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G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标准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分级的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对心脏术后合并AKI患者预后的影响,为制定心脏术后AKI患者最合适的CRRT治疗时机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3-03-2015-05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外科收治的心脏手术后合并AKI并接受CRRT的患者46例,按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KDIGO诊断标准分为A组(AKI 1级)和B组(AKI2级),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原发病、病情严重程度、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及远期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A组患者20例,B组患者26例。A组患者病死率、ICU滞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CRRT支持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均P0.05);A组新发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悬浮红细胞应用少于B组(P0.05)。35例出院患者门诊或电话随访(30.0±12.3)个月,其中A组18例,B组17例。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病死率和肾脏替代治疗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CRRT是治疗心脏手术后合并AKI患者的有效手段,CRRT在KDIGO标准早期(AKI1期)可明显改善心脏手术后合并AKI患者的预后,故临床上应重视CRRT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心脏术后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并分析CRRT前后各因素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行CRRT治疗的53例患者(存活组26例,死亡组27例)的临床资料,CRRT治疗方法、行CRRT治疗的各项观察指标及死亡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脏术后行CRRT治疗患者病死率为50.9%(27/53)。两组术前心脏手术史、心胸比率、首次CRRT前平均动脉压、血清HCO3-浓度、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感染、CRRT距离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心胸比率、CRRT前平均动脉压、血清HCO3-浓度及术后感染为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行CRRT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肾功能及肺功能等指标较行CRRT治疗前改善。结论CRRT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肾功能及肺功能较前改善。术前心胸比率、CRRT前平均动脉压、血清HCO3-浓度及术后感染是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行CRRT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行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daytime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DCRRT)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并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6月至2015年9月期间心脏外科收治的心脏术后AKI行DCRRT治疗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及死亡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脏术后AKI行DCRRT患者的病死率为47.6%(20/42)。存活组与死亡组两组低心排血综合征、年龄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心率、肾功能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DCRRT治疗前平均动脉压、血清HCO3-浓度为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 DCRRT治疗后肾功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DCRRT前平均动脉压、血清HCO3-浓度为心脏术后AKI患者行DCRRT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90例,体外循环术后依据AKI诊断及CRRT指征将其分为AKI行CRRT 77例(CRRT组)、无AKI未行CRRT 613例(非CRRT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AKI行CRRT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术前血胱抑素C升高比例、血肌红蛋白升高比例、血肌酐水平及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胱抑素C升高(OR=2.213,95%CI:1.006~4.868)、红细胞输注量大(OR=2.161,95%CI:1.705~2.738)、体外循环时间长(OR=1.221,95%CI:1.150~1.295)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AKI行CRRT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血胱抑素C水平升高、体外循环时间长及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多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易发生AKI,需行CRRT。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深低温停循环(DHCA)手术后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885例经DHCA下手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7例(10.96%)术后行CRRT治疗。CRRT治疗患者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非死亡组(58例)及死亡组(39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相关病史、心功能、DHCA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及CRRT前后SCr、乳酸、p H等数值,对术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7例患者中住院死亡39例(40.21%),其中死于心力衰竭10例,多器官衰竭20例,多发性脑梗死4例,感染中毒性休克5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P=0.011)、术前左心室舒末径(P=0.044)、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P=0.035)、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P=0.012)、术后应用ECMO(P=0.037)、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0.025)、术后感染(P=0.012)、术后肢体缺血(P=0.047)、术后肝功能不全(P=0.045)、CRRT后血肌酐值(P=0.029)、CRRT前平均动脉压(P=0.016)、CRRT后平均动脉压(P=0.046)、CRRT后血乳酸值(P=0.014)及CRRT距离手术结束时间(P=0.032)是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行CRRT治疗住院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后低心排(P=0.028)、术后感染(P=0.037)、CRRT后血乳酸值(P=0.044)是其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行CRRT治疗住院病死率较高,由多因素导致,应重视围术期脏器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肾功能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3年1月收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转出RICU时病情,将脓毒症AKI患者分为3组:组Ⅰ(死亡)、组Ⅱ(肾功能无改善)和组Ⅲ(肾功能改善),比较3组患者进入RICU时临床特征及RICU治疗过程的差异,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肾功能转归相关因素. 