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78-1993年共手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患者46例,其中30例行肺动脉瓣交界直视切开,15例行肺动脉瓣直视切开加右室流出道肥厚肌束切除,1例行肺动脉跨瓣环补片成形术,无死亡。随访5-180个月疗效满意。本文着重讨论肺动脉瓣狭窄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及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我院1974年5月至1987年6月对75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施行手术治疗,本文对其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右室流出道阻塞及合并畸形处理。 临床资料本组75例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4~37 相似文献
3.
报道对11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施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的体会。11例患者经手术后,右室收缩压由术前75.5±49.7降至38.7±13.8mmHg(P<0.01);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15.2±6.5升至21.0±5.0mmHg(P<0.01);肺动脉平均压由术前8.5±2.9升至9.8±3.6mmHg(P<0.05);肺动脉瓣跨瓣压差由术前60.1±16.9降至33.5±16.6mmHg(P<0.01)。在1年后随访,跨瓣压差与术后即刻测定值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PBPV应列为治疗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报道42例单纯肺动脉瓣狭窄行狭窄瓣膜切开术,其中低温阻断循环下8例,常温阻循环下30例,体外循环下4例,结果全部治愈,分析认为:常温阻断循环较低阻断循环具有对人体侵袭性小,并发症少,术后易于管理,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6.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目前已可取代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治疗。我院自1992年4月至9月应用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3例,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2岁半、4岁和6岁。经听诊、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导管右室造影证实为先天性瓣膜型肺动脉瓣狭窄(CVPS)。(二)仪器设备除常规心导管设备外,采用美国产Owen′s气囊扩张导管,气囊长3cm,直径8mm及18mm,配以2.8m长的交换导丝、经皮穿刺针和套管等。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报道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患者16例。患者平均年龄16.8岁,采用In-oue型球囊。术后即刻右室压自80.7±19.5mmHg下降至36.9±11.0mmHg,肺动脉跨瓣压差自64.2±19.6mmHg下降至12.3±10.9mmHg,肺动脉压由18.6±10.0mmHg增至24.4±4.5mmHg。无严重并发症。采用快速换片造影替代电影摄像测定肺动脉瓣环,为基层医院开展此手术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小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治疗9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童度肺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 93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儿中,在非体外循环下行纠治术14例(闭式肺动脉瓣扩张术3例,低温腔静脉阻断下肺动脉瓣切开术11例),在平行体外循环下行纠治术79例(肺动脉瓣切开术58例,右室流出道跨瓣环心包补片扩大术21例)。8例伴动脉导管未闭者3例予以结扎,5例仍保持开放。1例术后1d再行右侧B-T分流术。结果 手术死亡3例,残余梗阻17例。结论 体外循环下治疗小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具较高安全性;对有右室流出道梗阻者采用右室流出道跨瓣环心包补片扩大术较肺动脉瓣交界切开术具优越性;对伴有右心室发育不良的患儿,可同时行体肺分流术或保持动脉导管开放。 相似文献
10.
对13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病人用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右室和肺动脉的压力阶差为114.7±51.3mmHg,治疗后降至29.9±15.4 mmHg,压差下降84.7±43.2mmHg(72.2±10.7%)(P<0.01)。13例病人中5例行单球囊扩张,8例行双球囊扩张。双球囊直径均较肺动脉瓣环直径大30~40%,治疗结果示双球囊扩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1月~1991年6月手术治疗肺错构瘤8例,占同期切除肺肿瘤的1.39%。本病症状多不明显,术前易误诊,本组7例术前误诊为肺癌、结核瘤或其他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及预后良好。文内对本病的发病情况、病因、病理、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报告外科手术治疗肺大疱11例,其效果较为满意.作者认为,凡肺大疱被确诊、尤其是反复发生自发性气胸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对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选择和手术要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手术治疗21例,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随诊6~114个月,平均58.8个月,效果优良。本文就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和外科手术的治疗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特征,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嗜铬细胞瘤.其中4例为恶性。6例术后血压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3例获随访,时间3个月~20年。各有1例术后5年和20年复发,再次手术。结论血尿、排尿时头晕、头痛、心慌及血压升高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尿香草基扁桃酸是主要的定性检查手段,B超、CT、MRI是主要的定位检查手段,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手术治疗原发性气管、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30例,占同期手术治疗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的2.95%(30/1016)。其中支气管类癌12例,粘液表皮样痛10例,腺样囊性场8例。术前病史平均为16个月.手术切除率为96.7%(29/30).术后5年生存率为52.6%(10/19).本组病例中,粘液表皮样癌的恶性度最高。作者赞同废弃传统的“支气管腺瘤”这一名称。对各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98例的结果。手术时年龄、肺动脉高压程度与死亡率有显著关系,年龄小于1岁,重度肺动脉高压者死亡率最高。术后死亡12例,死亡率12.3%,提出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心肌保护和术后的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我院1981年10月以来,采用自制猪主动脉瓣,对2例Ebstem畸形的患者,施行三尖瓣替换术。术后恢复顺利,紫绀、心脏杂音完全消失。迄今已分别随访3年4个月和3年10个月,心脏功能均达到1级,能参加一般农业劳动。 相似文献
19.
女性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22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26例女性腺性膀胱炎的诊治过程.结果 占检查人数40.9%共226例女性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腺性膀胱炎,其中29例同时伴有腺性后尿道炎.62例患者伴有尿道外口畸形或其它病变.其它原发病25例:膀胱颈梗阻9例,膀胱嗜铬细胞瘤4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肾炎性肉芽肿3例,妇科手术前输尿管插管定位6例.194例在本院手术(经尿道电切184例,开放手术10例).结论 腺性膀胱炎是女性常见病,可有多种临床表现,膀胱镜及病理检查为确诊的主要依据,尽早手术是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杨正荣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5,(1)
我科1988年6月至1994年6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随访者共94例。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44例,占46.8%;中央椎管狭窄4例,占4.3%。手术方式:开窗切除88例,半椎板切除4例,全椎板切除2例。手术优良率91.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