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我院于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6月行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10 0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 90例 ,女性 10例。年龄 2 9~ 80岁 ,平均 ( 57.0 2± 15.86)岁。腹股沟斜疝 88例 ,直疝 10例 ,股疝 2例。1 2 材料与方法 BARD公司提供的锥形充填物(Bardmeshperfixplug)和网状补片 (Marlexmesh)。所有手术分别在局麻、腰麻和硬麻下进行。常规取腹股沟切口 ,先游离精索并找到疝囊 ,不打开疝囊仅作高位分离至内环后将其推入腹腔。用锥形充填物充填至疝环内 ,四周与腹横筋膜固定 4…  相似文献   

2.
我院近 3年来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 2 6例 ,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性 2 4例 (均为腹股沟可复性斜疝 ) ,女性 2例 (斜疝和股疝各 1例 )。患者年龄 19~ 81岁 (平均 4 8岁 )。修补材料为美国Bard公司之Per fix -plug充填物和Marlex补片 (大号 )。平均手术时间 4 2 .7min(最短 2 1min) ,术后最早 1 5h下床活动 ;平均住院时间为 5.7d ,平均住院费用 2 754元。术后随访时间最长为 19个月 ,均无复发。2 讨 论2 1 疝囊游离应充分而适中 疝囊的游离必须达到腹膜外脂肪层 ,如游离不充分可…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 999年 3月~ 2 0 0 2年 8月用补片修补治疗 1 32例腹股沟疝病人 ,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1 2 6例 ,女 6例 ,年龄 1 4~ 94岁 ,平均年龄 64岁 ,原发性腹股沟疝 1 1 4例 ,其中斜疝 1 0 2例 ,直疝 3例 ,复发性斜疝 9例。1 .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 ,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后向两侧分离 ,切开提睾肌找到疝囊并游离至疝囊颈部 ,打开疝囊 ,荷包缝合。如内环宽大 ,则将内环下腹横筋膜缝合 2针 ,根据腹股沟管后壁大小修剪补片 [1 ] ,上端剪开在精索通过处剪孔使补片能置放在精索上 2 cm,向…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5年10月~2000年10月共手术治疗小儿斜疝42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2例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左侧斜疝12例,双侧斜疝4例。年龄6月~14岁。术后复发者3例。术中发现内环口松驰者6例。 1.2 手术方法 42例均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发现内环口松驰者行内环修补术。手术要求:(1)解剖层次须清晰,在切开腹斜肌腱膜时,缝标志线,便于辨认和修补。(2)疝囊高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 1988年以来共收治 4例白线疝 ,均行手术治愈。现结合复习文献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2例 ,女 2例 ,年龄最大 5 5岁 ,最小 2 1岁。病史最长 16a,最短 4个月。疝环直径最大 3 .5cm ,最小 1.2cm。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消化不良或恶心呕吐者 3例 ,其中被长期误诊为消化性溃疡 2例。表现为上腹部肿物者 1例。 4例均于术前确诊。2 治疗经过 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 ,术中见疝环直径同上。 4例都有疝囊 ,其中 1例有 2个疝囊 ,疝内容物均为大网膜 ,大部分网膜与疝囊粘连。予回纳疝内容物 ,完全切除疝囊后 ,4号丝…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2年~1998年采用改良 Shouldice 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2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7例均为男性腹股沟斜疝,年龄17岁~69岁,平均48岁。疝囊降到阴囊22例,内环口直径在2cm~3cm 者21例。大于3cm 者6例,其中复发疝6例,嵌顿疝1例。27例均伴有腹股沟管后壁薄弱。术后随访无1例复发。手术方法:在高位结扎疝囊,游离精索后,将腹横筋膜自内环至耻骨结节切开,用1号丝线将腹横筋膜下叶边缘缝到上叶的深面,至内环处关闭扩大的内环,尽量缩小内环,仅容一血管钳尖为度,再同法将腹横筋膜上叶缝合到髂耻束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联合覆盖脐内侧襞术式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7月天津市儿童医院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联合覆盖脐内侧襞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12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12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式手术,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17例,手术时间平均21.5min(10~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ml(0.5~1.5ml),平均出院时间为3.5d(2~4d),术后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2~12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联合覆盖脐内侧襞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一些较大的斜疝手术后常出现远端囊积水,需反复穿刺抽液或放置引流,亦有以复发疝而再次手术的例子。我院自1978年11月至1986年2月,对疝块最大径为10~20cm的12例患者采用了远端疝囊口外翻缝合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2例患者中年龄最小1.5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22年;双侧疝  相似文献   

9.
我院曾遇见腹股沟多脏器滑动性疝6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年龄30~70岁,50岁以上5例,右侧5例,左侧1例。病史5~10年2例,10年以上4例。症状和体征:5例有腹部隐痛、纳差、消化不良、便秘、小便频数等,当疝囊充盈时,1例较小外,其余5例均如儿头或成人头大。手术所见:切开疝囊后除可见滑脱的回盲部等之外,内侧阴囊根部有一约儿拳(6×6cm)大小的球状坚韧团块,有囊样感。如由外尿道口插入导尿管时可以由块外触得。并注入液体时膨大证实为膀胱。此外,可同时发现上述5种内脏同时疝入疝囊者5例,6种脏器同时进入疝囊者1例。手术治疗方法:6例均按滑动性疝的手术方法处理,在还纳膀胱之前,部分切除膀胱顶部腹膜并予缝合者3例。5例加强后  相似文献   