结果:1 425例患者发生AKI 321例(22.5%),其中脓毒症AKI 32例,占AKI总数9.9%,占全部患者2.2%.32例脓毒症AKI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47.4±18.9岁(18~78岁);21例(65.6%)近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19例(59.3%)感染源自肺部.AKI分期1期4例(12.6%)、2期14例(43.7%)、3期14例(43.7%),合并脓毒性休克16例(50%),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26例(81.2%),CRRT时程77.5±58.5h(12~ 230h).转出RICU时组Ⅰ5例(15.6%),组Ⅱ9例(28.1%),组Ⅲ18例(56.3%).三组患者转入RICU时体质量指数(BMI)、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评分、脓毒性休克例数、真菌培养阳性率、血液白细胞计数(WB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IgM及乳酸(Lac)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ICU期间气管插管例数、CRRT持续时程、CRRT 出超量与体质量比值、输注胶体病例数、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病例数、联合应用抗生素种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AKI患者肾功能转归的相关因素有MODS、Lac水平和CRRT持续时程. 结论:RICU脓毒症AKI发生率相对较低,近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发病风险高;主要感染途径为肺部;多器官受累、Lac水平和CRRT时程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急性肾损伤(AKI)时期行持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对心脏术后患者多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行心脏体外循环术后出现AK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速尿治疗敏感、未行CVVH治疗32例(对照组),对速尿治疗不敏感、行CVVH治疗28例[Ⅰ期12例(H1组),Ⅱ期16例(H2组)。观察并比较各组心、肺、肝、肾功能的相关指标。结果三组比较,H2组血肌酐明显降低,H1组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P均<0.05);H1组、H2组中心静脉压、氧合指数、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对照组谷丙转氨酶升高,H1组、H2组升高后有下降趋势(P均<0.05)。结论不同AKI时期行CVVH治疗对心脏术后患者的多脏器功能影响各异,速尿治疗不敏感的Ⅰ期患者行CVVH治疗,有心、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2种不同抗凝方式在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重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CRRT治疗的AKI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枸橼酸钠组,每组35例。比较2组前3天平均每日有效治疗剂量、滤器寿命、ICU住院时间、患者28、90d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前3天低分子肝素组平均每日有效治疗剂量低于枸橼酸钠组[(27.7±0.98)mL/(kg·h)vs(28.8±1.91)mL/(kg·h),P0.05]。枸橼酸钠组滤器寿命明显长于低分子肝素组[(44.4±7.63)h vs(27.3±9.69)h,P0.01]。枸橼酸钠组28 d和90 d生存率高于低分子肝素组,ICU住院时间短于低分子肝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分子肝素组出现2例消化道出血,枸橼酸钠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ICU AKI患者CRRT治疗中枸橼酸钠抗凝在前3天平均每日有效治疗剂量、滤器寿命等方面均优于低分子肝素,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早期干预,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我中心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AKI行CRRT治疗患者38例,根据干预时机分为N组(正常干预组)和E组(早期干预组),N组干预标准:术后血肌酐442μmol/L或K+6.5mmol/L或24 h无尿,E组干预标准:术后血肌酐进行性升高且260μmol/L或K+进行性升高且5.5 mmol/L或尿量较前减少且药物治疗无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病死率、术后二次气管插管发生率、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发生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滞留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等方面。结果:E组ICU滞留时间明显短于N组(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短于N组(P0.05),医疗费用明显少于N组(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病死率、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二次气管插管、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RT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中的早期干预能明显缩短患者在ICU的滞留时间机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入选拟行择期心脏手术的患者(≥60岁)285例。根据AKI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AKI组(n=81)及非AKI组(n=204)。分析术后2 h血清NGAL浓度对术后A KI的预测价值,筛选AKI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患者择期心脏术后AKI的发生率为28.4%(81/285)。