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3.
目的探讨老年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肌力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与训练系统测试老年KOA患者膝关节肌力;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老年KOA患者BMD,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1)老年KOA患者主患侧伸膝肌群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均显著低于对侧。(2)老年KOA患者双侧膝关节肌力部分指标与BMD相关,在等长等速模式下,伸膝肌群峰力矩与髋关节以及L1-L4 BMD呈正相关;屈膝肌群峰力矩与股骨颈、髋关节以及L1-L4 BMD呈正相关。(3)老年KOA患者主患侧膝关节肌力部分指标与BMD有一定相关性,在等速模式下,屈膝肌群峰力矩以及相对峰力矩与主患侧髋关节以及股骨颈BMD呈正相关;在等长等速模式下,伸膝以及屈膝肌群峰力矩与L1-L4 BMD呈正相关。结论老年KOA患者膝关节肌力与骨密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加强膝关节肌力锻炼,特别要加强主患侧屈膝肌群肌力锻炼,可能会提高髋关节、股骨颈以及腰椎BMD,从而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3):248-251
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一种高致残性关节疾病,多见于65岁以上老年人,但已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和老年患者不同,年轻患者对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并不满意,且面临二次或多次手术翻修的风险。因此,更应当关注年轻患者的保膝治疗。保膝治疗旨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延缓或者阻止软骨退化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如有可能,再生受损的软骨。本文遵循个体化、阶梯化治疗的原则,对年轻KOA患者的保膝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8.
10.
我院自2000年3月~2003年12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10例老年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明显。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0例,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5岁;右膝7例,左膝3例。所有病例均为严重骨关节炎,病程在5~25年之间,其中,内翻畸形7例,范围在15°~20°,伸屈范围在80°~90°之间。X光照片显示膝关节间隙变窄,边缘增生硬化,骨赘形成。本组假体均为非限制性膝关节假体,保留后交叉韧带。2.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手术取膝前正中切口,经内侧髌旁入路,彻底切除髌上囊、滑膜、髌下脂肪垫及内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遵循阶梯性治疗理念,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保膝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KOA各阶段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KOA的治疗旨在减轻症状、延缓关节结构性改变、维持关节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保守治疗仍是早期KOA的首选治疗方法。关节镜手术可协助诊断和分级,并同期行关节内刺激物清理和软骨的有限修复。截骨术适用于下肢负重力线、关节线异常的KOA,能有效平衡膝关节负重应力,改善症状,缓解疾病进展。关节牵伸术治疗KOA能改善膝关节力学环境,一定程度修复缺损软骨,缓解症状。随着技术进步,近年来单髁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重新兴起,UKA属于真正的关节表面置换,是前内侧KOA患者保膝治疗的重要手段。结论目前KOA保膝治疗方法较多,主要针对患者病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选择。截骨术和UKA是临床应用最多且保膝成功率高的重要外科技术,但应注意恰当选择适应证,术者需积累足够临床经验,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国产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robot-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AT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以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拟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TKA组和RATKA组,每组9例患者。传统TKA组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70.00±10.63)岁。RATKA组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68.22±6.12)岁。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及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采用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nee society score, KSS)评分以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WOMAC)关节炎指数疼痛、僵硬、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拍摄双下肢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评估膝骨关节炎患者居家康复训练后膝关节屈伸肌力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50例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均接受3个月居家康复训练(包括健康指导和功能训练)。居家康复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应用Biodex等速测试系统分别在慢速60°/s等速、中速120°/s等速和90°等长模式下对患者进行双膝屈伸肌力测试,记录峰力矩,同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西安大略省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训练前,患者患侧60°/s等速、120°/s等速、90°等长屈膝、伸膝肌力均弱于健侧(P均<0.05)。训练3个月后,患者除健侧60°/s等速伸膝肌力无明显变化外(P=0.183),其余肌力均较训练前提高(P均<0.05);患者患侧60°/s等速、120°/s等速、90°等长伸膝肌力仍弱于健侧(P均<0.01),但屈膝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3个月后,患者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均较训练前改善(P均<0.01)。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居家康复训练3个月后膝关节屈伸肌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近年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治疗膝外翻性骨关节炎的手术方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膝外翻性骨关节炎截骨手术治疗相关文献,对膝关节周围截骨术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疗效进行总结。结果对于有症状且年轻、活动度大的膝外翻性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手术方式有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股骨远端外侧张开楔形截骨术、胫骨近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胫骨近端外侧张开楔形截骨术。不同截骨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和优缺点不同,选择正确的截骨手术方式对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至关重要。结论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治疗膝外翻性骨关节炎有多种手术方式,为获得良好预后、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最合理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TKA治疗的181例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26膝)分别于手术后40、120、180、360 d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对患者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最大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209膝(92.5%),良13膝(5.8%),可3膝(1.3%),差1膝(0.4%),优良率98.2%。术后各时间段的HSS评分及膝关节最大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手术操作和合理的功能锻炼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的患者(8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并行“+”形松解外侧支持带,常规髌骨置换,使用非限制性后稳定假体。比较手术前后的H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测量股骨胫骨角(FTA)和伸膝迟滞。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年。HSS评分从术前25~63分提高到术后1年75~94分。VAS评分从术前5~8分下降至术后1年0~3分。FTA从术前161°~173°改善至术后1年173°~175°。术前有10°~25°的伸膝迟滞,术后基本消失。结论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结合外侧结构的松解作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