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耳后沟切口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采用耳后沟切口行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2~66岁,其中混合瘤15例,腺淋巴瘤5例。术中总干法寻找面神经,向远心方向解剖面神经颈面干、颞面干及周围支,切除腮腺浅叶及肿瘤,并转移胸锁乳突肌瓣充填腮腺缺损区。分析总结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没有出现涎瘘及Frey综合征,无影响容貌的瘢痕,术区无凹陷畸形。结论耳后沟切口行腮腺浅叶切除及面神经解剖切口隐蔽、面神经解剖简单,可同时行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术区组织缺损,具有美容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浅叶手术治疗腮腺深叶良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1998~2012年收治的21例腮腺深叶良性肿瘤行保留腮腺浅叶手术切除肿瘤,并对手术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采用保留腮腺浅叶手术治疗腮腺深叶良性肿瘤的21例患者术后无明显面部畸形、腮腺分泌功能良好,无Frey综合征;1例面神经损伤1个月后恢复;1例术后出现积液,加压包扎后痊愈。结论对于腮腺深叶良性肿瘤行保留浅叶腮腺深叶肿瘤切除术,术后面部畸形不明显,满足患者的美容要求,其他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5 5例中 ,男 2 5例 ,女30例 ,年龄 12~ 72岁 ,平均 41 5岁。病程最短 2月 ,最长 40年 ,平均 2年。肿瘤大小 :≤ 2cm者 6例 ,≤ 4cm 33例 ,≤6cm 15例 ,>6cm 1例。瘤体原发于腮腺浅叶 48例 ,深叶 7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耳前、耳后、耳垂下和下颌骨后皮下肿块。术后组织病理类型 :多型性腺瘤 38例 ,Warthin瘤 17例。2 治疗方法 :单纯肿瘤切除术 2 0例 ,肿瘤加腮腺浅叶切除术 2 8例 ,肿瘤加腮腺全切除术 7例。术中主动解剖面神经 35例 ,显微…  相似文献   

4.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术式的选择。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6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的6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分析内容包括病程、肿瘤大小、术式及切除范围、术后病理、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在60例肿瘤最大径小于4cm的患者中,44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16例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另外2例肿瘤大于4cm的患者行腮腺全切除术。随访中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肿瘤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示6例(10%)部分区域包膜不完整,28例(45%)细胞生长活跃,偶见核分裂象,部分区域包膜有浸润。2例(4.5%)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术侧暂时性面神经麻痹,16例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的患者无1例发生面神经麻痹,经统计学检验,上述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534)。8例(18%)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Frey综合征,2例(13%)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Frey综合征,经统计学检验,上述两组患者术后Frey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卡方检验,P=0.896)。2例行腮腺全切除术的患者均出现Frey综合征,62例中Frey综合征的总发生率为19.3%(12/62)。结论 对于肿瘤最大径小于4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是安全的,既可取得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相同的疗效,又可减少术后面神经麻痹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无注气内镜辅助下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注气内镜下利用超声刀逆行法行腮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切口取下颌角后下(第一切口)和耳垂后上(第二切口)两小切口各约2.0~2.5 cm,于颈皮瓣下分离建立手术空间和用小拉钩维持手术空间,使用高频超声刀采用面神经下颌缘支逆行解剖法切除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结果 18例肿瘤直径1.5~3.0 cm的腮腺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手术出血量10~20 ml,平均17 ml,手术时间20~90 min(平均110 min).术后1例出现暂时性轻微口角偏斜,1个月后恢复;1例发生涎腺积液,1个月后恢复.结论 无注气内镜下腮腺部分切除术创伤小,安全可行,术后美观效果好,可作为直径<3.0 cm的良性肿瘤的一种新术式供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6.
