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目的:探究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就诊的ACL重建术后12周的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7~44(29.10±8.60)岁;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17~45(30.95±9.11)岁;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周(训练前)、术后16周(训练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伸峰力矩和屈峰力矩。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6(3.30±1.42)个月。训练前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伸峰力矩和屈峰力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伸峰力矩和屈峰力矩均较训练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伸峰力矩和屈峰力矩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等速肌力训练能更好地促进ACL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增强肌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两种康复方案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本体感觉的恢复程度.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期间接受ACL重建术的50例ACL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时间段康复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普通康复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27.4±3.3)岁;术后患者在支具保护下行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等.本体感觉康复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26.4±3.6)岁;术后患者行无支具膝关节伸屈锻炼、变异适应性练习、动态平衡性练习及经皮电神经刺激等.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定患者的本体感觉,并用差值百分比[=(术前本体感觉-术后本体感觉)/术后本体感觉×100%]表示患膝本体感觉的恢复程度.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 ~ 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屈膝15°、45°和75°时本体感觉恢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本体感觉康复组患者屈膝15°、45°和75°时本体感觉恢复程度均优于普通康复组(术后12个月本体感觉恢复程度平均分别为-50.2% ±13.3% vs.-27.5%±7.7%、-64.3% ±16.9% vs.-38.4%±7.6%、-60.3%±14.1% vs.-35.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变异适应性练习、辅以动态平衡性练习及经皮电神经刺激的康复方案有利于患者在静态、匀速动态、变异动态中重建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对膝关节ACL重建术后患者的本体感觉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使用异体肌腱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和标准ACL重建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前瞻性地将2008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ACL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保留残端的ACL重建术(保残组,45例)和切除残端的ACL重建术(对照组,45例),移植物均使用4股异体肌腱.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IKDC分级、稳定性检查(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KT-1000 测量)、滑膜覆盖情况及本体感觉测试结果.结果 保残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9例和41例患者完成至少2年(平均25.7个月)的随访.保残组和对照组患者Lysholm评分分别为(96.0±6.0)分和(93.0±7.5)分,分别有97.4% (38/39)和97.6% (40/41)的患者评为IKDCA级或B级、97.4% (38/39)和97.6%(40/41)的患者Lachman试验阴性、94.9% (37/39)和87.8% (36/41)的患者轴移试验阴性、KT-1000侧-侧差值分别为(1.6±1.7) mm和(1.8±1.8) mm、滑膜覆盖分型为A或B的分别有71.4% (20/28)和70.4% (19/27)、关节位置觉侧-侧差值分别为3.6°±1.8°和3.9°±2.2°,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残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与Lysholm评分、KT-1000侧-侧差值、移植物滑膜覆盖情况和关节位置觉侧-侧差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使用异体肌腱时,保留残端重建ACL与标准的ACL重建术相比,对膝关节术后稳定性、移植物滑膜覆盖及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等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等速肌力锻炼系统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员进行康复训练,通过测量肌肉力量评估等速肌力训练对运动员术后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需行重建手术的30例运动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16~2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6.5个月。随机分成训练组15例(等速训练患侧肌力)和对照组15例(常规康复训练)并分别进行功能训练,在术后第12、24周进行肌力测试。结果术后12周、24周训练组在60°/s、120°/s测试屈肌及伸肌峰力矩值都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康复力量训练对运动员ACL重建术后肌肉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方案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重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南京市第一医院于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ACL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时间段的康复训练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分别进行本体感觉康复训练与普通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与1年的屈膝15°、45°、75°等的本体感觉恢复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1年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平衡性、经皮电神经刺激以及变异适应性等康复训练方案,有利于关节镜下ACL重建患者本体感觉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接触性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初次重建术后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连续收治并随访2年以上的非接触性ACL损伤而行ACL初次重建的患者178例。随访2年内25例患者出现MRI证实的ACL移植物完全断裂或轴移试验阳性或KT-1000侧侧差值超过5 mm或MRI上静态胫骨前移超过5 mm判定为术后失效,纳入术后失效组;按照1∶2的比例匹配术后2年内未失效者50例,纳入术后未失效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患侧分布、半月板损伤侧分布、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麻醉下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随访时间、术前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上胫骨平台后倾角及胫骨前移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CL损伤初次重建术后失效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失效组的胫骨平台后倾角为17.21°±2.20°,大于术后未失效组的14.36°±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5,P<0.001);术后失效组的术前胫骨前移为(8.29±3.42)mm,大于术后未失效组的(4.09±3.