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本文测定了44名营养性缺生贫血(IDA)婴幼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一细胞百分数,并选择了28名健康幼儿为对照组(C组)。结果显示缺欣性贫血组(IDA)的CD3%和CD4%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与血红蛋白 于显著的正相关;CD8^+%在下沉对照组和生贫血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缺铁性贫血组的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但与血红蛋白的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同笑辅助治疗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的疗效。方法:对照组72例服用富马酸亚铁颗粒,治疗组9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同笑,全部婴幼儿治疗前均测定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量及体格生长发育情况,治疗2个月和4个月随访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量及体重增加状况。结果: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使用同笑辅助治疗2个月后,体重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4个月后,血红蛋白平均升高40.53g/L,与对照组平均升高29.80g/L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经同笑辅助富马酸亚铁治疗后,血红蛋白上升较明显,比单纯使用富马酸亚铁颗粒显效快、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 以小儿原发性肠套叠33例为观察组,自然人群幼儿3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缺铁性贫血(IDA)的发病率、血红蛋白含量(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F=10.717,P<0.01),缺铁性贫血患儿患肠套叠的危险性为正常儿的5.753倍(OR=5.753);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检测指标肠套叠患儿均低于正常儿(t值分别为4.437、2.926、2.820,均P<0.05).结论 有缺铁性贫血的患儿更易患肠套叠.  相似文献   

4.
缺铁性贫血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63例缺铁性贫血(IDA)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T淋巴亚群测定采用APAAP法,IL-2活性测定采用MTT比色法,sIL-2R测定采用单抗与多抗双抗体夹心法.结果 IL-2活性、CD_3、CD_4、CD_4/CD_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sIL-2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_8无明显变化.结论 IDA合并RRI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紊乱,为临床应用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对榆阳区3个月-7岁儿童进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用不同干预措施防治缺铁性贫血,以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IDA)的群体防治方法。结果铁剂治疗组、宣传教育膳食治疗组小儿贫血患病率明显降低。3年来,小儿贫血患病率由33.3%分别下降至17.6%、11.2%和14.0%。铁治疗组、铁预防组、膳食指导组干预前后IDA IDE(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发病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而对照组3年前后无显著性意义。结果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科学膳食指导是小儿长期防治IDA的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捷荣  邹典定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246-1246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缺铁性贫血(IDA)的关系。方法:将缺铁性贫血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进行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RDW的测定,结果:IDA患者RDW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测定RDW对诊断缺铁性贫血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补充儿童营养素对6~24个月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及铁缺乏的干预效果,为营养性贫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广西缺铁性贫血高发区(横县、灵山县和宾阳县),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3个县8个乡抽取6~24个月婴幼儿(排除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营养干预试验研究对象,分4组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为A组(正常喂养+营养素补充+健康教育)、B组(正常喂养+营养补充剂)、C组(正常喂养+健康教育)、D组(正常喂养)。干预前、干预4个月、干预8个月后检测婴幼儿末梢血的血红蛋白,对不同组干预前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月龄段婴幼儿干预4个月和8个月后,血红蛋白均高于干预前(P<0.05);12~24月龄婴幼儿干预后血红蛋白(Hb)高于对照组(t=2.78,P=0.006);A、B组血红蛋白增值均高于C组和D组(LSD法,P<0.05)。结论 补充儿童营养素可以提高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有利于改善婴幼儿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补充营养素对6~12月龄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效果。方法调查广东省深圳市西丽社区2014年1月-2015年12月出生的儿童共232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采用正常喂养联合健康宣教,干预组采用正常喂养、营养素补充和健康宣教。观察干预前后的Hb含量和贫血率情况、影响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因素。结果通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球形检验显示W=0.979,P=0.085,表明满足球形检验,采用单变量检验。F_(时间点)=77.254,P_(时间点)=0.0001,表明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点*组别)=51.777,P_(时间点*组别)=0.0001,说明时间点和组别具有交互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b含量对比无差异,干预3个月和干预6个月的干预组含量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组干预前贫血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的贫血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后较干预前的贫血率出现下降,其中对照组对比无差异,干预组下降较干预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素补充、母亲孕期贫血、人工喂养、反复腹泻是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结论补充营养素能有效地降低社区6~12月龄儿童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提高儿童的血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西藏地区藏族儿童支气管肺炎合并缺铁性贫血(IDA)的病因、贫血程度与缺铁性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该院2011-2013年收治的藏族儿童支气管肺炎合并缺铁性贫血186例。