置镜后和异物取出后的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术中呛咳、喉及支气管痉挛、异物取出后需气管插管次数及苏醒时间并记录数据。结果麻醉前、置镜后、异物取出后,两组的HR、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呛咳、喉及支气管痉挛和气管插管次数M组高于γ-OH组(P〈0.05);苏醒时间M组小于γ-OH组(P〈0.01)。结论咪达唑仑-芬太尼-氯胺酮复合麻醉术中呛咳、支气管痉挛、气管插管次数比γ-羟基丁酸钠复合麻醉组发生率高,但术后苏醒快,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除术的一种可供选择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在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30例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内插管组(T组)各15例。常规静脉诱导,均一次插管(罩)成功,观察插、拔管(罩)时的MAP和HR以及拔管(罩)期的呛咳和体动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置入气管导管(罩)前的MAP、HR均无显著差异(P>0.05)。诱导后两组患者MAP、HR均显著下降(P<0.01)。L组在喉罩插入前后和拔除喉罩前后MAP、HR均轻度上升,但无显著变化(P>0.05);T组在气管导管插入前后和苏醒拔管前后MAP、HR显著升高(P<0.01)。T组与L组呛咳(P<0.01)、体动(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喉罩全麻对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术比气管插管全麻更平稳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分析喉罩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运用必要性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需行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患者76例为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气管插管组 (n=38) 及喉罩组 (n=38) , 气管插管组患者一次性气管导管, 喉罩组采用I-GEL喉罩, 全程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 (T1) 、插管 (罩) 即刻 (T2) 、气腹即刻 (T3) 、气腹后10 min (T4) 、停止气腹 (T5) 、拔管 (罩) 即刻 (T6) 6个时点的HR、MAP、PETCO2、苏醒时间以及术后苏醒期躁动、拔管时呛咳、术后咳嗽、咽喉痛和声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喉罩组各个时点的HR、MAP值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 2组患异者PETCO2差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喉罩组的苏醒时间为 (5.12±3.82) min明显短于气管插管组的 (10.14±4.15) min (P<0.05) ;I-GEL喉罩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 气管插管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8% (P<0.05) .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麻醉过程中, 采用I-GEL喉罩, 诱导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 术后苏醒时间短以及术后苏醒期躁动、拔管时呛咳、术后咳嗽、咽喉痛和声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术中通气状况良好, 安全性较高, 且患者舒适度、满意度高.具有比较好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喉罩麻醉用于婴幼儿烧伤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四肢烧伤削痂术婴幼儿1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36个月,体重4~20 kg.随机分为两组,气管组行全麻+气管插管,喉罩组行全麻+喉罩,每组80例.于麻醉诱导前(T1),喉罩、气管导管置管后即刻(T2)和喉罩、气管导管拔除时(T3)观察MAP和HR;记录喉罩、气管导管置管及通气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和七氟醚用量.结果 两组患儿均能成功置管,满足围术期通气效果.喉罩组气道压维护明显优于气管组,对心血管刺激明显小于气管组(P<0.05);喉罩组七氟醚用量明显少于气管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气管组(P<0.05);喉罩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气管组(P<0.05).结论 喉罩麻醉用于婴幼儿四肢烧伤削痂术,具有操作简便、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和呼吸道损伤小等优点,如无体位变动可优先选择.但是,对需要反复变动体位的患儿建议首选气管插管麻醉为宜.  相似文献   

17.
李伟 《医学综述》2011,17(18):2875-2876
目的观察喉罩和气管插管在直视下微创胆囊切除手术中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影响。方法 40例直视下微创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喉罩组和插管组,每组20例。用咪哒唑仑0.03 mg/kg、芬太尼3~4 g/kg、丙泊酚2~2.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前后、术中、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后各时点MAP及HR的变化,观察患者术中用药情况、苏醒时间、术后随访患者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进入手术室(T0)相比,两组患者在置入喉罩后和气管插管后不同时间点MAP、HR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与气管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插管组MAP及HR波动较喉罩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视微创胆囊手术中,采用喉罩进行全麻通气,MAP及HR平稳,苏醒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Ⅰ组,静脉注射丙泊酚,首剂量2 mg/kg,维持剂量4~8 mg·kg-1·h-1,辅以氯胺酮2 mg/kg;Ⅱ组,静吸复合麻醉,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后,经面罩吸入七氟烷3%~4%;Ⅲ组,静脉注射τ-羟基丁酸钠50 mg/kg、氯胺酮2 mg/kg,术中追加氯胺酮每次1 mg/kg;所有患儿入睡后均以1%地卡因在咽喉部作喷雾表面麻醉;分别记录各组术中屏气呛咳、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90%以下、硬质支气管镜退出气道、气管插管以及喉水肿或喉痉挛等的发生率和苏醒时间.结果 Ⅲ组屏气呛咳、支气管镜退管以及喉痉挛或喉水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Ⅰ、Ⅱ组(P值均<O.05).苏醒时间显著长于Ⅰ、Ⅱ组(P值均<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选择以静脉注射τ-羟基丁酸钠、氯胺酮和1%地卡因局部表面麻醉为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喉罩下全凭七氟醚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在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术中应用的差异.方法 将40例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全凭七氟醚麻醉组(S组)和传统气管插管静脉麻醉组(P组).S组予七氟醚吸入诱导,入睡后置入喉罩,接麻醉机机控呼吸,术中以七氟醚吸入维持.P组予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胺诱导,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机控呼吸,术中予丙泊酚维持.监测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BP、HR、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OA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术中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喉罩置入时(气管插管时)及麻醉后患者苏醒拔管时BP、HR均低于P组(P<0.05),拔管时间短于P组,拔管5 min后OAA/S评分高于P组.(P<0.05).结论 喉罩下全凭七氟醚麻醉应用于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术与传统的插管静脉麻醉相比,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用于经尿道泌尿系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术老年患者30例,ASA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气管插管组(T组)和喉罩通气组(LMA组),每组15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术中、术后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停药后呼吸恢复和苏醒的时间。结果:LMA组MAP和HR波动比T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A组的苏醒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要远远短于T组(P<0.01)。结论:在泌尿系结石钬激光碎石术的麻醉中,喉罩通气全麻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干扰小,苏醒快速,是钬激光碎石术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