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4,P<0.001)。两组性别、年龄、BMI、患侧分布、半月板损伤侧分布、受伤至手术时间、麻醉下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分度、随访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胫骨平台后倾角≥17°是ACL术后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2,P=0.002),胫骨前移≥6 mm是ACL术后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9.91,P=0.006);而性别、年龄、BMI、半月板是否损伤、轴移试验分度、KT-1000侧侧差值与术后失效无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上胫骨平台后倾角≥17°和胫骨前移≥6 mm可增加ACL损伤初次重建术后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264-2268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本体感觉下降以及ACL重建术后本体感觉有所恢复已经得到大多数研究的证实。然而ACL重建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的程度及快慢报道不一,而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缺少文献系统分析ACL重建本体感觉恢复影响因素。本文具体分析了损伤病程、合并损伤、保残重建、单双束重建、移植物来源以及康复方案等因素对ACL重建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股骨侧应用固定袢与可调节钛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20-05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49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其中24例股骨侧采用固定袢装置固定(EB组),25例股骨侧采用可调节钛板装置固定(RL组)。比较2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KT-1000关节测量仪测量的患侧胫骨前移距离、双膝胫骨前移距离差值。结果 49例均获得至少2年的随访,随访时间(26±2)个月。术后6个月时2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患侧胫骨前移距离、双膝胫骨前移距离差值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EB组的Lysholm评分比RL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IKDC评分、患侧胫骨前移距离、双膝胫骨前移距离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时RL组的双膝胫骨前移距离差值比EB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IKDC评分、Lysholm评分、患侧胫骨前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股四头肌肌力对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影响。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3年8月前十字韧带断裂重建术后1年以上行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76例,男51例,女25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时患者年龄16~44岁,平均27.6岁。取内固定术前行双侧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速肌力测试,取内固定的同时行二次关节镜检查,观察髌骨和滑车软骨损伤情况,分析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分级的关系。结果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至二次关节镜检查的时间为12~51个月,平均25.3个月。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34例患者(45%)患侧与健侧股四头肌肌力比值≤80%,17例患者(22%)患侧与健侧腘绳肌肌力比值≤80%。将患者分为患侧与健侧股四头肌肌力比值>80%组(42例)与肌力比值≤80%组(34例)。两组分别有9例(21%)和16例(47%)出现术后髌骨软骨损伤分级增加,髌骨软骨损伤加重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髌骨软骨损伤分级平均增加0.10和0.68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分别有11例(26%)和11例(32%)出现术后滑车软骨损伤分级增加,滑车软骨损伤加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滑车软骨损伤分级平均增加0.55和0.71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到健侧的80%以上,可明显减少髌骨软骨损伤的发生和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本体感觉训练配合康复路径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我院96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患者,年龄(39±4)岁,男66例(68.75%),女30例(31.25%)。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常规组(n=48)、联合组(n=48),分别采取常规康复和康复路径+强化本体感觉方法训练8周。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及训练前后患膝关节位置(中间段、伸展段、屈曲段)重现偏差、运动控制能力、步行功能、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 结果9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11±0.68)个月。(1)训练8周后联合组伸展段、中间段、屈曲段患膝关节位置重现偏差(4.02±1.15、4.05±0.89、4.11±0.94)低于常规组(4.61±1.20、4.72±0.93、4.78±0.87),VL、RF、VM的RMS(75.61±5.62、80.52±6.71、74.48±5.12)高于常规组(67.79±6.17、74.12±5.94、68.95±5.56)(P<0.05);(2)训练8周后联合组运动控制能力、步行功能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3)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33%与常规组4.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化本体感觉训练配合康复路径可改善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患者表面肌电图,缓解疼痛,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自体及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本体感觉恢复情况,探讨两种移植物对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行ACL重建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自体肌腱重建(自体组),20例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异体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膝关节活动度、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均采用单束重建方法,ACL止点残迹保留在胫骨或股骨髁间窝残端。术后随访测量膝关节活动度,行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采用双膝关节被动角度再生试验评定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关节腔内积血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自体组患侧膝关节在30、60、90°位时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组患侧膝关节在30°位时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0、90°位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侧膝关节在30、60、90°位时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侧膝关节在30°位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90°位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侧膝关节在30、60、90°位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肌腱重建ACL术后膝关节的本体感觉恢复早于同种异体肌腱。  相似文献   

12.
