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93患者随机分成r-SK组48例和UK组45例,均给常规治疗,r-SK组,r-SK150万单位+5%葡萄糖100 mL;UK组,UK150万单位+5%葡萄糖100 mL,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及5周病死率。结果 r-SK组总再通率81.25%,6 h内再通率为86.49%,与UK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出血、心律失常、过敏、低血压及5周后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K较UK的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高,药效较好,也具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的特点,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注射用瑞替普酶( r-PA)与注射用尿激酶( UK)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一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r-PA组(24例)与UK组(26例)。r-PA组患者予以r-PA溶栓治疗,UK组患者予以UK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情况(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PA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UK组,出血发生率低于U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U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A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于UK,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出血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8月我院住院 AMI 患者69例,随机分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γt-pA 组)34例与尿激酶组(UK 组)35例。分别采用γt-pA 及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结果γt-pA 组总再通率67.6%(23/34),优于 UK 组的48.6%(1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γt-pA 组住院4周病死率3例(8.8%)低于 UK 组的5例(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均为牙龈轻度出血或消化道小量出血,未见脑出血等重大不良反应事件。γt-pA 组2例(5.9%);UK 组4例(11.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γt-pA 治疗 AMI 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少,溶栓疗效优于 UK,适合作为基层医院 AMI 溶栓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应用青岛国大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r-S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判断冠状动脉的再通率。结果①42例AMI患者冠脉再通35例,再通率83.3%。其中发病〈6h溶栓再通率85.7%、发病6~18h溶栓再通率42.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②≤65岁患者的再通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65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K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提倡临床应用。对于〉65岁患者如无禁忌证,也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国产链激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发病12h以内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各33例.分别给予链激酶150万U或尿激酶150万U溶于5%葡萄糖100ml,于30~60min(尿激酶为30min)静脉滴注,观察梗死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及出血并发症等.结果试验药物(链激酶)组中,33例血管再通率为81.82%与对照药物(尿激酶)组血管再通率60.6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发生率链激酶组为6%,尿激酶组为9%(P>0.05),两组均未发生过敏性休克;低血压发生率两组均为6%(P>0.05);消化道出血链激酶组发生率为9%,尿激酶组为12%(P>0.05),皮肤粘膜出血链激酶组发生率为6%,尿激酶组为9%(P>0.05).结论链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过敏反应及出血发生率低,程度轻,血管再通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42例,为UK溶栓观察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66.7%,常规对照组为15.8%,UK溶栓观察组4周病死率为4.8%,常规对照组为1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观察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6%,未溶栓对照组为5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价格低廉,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42例,为UK溶栓观察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66.7%,常规对照组为15.8%,UK溶栓观察组4周病死率为4.8%,常规对照组为1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观察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6%,未溶栓对照组为5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价格低廉,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1例AMI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A发病3h内(含3h)予UK100万U+N.S100ml,20min内静滴完毕;治疗组B发病3~6h内(含6h)予UK150万U+N.S100ml,30min内静滴完毕;治疗组C发病6~12h内,予UK150万U+N,S100ml,30min内静滴完毕。对照组:未应用UK溶栓治疗。二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冠脉再通率、心功能改善率及死亡率分别为52.44%、91.4%及4.88%,较对照组的7.69%、66.67%及20.51%,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组不同溶栓时间上述指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方便安全,且愈早愈好,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最佳再灌注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瑞替普酶(r-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2005年以来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尿激酶治疗组40例,瑞替普酶治疗组38例,观察溶栓再通时间、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r-PA组<6h组再通率88.9%,6~12h组再通率为72.7%;UK治疗组<6h组再通率为65.5%,6~12h组再通率为4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平均住院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PA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效果优于UK,而其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UK相当,且r-PA具有给药方便的优点,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2例老年人AMI患给予UK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再通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结果:溶栓再通率为72.7%,较再通率较非溶栓组高(P<0.05),不良反应没有增加。结论:UK溶栓治疗AMI疗效较,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孕二烯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复方孕二烯酮(A组)43例,去氧孕烯炔雌醇(B组)43例,两组患者于流血期分别口服复方孕二烯酮片与去氧孕烯炔雌醇2次·d^-1,1片·次^-1,待血止后再连续服药20d,停药。于月经来潮第5天起,再分别口服复方孕二烯酮片与去氧孕烯炔雌醇,1次·d^-1,1片·次^-1,连服21d,停药。服药3个周期为1疗程。结果两组患者均在服药72h内阴道流血停止,继续服药,无突破性出血。在减量后的周期中,A组突破性出血2例(4.65%),B组突破性出血4例(9.30%),高于A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A组41例(95.35%),B组39例(90.70%)服药期间月经均规律。其它不良反应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孕二烯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围绝经期功血治疗,疗效相似,止血效果确切,月经周期控制均良好,简便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2.