10.
近年,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已趋向微创手术,多采用腹腔镜或皮纹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微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2例,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42例患儿,男37例,女5例,年龄1~8岁,平均3岁;右侧斜疝36例,左侧斜疝6例,双侧斜疝1例.41例均为可复性斜疝,1例嵌顿疝(无肠坏死).  相似文献   

11.
凌峰 《工企医刊》1997,10(5):35-36
近几年,我们将氯胺酮用于小儿复合麻醉20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年龄最小4天,最大6岁;择期手术128例,急诊手术72例,其中疝修补术122例(包括嵌疝复位、修补44例),五官科手术32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小儿疝气术后恢复的危险因素,旨在为小儿疝气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0例疝气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分为恢复良好组(178例)和恢复较差组(22例)。收集两组年龄、性别、疝部位、疝类型、麻醉方法、疝囊直径、手术方法、吸收线类型、术中出血量、嵌顿疝等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性别、疝部位、疝类型、手术方法、麻醉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疝囊直径、手术方法、吸收线类型、术中出血量、嵌顿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疝囊直径≥5 cm、可吸收线、术中出血量≥4 ml、嵌顿疝是影响小儿疝气术后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疗效确切,但影响患儿术后恢复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自1985年1月~1991年1月,作者采用不需要横断及分离疝囊的经疝囊内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共95例,我们体会到本术式手术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临床资料 1.本组95例,男92例,女3例,年龄最大6岁,最小5个月,病史最长3年6个月,最短20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术后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康复随访,统计其随访期间腹股沟斜疝复发情况,并根据复发情况将所有患儿分为复发组与对照组,统计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合并肥胖症、是否合并隐匿疝、是否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疝囊部位、疝囊大小及有无疝环粘连等,分析两组上述资料差异性,找出可能导致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后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207例经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复发36例,占17.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患儿性别、是否合并隐匿疝、是否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疝囊部位、疝囊大小、有无嵌顿疝及有无既往腹部手术史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患儿年龄、是否合并肥胖症、有无疝环粘连、内环口大小及结扎线类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年龄6岁、合并肥胖症、疝环粘连、内环口3 cm及可吸收线结扎可能是经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6岁、合并肥胖症、疝环粘连、内环口3 cm及可吸收线结扎可能是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临床应积极做好应对措施,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复发疝中,有10例发生嵌顿。我们对其中9例在处理疝内容物的同时,重建内环,应用腹直肌鞘外缘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修补腹壁缺损,效果较好。一、一般资料:9例均为男性,经手木1次者8例,2次者1例。原手术方式为Bassini2例,Furguson4例,单纯高位结扎1例,2例不详。9例均为斜疝。嵌顿内容为小肠,其中肠管坏死2例。二、手术方法:选腹股沟径路,切除原瘢痕,寻及疝囊,牵开腹内斜肌及腹横肌的下缘,在疝囊内侧松解嵌顿环。处理疝内容物后行高位结扎(远端疝囊不游离)。污染严重者应用3%双氧水和1‰新洁尔灭局部清洗。游离精索,靠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 1986年以来 ,采用经腹行疝囊旷置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10 8例 ,经临床观察随访 1~ 10a无一例复发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0 8例患儿年龄最大 10岁 4个月 ,最小 1 5岁 ;男 10 6例 ,女 2例 ;右侧 90例 (其中男 88例 ,女 2例 ) ,左侧 14例、双侧 4例均为男性。2 手术方法 切口 :取患侧腹股沟韧带上方 1.5~ 2 0cm与皮纹方向一致的横形切口长约 3~ 4cm ,切开皮肤和浅筋膜 ,钝性分离肌层至腹膜 ,向上下拉开 ,然后沿皮肤切口横向切开腹膜进入腹腔。显露疝囊口 :用蚊氏钳提起切开腹膜 ,即可显露疝囊口 ,用手指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某院57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腹股沟平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全部治愈。无切口感染、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1例复发。结论: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疤痕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胸外伤、胸部手术后镇痛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院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使用硬膜外置管镇痛泵和亚甲蓝 -普鲁卡因合剂肋间神经封闭两种方法行胸部手术后持续镇痛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两种不同方法分为A、B两组。A组 170例 ,男 10 9例 ,女 6 1例 ,年龄 16~ 79岁 ,平均4 0 8岁 ,其中 ,食管癌 90例 ,贲门癌 37例 ,其他食管手术 3例 ,肺部手术 36例 ,膈疝手术 4例。B组 14 0例 ,男 10 1例 ,女 39例 ,年龄 18~ 79岁 ,平均 4 1 8岁 ,其中 ,食管癌 71例 ,贲门癌 30例 ,其他食管手术 3例 ,贲门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5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8年6月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采用下腹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60min,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良好。4例术后复发,切口均Ⅰ期愈合,切口感染5例,无疝囊积液、阴囊血肿及睾丸萎缩、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随着腹股沟斜疝嵌顿时间愈长,肠坏死的发生率愈高,嵌顿时间超过24h患者肠坏死发生率最高(占40.00%)。结论:下腹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具有切口小、损伤少、手术时间短、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适于广大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王芳 《现代养生》2014,(2):123-123
目的:对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按照家属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对照组则实施传统的手术。对照2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单侧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复发1例(2.08%),再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痊愈;对照组复发7例(14.58%),其中3例转腹腔镜手术治疗,4例实施开腹手术,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效果相对传统手术较优,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