丁明  上官磊  王迎春  张楠  王湘淳  张春礼  徐虎  廖炳辉 《骨科》2024,15(2):115-118,124
目的 评估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中应用膝关节周围和关节腔注射鸡尾酒治疗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其对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113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鸡尾酒组。对照组在ACL重建术后、缝合切口之前在膝关节切口局部及关节腔注射75%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L+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鸡尾酒组在ACL重建术后、缝合切口之前注射鸡尾酒配方。术后定期随访,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估病人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估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最终各有50例入组。鸡尾酒组术后引流量为(54.40±20.11) mL,低于对照组的(74.40±18.53) mL;术后第1日、第3日的NRS评分分别为(1.74±0.69)分、(1.16±0.3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87.44±2.34)分,高于对照组的(83.72±2.58)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L重建术中使用鸡尾酒镇痛方法,能有效减轻患肢术后疼痛,且有助于患肢早期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3.
自体腘绳肌腱鞘内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孙斌峰  董燚  陈疾忤  吕建元  顾晓娟 《中国骨伤》2011,24(12):1013-1015
目的:观察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手术中,保留原ACL胫骨残端的鞘内重建方法,对术后2年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江苏省昆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ACL损伤病例中,经关节镜下证实ACL胫骨端韧带残端保留1/3以上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28.2岁(18~42岁);从第1次受伤到术前平均6.8个月(1~18个月)。取自体腘绳肌腱(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分别对折后编织成移植物备用。保留ACL胫骨残端,制备股骨和胫骨隧道后,将移植物经ACL残端纤维束内引入骨隧道,ACL残端呈鞘状包绕移植物。股骨端Rigidfix固定,胫骨端Intrafix固定。记录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以评价膝关节功能;同时评价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并通过再成角试验评估患膝本体感觉功能。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15~24个月,平均17.3个月,术后无滑膜炎、韧带再断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术前和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分别为(49.43±2.85)分和(91.56±4.60)分(P〈0.05)。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在屈膝15°、30°、45°位置的再成角试验,患侧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原有残端的ACL重建术,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并有利于本体感觉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傅利锋  胡劲涛  王政  陈鑫 《中国骨伤》2017,30(8):721-725
目的:观察半月板成形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符合纳入标准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成形组。对照组30例,为半月板完整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男24例,女6例;年龄22~43岁;左侧17例,右侧13例;随访时间12~19个月。成形组34例,为接受半月板成形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男27例,女7例;年龄23~42岁;左侧22例,右侧12例;随访时间12~20个月。观测术前患侧胫骨前移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末次随访时健侧和患侧胫骨前移度、主动本体感觉和膝关节功能评分。胫骨前移度采用KT-1000测量,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量表和KOOS量表评估,主动本体感觉测量膝关节重复30°、45°、60°的3个角度的误差。结果:对照组术后患侧胫骨前移度(1.4±0.2)mm,低于成形组的(2.2±0.4)mm(P0.05)。对照组和成形组术后膝关节Lysholm总分分别为93.7±2.7和92.3±3.0,均较术前的52.8±3.9和51.6±5.1提高(P0.05),但术后对照组Lysholm总分与成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KOOS量表的评分中,对照组术后症状、疼痛、日常生活、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分别为90.7±5.5、93.2±4.3、96.8±2.2、90.9±5.3和91.8±4.5,高于术前的72.7±6.0、70.6±7.3、72.5±7.4、52.8±5.4和36.2±6.5(P0.05);成形组术后症状、疼痛、日常生活、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分别为88.9±5.8、92.6±3.5、96.5±2.1、89.3±7.2和90.6±4.1,高于治疗前的71.9±5.1、71.2±7.1、71.3±6.2、53.1±6.1和35.6±4.7(P0.05),对照组术后KOOS量表各项评分与成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健侧主动本体感觉误差为(12.2±3.4)°,与成形组健侧的(12.8±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侧主动本体感觉误差为(13.5±3.7)°,小于成形组患侧的(17.1±4.2)°(P0.05);对照组患侧主动本体感觉误差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成形组患侧主动本体感觉误差明显大于健侧(P0.05)。结论:半月板成形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短期内膝关节功能无显著影响,但膝关节本体感觉及稳定性减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法松解联合关节腔注射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性手法松解患者59例,根据是否行关节腔注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7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手法松解,观察组患者先行关节腔内注射,再行手法松解。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8周主动关节活动度(ROM)、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同时记录治疗时患者疼痛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和8周ROM、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时、治疗后2 w、4 w和8 w患膝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手法松解联合关节腔注射可减轻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机制,比较传统与计算机辅助下ACL重建术后关节退变风险,以评估疗效。