术后2 h血清NGAL水平预测AKI的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6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前合并慢性肾病、术中应用体外循环、围术期输注人工胶体量多、术后次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高和术后机械通气24 h是术后AKI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AKI的发生率较高;术后早期血清NGAL预测AKI的作用有限;术前合并慢性肾病、术中应用体外循环、围术期输注人工胶体多、术后APACHEⅡ评分高和长时间机械通气伴随术后AKI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后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并分析CRRT前后各因素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53例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行CRRT治疗病例,分为存活组(26例)及死亡组(2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危险因素,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首次CRRT前后各因素变化。结果 单因素分析存活组与死亡组术前心脏手术史、心胸比率、首次CRRT前平均动脉压、血HCO3-、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低心排出量综和征、感染、CRRT距离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心胸比率、CRRT前平均动脉压、血HCO3-及术后感染为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CRRT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肾功能及肺功能等指标较前改善。结论 心脏术后行CRRT治疗患者死亡率为50.9%。CRRT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肾功能及肺功能较前改善。术前心胸比率、CRRT前平均动脉压、HCO3-及术后感染是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行CRRT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严重肝病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应用滤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RCA-CRRT的175例肝病合并AKI患者(肝病组)和285例非肝病合并AKI患者(非肝病组)的住院病历资料以及首次CRRT记录资料。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生化指标、血气分析、乳酸、钙离子(iCa~(2+))和总钙(tCa~(2+))的变化、滤器平均运行寿命、不良反应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间的滤器运行寿命并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CRRT前,肝病组患者ALT、AST、TBil、BUN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肝病组(P值均0. 05)。肝病组和非肝病组患者经治疗后,iCa~(2+)、tCa~(2+)、碱剩余均基本纠治正常,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肝病组治疗结束时枸橼酸蓄积(tCa~(2+)/iCa~(2+) 2. 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肝病组(12. 0%vs 2. 2%,χ~2=1865,P0001)。肝病组和非肝病组患者平均滤器运行寿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 20±24. 99)h vs(3296±18. 93)h,t=0.346,P0. 05];两组滤器48 h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8. 1%vs 26. 9%,χ~2=1.356,P=0381)。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枸橼酸蓄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严重肝病患者进行CRRT时应用RCA,枸橼酸蓄积发生率虽较高,但抗凝效果理想,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感染性急性肾损伤(Septic AKI)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最佳时机。方法 以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外科ICU住院的资料完整的118例感染性AK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期CRRT组及2期对照组(常规治疗);3期早期CRRT组及3期晚期CRRT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钾、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血乳酸值、尿量、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28 d及90 d的病死率。结果 经过48 h的治疗,3个CRRT组患者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及血清钾均明显好转,3期早期CRRT组与晚期CRRT组相比下降明显;2期对照组、2期CRRT组及3期早期CRRT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血清乳酸、尿量、APACHE 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明显好转;3期早期CRRT组与晚期CRRT组相比,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血清乳酸、尿量明显好转;3期早期CRRT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3期晚期CRRT组患者;3期晚期CRRT组的28 d及90 d病死率均明显高于3期早期CRRT组。结论 CRRT是治疗Septic AKI的有效措施;关于Septic AKI患者进行CRRT治疗时机的选择上,对于2期患者,CRRT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大;对于3期患者,需尽早予以CRRT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合并大左心室或小左心室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8年4月~2005年6月共行瓣膜置换术473例,合并大、小左心室瓣膜病者78例。其中合并大左心室(大左心室组)的瓣膜置换术38例,合并小左心室(小左心室组)的瓣膜置换术40例。对两组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及统计学检验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及脑栓塞。小左心室组术后易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0%),大左心室组术后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65.7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大左心室组瓣膜置换术应积极防治室性心律失常,小左心室组瓣膜置换术应积极防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启动时机 方法:回顾分析2014至2018年间在我科接受CRRT的58例心脏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CRRT后肾功能有无恢复分为肾功能恢复组及肾功能未恢复组。记录患者围术期尿量、中心静脉压值(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值(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记录患者启用静脉大剂量呋塞米(50mg/h)至开始CRRT的相隔时间。计算患者相对容量过负荷值(%FO),%FO=(总入液量-总出液量)(kg)/基础体重(kg)*100%,定义%FO>10%为容量过负荷(FO)。 结果:全组58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CRRT后肾功能得以恢复,恢复率39.7%。全组患者中共有39例患者发成了不同程度的FO,发生率67.2%。