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荨麻疹是以风团和瘙痒以及伴或者不伴血管性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皮肤病。国内外指南将反复发作超过6周的荨麻疹划归为慢性荨麻疹,根据诱发因素不同又分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和可诱导性荨麻疹。目前非常缺乏老年人群体中慢性荨麻疹的研究。老年人独特的生理机能变化、常伴发系统疾病和服用大量药物等,使得老年性慢性荨麻疹不但临床表现更为复杂,且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更应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
以感染诱发的急性荨麻疹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叙述了以感染诱发的急性荨麻疹85例的性别、年龄,伴随的感染性疾病和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并作讨论。  相似文献   

3.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感染是引发急性或慢性荨麻疹可能的常见病因之一,但各类感染在荨麻疹起病过程中的确切作用及机制仍有争议。本文就荨麻疹与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诱导性荨麻疹激发试验阳性率及分布情况,探讨其在慢性荨麻疹病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荨麻疹专科就诊的患者中,筛选127例临床可疑的诱导性荨麻疹患者行6项诱导性荨麻疹激发试验,包括迟发压力性荨麻疹激发试验、皮肤划痕试验、振动性血管性水肿激发试验、冰块激发试验、热接触性荨麻疹激发试验和水激发试验。不同性别患者间激发试验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27例临床可疑诱导性荨麻疹患者中,1种及以上诱导性荨麻疹激发试验阳性者106例,占83.46%;皮肤划痕试验阳性率最高,达79.53%(101例),其次为热接触性荨麻疹激发试验(22.05%,28例)及冰块激发试验(9.45%,12例)。女性患者热接触性荨麻疹激发试验的阳性率[30.14%(22/73)]高于男性患者[11.11%(6/54)],χ^2 = 4.301,P 〈 0.05。迟发压力性荨麻疹激发试验、振动性血管性水肿激发试验、水激发试验阳性的患者皮肤划痕试验均阳性;12例冰块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中,11例皮肤划痕试验阳性;28例热接触性荨麻疹激发试验阳性的患者中,26例皮肤划痕试验阳性。两种非皮肤划痕诱导性荨麻疹激发试验同时阳性的患者占 ≥ 1种非皮肤划痕试验阳性例数的比例达18.75%(9/48)。结论 诱导性荨麻疹激发试验对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治疗棘手。机体内存在的慢性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参与了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发展,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能够缓解部分患者的症状,关于两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较多,但结果尚存争议。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1岁,阴茎菜花样增生伴溃疡7年,加重半年伴消瘦乏力。患者自幼包茎,7年前发现龟头上出现红斑、丘疹,无自觉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局部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ler pylori,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取62例慢性荨麻疹患的胃液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P,并以35例健康体检作为对照。对慢性荨麻疹组和健康对照组所测得的HP阳性用三联疗法予以治疗后6周复查HP,比较两组的转阴率。对HP检测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亦进行了HP的三联疗法治疗后HP转阴患的荨麻疹变化情况与同为慢性荨麻疹HP阳性患单用维生素。治疗1周后对荨麻疹发疹的影响的疗效对比。结果:慢性荨麻疹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慢性荨麻疹组与健康对照组经三联疗法治疗HP后其转阴率无明显差异,用三联疗法使慢性荨麻疹组HP转阴后的荨麻疹发病情况与同为慢性荨麻疹HP阳性患单用维生素C治疗1周后对荨麻疹发病情况的疗效对比显示,两组间疗效无显性差异。结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之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ium Pylori,HP)感染在慢性荨麻疹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技术检测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抗HP抗体。对血清抗HP抗体阳性患者应用息斯敏治疗外,均应用H2受体拮抗剂加铋剂及2种抗生素治疗;对抗HP抗体阴性患者单纯口服息斯敏。结果: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有45例患者血清抗HP抗体阳性,阳性率75%。治愈34例(75.56%);显效4例(8.89%);有效5例(11.11%);无效2例(4.44%),总有效率:84.45%)。而15例抗}伊抗体阴性患者,显效3例(20%);有效4例(26.67%);无效8例(53.33%)。结论:对于久治不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建议检测血清抗HP抗体,若血清抗HP抗体阳性在给予抗组织胺药的同时,应加用抗HP感染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病因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消化道幽门螺杆菌(Helieobacter pylori,IIP)感染可能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但研究结果尚存争议[㈦]。本研究通过检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HP-IgG抗体并比较两组阳性率,以探讨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以及感染HP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本文采用抗组胺药联合抗HP药物治疗感染HP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性荨麻疹(acute urticaria,AU)的诱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反应,以及其转归为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诊治的437例A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37例患者平均年龄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常规异常的急性荨麻疹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2009年3月-2012年4月诊治急性荨麻疹患者79例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并给予抗组胺药物,静脉滴注(静滴)维生素C3g及10%葡萄糖酸钙10 mL.考虑可能为细菌感染引起者,同时给予头孢曲松或左氧氟沙星抗生素或阿奇霉素静滴.考虑为病毒感染引起,给予病毒唑0.4g或喜炎平6~8 mL静滴或蒲地蓝消炎片口服.全身症状严重者,肌内注射或静滴地塞米松5~10mg.部分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胃溃疡病史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40~60 mL静滴.即在抗过敏治疗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病因及并发症采取不同的治疗.结果 79例急性荨麻疹患者中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数升高59例,占74.7%,白细胞总数减少20例占25.3%,淋巴细胞数升高15例,占19%,单核细胞数升高8例,占10.1%.可见感染因素引起的荨麻疹以细菌感染为主,少部分为病毒所致.肝功能异常7例.伴有并发症18例.治疗后3~10 d,症状控制痊愈.复查全血细胞趋于正常范围.部分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胃溃疡病史及肝功能异常患者在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加重,且症状较快缓解.治疗后1个月随访无复发.结论 中重度顽固急性荨麻疹伴血常规异常及发热等全身症状情况下,有可能为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根据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相应症状采用抗过敏联合抗感染治疗可以迅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2.
白癜风的自然病程分为进展期和稳定期,不同分期的治疗方法亦不同。随着对疗效评价要求的提高,临床上迫切需要可靠的评分方法对患者皮损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分为半客观评分和客观评分,半客观评分包括医生评估和患者自我评价。医生评估包括白癜风面积评分指数(vitiligo area scoring index, VASI)、白癜风欧洲工作组评分 (Vitiligo European Task Force Scoreassessment, VETFa)和白癜风范围评分 (vitiligo extent score,VES);患者自我评价包括.  相似文献   