方法将20例ACL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ACL重建治疗(观察A组,10例)与计算机辅助下ACL重建治疗(观察B组,10例),同时纳入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利用有限元法计算比较3组膝关节在350 N轴向载荷下屈曲0°、30°、90°时膝关节内外侧间室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膝关节屈曲0°时,股骨内髁最大应力观察A组均大于对照组、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屈曲30°时,内侧胫骨平台软骨、股骨内外髁软骨、内外侧半月板最大应力观察A组均大于对照组、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屈曲90°时,内外侧胫骨平台软骨、内外侧半月板最大应力观察A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膝关节应力观察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计算机辅助下ACL重建术可恢复半月板及软骨的生物力学特性,降低患者术后关节损伤及退变概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0):1858-1861
[目的]研究基于移动互联和生物传感技术的骨科康复产品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康复组术后出院由康复科医生通过骨科康复产品指导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出院仅给予康复计划及指导。每两周门诊复查,至术后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KT-1000值、Lysholm评分与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及膝关节本体感觉评定。[结果]术后1个月康复组患者主动关节活动度差值(15.99±2.03)、KT-1 000值(0.86±0.21)和本体感觉运动位置觉差值(0.50±0.19)均低于对照组,IKDC评分(54.75±6.01)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Ρ<0.05),而Lysholm评分和被动关节活动度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术后3个月康复组患者主动关节活动度差值(7.59±1.43)、被动关节活动度(7.54±1.71)、KT-1000值(1.43±0.27)和本体感觉运动位置觉差值(0.20±0.09)均低于对照组,IKDC评分(66.26±4.85)和Lysholm评分(1.43±0.27)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通过基于移动互联和生物传感技术的骨科康复产品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本体感觉的恢复,从而大大增加康复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进行规范康复训练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自2019-09—2021-06拟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48例前交叉韧带断裂,观察组26例术前进行规范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对照组22例术前未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大腿肌肉萎缩指数、膝关节力量测试结果、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 48例均获得至少3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前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大腿肌肉萎缩指数、伸膝峰力矩值、相对峰力矩值、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峰力矩比值、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进行包括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在内的规范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术后3个月内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大腿肌肉肌力、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保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与常规ACL重建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行ACL重建术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和术中镜下所见ACL残端存留情况,25例采用ACL重建联合带线锚钉紧缩缝合韧带残端(保残组);26例因残端质量差,仅行常规ACL重建(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 5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保残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P<0.05),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3.35±1.18)个月,保残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轴移试验和Lachman试验显著改善(P<0.05);Lysholm评分、IKDC 2000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但膝关节被动角度再生试验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3个月,保残组Lysholm评分、IKDC 2000评分和膝关节被动角度再生试验均显著优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20.
汪祝莎  王华 《骨科》2018,9(3):197-200
目的 探讨标准化康复视频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术后病人功能锻炼中的指导效果。方法 以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于我科就诊的130例ACL重建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病人,术后应用我科制作的标准化视频指导康复;对照组68例病人,术后按照传统的方法,提供书面康复训练计划指导病人康复,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及康复知识熟练掌握率、术后锻炼依从率、住院满意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康复知识熟练掌握率、术后锻炼依从率、住院满意率分别为95.1%、95.1%、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7%、61.7%、79.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6.8±1.8) d,较对照组的(9.2±2.3) d显著下降;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为(90.2±3.5)分,较对照组的(70.8±2.8)分显著升高。上述指标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使用标准化康复视频指导ACL重建术后病人功能锻炼能显著提高病人对于康复知识的熟练程度及康复锻炼依从性,有利于提升住院满意度,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快速恢复病人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