显微镜下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显微镜下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显微镜下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42例。该术式较传统术式改良之处主要有:全程显微镜下手术直观准确;切口改良、美容;腮腺嚼肌筋膜下翻瓣;解剖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和腮腺导管;只解剖暴露面神经的部分分支;包括肿瘤在内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术腔等。结果 42例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3例(7.1%),损伤均为暂时性;出现Frey综合征者1例(2.4%);发生涎瘘者0例;5例(11.9%)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耳垂和耳郭背部皮肤感觉减弱;术后局部凹陷不明显,患者对颜面部外观满意。术后随访1~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镜下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既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又可取得良好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副腮腺肿瘤的临床、影像、病理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并分析我院经治的8例副腮腺肿瘤病例资料。结果 多形性腺瘤5例,基底细胞腺瘤、多 形性腺瘤恶变(高分化非特异性腺癌)、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各1例。良性肿瘤病例的CT表现为肿块呈椭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恶性肿瘤病例的CT表现为肿块形状不规则、境界不清、密度欠均匀。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入路分别选择:1例面颊部直接切口,2例口内入路,5例标准腮腺肿瘤切除入路,鳞状细胞癌病例同时行选择性颈清扫术。2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以放疗。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5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副腮腺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彻底切除是首选治疗,入路宜选用标准腮腺切除切口,恶性肿瘤术后辅以放疗,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切除的可行性手术方式。方法对我院及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60例经病理诊断的腮腺混合瘤患者行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分析。58例肿瘤最大直径小于4 cm患者行肿瘤及周围部分腮腺切除术;对2例最大直径超过4 cm的肿瘤患者行腮腺全切除术。结果术后均未发生永久性面神经麻痹。3例(5%)术后出现术侧暂时性面神经麻痹,3例(5%)出现腮腺瘘,10例出现耳颞神经综合征(Frey综合征),经对症等治疗后均治愈,无1例复发。结论对经术中快速石蜡切片提示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且直径≤4 cm者可行腮腺部分切除术是安全的,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直径〉4 cm则行腮腺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功能性手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从手术切口、耳大神经保留、区域性面神经解剖、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和凹陷性畸形整复等多个方面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和综合应用.回顾分析21例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功能、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无明显凹陷畸形,保留耳大神经者耳周感觉异常区域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手术方式、手术范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1997~2003年间面神经解剖行腮腺肿瘤切除术57例(腮腺浅叶切除术51例,全腮腺切除术6例,1例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加放疗4例)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腮腺浅叶切除术51例中,并发暂时性面瘫5例,持续性面瘫1例,全腮腺切除6例中,并发暂时性面瘫2例,持续性面瘫2例,无腮腺瘘及Frey综合征,随访6月~7年无复发。结论腮腺良性肿瘤应施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恶性肿瘤在面神经尚未累及时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广泛切除,术后辅以放疗,可以减少肿瘤复发和面瘫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不同切除方式及其远期疗效,手术并发症的评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2006年手术治疗腮腺肿瘤患者病历资料75例.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分别采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全切除,全腮腺切除.术后随访5~10年.结果 采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者术后瘢痕、面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耳垂麻木的发生及腮腺功能均优于浅叶全切及腮腺全切除术.3种手术方式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对于界限清楚,直径小于2.0cm的浅叶良性肿瘤,应尽量采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传统术式比较,探讨功能性手术在腮腺尾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72例腮腺尾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术式组(38例)保留面神经,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功能性术式组(34例)行C形切口,保留面神经及耳大神经,行肿瘤及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酌情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所有患者术后随访0.5-5年,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复发、涎漏、口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术后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耳廓区麻木感、面部凹陷畸形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尾叶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少,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二次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003~2009年收治入院的6例腮腺混合瘤初次复发应用区域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再次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2~8年。