13.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临床治疗难度大,我科自2005年11月以来,检测3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针对14种食物的IgG。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3岁,因全身红斑3d,水疱2d于2011年8月入院。3d前,患儿外出后全身出现红斑,伴瘙痒,无水疱、脓疱,未予重视。2d前,患者右侧胸肋部及右上臂内侧红斑基础上出现粟粒大小水疱,数小时后水疱扩大,最大2cmX4cm,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病毒感染,给予阿昔洛韦软膏外用,皮损无明显好转,遂至我院就诊,门诊以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我们研究了1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HP-IgG浓度、消化道症状及抗HP治疗的疗效,并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抗HP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显示,HP感染可能与某些慢性荨麻疹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亚临床感染(SPI)转归与局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进一步探讨SPI转归机制。方法对确诊的SPI患者进行:①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每月观察1次,以临床表现和醋酸白试验判定SPI三种转归结局:发展为典型CA,SPI持续存在、SPI消失,依次分为A组、B组、C组;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皮损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的T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的百分比,分析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与三种转归结局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SPI组CD_4^+细胞、CD_8^+细胞、CD_4^+/CD_8^+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I转归组中,A组与B组CD_4^+/CD_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CD_4^+/CD_8^+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I患者存在局部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强弱是决定SPI临床症状及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荨麻疹     
20121938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ECP,tIgE,SIgE检测及意义/赵俊芳(天津市中研院附院),李桂珍,赵宏丽…∥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1).-30~32.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48例荨麻疹患者及4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ECP和tIgE浓度,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SIgE的水平。结果:荨麻疹患者ECP和tIgE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患者治疗2个月后ECP水平明显下降(P<0.05);248例患者中,178例患者至少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71.77%),135例患者至  相似文献   

18.
荨麻疹     
  相似文献   

19.
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MG)可导致男女性生殖道疾病综合征,包括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不良妊娠后果等,是继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之后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并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性传播感染病原体。  相似文献   

20.
报告1例穴位埋线致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女,34岁。因躯干与四肢红斑、结节伴痒痛1个月余就诊。患者1个月前至非医疗机构行穴位埋线后埋线部位出现结节、脓肿,脓液抗酸染色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呈感染性肉芽肿改变,分枝杆菌培养阳性,DNA测序符合脓肿分枝杆菌,诊断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予以利福平、莫西沙星、克拉霉素抗感染治疗1年,脓肿消退遗留色素沉着和瘢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