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其靶抗原检测在肾炎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100例肾炎综合征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其阳性的29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靶抗原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蛋白酶3(PR3)。结果 ⅡF检测肾炎综合征ANCA阳性率为29%,其中胞浆型10%、核周型19%。急性型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阳性率分别为56%、20%和15%。ELISA检测在急进性肾炎和紫癜性肾炎大多数识别靶抗原MPO,狼疮性肾炎ANCA不识别MPO或PR3。结论 ANCA在急性性肾炎和狼疮性肾炎中阳性率高,有重要诊断意义,对狼疮性肾炎活动及疗效判断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 1 概述 系统性血管炎系指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疾病,由于受累血管的部位及血管大小的不同,临床上可见到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其综合征。血管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指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发性则指目前原因不明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我院肾内科穿刺活检确诊的154例LN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采用欧蒙印迹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ANCA,分为ANCA阳性组和ANCA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疾病活动度以及预后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 ANCA阳性的LN患者26例(16.88%),其中MPO-ANCA24例,PR3-ANCA 2例;ANCA阴性的LN患者128例.26例ANCA阳性的LN患者,脱发、口腔溃疡、光过敏及皮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P值分别为0.007、0.016、0.022);抗核小体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P值分别为0.001、0.005);补体C3水平明显低于ANCA阴性组(P =0.034).ANCA阳性组肾脏病理的肾小球球性硬化发生率及硬化比例、慢性指数(chronic index,CI)评分显著高于ANCA阴性组(P值分别为0.003、0.004、0.013),而病理类型分布、新月体形成、血管袢坏死、微血栓形成、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活动指数(activityindex,AI)评分、肾小管损伤(tubular interstitial lesion,TIL)评分、狼疮活动度(SLEDAI)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尿蛋白转阴率明显低于ANCA阴性组(x2=7.421,P=0.006),两组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CA阳性的LN患者易出现脱发、口腔溃疡、光过敏及皮损,肾脏病理可逆程度及预后较差,需早期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患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分布及特征,探讨ANCA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在诊疗中对病情做出更加精准判断,并制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同时进行间接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ANCA为阳性的住院患者信息,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析ANCA阳性患者247例,其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阳性106例,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阳性141例,患者60岁以上ANCA阳性率均有所增高(P<0.05)。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占比最高,达143例(57.89%),除常见的呼吸系统(17.41%)及肾脏(21.86%)受累外,有15例患者(6.07%)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性血管炎;其他疾病以pANCA阳性为主,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硬化症(SSc)等疾病中均有分布。pANCA阳性SLE患者中81.82%...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0岁,因“间断发热2月,咳嗽3周,浮肿5天”入院。患者于2012年12月11日无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达39.3℃,伴鼻塞、乏力,纳差、关节酸痛,无尿频尿急、尿痛、咳嗽、腹泻等症,于我院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主要行抗感染(病毒唑、痰热清)、解热镇痛(布洛芬)等措施处理,症状无缓解。于2013年1月20日出现咳嗽、咯痰,偶咯少量血丝痰,伴气促、胸闷,予以按“肺部感染”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丙基硫氧嘧啶(PTU)诱发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诊治的1例PTU引起的ANCA阳性小血管炎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患者为女性,年龄23岁,服PTU时间1年半,出现发热、乏力、肾损害,cANCA阳性,PR3阳性,立即停用PTU ,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临床症状缓解。结论:PTU可诱发ANCA阳性小血管炎,应及时发现并停药,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的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AN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6l例LN患者。使用ELISA法将其分为ANCA阳性和ANCA阴性两组,分别为53例和208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诊断标准数、狼疮活动度(SLE-DAI)评分、症状、体征、并发症和各种常规、生化、免疫学检查以及病理结果、随访结果。结果 ANCA阳性组中浆膜炎(75.5%)、急性肾衰(64.2%)、心肌炎(30.2%)、神经精神症状(26.4%)、肺出血(7.5%)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P〈0.05);同时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在SLE-DAI评分、诊断标准数、血沉、血红蛋白(≤11g/dl)、抗Sm、补体C3、γ球蛋白、IgG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中病理以Ⅳ型LN(67.9%)为主,慢性指数(CI)、新月体形成、肾小管萎缩、微血栓与ANCA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方面ANCA阳性组死亡率高于ANCA阴性组(P〈0.05)。结论 ANCA的定性分析有助于判断LN患者病情活动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是一种针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的自身抗体。在临床上与一些疾病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系统性血管炎等相关疾病的血清学标志物。对于自身免疫疾病,肾小球肾炎,炎性肠病等均有临床意义。经过不断的研究ANCA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价值将更广泛。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是血清中一类直接作用于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的自身抗体。最先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韦格尔肉芽肿 (Wegener肉芽肿 )病人血清中检测到。自 1989年Targan等[1] 报告了ANCA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关系以来 ,深入研究发现它可作为UC的血清学标志 ,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其相关抗原的研究较多 ,但确切抗原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UC病人血清中ANCA的阳性率及对其可能的相关抗原进行检测 ,以探讨ANCA与UC的关系及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病例组选自 1999年 9月…  相似文献   

1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及肾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荣艳 《疑难病杂志》2007,6(7):438-440
1概述系统性血管炎是以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疾病,多根据受累血管大小分类。原发性小血管炎包括: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韦格纳肉芽肿(WG)及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CSS),均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相似文献   