肾功能恢复组患者的CRRT启动前CVP、LVDd分别为(15.4±3.9)cmH2O及(46.7±12.7)mm,显著低于未恢复组的(18.9±4.7)cmH2O及(56.1±11.0)mm(P<0.05)。肾功能恢复组患者的启用大剂量呋塞米至开始CRRT的相隔时间为(24.5±14.9)h,显著低于未恢复组的(37.5±20.9)h(P<0.05)。 结论:心脏术后发生AKI的患者在存在利尿剂抵抗且容量过负荷的情况下,应尽早启动CRR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I-AKI)患者临床特点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机对28 d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SI-AKI患者44例,根据AKI发生48 h内是否行CRRT分为早期CRRT组29例和晚期CRRT组15例,比较2组患者各项生理功能指标及28 d预后情况。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患者28 d预后。结果根据KDIGO分期标准,AKI 1期13.6%(6/44),2期18.2%(8/44),3期68.2%(30/44)。短暂性AKI占18.2%(8/44),持续性AKI占81.8%(36/44)。AKI发生28 d时15例死亡。早期CRRT组相比晚期CRRT组患者糖尿病比例(31.0%和6.7%,P=0.048)高,CRRT时收缩压[(114±15)和(130±20)mmHg(1 mmHg=0.133 kPa),P=0.005]、平均动脉压[(82±11)和(91±18)mmHg,P=0.040]、血肌酐(197.0和418.9μmol/L,P=0.002)、尿素氮(12.9和35.0 mmol/L,P0.001)、血钙(1.9和2.0 mmol/L;P=0.007)、血镁(0.7和0.8 mmol/L,P=0.013)水平低,血红蛋白[(96±26)和(84±13)g/L,P=0.046]及血乳酸(3.8和1.7 mmol/L,P=0.009)水平高,AKI 3期患者比例(58.6%和86.7%,P=0.041)低。早期CRRT组患者28 d病死率31%(9/29),晚期CRRT组患者28 d病死率40%(6/1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5)。结论早期CRRT没有明显改善SI-AKI患者28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危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560例于2013-02-2017-10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行单纯CABG的高危老年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AKI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OR=1.394,P=0.034)、体外循环(CPB)(OR=4.215,P0.001)、围术期大量输血(OR=3.319,P0.001)、术后低心排综合征(OR=1.610,P=0.021)或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OR=1.771,P=0.018)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其中CPB和围术期大量输血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危老年患者行CABG应尽可能避免应用CPB,减少围术期红细胞输血量,积极干预术后ALI/ARDS或低心排综合征,可减少术后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P/ALB)和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经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90d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5例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KI患者经CRRT治疗后90d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3例)与死亡组(32例),收集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的临床指标,同时检测患者入院当天CRP、ALB表达水平并计算二者比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患者经CRRT治疗90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RP/ALB比值对AKI患者90d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AKI患者经CRRT治疗后90d死亡与年龄、感染、尿素氮、血红蛋白、ALB水平、CRP水平、CRP/ALB比值具有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结果显示,CRP/ALB比值是AKI患者经CRRT治疗90d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RP/ALB比值预测AKI患者经CRRT治疗后90d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CRP或ALB单指标预测(P均<0.05)。结论:CRP/ALB比值是临床上预测AKI患者不良结局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老年多脏器衰竭(MOF)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AKI合并MOF接受CRRT治疗患者94例。观察患者首次治疗前的24 h尿量,24 h液体正平衡量,血清肌酐,尿素氮,B型尿钠肽(BNP),血中性粒细胞凝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AKI的KDIGO分级、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LODS)。结果 90 d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相比,首次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CRRT前的血NGAL、APACHEⅡ评分、BNP是影响90 d死亡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NGAL、APACHEⅡ评分、BNP三项联合后对死亡终点事件的预测作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53,截断值0.353(敏感度90.5%,特异度88.5%)。结论对于合并AKI的老年MOF患者,应早期即开始CRRT治疗,具体介入时机可参考APACHEⅡ评分、NGAL、BNP组成的方程判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首剂肝素抗凝在高出血风险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儿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2例行CRRT治疗的高出血风险急性肾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无首剂肝素抗凝组(11例,行CRRT 33例次)和无肝素组(11例,行CRRT 38例次)。两组均采用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模式,监测治疗前后血肌酐、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记录患者生命体征、血滤器凝血情况及临床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肌酐均显著下降,无首剂肝素抗凝组下降明显高于无肝素组[(80.2±8.5)%vs (70.3±10.5)%,P0.05];无首剂肝素抗凝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8.2±6.6) h,无肝素组为(10.5±3.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均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均无出血事件发生。结论高出血风险急性肾损伤患者行CRRT时,无首剂肝素抗凝模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