结果 186例患儿中重症肺炎组贫血程度重于轻症支气管肺炎组,2组血红蛋白(Hb)、血清铁(F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每天辅食(糌粑)喂养≥3次和单纯母乳喂养组贫血程度重于混合喂养组,3组喂养方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550,P0.001),婴幼儿组IDA发病率高于其他组(χ~2=10.182,P=0.017),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占74.2%),贫血程度与海拔高度无统计学意义(χ~2=1.636,P=0.651)。结论支气管肺炎病情程度与IDA贫血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贫血程度重者,肺炎病情程度亦相对较重。贫血程度与年龄、特有喂养方式、居住地域等有着密切关系。西藏儿童贫血患儿发病率较内地其他地区高,贫血程度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对重点人群的早期筛查及指导喂养,及时、及早正确添加强化铁食物或铁剂,加强对科普知识宣传及缺铁性贫血的危害性健康教育等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0~1992年对辽宁省5个市城乡15 978例3个月~7岁小儿,同时采指血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测定血红蛋白(Hb),用超微景法测定红细胞比积(PCV)进行了贫血检查,并应用筛查法诊断营养性贫血(NA)性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NMA、营养性混合性贫血NMTA)。结果表明:NA平均总患病率为22.8%,3个月~2岁组平均患病率为31.3%,3~5岁组为10.9%,到6~7岁又上升至39.8%,农村患病率(33.7%)高于城市(21.4%),城市散居(28.4%)高于集体管理小儿(19.0%),家庭膳食小儿各年龄组患病率均高于集体伙食;在3个月~5岁各年龄组,3种性质NA构成比为IDA:NMA:NMTA=7:2.5:0.5,在6~7岁为5:4:1;贫血小儿在Hb和PCV的变化上有Hb低而PCV正常(占贫血57.0%)、Hb正常而PCV低(占贫血22.3%)、Hb和PCV都低(占贫血20.6%)这3种表现类型的贫血。说明如果按目前贯用的贫血定义选择测定Hb或PCV某项单一指标诊断贫血会造成漏诊。建议贫血诊断时应同步测定Hb和PCV两项必测指标,井应进一步完善目前贯用的贫血定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状况,为临床及时有效地对MPP患儿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40例肺炎患儿分为支原体肺炎组80例、细菌性肺炎组60例,选取同期门诊体检正常小儿4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三组儿童的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结果:CD3+、CD4+、CD4+/CD8+比值及补体C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4及CD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失调,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明显低下状态,而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常规治疗同时,使用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提高患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MPP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S)患儿血清褪黑素(MT)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验组:FS患儿50例,其中复杂性热性惊厥(CFS组)23例,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组)27例;对照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惠儿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MT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结果CFS组血清MT水平[(14.91±2.61)ng/L]明显低于SFS组[(20.72±2.54)ng/L]和对照组[(23.93±2.01)ng/L](P〈0.01)。细胞免疫功能:CFS组CD3+、CD4+、CD8+、CD4+/CD8+比值分别为(54.53±3.67)%、(21.95±1.78)%、(33.37±2.84)%、0.664±0.02;SFS组分别为(59.06±3.89)%、(24.80±3.12)%、(26.784-g.79)%、0.94±0.06;对照组分别为(62.11±6.90)%、(27.36±3.94)%、(24.49±2.75)%、1.23±0.15。FS患儿CD3+、CD4+、CD4+/CD8+比值均降低,CD8+增加,CFS组与对照组及SFS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FS组与对照组比较CD4+/CD8+比值降低(P〈0.05),但CD3+、CD4+降低和CD8+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患儿CD3+、CD4+、CD4+/CD8+比值的降低与MT水平的降低均呈正相关(r≥0.472,P〈0.05)。结论FS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可能与MT减少有关,MT水平降低可能是患儿反复出现·凉厥导致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肥胖儿童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2002年4月~2003年10月,共采集我院肥胖专科门诊儿童和青少年的单纯性肥胖患儿47例,其中男30例,女17例,平均年龄(11.4±2.2)岁;同期随机抽取37名正常体重学生的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21例,平均年龄(13.4±1.0)岁。采集肘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淋巴细胞的亚群分析。结果肥胖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且CD3+、CD4+、CD8+和CD4+/CD8+与肥胖程度无相关性(r分别为-0.012、-0.102、0.139、-0.103,均P>0.1)。正常组CD3+、CD4+、CD8+和CD4+/CD8+与体重也无相关性(r分别为-0.223、-0.076、-0.190、-0.072,均P>0.1)。结论肥胖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无减退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胸腺(T)细胞免疫的关系,以期为此类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方向。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8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及53例健康儿童,分别记为研究组和正常组。