11.
Arnaud L  Zahr N  Amoura Z 《JAMA》2011,305(10):996; author reply 996-996; author reply 997
  相似文献   

12.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临床谱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 ic an-tibody,ANCA)是一组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细胞质成分为抗原的自身抗体。 1982年由 Davies等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indirect im munofluoroscence,IIF)首先在坏死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发现 [1 ] 。 1985年 Vanderwonder发现在 Wegenger肉芽肿 (wegener granulomatosis,WG)患者血清中存在 ,并认为对 WG诊断有高度特异性 ,且抗体滴度消长与疾病活动性相关。以后的研究又发现 ,ANCA与其他血管炎 ,如显微镜下多动脉炎 (microscopic polyangitis,MPA )、Churg- strauss…  相似文献   

13.
提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治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春德 《上海医学》2008,31(12):837-84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组以小血管累及为主要特征,血清ANCA阳性的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韦格纳肉芽肿(WG)、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及Churg-Strauss综合征(CSS).由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可累及多个系统,易导致延误诊断及治疗,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提高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治水平、改善其预后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种累及多个系统且呈坏死性的血管炎.该病所涉及的系统比较零散,典型症状不明显,因此十分容易引起误诊、漏诊.且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该病十分容易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并进行及时合理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可使患者预...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in glomerulonephritis still remains limited. METHOD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xperience of one center with th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MMF in patients with glomerulonephritis,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6-year analysis of 68 patients treated by MMF for glomerular disease, mainly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 (AAV: n=34) and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lupus nephritis (SLE: n=24). Indications were maintenance treatment in 40% of patients, induction treatment in patients not tolerating cyclophosphamide in 27%, and disease relapse in 33%. Mean treatment duration was 11.5 months. RESULTS: Efficacy endpoints were serum creatinine, urinary protein excretion, and steroid dose. In AAV patients, MMF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18%, partial improvement in 26%, stabilization in 29%,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in 12%; adverse event dropouts totalled 15%. In SLE, the respective figures were 30, 22, 9, and 22%, with 17% adverse event dropouts. The most frequent side effects were gastrointestinal events (n=7) and infections (n=3). None was life-threatening and there were no deaths. CONCLUSIONS: MMF, in the relatively low doses used, was safe and effective, stabilizing or improving AAV in 73% of patients and SLE in 61%. Further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ith MMF in renal vasculitis and lupus nephritis are clearly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组织细胞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6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并病理确诊的6例组织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治疗与预后。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病变部位:肺组织、胸膜、淋巴结、腹膜后软组织、下肢软组织及颅骨。首发临床表现:咳嗽、胸闷、胸痛、发热,左肩胛疼痛、尿频、尿急、皮下结节、走路不稳。初诊误诊4例。病理组织活检:肿瘤性组织细胞弥漫性排列,体积中等偏大,多呈圆形、椭圆形,部分细胞梭形,细胞核大,有显著核仁,核偏位,核分裂相易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68阳性6例,溶菌酶阳性5例,PAX5、CD1a、CD21和CD30均为阴性。手术联合化疗3例,仅化疗2例,手术联合头部放疗及化疗1例。随访6例,存活3例,死亡3例。结论组织细胞肉瘤可累及多系统,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依病变部位而异,误诊率高。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可联合放疗和化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糖原累积病Ⅱ型(GSDⅡ型)患者的临床特点特别是心脏表现,以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的4例GSDⅡ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并复习文献。结果本组GSDⅡ型患者4例,2例为经典早发型,2例为晚发型,前者病情重、进展快,心脏出现室壁增厚、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心包积液等多种病变,预后差;后者以骨骼肌、呼吸肌受累为主,心脏受累轻。经对症支持治疗3例死亡,1例仍需呼吸机辅助呼吸。结论 GSDⅡ型患者以经典早发型病情为重、心脏病变突出,预后较差,应考虑尽早进行酶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通过收集3例神经梅毒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万方等数据库1994-2014年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关于神经梅毒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纳入133篇,1208例病人(不包含本文3例),男971例(80.38%),女237例(19.62%),男女比例4:1;年龄15~80岁,60岁以上126例(10.43%).有冶游史(包括配偶)634例(52.48%),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16例(1.32%),误诊635例(52.57%).临床分型包括无症状型80例(6.62%),脑(脊)膜型149例(12.33%),脑(脊)膜血管型389例(32.20%),麻痹性痴呆457例(37.83%),脊髓痨94例(7.78%),树胶样肿16例(1.32%),混合型22例(1.82%),特殊类型(腓总神经梅毒)1例(0.08%).结论 :神经梅毒多发于青中年男性,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诊断主要靠血清学、脑脊液检查,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等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朱鑫  刘年  邓远忠  苟欣 《重庆医学》2018,(3):371-373
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的临床特点,为早期发现、及时诊治提供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并手术探查确诊为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侧睾丸固定组与患侧睾丸切除组的临床特点,总结睾丸扭转诊治及预后的最新进展.结果 共计64例睾丸扭转患者纳入本项研究.患侧睾丸固定组27例,年龄范围8~40岁,平均年龄(19.00±7.45)岁;起病时间1~24 h,平均(8.78±6.73)h;术中精索扭转180°~540°,平均(290.00±103.92)°;误诊例数6例,误诊率22.22%.患侧睾丸切除组37例,年龄10~34岁,平均(19.00±5.28)岁;起病时间12~168 h,平均(66.92±47.01)h;术中精索扭转180°~720°,平均(457.00±168.88)°;误诊例数22例,误诊率59.46%.两组患者的起病时间、精索扭转程度及误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睾丸扭转是不容忽视的泌尿外科急诊,及时、有效的诊治是挽救睾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肺错构瘤的临床特点、影像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北京协和医院1983-2010年间病理确诊191例肺错构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75-39%发生于40~70岁之间,平均50.86岁,男:女为1.247:1.63.87%无症状.均行CT,12.3%见爆米花样钙化,仅10.5%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