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报告经CT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蛛网膜囊肿13例。表明:距脑室系统较近的囊肿以囊肿—脑室系统造瘘效果较好;伸向基底池的外侧裂部囊肿术后复发率较高,以囊壁部分切除,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为宜;对大脑突面囊肿,行局部硬脑膜骨瓣大部切除,外开放囊腔、颞肌贴敷可能有效。脑脊液切口漏是囊肿复发的早期征象也是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得到提高,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远期疗效良好率和中残率(69.4%)显著高于对照组(50.2%)(P<0.05),观察组重残率(30.6%)显著低于对照组(49.8%)(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出现颅内感染情况.结论 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术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在高危新生儿颅内疾病的诊断应用。方法 2010年7月—2014年6月间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813例新生儿应用百胜Mylab Five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7.5MHz,进行常规颅脑超声检查。患儿取仰卧位,经前囱作矢状切面及冠状切面按顺序扫查,重点扫查几个标志性切面。头皮留置针遮盖前囟者先予拔除,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结果超声异常者85.73%(697/813)。其中颅内出血45.62%(318/697)。早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88.05%(280/318),以I级和II级为多;大脑出血4.40%(14/318);丘脑出血2.22%(7/318);小脑出血1.89%(6/318);蛛网膜下腔出血1.89%(6/318);硬膜下出血1.57%(5/318)。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HB)36.01%(251/697)。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67.33%(169/251),轻度HIE52.59%(132/251),中重度HIE14.74%(37/251)。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PVL)33.67%(82/251),化脓性脑膜炎3.30%(23/697)。脑积水15.06%(105/697),以外围性脑积水多见。出院前复查:I度及II度PIVH大部分吸收,III级及IV级PIVH可见侧脑室扩大、脑实质液化性囊腔。大脑出血、丘脑出血、小脑出血均有不同程度吸收,严重者遗留液化性囊腔,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出血亦有不同程度地吸收。轻度HIE大部分恢复正常,中重度HIE均有脑室扩大、脑萎缩、液化性囊腔。PVL后期见囊泡性改变。化脓性脑膜炎后期可见硬膜下积液及梗阻性脑积水。结论颅脑超声便携,可床边,价廉,可重复,具有较实用临床应用价值。适用于新生儿颅内疾病的筛查及诊断。对脑中线部位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对脑积水的程度、预后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它可提示颅内病变类型、程度、部位及动态监测病情进展情况。对某些颅内病变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则需要结合CT、MRI等其它影像技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4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的指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病例,其中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32例、囊肿分流术17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较顺利,术后未出现导致患者死亡、致残的严重并发症。开颅手术组中,96.9%的患者囊肿体积明显缩小或消失,囊肿消失率为37.5%;分流手术组中,82.3%的患者囊肿体积明显缩小或消失,囊肿消失率为17.6%。结论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和囊肿分流术均在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较囊肿分流术对促进颅内蛛网膜囊肿缩小消失也许存在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脑室外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针钻一体的穿刺微创至耐内血肿.碎吸、液化、引流清除血肿,辅以侧脑室穿刺外引流.结果 64例中成活60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93.7%.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出血破入脑室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入选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符合标准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12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颅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并发症及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患者GC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34.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4.4%,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血肿清除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逐渐成为临床治疗颅内血肿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脑室-心房(V-A)分流术在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分流管腹腔端堵塞的交通性脑积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曾行V-P分流术或分流管腹腔端调整术,腹腔端仍堵塞的病人改行V-A分流术。结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及症状有所改善者共22例,有效率为95.7%;症状无改善、效果不佳者共1例,无效率为4.3%;手术并发症率为4.3%。结论对于因腹腔端梗阻导致脑室腹腔分流术(V-P)失败的交通性脑积水,V-A分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肝素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17例,显效率85%、总有效18例,总有效率率90%;显效10例,显效率50%,总有效13例,总有效率6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窦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疏通静脉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杨晓刚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793-1793,1830