张志革 《首都医药》2012,(14):42-44
目的探讨血清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在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患者为病例组,月经稀发者为对照组,对子宫内膜进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激素水平。结果 VEGF在病例组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例组中血清睾酮比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无排卵性功血患者的异常出血与子宫内膜中VEGF表达失衡引起子宫内膜微环境的改变有关,而且睾酮升高与功血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商品名:毓婷)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我院妇科门诊诊断为同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患者56例,用炔诺酮(妇康片)口服治疗效果不理想者36例,改用毓婷口服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止血时问,停药后1个月、3个月随访观察月经量、月经周期变化;并对用药前后Hb、ALT、AST、BUN、CRE进行监测。结果毓婷口服6小时内迅速止血率为69.44%,24-48小时内止血率为30.56%,停药后1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1.66%,3个月有效率为72.22%,用药前与用药3个月后Hb、ALT、AST、BUN、CRE结果比较,Hb明显上升,用药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ALT、AST、BUN、CRE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毓婷治疗功血近期效果较好,止血效果明显,用药期间副作用少,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发生率逐年升高,表现为入睡难、中途觉醒多和早醒等,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临床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该文就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妇女承受的生理、心理、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致使部分女性提早进入围绝经期,出现较为严重的围绝经期焦虑症。围绝经期焦虑症患病率较高,诊断率和治疗率均很低,临床更易误诊为器质性疾病,严重影响妇女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因此,大力发展社区心理治疗,主动与区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形成心理疾病防控网络,可更好地提高妇女在围绝经期的社会功能,促进社区妇女健康,推动社区围绝经期焦虑症心理治疗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脂水平及糖耐量异常(IGT)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250名,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斑块组、无斑块组(即对照组),各组分别检测血脂及糖耐量试验,然后分析两组与血脂水平及糖耐量异常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为24.8%。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血压,体质量指数、血脂水平及糖耐量异常发生率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围绝经期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中血脂升高和糖耐量异常可能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药学学报(英文版)》2023,13(7):2955-2962
Deubiquitinating enzymes (DUBs) or deubiquitinases facilitate the escape of multiple proteins from ubiquitin‒proteasome degradation and are critical for regulating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in vivo. Therefore, dissect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DUB recognition is needed to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drugs related to DUB signaling pathways. To data, extensive studies on the ubiquitin chain specificity of DUBs have been reported, but substrate protein recognition is still not clearly understood. As a breakthrough, the scaffolding role may be significant to substrate protein selectivity. From this perspective, we systematically characterized the scaffolding proteins and complexes contributing to DUB substrate selectivity. Furthermore, we proposed a deubiquitination complex platform (DCP) as a potentially generic mechanism for DUB substrate recognition based on known examples, which might fill the gap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DUB substrate specificity.  相似文献   

18.
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围绝经期功血86例患者于月经期放置曼月乐,观察放置前与放置后第3、6、12个月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放置曼月乐3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由(12.5±4.8)mm下降至(7.8±2.6)mm,12个月进一步下降至(5.3±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血红蛋白从(85±13)g/L上升至(98±11)g/L,12个月后上升至正常水平(116±1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放置前及放置后12个月变化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后12个月后血清雌二醇明显下降,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显著,对血脂水平和卵巢功能影响很小,是围绝经功血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MMP-9及TIMP-1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弓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584-158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MMP-9及TIMP-1mRNA的表达量。结果:功血复杂性、单纯性增生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二者TIMP-1mRNA的表达量则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MMP-9和TIMP-1的变化证实了子宫内膜局部微环境的改变与功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妈富隆在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病的有效性及控制周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在我院门诊妇科诊断为子宫功能性出血病近围绝经期的112例病人在诊刮术后或是经妇康片急性止血后予妈富隆治疗。控制周期3个月后停药随访半年,同法选择同期病例的122例为对照组予妇康片加倍美力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病有效率96.1%,对照组为79.5%,在控制周期上,两组周期相似,经期28天左右,经期4~5天,量少为主,突破性出血实验组占3.6%,对照组占20.4%,点滴出血实验组为1.8%,对照组为15.6%,两组间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妈富隆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病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和周期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