检测并对比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及细胞免疫学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研究组儿童维生素A、E与T细胞免疫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维生素A水平分化群(CD) CD3+、CD4+、CD4+/CD8+均低于正常组,研究组CD8+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维生素E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维生素A水平与CD3+、CD4+、CD4+/CD8+指标均呈正相关(r=0.769、0.814、0.796,P<0.05),与CD8+指标呈负相关(r=-0.752,P=0.016);维生素E水平与T细胞免疫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T细胞免疫呈密切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其水平越高,T细胞免疫能力越强,而血清维生素E与T细胞免疫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SARS感染医务人员出院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SARS患者出院2个月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散射免疫比浊仪检测31例SARS出院2个月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RS组CD3^-、CD8^ 细胞百分数升高,CD4^-细胞百分数无明显改变,CD4^-/CD8^ 比值和NK细胞百分数下降;IgA水平明显降低,IgG、IgM、C3、C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ARS患者出院2个月后仍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低下。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探讨其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85例脑出血患者和50例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IgA、IgG、IgM含量。结果 脑出血患者全血CD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4.48,P<0.05),而血CD3+、CD4+及CD4+/CD8+比值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10.10;t=7.82;t=3.59,P<0.05)。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6.32;t=5.35;P<0.05),而IgA水平2组无统计学差异(t=0.58,P>0.05)。神经损伤的损失越严重,CD3+、CD4+及CD4+/ CD8+比值越低(F=7.84;F=3.65;F=1.32,P<0.05);CD8+ IgG、IgM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F=2.23;F=1.52,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外周血T 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判断脑出血患者的病情、预后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的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EB病毒(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血浆可溶性HLA-G (sHLA-G)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析EBV感染IM患儿血浆sHLA-G水平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51例EBV感染IM患儿及146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浆sHLA-G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86例EBV感染IM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儿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EBV感染IM组血浆sHLA-G水平130.30(77.28~217.23)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82(6.39~44.90) U/ml,经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472,P<0.01);EBV感染IM组外周血CD3+、CD8+淋巴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CD4+、CD4 +/CD8+、CD16+56+、CD19+淋巴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BV感染IM组血浆sHLA-G水平与CD3+、CD4+、CD8+、CD4 +/CD8+、CD16+56+以及CD19+细胞表达率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BV感染IM患儿血浆sHLA-G水平明显升高,并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血浆sHLA-G水平可作为EBV感染IM的辅助诊断指标,其升高的机制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精氨酸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氨酸(Arg)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方法大肠癌患者34例,随机分2组.实验组静脉输注Arg 25 g/d、连续3 d.检测细胞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细胞免疫指标C3b受体花环率(C3bER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以及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仪研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 结果实验组CD4+、CD4+/CD8+、NK细胞活性、C3bRR均有提高,尤以CD4+、NK细胞活性提高明显(P<0.01);淋巴细胞转化率和CIC亦有改善,但仅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 C3bRR变化与NK细胞活性变化之间呈正相关(r=0.5804,P<0.05);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显著下降,由55.8%降至42.6%,(P<0.01),S期%及(S+G2+M)期%亦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短期应用药理剂量的Arg可以改善大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指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9.
孕期铁缺乏症妇女免疫细胞活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孕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 (IDA)时妇女免疫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 检测 12 8名铁缺乏和 5 2名正常孕妇及 5 0名孕前妇女的T淋巴细胞亚群CD 3 、CD 4 、CD 8和自然杀伤 (NK)细胞CD16活性 ,分析孕妇不同程度铁缺乏时各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孕期妇女外周血T细胞亚群CD 3 、CD 4 细胞百分比及CD 4 /CD 8比值显著低于非孕育龄妇女 ;孕期妇女随着铁缺乏程度的加重 ,CD 3 、CD 4 细胞的百分比随之下降 ;IDA孕妇的CD 3 、CD 4 细胞的百分比、CD 4 /CD 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孕妇 (P <0 0 1,P <0 0 5 ,P <0 0 5 ) ;IDA孕妇CD16细胞百分比低于正常孕妇 ,但尚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铁缺乏孕妇T细胞亚群数量改变 ,NK细胞活性的下降尚需增加样本数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精氨酸(Arg)对结肠、直肠癌病人的免疫功能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结、直肠腺癌病人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每天静脉输注Arg25g,连续3天。检测细胞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细胞免疫指标〔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体液免疫指标(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