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五环三萜皂苷生物合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环三萜皂苷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临床应用前景诱人,但自然界中,其产量较低.采用分子生物学与蛋白质组学相关知识,通过代谢工程或基因工程进行五环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的工厂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综述了五环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并简要探讨了五环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忍冬属植物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雨  王奇志  冯煦 《中草药》2013,44(12):1679-1686
忍冬属药用植物中三萜皂苷不仅含量高,而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皂苷主要为齐墩果烷型、羽扇豆烷型和乌苏烷型,苷元分别有常春藤三萜皂苷元、齐墩果酸、白桦脂酸和坡模酸等.按忍冬属植物中三萜皂苷的皂苷元化学结构进行归类,介绍了该属植物中三萜皂苷类成分的结构信息、来源及部分皂苷成分的药理作用,以利于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3.
段秀梅  单俊杰  王喆星 《中药材》2007,30(6):748-752
皂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中均有分布。近年从海洋生物如海参、海星以及动物体内也分离得到活性皂苷。皂苷按化学结构分为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三萜皂苷的皂苷元是三萜类化合物,基本骨架可分为五环三萜和四环三萜两大类。甾体皂苷的皂苷元是甾体衍生物,基  相似文献   

4.
三萜皂苷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香菇堪称食用菌的上品,营养丰富,香郁诱人,食药兼用.健脾益气,调和阴阳.其主要成分有香菇多糖(lentinan,LNT)、香菇嘌呤(eriadenine)、核苷酸、维生素、三萜类化合物、大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素等[1].现将其主要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分析方法综述如下.三萜皂苷分布于五加科、桔梗科、远志科、豆科、伞形科等植物中,许多中药如人参、柴胡、甘草等都含有三萜皂苷.经药理和临床证明,三萜皂苷具有免疫、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肿瘤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三萜皂苷由含有30个碳原子的皂苷元和各种糖、酸构成.由于构成三萜皂苷的糖的种类、数目和连接方式不同,使三萜皂苷的结构比较复杂.基于三萜皂苷基本骨架的通性和某些官能团的特性,可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现将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分析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鹤  宋述尧  许永华  郜玉钢  张连学 《中草药》2017,48(8):1692-1698
人参是我国的传统珍贵药材,三萜皂苷是人参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作用。人参三萜皂苷的积累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对人参三萜皂苷的类型、合成途径、影响人参三萜皂苷积累的因素以及生态学作用等进行简要综述,以期对人参三萜皂苷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萜皂苷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皂苷类植物在自然界分布极其广泛,具有较明显的生理活性,按其水溶液的性质可分为中性皂苷和酸性皂苷.酸性皂苷主要指三萜皂苷,它以五加科、豆科、桔梗科、石竹科、山茶科、茜草科、远志科、七叶树科、安息香科、报春花科、无患子科等植物中最为常见,三萜皂苷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以上均为近几十年来三萜皂苷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中所采用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三萜皂苷的研究工作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萜皂苷的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云峰  魏东  邓雁如  郭祀远  陈峰 《中成药》2006,28(9):1349-1353
三萜皂苷是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糖醛酸和其他有机酸组成,已发现达30余种类型,除了个别是无环三萜、二环三萜及三环三萜外,主要是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两大类。三萜皂苷目前已成为天然产物研究中最活跃和进展最快的领域。它广泛地分布于植物中,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癌、抗炎、抗过敏、治疗白血病、抗病毒、降血糖、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山于三萜皂苷是一类复杂的大分子化合物,过去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近年来,随着现代分离方法和结构测定技术的应用,使三萜皂苷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随着生物测试体系的快速发展,使人…  相似文献   

