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伴有门脉癌栓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经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的伴有门脉主干和(或)一级分支癌栓的原发性肝癌。其中合并门脉一级分支癌栓者76例,合并门脉主干(包括同时合并门脉一级分支)癌栓者96例。结果 172例肝癌的中位生存期为8.0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9.5%、22.3%、17.0%。伴有门脉一级分支癌栓与伴有门脉主干癌栓的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月vs 18.5月,P〉0.05);两组1、2、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1%、15.7%、13.7%vs 39.8%、29.3%、20.3%,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及AFP水平是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172例患者共行377次介入,无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衰竭、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伴有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向斌  向华 《实用癌症杂志》2017,(9):1494-1497
目的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筛(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伴门静脉癌栓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 在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和入选标准的基础上,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15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我科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但仅接受TACE治疗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而观察组则接受肝动脉化疗栓筛(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主要指标和并发症情况,并随访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主要指标水平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肝功能主要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现肝性腹腔积液、肝性脑病、严重感染及肺转移患者例数明显减少,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筛(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植入术不仅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有效改善中晚期患者的肝功能,其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上也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联合肿瘤坏死因子门静脉癌栓内注射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原发性肝癌(HCC) 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38例,其中高强度超声聚焦刀联合肿瘤坏死因子门静脉癌栓内注射治疗19 例(A组),其余19例(B组)仅行超声聚焦刀治疗局部肿瘤.结果:A组门静脉内癌栓的消失率、缩小率、有效率分别为15.8%、52.6%、68.0%,而B组的门静脉癌栓消失及缩小率均为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为73.7%、42.1%、21.1%,而B组的1、2、3年的生存率为78.9%、10.5%、5.3%.两组的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而2、3年的生存率差别显著.结论:采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联合肿瘤坏死因子门静脉癌栓内注射治疗肝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5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PHC伴PVTT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根据癌栓位置先行TACE治疗1~2次,1~4周后行3DCRT,或先行3DCRT,1~2周后再行TACE治疗1~2次;B组仅行TACE治疗1~2次。大体肿瘤体积(GTV)仅包括癌栓,照射剂量为40~50 Gy,单次剂量为2~3 Gy,5次/周。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1年生存率为28%,中位生存时间为10.3个月,有效率(CR+PR)为36%;B组1年生存率为24%,中位生存时间10.0个月,有效率为24%;P>0.05。结论3DCRT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PVTT疗效略优于TACE,但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0引言 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形成在临床上较常见,发生率可达62.2%~90.2%,其预后差、治疗难、易转移和出现并发症.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取栓、门脉DDS化疗、经皮肝穿刺化疗(PVC)等,但均具有一定局限性.笔者自2000年6月-2002年8月对28例原发性肝癌并门脉癌栓行TACE+PVE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大肝癌(含巨块型肝癌)1年内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151例行TACE联合WMA治疗的初治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治疗前后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 回归分析探求TACE联合MWA治疗大肝癌1年内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51例患者平均行TACE治疗(1.48±0.43)次、WMA治疗 (1.23±0.16)次;联合治疗1个月后,客观缓解率(ORR) 、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0.8%、92.7%;治疗1年内局部复发率为45.7%;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瘤体最大直径、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肝门淋巴结转移、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毗邻危险区域、病毒载量、靶向治疗7方面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瘤体最大直径(OR7.5~10 cm=3.935;OR>10 cm=6.379)、术前合并门静脉癌栓(OR=7.877)、术前AFP≥400 ng/ml(OR=3.411)是TACE联合WMA治疗大肝癌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术后服用索拉菲尼则是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19)(P<0.05)。