结果 6例患者均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其中1例行腮腺浅叶加部分腮腺深叶切除,1例行区域性腮腺浅叶加区域性腮腺深叶切除术,4例采用区域性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前2例有术后暂时性面瘫,3月内均恢复;前1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Frey综合征。结论腮腺混合瘤二次手术,瘤体2~4 cm大小的患者,区域性切除术仍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联合术中冰冻活检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联合术中冰冻活检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126例(A组)及传统腮腺全切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100例(B组)的临床数据,比较两组病例近期及远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并分析、讨论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的方法优势及注意事项。结果 短期并发症(感觉减退发生率、短暂性面神经乏力发生率、感觉减退发生率、Frey综合征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低度恶性黏液表皮样癌,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其余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年,未见复发。结论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的优点,同时并不增加肿瘤复发率,联合术中冰冻活检可以避免术中漏诊恶性肿瘤,值得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1964至1989年,作者观察腮腺肿大289例,其中腮腺良性肿瘤184例。治疗:98例腮腺混合瘤及67例腮腺Warthin氏瘤行肿瘤剥除术;15例腮腺混合瘤及4例Warthin氏瘤行腮腺全切除。结果:随访发现腮腺全切除19例中6例复发,计腮腺混合瘤5例,Warthin氏瘤1例。14例发生Frey氏综合征;肿瘤剥除术后无复发。本组仅1例肿瘤为多中心性。作者认为,大多数腮腺良性肿瘤宜行单纯肿瘤剥除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不比腮腺全切除者高。下列情况则宜行腮腺全切除:①肿瘤直径超过4~5 c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切除腮腺肿瘤的更隐蔽的改良美容切口。方法对2008~2012年入住本专科的17例腮腺浅叶肿瘤行改良美容切口,并在鼻内镜辅助下切除肿瘤的方法。结果17例腮腺浅叶肿瘤均一次性完成手术,伤口一期愈合,暂时性面神经分支损伤6例,包括下颌缘支4例,颧支2例,损伤面神经分支于3~6个月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该改良美容切口位置更隐蔽,切口更短,无颈部瘢痕,具有较理想的美容效果,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改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118例,术式改良包括切口改良,腮腺嚼肌筋膜深面翻瓣,保留腮腺导管,解剖并保护耳大神经,术区负压引流等.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11例(9.2%),损伤均为暂时性,在术后3个月内全部恢复正常;涎瘘及积液5例(4.2%),经加压包扎后消失.术后采用微量碘淀粉试验(Minor试验)检查了14例患者的面部腮腺区出汗情况(Frey综合征),仅1例(7.1%)患者手术区域皮肤颜色与对照侧有轻微的改变.37例(31.4%)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耳垂麻木,除5例术中切断耳大神经外,其余病例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对118例患者术后随访2~5年(其中83例行超声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均可见导管口有不同程度清亮液体溢出.术后局部凹陷不明显,患者满意.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改良不仅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保留了残余腺体的分泌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实施面神经解剖加腮腺浅叶部分(或腮腺浅叶)切除术35例,观察该入路的术野暴露、美观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术野暴露良好,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面神经下颌缘支暂时性麻痹5例(14.3%),暂时性耳垂麻木6例(17.1%),均在1~3个月后缓解;无涎瘘;术后3个月患者平均客观美容满意度评分8.5分,所有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随访24~60个月(中位随访期:4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应用于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野暴露良好、切口相对隐蔽、术后美容效果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腮腺手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腮腺肿瘤切除手术方法 ,易出现腮腺区凹陷畸形、面部瘢痕、味觉出汗综合征 (Frey综合征 )及涎漏等并发症。我们从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8月对 16例腮腺肿瘤患者采用改良的腮腺切除术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16例 ,其中男 7例 ,女 9例 ;年龄 2 6~ 6 4岁 ,平均 4 2岁。左侧 10例 ,右侧 6例。 16例中多形性腺瘤 9例 ,肌上皮瘤 2例 ,腮腺腺瘤 3例 ,黏液表皮样癌 1例 ,腮腺深叶血管瘤 1例。1.2 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 ,头偏向健侧 ,颈神经丛阻滞加局部麻醉。皮肤切口自耳轮脚根部沿耳屏游离…  相似文献   

20.
腮腺肿瘤患者术前评估包括以下几点 :①肿瘤是良性、低度恶性还是高度恶性 ;②肿瘤是否累及面神经 ,患者是否需要神经转移 ;③肿瘤是否累及腮腺深叶 ,与颈动脉关系如何 ;④颈清扫是否必要。最有效最经济的评估方法是病史和体格检查 ,据此 90 %的患者可以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腮腺浅叶切除术和术中冰冻切片 ,如有必要可行深叶切除。术中冰冻切片对明确肿瘤为良性、低度恶性还是高度恶性的正确性约为 93%。良性肿瘤和安全切缘足够的低度恶性肿瘤可行腮腺浅叶切除 ,而高度恶性肿瘤或安全切缘不足则需行腮腺深叶切除。细针穿刺、CT、MRI和超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