8.
三萜皂苷是植物界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许多药用植物或中药材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阐明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三萜皂苷整个生物合成途径的阐明,尤其是三萜碳环骨架合成及环上复杂官能化等相关酶基因的确定与克隆,仍是众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途经和有关“鲨烯及三萜碳环骨架合成和碳环上的复杂官能化”的关键酶进行了综述,为深入阐明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及人工生物合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罗祖良  张凯伦  马小军  郭玉华 《中草药》2016,47(10):1806-1814
三萜皂苷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等药理作用。但三萜皂苷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复杂,在植物中的量低,提取成本高,因此对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研究并通过合成生物学等方法生产三萜皂苷已成为研究热点,合成生物学在三萜类药效成分或其前体的大规模生产应用方面具有广阔前景。综述了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合成生物学及其在三萜合成方面的应用进展,探讨了三萜生物合成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合成生物学在医药领域的巨大潜力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孙凤阳  胡盈  赵越  由香玲 《中草药》2013,44(23):3422-3428
三萜皂苷是一类很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很多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在抗癌、抗炎、抗过敏、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有很好的功效。由于三萜皂苷自然产量低,限制了其商业应用。从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角度,分析了影响三萜皂苷合成的主要因素:组织材料的筛选、培养条件的优化、规模化生产以及与三萜皂苷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诱导和过表达等,概述了提高三萜皂苷合成的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由于缺乏对照品,中药中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含量通常以比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来表征。但是,比色法专属性差,测定结果不够准确。因此,该文以木通皂苷为例探讨总三萜皂苷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测定木通药材酸水解产物中3种主要皂苷元阿江榄仁酸、常春藤皂苷元和齐墩果酸的含量。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银杏叶总黄酮醇苷的测定思路,以上述3种皂苷元含量之和乘以转换系数作为木通总三萜皂苷含量。LC-MS/MS分析结果显示mutongsaponin C和saponin PJI是木通中含有的2个最主要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且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因此,mutongsaponin C的相对分子质量与阿江榄仁酸、常春藤皂苷元和齐墩果酸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的均值被定义为转换系数。HPLC方法中采用ACE Excel 3 C18-AR色谱柱(4. 6 mm×150 mm,3μm)进行分离,甲醇-水(含有0. 04%冰醋酸和0. 02%三乙胺)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流速0. 5 m L·min-1。结果显示阿江榄仁酸、齐墩果酸和常春藤皂苷元分别在1. 053~16. 84,0. 200~3. 200,1. 515~24. 24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 90%,97. 50%,100. 5%,RSD为2. 0%,2. 9%,2. 9%。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mutongsaponin C对3种皂苷元的转换系数的均值为2. 31。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木通药材中总三萜皂苷的含量测定,该思路可用于其他中药中总三萜皂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子对药用植物三萜皂苷合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焦晓林  高微微 《中草药》2011,42(2):398-402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及药理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除去遗传因素外,环境对植物体内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产生较大的影响。总结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并综述了环境中光照、温度、水分、盐、土壤状况等因子对药用植物三萜皂苷合成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优化药用植物的栽培环境和提高药材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萜皂苷是药用植物中一种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而四环三萜皂苷作为其中的主要一大类,具有极 高的药用价值及市场需求,但目前对其研究尚未有系统性论述,因此阐明药用植物四环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途 径及代谢调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药用植物四环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及代 谢调控等方面展开论述,重点介绍了以达玛烷型为主的几类四环三萜皂苷的代谢合成途径以及利用基因工程 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了解药用植物皂苷次生代谢框架、准确定位次生代 谢及其关键酶、推动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达玛烷型三萜皂苷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达玛烷型三萜皂苷的结构修饰及其构效关系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整理和介绍。在中国知识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和Medline数据库中,对近20年达玛烷型三萜皂苷的结构修饰进行检索,针对化学法﹑生物转化法﹑组合化学法等3种修饰方法及构效关系进行了综述,通过对玛烷型三萜皂苷进行结构修饰、结构优化,改善了玛烷型三萜皂苷的理化性质,提高了生物活性,提高了生物利用度,降低了毒副作用。不仅扩大了其临床应用的范围,还可以获得众多新化合物,供生物活性筛选,为充分利用玛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玛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将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nlelnsis Fisc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应用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草中共分离出11个黄酮和4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中一个三萜皂苷(S3)为新化合物。结论:通过ESI-MS,UV,IR和NMR分析,将新三萜皂苷的结构鉴定为22 β-乙酰基甘草醛(22β-acetoxyl-glycyrrhaldehyde)。  相似文献   

16.
大叶冬青为苦丁茶的主要基源植物,三萜皂苷为其主要的活性和特征性成分。该研究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得到了2个新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大叶冬青皂苷R(1)和大叶冬青皂苷S(2),并根据NMR,MS等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其中大叶冬青皂苷R为第1个含有19-28内酯环的三萜皂苷。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nlelnsis Fisc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应用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草中共分离出11个黄酮和4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中一个三萜皂苷(S3)为新化合物。结论:通过ESI-MS,UV,IR和NMR分析,将新三萜皂苷的结构鉴定为22β-乙酰基甘草醛(22β-acetoxyl-glycyrrhaldehyde)。  相似文献   

18.
三萜皂苷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露苗 《中医药学刊》2004,22(4):760-762
皂苷类植物在自然界分布极其广泛,具有较明显的生理活性,按其水溶液的性质可分为中性皂苷和酸性皂苷。酸性皂苷主要指三萜皂苷,它以五加科、豆科、桔梗科、石竹科、山茶科、茜草科、远志科、七叶树科、安息香科、报春花科、无患子科等植物中最为常见,三萜皂苷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以上均为近几十年来三萜皂苷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中所采用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三萜皂苷的研究工作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萜皂苷是一种植物次生代谢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许多中药的重要有效成分之一。综述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相关酶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植物细胞色素P450在三萜皂苷生物合成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洁森  魏建和  陶韵文  孙晶  隋春 《中草药》2012,43(8):1635-1640
三萜皂苷是许多药用植物的药效成分,其生物合成通常可分为前体形成、骨架构建以及后修饰3个部分.后修饰过程是植物调控形成众多种类单体皂苷的重要过程,其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植物细胞色素P450是由少数几个超基因家族编码的,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包括三萜皂苷次生代谢的后修饰过程.目前,已在少数植物中克隆到了催化个别单体皂苷生物合成的P450基因,其功能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将就此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