目的:观察脑室-心房分流术治疗成人脑积水的效果,并与其他分流术比较。方法:回顾我院应用脑室-心房分流术治疗成人脑积水30例的资料,分析其治疗的效果。结果:一次手术成功28例(93%),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次手术2例,二次手术率占7%。结论:心房分流术技术操作较为复杂,易造成心内感染。如熟悉解剖、分流管心房端深度适当、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则可避免心内感染。脑室腹腔分流术腹腔大网膜易包裹分流管而致分流管堵塞引起感染,皮下隧道过长致术后诸多不便。脑室心房分流术优于脑室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可调压腰大池-腹腔(L-P)分流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交通性脑积水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 对14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体外可调压L-P分流术,评价此手术与传统手术的优越性.结果 随访3~24个月,14例治疗效果明显,经CT检查见脑室系统均恢复正常大小,无分流过度或不足表现,并发症少.结论 体外可调压L-P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确切,并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颅内某些巨大的含液性病变或由于解剖位置的重要,或由于术后复发而难于处理,从1983年起,我们应用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治疗1例经反复穿刺无效的婴幼儿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术后复发的巨大蛛网膜囊肿,3例巨大的颅咽管瘤,1例脑胶质瘤术后局部液体的大量积聚及1例脑积水共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经6个月至4年零9个月的随访,7例全部有效,3例液体全部消失,2例明显减少,2例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显微直视手术颅内囊性肿瘤中辅以神经内镜处理显微镜死角区肿瘤的经验,以期提高颅内囊性肿瘤的全切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0年8月手术治疗的颅内囊性肿瘤病例49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囊性脑胶质瘤21例,囊性脑膜瘤11例,囊性室管膜瘤4例,血管网织细胞瘤3例,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手术治疗的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下囊壁部分切除+囊肿-脑室或脑池造瘘术16例,显微镜下囊肿切除术4例,显微镜下囊壁部分切除+囊肿-脑池造瘘术32例,囊肿-腹腔分流术20例。随访6个月~6 a(平均2.2a)。结果:67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改善,有效率93.1%,随访CT或MRI显示83.3%(60/72)幕上蛛网膜囊肿体积显著减小,幕下蛛网膜囊肿体积无明显变化但症状显著改善。结论:有症状的蛛网膜囊肿患者均应积极治疗。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预后有重要意义。神经内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应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陷闭肺综合征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4例陷闭肺病例均作胸腔镜探查,纤维板剥脱术,其中6例凝固性血胸需行肺楔形切除,6例支气管胸膜瘘作带蒂大网膜转移术修补,3例乳糜胸需作胸导管结扎术,3例脓胸需作带蒂大网膜转移术,2例食道自发性破裂作带蒂大网膜转移修补术,2例结核毁损肺作左侧全肺切除,2例肺癌行左全肺切除,结果:全部病例症状缓解,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陷闭肺的治疗要实施个体人方案,胸腔镜手术可提供准确的诊断同时可施行清创术和纤维板剥脱术,纤维板剥脱术是治疗肺萎陷的最有效术式,带蒂大网膜转移术对瘘的治疗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CT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100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剑宁  章翔 《医学争鸣》1998,19(2):205-207
目的:报告立体定向新手术方式治疗颅内病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研究大网膜的吸收功能,我们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创制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利用这种动物模型,分别进行了大网膜对生理盐水、美蓝、Conray、I~(131-)人血清白蛋白、I~(131-)胆固醇的吸收功能试验。结果表明:大网膜对上述物质均有明显的吸收作用。这为临床上应用大网膜的吸收功能来治疗某些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一次性手术完成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54例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病人一次性完成V-P手术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并与3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手术)之后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除2例病人因术后颅内压高,需要更换分流泵以外,两组病人预后无显著差别。结论 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病人一般都可以一次性完成两种手术,术前需要测量好颅内压,根据颅内压选择合适压力的分流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囊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颅内囊性病变的临床症状体征、CT和MRI检查结果,并结合既往文献资料,总结出颅内囊性病变的特点。结果除蛛网膜囊肿和脑脓肿外,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脑转移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和室管膜瘤等肿瘤都有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囊变,且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论颅内囊性病变病理性质较复杂,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