结论:术前AFP≥400 ng/ml、瘤体最大直径超过7.5 cm、合并门静脉癌栓是TACE联合WMA治疗大肝癌短期内复发的预测因子,而术后联合靶向治疗有助于降低短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患者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portal vein chemotherapy,PVC)联合TACE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可手术切除的PHC合并PVTT患者36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TACE;B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PVC,术后2个月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TACE,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3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7个月.A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22.2%、11.1%;B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7.8%、44.4%、33.3%,两组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合并PVTT的PHC患者手术切除后经双路(PVC+TACE)介入治疗比单纯TACE治疗更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CIK)过继性免疫治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两组,TACE组58例,DC-CIK联合TACE组47例。TACE组行≥1次TACE,DC-CIK联合TACE组在TACE的间歇期给予≥1次的DC-CIK治疗,分析2种方法在中位生存期、肝功能及甲胎蛋白定量、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及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DC-CIK联合TACE组的中位生存期高于TACE组(18月vs 1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得出患者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组方案(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和是否联合应用DC-CIK治疗是影响肝癌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期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alpha feto protein,AFP)定量是影响DC-CIK联合TACE组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治疗后3月观察两组的AFP均下降,肝功能好转,DC-CIK联合TACE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C-CIK治疗后只有2例次发热,1例次皮疹,经对症处理后患者无不适感。结论 DC-CIK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延长中位生存期,改善肝功能,降低AFP,且安全可靠;术前分析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AFP定量等因素对预测疗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ACE联合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TACE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状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55.81%(24/43),显著高于对照组34.15%(14/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年生存率为53.49%,2年生存率为32.56%,平均生存期为(14.87±2.12)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消化道反应及放射性肝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在治疗结束后或对症处理后缓解,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实验组Karnofsky评分降低,对照组Karnofsky评分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Karnofsky评分升高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TACE联合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影响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lolization, TACE)序贯联合微波凝固消融(percutaneous micro 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方法  本研究收集本科收治的97例接受TACE序贯联合PMCT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 再利用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结果  本组肝癌患者的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8.2%、43.2%、28.8%、13.4%。单因素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BCLC)、Child-Pugh分级、门脉癌栓、动静脉瘘、PMCT治疗次数及体力状况(ECOG评分)。Cox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与预后有关并具有显著意义的因素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门脉癌栓、PMCT治疗次数及体力状况。   结论  适当重复PMCT治疗可以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限。大肝癌、门脉癌栓为预后的危险性因素, 巨块型肝癌及伴门脉主干癌栓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引导经皮微波热凝固(PMCT)联合血管介入法治疗肝癌的可行性与治疗效果。方法:56例肝癌患者,应用PMCT治疗26例,30个结节;PMCT联合TACE30例,42个结节,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3d后行PMCT治疗,其中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病例,在TACE治疗2周后行经皮门静脉化疗(PVC)。结果:肿瘤<5cm的肝癌结节53个,PMCT与联合治疗组均获较好疗效。肿瘤≥5.0cm的19个结节中,联合治疗组在肿瘤缩小、血流信号消失、生存期方面均优于PMCT组。结论:PMCT联合TACE治疗肝癌具有协同作用,是中晚期肝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TACE联合放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的影响。   方法  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5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78.1%,显著优于对照组(45.0%);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治疗后3个月生存质量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TACE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延长生存时间,提高1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门静脉癌栓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中晚期肝癌均在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基础上加门静脉癌栓内无水酒精注射术(PEI)。结果:穿刺准确度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总有效率76%。结论:TACE加PEI治疗中晚期PHC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效果优于单纯的TACE。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目前仍为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focused ultrasound,HIFU)也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而两者联用的效果尚不明确。该研究旨在探讨TACE联合HIFU与单纯TACE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即HIFU组(TACE联合组HIFU)及TACE组(单纯TACE组),HIFU组患者55例,TACE组患者66例。对资料进行倾向性匹配,比较倾向性匹配前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比较两组随访1年后的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等的差异。结果: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间的协变量进行平衡,匹配前是否有癌栓、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在两组间的不均衡,在匹配以后达到了均衡。匹配之后,HIFU组1年生存率为94.0%,明显高于TACE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进展生存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TACE治疗,TACE联合HIFU治疗可延长原发性肝癌患者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彭晶晶  张涛  魏东  张汝  程朋  谭勇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7):1290-1291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联合肿瘤坏死因子门静脉癌栓内注射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38例,其中高强度超声聚焦刀联合肿瘤坏死因子门静脉癌栓内注射治疗19例(A组),其余19例(B组)仅行超声聚焦刀治疗局部肿瘤。结果:A组门静脉内癌栓的消失率、缩小率、有效率分别为15.8%、52.6%、68.0%,而B组的门静脉癌栓消失及缩小率均为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为73.7%、42.1%、21.1%,而B组的1、2、3年的生存率为78.9%、10.5%、5.3%。两组的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而2、3年的生存率差别显著。结论:采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联合肿瘤坏死因子门静脉癌栓内注射治疗肝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方法、误诊原因及综合治疗效果。应用B超、CT、MRCP和PTC等检查以及术中探查等明确诊断。治疗方式为肝癌切除术+胆管取栓术,仅行胆管切开取癌栓术及胆管支架置入引流术。结果:19例中7例行手术切除肿瘤+胆管取癌栓,6例行单纯胆管切开取癌栓,6例仅行胆管支架植入引流术。术后随访至今,其中肿瘤切除+胆管取癌栓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超过3年,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5年,行胆管切开取癌栓平均生存时间18个月。非手术治疗组仅行胆管支架植入引流术的6例患者生存时间1~13月,平均5.6个月。结论:手术治疗方式是影响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术后预后首要因素。早期诊断、积极切除肿瘤并清除胆管癌栓,术后配合TACE术等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84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成5组:手术切除 癌栓取出 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胸腺肽治疗组(A组)9例;手术切除 癌栓取出 术后TACE治疗组(B组)20例;手术切除 癌栓取出组(C组)7例;TACE治疗组(D组)38例;保守治疗组(E组)10例。比较各组癌栓变化和生存期。结果A、B、C、D、E各组对癌栓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7%、70.0%、57.1%、7.9%和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0,7.0,8.0,5.0和2.0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4.4%、15.0%、14.3%、10.5%和0。结论 手术切除 癌栓取出术可清除大部分癌栓,术后TACE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方法:不能手术的伴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45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例以TACE PVE治疗,25例以单纯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AFP的变化、门静脉癌栓缩小/消失的有效率以及1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FP的变化:研究组(730±190)、(515±395)μg/L,对照组(752±183)、(710±213)μg/L,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门静脉癌栓缩小/消失率13/20(65%)、8/25(32%)(P<0.05);1年生存率15/20(75%)、12/25(48%)(P<0.05);两组均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是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门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31例原发性肝癌门脉癌栓和/或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行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40%-60%等剂量曲线为处方剂量线,中位处方剂量44Gy(范围:32-52Gy),1次/日、5次/周、3.5-5Gy/次,8-13次完成,临床靶区根据需要为癌栓包括或不包括肝原发病灶。治疗后每1-3个月复查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CT或MRI)。随访时间4-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结束时间2013年6月。结果:总生存期4-50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2个月,癌栓有效率(CR+PR)83.9%,其中CR15例(48.4%),PR11例(35.5%),SD4例(12.9%),PD1例(3.2%)。1年生存率58.1%,2年生存率9.7%。Kan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癌栓部位(P=0.039)、处方剂量(P=0.009)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VC组好于PVTT组,处方剂量>44Gy组好于≤44Gy组),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处方剂量是影响预后的有意义因素(P=0.015)。结论: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门脉/下腔静脉癌栓安全有效、毒副反应轻、并发症少,可延长生存期,是原发性肝癌门脉/下腔静脉癌栓治疗可选方式,处方剂量是影响预后的有意义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TACE与经皮肝穿门静脉注射白介素 2联合治疗肝癌并门脉癌栓患者的疗效。方法  2 2例单纯TACE(对照组 ) ,16例TACE联合经皮门静脉注射IL2 治疗 (治疗组 )治疗肝癌 ,有效率和生存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肝癌瘤体变化 ,两组无明显差异 ;门脉癌栓 ,对照组消失率 4.5 %,缩小 36 .4%,总有效率 40 .9%,治疗组分别为 12 .5 %、5 0 %、6 2 .5 %;生存率 ,对照组 0 .5、1.0、1.5、2 .0年生存率分别为 45 .5 %、2 7.3 %、0和 0 ,治疗组分别为 5 6 .3 %、31.5 %、12 .5 %、6 .3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5 .7M和 8.7M ,1.5、2 .0年生存率对比 (P <0 .0 5 )。结论 TACE联合经皮门静脉注射IL2 可提高肝癌并门脉癌栓的疗效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